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简易自创实验激活科学课堂

简易自创实验激活科学课堂科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很多学校并没有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或者是因为各种原因,学生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验。
那么,有没有一些简易的自创实验,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激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简易自创实验,帮助教师激活科学课堂。
实验一:自制热气球材料:小塑料袋、蜡烛、打火机步骤:1. 将小塑料袋张开,放入适量的空气。
2. 将蜡烛点燃,将小塑料袋悬挂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让塑料袋中的空气受热膨胀。
3. 待塑料袋中的空气充分膨胀后,迅速将塑料袋放在桌子上,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热气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现象。
这个实验也可以激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实验二:自制简易发电机材料:磁铁、导线、铜线、电池1. 将一根导线绕在磁铁的一端,形成一个线圈。
2. 将两根铜线连接到导线的两端,然后将铜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电池的两极。
3. 转动磁铁,观察导线两端的铜线上是否有电流产生。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发电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电磁感应带来的奇妙效果。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让他们在实验中学到知识。
材料:硫磺、木炭、硝酸钠1. 将硫磺、木炭、硝酸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2. 将混合物放在火上加热,直至混合物燃烧。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火药的制作原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火药的危险性。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火药,以及火药对人体的危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安全知识。
实验四:自制简易酸碱中和反应材料:醋酸、小苏打1. 在一个容器中倒入适量的醋酸。
2. 将小苏打分批加入醋酸,观察反应的变化。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反应,让学生实际感受到这一化学反应的奇妙过程。
这个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到化学知识。
运用自制仪器 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运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设备的限制,许多学校无法配备先进的物理实验装备。
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通过自制仪器来完成初中物理实验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自制的仪器完成光学实验。
光学实验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专业的实验设备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闪光灯、半透明镜等简单工具来制作一个反射和折射实验装置。
我们只需要将半透明镜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将闪光灯对准它的一侧,打开灯光,就能观察到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了。
通过改变反射和折射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光线的改变情况,并且还能观察到光的全反射现象。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电路板和各种电子元件来完成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通常需要用到电源、电线、电阻等设备。
但是这些设备的使用很容易导致电路短路和其他安全问题。
为了安全地进行实验,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电路板来搭建电路。
我们需要一个基础的电路板,可以通过铜箔和绝缘板来制作。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在电路板上贴上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等。
我们需要使用导线将电子元件连接起来,并连接到电源上。
通过这个自制电路板,我们可以完成初中电学实验,如欧姆定律的验证、电流的测量等。
除了光学和电学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制仪器完成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为了方便进行力学实验,我们可以利用易于获取的材料来制作力学实验仪器。
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来制作弹簧测力计。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弹簧,然后将弹簧固定在一个平板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到弹簧上,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来计算物体的重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水平轴承、杆材等材料来制作一个简易的转动摩擦实验装置。
通过调节轴承的位置和杆材的长度,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转动摩擦力对转动运动的影响,并且还可以进行定量的测量。
通过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打破 常规 , 巧妙 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梅 利 华
( 江 阴 市临 港 新 城 实 验 学校 江苏 江阴 2 1 4 4 4 3 )
【 摘要】 初 中物理课 堂教 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 自然 学科 , 实验效果直接影 响着学生探究、 猜想、 认识事物的 习惯与思维方 式。 本 文 概 述 了物 理 实验 在初 中物 理教 学 中的 重要 地位 , 阐 明 了初 中物 理教 学要 注重 对 学生 建立 物 理 实验模 型的 培养 , 然而要 让物 理 的演 示 实验 真 正 活起 来 , 必 须打 破 常规 , 要 精 心设 计 形 式 多样 的 可操 作 的 物 理 实验 教 具 , 并介 绍 了教 学 中如 何 方便 有 效 地利 用生 活 中 闲置 的 甚 至是 废 旧 物 品 , 直接 利 用或 者 组合 、 改进 , 就 能做 成 有 益 于 学生观 察 声 、 光、 电、 力、 热 学等 实验现 象 的物 理 实验 器材 .
.
学生 光 是 爱 听 课 , 课下懒 , 不 勤奋 , 还是不能掌握知识 , 怎 样 让 学 生 变被 动为 主 动 呢 ? 那 就 把 学 生 需 要 掌 握 的 基 础 知 识 规 定 好期 限 , 过 期 不会 者 , 晚 上 抄 写 一遍 , 第二天再过 , 再 经 常 开导他们说 : ” 早晚也得会 , 早早会 了 , 你 不但是好学 生 , 晚 上 还 没 有作 业 ,还 是 早 过 关 好 啊 。 谁 不 会 也 逃 不 过 我 的 手 掌 心 啊。 ” 有些时候 , 教 育 是 需 要 适 当 惩罚 的 , 这 些懒 学生 付 出 了代 价后 , 就变得勤快多了。 不 出一 个 月 , 他 们 就 能 主 动 过关 , 面 貌 新, 把学语文当成了 自己必须完成 的事。 再有就是采取讲评 练 相 结合 的方 式对 学 生 进 行 强 化 训 练 ,一 般 在 复 习 完 文 体 知 识之后 , 一天测验 , 一天讲解 。 以 考试 的形 式 进 行 训 练 , 学 生 的 态 度 会 更 加认 真 。 答 题 效果 也就 更 好 了 。
幼儿园科学玩具DIY:创意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科学玩具DIY:创意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玩具DIY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创意的DIY科学玩具,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达到轻松愉快地探索物理现象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创意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玩具DIY,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案例一:自制小风车1. 原材料准备:纸杯、纸板、吸管、剪刀、颜料、胶水等。
2. 制作过程:幼儿可以用剪刀将纸板剪成风车叶片的形状,然后在纸杯上打洞,将吸管插入作为风车轴,最后用颜料给风车上色。
3. 实验内容: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室外吹风,观察小风车会不会转动,并引导他们思考风的力量对物体的影响。
二、案例二:水力小车1. 原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轮子、螺丝、电机、绝缘胶带等。
2. 制作过程:幼儿可以将塑料瓶剪开,将吸管插入作为小车的排气管,然后将轮子和电机固定在瓶子上,最后用电池给小车提供动力。
3. 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在水池边放置几个小车,让小车利用水力前进,引导幼儿探讨水力对物体的推动作用。
三、案例三:平衡陀螺1. 原材料准备:纸板、尼龙线、木棒、剪刀、胶水等。
2. 制作过程:幼儿可以用尼龙线将木棒固定在纸板上,然后将纸板剪成陀螺的形状,最后用胶水粘合成一个平衡陀螺。
3. 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平衡陀螺的转动过程,通过引导幼儿摩擦和转动,让他们体会到陀螺的动力和平衡。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创意物理实验教学,幼儿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感受物理现象的趣味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在指导中注重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物理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回顾:通过DIY科学玩具的制作和实验探索,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自制实验器材,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然而,现实中,物理实验教学常常处于低效甚至缺位的状态。
这一方面与一些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面临升学率压力,对物理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有关;另一方面,还因为学校教学条件受限,实验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或器材严重老化,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对此,我们倡导物理教师积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呼吁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鼓励师生自制实验器材,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制作。
这一方面有助于保障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自制实验器材的优点自制实验器材的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品,尤自制实验器材,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效莆田市擢英中学/阮志锋教学jiɑoxue随着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网上学习的交互式软件趋于完善。
有的软件科技含量很高,学生带上VR眼镜就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轻松突破数学王国的重难点知识,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中体验到现场模拟数学题的学习乐趣,使得数学知识的表达与合作摒除了枯燥乏味,迎来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新视界。
例如,一道数学应用题,题中的已知条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已知条件思考未知答案,成为解题的关键。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解题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样的难题交给科技来解决,却非常容易。
软件技术会将静态的数学题瞬间转化为动态的思维可视化情境,复杂的题中内在关系变得简单直观,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题中要义,可以轻松解题。
思维可视化的数学学习中,正确、中肯的学习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反思,从而让学生在反思中查缺补漏,不断完善、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价、生生评价与自我评价。
初三物理小制作

初三物理小制作引言: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小制作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制作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三学生制作的物理小制作,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水的密度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杯食用油、一块小木块、一块小塑料块步骤:1. 将水倒入一杯中,食用油倒入另一杯中。
2. 将小木块放入水杯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 将小塑料块放入油杯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4. 思考:为什么小木块会浮在水中而沉在油中?小塑料块又是如何浮在油中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水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所以木块会浮在水中;而油的密度小于塑料块的密度,所以塑料块会浮在油中。
二、简易电路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将灯泡的另一端和开关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3. 将开关的另一端和电池的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
4.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当电路中形成闭合回路时,电流可以通过导线流动,灯泡就会亮起。
三、简易测温仪材料:一根金属导线、一个电池、一个灯泡、一块热敏电阻步骤:1. 将金属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端。
2. 将灯泡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3. 将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灯泡和电池之间的导线上。
4. 将热敏电阻的另一端用夹子固定在一个物体上。
5. 用吹风机或其他加热源对热敏电阻进行加热,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热敏电阻的特性。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灯泡会变亮;当温度降低时,电阻值增大,灯泡会变暗。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小制作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
通过水的密度实验,我们了解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和密度的关系;通过简易电路实验,我们了解到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简易测温仪实验,我们了解到热敏电阻的特性。
运用自制仪器 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运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自制仪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下面将以自制仪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自制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实验的展示和观察。
在研究光的折射定律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折射仪来观察折射现象。
将一段透明材料固定在一个直角支架上,使光线经过材料的平面表面折射,然后使用尺子和角度计等工具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线的折射现象,并且能够根据测得的角度计算出折射率,进一步理解折射定律。
自制仪器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实验的量测和数据处理。
在研究简谐振动时,我们可以用自制的摆钟来测量摆动的周期。
制作一个小型的摆钟模型,用线或线轮连接一个重物和一个支架,在重物处置一个垂直的固定线轮。
利用计时器来测量摆动的时间,并根据多次实验的结果计算出平均周期。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周期与重物的质量和摆长的关系,并验证简谐振动公式。
自制仪器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仪器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和调整。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仪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且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自制仪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并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且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我们应当积极运用自制仪器来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和理解。
运用自制仪器 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运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学校的实验器材并不齐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制仪器,来完成一些实验。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利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仪器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制作凸透镜。
材料准备:一块玻璃或塑料透明块、薄胶片或铝箔、刀具、打火机。
制作方法:首先将玻璃块用刀具修整成适当大小的圆片,然后将薄胶片或铝箔点燃,放在透镜的中央烧孔,使其红烧,然后用两手挤压透镜边缘,使其向中央凹陷,便完成了一个简易的凸透镜。
然后,我们可以用这个自制的凸透镜来完成物理实验,如焦距的测量、成像实验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制仪器完成一个简单的声学实验——制作共鸣管。
材料准备:一根塑料水管、水或沙子、音叉。
制作方法:首先将水管一端封闭,然后往水管内加入适量的水或沙子,不同的液体高度会产生不同的共鸣频率。
我们可以用音叉来产生声音,当共鸣管的长度与音叉的频率匹配时,会产生共鸣现象,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声学实验。
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制仪器完成一个简单的热学实验——制作热像仪。
材料准备:一个纸盒、一块铝箔、黑色绒布、一枚红外线传感器。
制作方法:首先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纸盒的一侧,然后在纸盒的另一侧开一个小孔,再在小孔的内侧贴上一块黑色绒布,最后在纸盒内部贴上一块铝箔。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自制的热像仪来观察不同物体的热影像,并进行一些热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常规,巧妙自制物理实验教具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猜想、认识事物的习惯与思维方式。
本文概述了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建立物理实验模型的培养,然而要让物理的演示实验真正活起来,必须打破常规,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具,并介绍了教学中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生活中闲置的甚至是废旧物品,直接利用或者组合、改进,就能做成有益于学生观察声、光、电、力、热学等实验现象的物理实验器材,填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空白!
【关键词】物理实验可操作性实验教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1-0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质的大世界浓缩于物理的小课堂,物理的小课堂研究的就是物质的大世界,因此实验既是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对落实物理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学物理的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标要求明显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并将大量的小实验或实验探究引进课堂,把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等形式。
本文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或创新,因为受到实验室器材的限制,或是受到自然条件(阳光、湿度、温度、风向、环境等)影响,很多实验都做不成功或者干脆不做并直接让学生看图匆匆了事,这样是对”寓学于动”的极大讽刺,所以要让物理的实验真正活起来,必须打破常规,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具,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制物理实验教具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1、自制物理实验教具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在制作教具之前一定要考虑实验的安全系数,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之下方可动手制作教具,例如高温实验教具、高电压方面的实验教具、易碎易爆危险品教具以及有毒的实验教具一般不宜制作和推广,因为这些实验性教具,实验成功或失败很难说清楚,万一实验失败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2、自制物理实验教具要讲求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喜欢上物理实验课就是因为感觉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质存在的奥秘感觉新奇有趣,因此教师在制作物理实验教具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验教具的趣味性,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进取精神。
3、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实验现象要明显: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是以物质研究为对象的,物质本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需要我们在物理课中得到现象原因的解释和
现象原因的实验论证,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验现象的明显性,能让学生对实验现象一目了然,从现象中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自制实验教具的改进是让现象更明显更有说服力,但不能改变物理的本质。
4、自制教具应易于仿制,具有可推广性:自制教具的目的是原材料选择方便且廉价,制作也程序也比较简单,相比较实验室现成教具也很有创意,实验效果比较明显,能运用到课堂当中去,因此自制教具应易于仿制,具有可推广性,原理不宜太复杂。
二、如何巧妙制作教具
(一)光学
实验1:会自燃的火柴
实验器材:a4白纸一张,火柴一根(可多根),透明胶,投影仪一台
教具制作:将火柴用透明胶黏在a4白纸后面的正中央(如图1所示)
实验方法:将投影仪打开,把平面镜拿开,再用黏好火柴的白纸平放在投影仪的正上方,上下移动白纸的位置,使得投影仪发出的光在黏有火柴的白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2所示),不到20秒,不用火点燃的火柴能将这张白纸点燃(如图3所示)。
实验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的作用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很好的阐述了什么是焦点,怎样测焦距的方法。
神奇的火柴不用火也能将纸点燃,这个实验可当成引入实验,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透镜的兴趣,也为后面讲解焦点的概念以及测量焦距的方法奠定了基础,而教材上是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可是万一当时上课过程中教室里没有太阳光射进,极大的限制了实验的有效性。
(二)力学
实验,2:细针转硬币
实验器材:一元硬币(1995年版)一枚,针一根,泡沫一小块,笔壳一个
教具制作:将针插在泡沫的上面固定
实验方法:将硬币的印有国徽的那一面顶在针的上面,针眼正好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第三个小门上,再拿笔壳在硬币上平衡(如图4所示),顺势给硬币一个转动的力,使得硬币转动起来,要使硬币转得时间长一些,还可在硬币边缘顺势吹气。
实验原理:重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说明:学生很喜欢转书,转笔,转球,特别是转书,这些小动作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容易分神,所以在讲重心的实验时我不赞同也不鼓励学生去找书的重心,这样会让他们信手捏来地养成转书的坏习惯,于是我就做了”针能转起硬币”这个实验,用手指转书不算本事,但能让一根针转起一枚硬币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样不仅能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还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
实验3:与人作对的保鲜膜
实验器材:保鲜膜一卷
教具制作:将保鲜膜拉开,做成一张a4纸大小的长方形,然后反复折叠,折5层左右,做相同的两份
实验方法:让一位大力士男生和一位柔弱的女生来参与实验,规定男生是用脸去撞破保鲜膜,而女生用手指去戳破保鲜膜。
实验原理:压强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实验说明:男生用脸去撞破保鲜膜,无形之中会出现一些搞怪的鬼脸表情,大力士男生还不能战胜柔弱的女生,一张小小的保鲜膜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虽然不能保持保鲜膜受力一定,但也能明显的说明”压力越大,压强一定大”这种错误的观点。
(三)电学
实验4:”闹别扭”的吸管
实验器材:珍珠奶茶吸管两根,大头针一根,餐巾纸一张
教具制作:将针戳破一根珍珠奶茶吸管a的中央的一侧,另一侧不要戳破,且能让针恰好能顶在吸管a的中央,让吸管a能自由转动,但不会掉下
实验方法:让餐巾纸去摩擦吸管a后,将吸管a放回针上,然后快速地再拿餐巾纸去摩擦另一根吸管b,拿吸管b去靠近吸管a(如图5所示)。
实验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实验说明:教材上给出的演示实验是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带电,然后靠近带同种电荷的另一根玻璃棒,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行性较低,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很少,将玻璃棒放在绝缘钩上,此时再去摩擦另一根玻璃棒,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借助吸管这个实验,可以很轻松的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
(四)热学
实验5:自制温度计
实验器材:试管(200ml)一个,胶塞一个,细直管一个,记号笔一支,红墨水一瓶,胶头滴管一个,水180ml,打孔器一个,呈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各一个
教具制作:将打孔器在胶塞上打孔,使得细直管恰好插进胶塞中,然后将水放入试管中,滴上红墨水,将胶塞插进试管中,扭紧胶塞口(如图6所示)。
实验方法:用记号笔记下此时红墨水柱在细直管的位置,将试管底部浸入热水中,记下此时红墨水柱所在位置;然后将试管底部浸入冷水中,记下此时红墨水柱所在位置
实验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对教材上的自制温度计的实验有所改进,教材上是在一个小瓶里装入一些带颜色的水,而笔者认为,敞口小瓶的容积过大,热胀冷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瓶口的容积也过大,并
且没有那么大号的胶塞,实验操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把小瓶换成试管,就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参与度高,很快就能很好的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实验6:会”喊”的塑料瓶
实验器材:塑料瓶一个,酒精15毫升
教具制作:将酒精放入塑料瓶中,用盖子盖好。
实验方法:将装有酒精的塑料瓶从中间使劲的用手扭动,扭到不能再扭的时候,冲着空旷的地方,快速地松开瓶盖,听到一声巨响,观察到瓶口有白雾逸出
实验原理:物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实验说明:这个实验很多男生都玩过,但大都不懂是什么原因,在内能这一节课中,以这个小实验为引入实验,既能让学生回忆起童年时的玩物,引起求知的共鸣,并且这个”喊”得巨响,有提神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讲授此课时正值冬季,因为太冷了,瓶内与瓶外温差不大,白雾不明显,所以最好事先将塑料瓶用温水预热十分钟,并用酒精代替水,这样实验现象更明显。
这几个自制教具的改进实验共同特征就是:选材容易,制作简单,演示操作容易,现象直观明显。
通过对这几个实验器材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我们认识到只有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不要一味的依赖教材,才能让实验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因此,在完成物理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同时,要挖掘物理实验的内涵,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重视物理实验在
教学各环节中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