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案例
科学管理原理案例

周四早上,张师傅上班特别早,发现昨晚 矿上又有四辆自卸式载重卡车送来待修, 而那台装载机还未修好。张师傅赶忙把全 车间白班职工召到一起,说明了面临的修 车任务如何重要、迫切和艰巨,号召大家 化悲痛为力量,群策群力,尽快完成任务。 工人们纷纷表态要努力干活,如期修好这 批车辆。
张师傅略感松了一口气,就上备品库去检查库存 是否足以应付这批抢修任务。这时,露天采掘队 来电话,说他们的一台主力设备,32吨自卸式卡 车抛锚在现场,要求派人去抢修。张师傅知道如 今每个人手头的活都又多又紧,就自己背起工具 箱,下露采现场去抢修了。
次日一早,分管人事的周副矿长来电话, 要张东升暂时代理车间主任,行使权力。 还特别关注车间正在抢修的一台装载机, 问几时能修好,这可是矿上等着要用的急 活。张师傅答应周四中午前一定修好交用。
周三上午,周副矿长把张师傅召去,正式 通知他公司已任命他继任车间主任,并表 示了祝贺和期望,然后张师傅就匆匆赶回 车间,参加突击抢修那台装载机去了。任 务很重,他不放心,又跟着夜班工人继续 干到晚上九点多,再三叮嘱夜班班长抓紧 工作,才回家休息。
本来张师傅知道自己被正式提升为车间主 任,还挺高兴也颇有信心当好这主任,如 今想法好像有些变了。他怀疑这提升对自 己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对能否胜任这主 任一职,也变得不大有把握了。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5分)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张东升具有哪些 优势?有哪些不足?
为了完成每天去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 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计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 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 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倒1挡上,为送货完毕的 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 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 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 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 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 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 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富士康科学管理案例

富士康科学管理案例1.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概念:富士康科学管理是指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管理实践中采用的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富士康科学管理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持续改善、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通过标准化、流程优化、信息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起源:富士康科学管理起源于1988年,当时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开始引进日本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使富士康能够在全球市场上竞争。
3. 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富士康科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标准化、流程优化、信息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注重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流程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并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激励。
4. 富士康的标准化管理:富士康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使得富士康能够高效地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工作风险。
5. 富士康的流程优化:富士康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富士康运用精益生产的方法,通过减少浪费和非价值增加的活动,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6. 富士康的信息化管理:富士康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富士康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富士康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激励。
富士康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富士康实行激励机制,给予员工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8. 富士康的全员参与:富士康倡导全员参与的管理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和改进工作。
富士康建立了一套全员参与的机制,包括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改进项目、参与决策等,以促进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管理学思想史-科学管理案例-泰罗

生铁搬运试验西班牙战争爆发之初,工厂附近的一处料场上放有大约8万长吨1生铁。
这些生铁堆成一些小堆。
当时,价格过低,无利可图,就被存放在那里。
随着西班牙战争的发展,生铁价格上涨,是出售这些生铁的时候了。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可以向工厂的工人们和管理者表明:对这种初级作业,将要实行的计件工资制比起过去的计时和计件工作制要优越得多。
伯利恒钢铁公司有5座高炉,多年来,高炉的产品一直都是由一个生铁搬运小组搬运。
当时,这个小组约有75名工人。
他们是熟练的、具有一般水平的生铁搬运工,由一个工长来带领。
工长本身也曾是一名生铁搬运工。
总体上,工作做得与当时别的地方一样又快又省。
一条铁路的岔道引到才提到的料场,就在生铁堆的边沿。
一块木板斜靠在一节车厢上。
每名工人从生铁堆上搬起一块重约92磅的生铁,走上木板,把生铁摞在车厢里。
我们观察到,这个小组平均每天每人搬运12.5长吨生铁。
在搬运生铁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工人干活时的疲劳程度与他完成的工作量不成正比。
人们一般会想当然地认为,干活越多,疲劳程度越高。
但我们在实地测量中发现,并不是干活越多就越累,有的工人可能只搬了10吨生铁就精疲力竭,而有的工人可能搬了20吨也若无其事。
为了弄清其中的奥妙,我们把工作中的所有可能导致1长吨:即英吨,质量单位,1长吨=2240磅=1.016吨。
疲劳的影响因素都汇出曲线图,用数学方法寻找答案。
最后的结论是:工人的疲劳程度与负载的间歇频率相关,而不是与负荷重量相关。
所以,合理安排工人负载就可以在不增加疲劳程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工作量。
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惊喜地发现,头等生铁搬运工一天应该搬运47~48长吨生铁,而不是12.5长吨。
这对我们太重要了!一旦确信47长吨是一个头等生铁搬运工一天适当的工作定额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明确了。
这也是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下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要让工人以每人每天47长吨的速度把8万长吨生铁搬上火车。
科学管理理论案例

科学管理理论案例科学管理理论是由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管理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科学化管理,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科学管理理论的案例。
某制造企业采用科学管理理论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在改进前,生产线上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员工原始的操作习惯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决定引入科学管理理论。
首先,企业派遣了一位科学管理顾问对生产线进行详细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生产线上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都存在着各种不规范的现象,以及许多效率低下的操作。
例如,员工通常习惯性地走动、打闲聊、浪费时间等。
科学管理顾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
其次,企业开始实施改进方案。
首先,针对生产线上员工的不规范行为,企业决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明白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操作方式,以及这些操作方式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同时,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工作指导手册,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规范操作的贯彻执行。
此外,企业还引入了分工和差异化管理的概念。
通过科学管理顾问的指导,企业重新规划了生产线上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和专业化。
这样,员工可以集中精力完成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并且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企业对生产线上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企业对每个环节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时间研究和工序分析。
针对生产线上的瓶颈环节和低效操作,企业进行了优化,通过改变工艺流程、改进设备、采用更高效的工具等手段,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和优化,该制造企业成功地应用了科学管理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生产线上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生产和利润也得到了稳步增长。
通过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企业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科学管理案例

科学管理案例雏鹰农牧:流程创新与精细化管理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雏鹰农牧)是一家有着多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农牧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主营家畜、家禽的养殖与销售。
目前,公司已拥有粮食收储、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等经营业务,生猪屠宰、冷鲜肉制品加工、熟食制作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已经在稳步建设中。
2010年9月15日,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股票简称:雏鹰农牧,股票代码:002477)。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创新为魂、富民为本”的经营理念。
于2008年被农业部、证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
“让国人吃上放心肉是我们的责任;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致富是我们的心愿;让投资者分享雏鹰农牧成长的价值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公司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整个养殖过程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一)分阶段、流程化养殖雏鹰农牧(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把整个养殖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种猪养殖分为“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成”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在不同的畜禽舍进行,由不同的合作农户负责管理。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1)易于防疫,杜绝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畜禽交叉感染;(2)易于实施跟农户的合作,易于更细致的分工,降低生产成本;(3)易于精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二)分散养殖、统一管理“分散养殖”有两层含义,一是单个养殖舍保持合理距离,二是大型养殖场通过绿色隔离带的方式分为若干个小的养殖场。
每个养殖场封闭管理,场内技术员和合作农户与养殖畜禽同进同出,直至转栏移交才可以离开养殖场。
“分散养殖”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企业防疫难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物理隔离和技术防疫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防疫风险。
一旦出现疫情,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病原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至于因疫情风险造成整体毁损的风险。
科学管理案例

科学管理案例在现代社会,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关于科学管理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型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制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生产效率一直不高,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导致客户投诉较多,市场竞争力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决定引入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改进。
首先,公司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采取了精细化管理,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消除了不必要的环节,减少了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公司建立了科学的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公司还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员工进行奖惩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外,公司还引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公司还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该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客户投诉明显减少,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实现了良性发展。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管理的方法,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位企业能够重视科学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提现科学管理的例子

中国提现科学管理的例子中国在近年来在推动科学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中国提现科学管理的典型例子:一、中央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企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对中央企业进行了深化改革,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例如,对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推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制度,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政府部门设立了绩效考核指标,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激励了政府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政府部门还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企业的管理创新中国的一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国际上的管理典范。
例如,华为公司在管理方面具有许多创新,如建立了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了企业的执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另外,阿里巴巴公司也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如推行了灵活的管理制度,激励了员工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四、科技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例如,腾讯公司在管理方面推行了平等和开放的管理文化,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和创业激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另外,百度公司也在管理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建立了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执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总的来说,中国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了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进一步总结和借鉴中国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国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案例

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案例1. 简介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应用科学管理原理的案例,以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2. 案例背景某制造业公司由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员工士气不高、生产线停机时间长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公司决定引入科学管理原理,并对生产线进行重新设计和管理。
3. 应用科学管理原理的过程3.1. 规划阶段•分析员工岗位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个员工的任务和工作流程。
•设计合理的生产线布局,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的运动和物料的转移次数。
•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
•设定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检测和监控措施。
3.2. 组织阶段•根据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确保他们理解工作要求。
•设立绩效考核体系,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
•确定岗位责任和权限,并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沟通渠道。
•建立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合作,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3.3. 控制阶段•实施生产监控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对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
•设立反馈机制,接收员工关于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改进的建议。
4. 成果和效益通过应用科学管理原理,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和效益:•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线布局合理化,员工的运动和物料转移次数大幅度减少,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生产质量提升:通过设立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体系,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员工士气提高: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的引入,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生产线停机时间减少:通过实施生产监控系统和定期维护,生产线停机时间得到大幅度减少,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管理案例
雏鹰农牧:流程创新与精细化管理
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雏鹰农牧)是一家有着多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农牧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主营家畜、家禽的养殖与销售。
目前,公司已拥有粮食收储、饲料生产、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等经营业务,生猪屠宰、冷鲜肉制品加工、熟食制作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已经在稳步建设中。
2010年9月15日,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股票简称:雏鹰农牧,股票代码:002477)。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创新为魂、富民为本”的经营理念。
于2008年被农业部、证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
“让国人吃上放心肉是我们的责任;带动更多的农民兄弟致富是我们的心愿;让投资者分享雏鹰农牧成长的价值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公司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整个养殖过程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一)分阶段、流程化养殖
雏鹰农牧(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把整个养殖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种猪养殖分为“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成”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在不同的畜禽舍进行,由不同的合作农户负责管理。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1)易于防疫,杜绝不同阶段、不同品种的畜禽交叉感染;(2)易于实施跟农户的合作,易于更细致的分工,降低生产成本;(3)易于精细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
(二)分散养殖、统一管理
“分散养殖”有两层含义,一是单个养殖舍保持合理距离,二是大型养殖场通过绿色隔离带的方式分为若干个小的养殖场。
每个养殖场封闭管理,场内技术员和合作农户与养殖畜禽同进同出,直至转栏移交才可以离开养殖场。
“分散养殖”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企业防疫难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物理隔离和技术防疫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防疫风险。
一旦出现疫情,公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病原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至于因疫情风险造成整体毁损的风险。
“统一管理”包括统一采购、统一供料、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
流程、统一销售。
“统一管理”在分散养殖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规模企业的管理优势,由于整个养殖过程是在公司的养殖场内完成,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没有中间环节,极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亦可以杜绝抗生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
(三)合作养殖及合作建场
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公司与农户各担其责、优势互补、共享成果,以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合作养殖”方面,公司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核算方式与农户合作,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与其收入挂钩,提高了养殖效率。
“合作建场”方面,公司有部分养殖场由农户承建,公司租赁,农户负责建设、维修、协调周边关系,公司负责内部管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能人效应”,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降低了公司扩张规模的资金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外部管理成本。
真功夫:中式快餐的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
真功夫餐饮连锁机构是从广东东莞起步的中餐连锁店。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性中餐连锁店,与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形成了竞争。
(一)以“蒸”为主,实现正餐操作标准化
“真功夫”以经营蒸饭、蒸汤、甜品等蒸制食品为主。
中餐菜系多种多样,煎炒烹炸手法多但个体差异太大,一个师傅就决定了一家餐馆
的口味,所以标准化复制难度很大。
在众多的中餐烹饪方法中,蒸属于稳定性较高一类,蒸汽不因师傅的手法不同而改变性质,所以相对于其他烹调方式,蒸的方法更容易实现标准化操作。
这是“真功夫”在餐饮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1995年,公司开始完善从前线到后台各个操作流程的标准。
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传统的蒸饭与炖盅,只能用传统的高温炉、大锅和蒸笼。
使用这些陈旧的厨具,一方面后台的员工高温难挡,另一方面拿取产品十分不便,需要不断上搬下卸。
另外,燃气灶火也忽大忽小,很难控制火候,对菜品质量稳定性也存在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一起研发更专业实用的蒸饭设备。
借鉴了烘烤的工艺,开发了抽屉式的蒸锅设备,便于分层取用,时间也可以用微电脑控制。
保证同一炖品蒸制时的同温、同压、同时,因而几乎是绝对的同一口味。
从此,真功夫的餐厅里不再需要厨师,不需要任何一把菜刀,服务员只要将一盅盅饭菜半成品放进蒸汽柜里,设定好时间和温度,时间一到就能拿出饭菜,实现“千份快餐同一口味”。
(二)实践“泰罗制”,形成标准化作业体系
在开创之初,公司尝试做了很多种蒸品,虽然一直在向标准化努力,但中式点心种类繁多,标准化不容易。
开一家店相对容易,开第二家店品质就难以控制。
为了实现连锁复制,公司开始记录自己开店的每一道工序,从如何烹饪到如何扫地,每个动作都要求做到标准化,需要不断完善每个细节。
如果把一位顾客从进门到离开的过程分解考察,就会发现很多方面的服务可以完善。
为此,公司制作了客户服务分解流程图。
对每个环节都制定出最优服务标准和流程。
在真功夫的配料车间,展现的是泰罗描述的工作场景:工人穿着清洁制服,切肉、配菜、包包子。
每个人只做一个工序,动作协调规范。
员工的每个动作都是经过培训的,比如切肉的刀举多高,切下的肉块有多大,包子上有多少条褶,都有明确的规定。
“切肉”动作的标准化也是反复实验、测试的结果,通过组织劳动比赛,发现“劳动能手”,组织专家观察劳动能手的操作流程并予以记录、细化、分析、优化,最后变成量化的书面流程和标准。
后台的标准化保证了前台服务的便捷。
真功夫承诺给顾客80秒钟上菜。
这个简单的承诺却包含了背后无数道工序的安排。
公司进行了流程分析,而且是逆向推算,即前台服务需要怎样做,备料烹制怎样供应得上,后台原料如何来整理。
公司还编制了员工培训手册。
随着店面的不断扩张,手册也从几页,变成几十页,一直到厚厚的几大本。
手册中的每一条指示都是最佳经验的总结,而手册本身是员工培训和考核的蓝本。
(三)连续提高——科学管理的核心
真功夫营运手册中的各种规范有几千条,每一条都要求员工反复练习,形成规范和习惯。
营运手册强调“规范不应该停留在纸面,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改进”的理念。
在后来,营运手册多次改版修订,每次修订都代表着管理规范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内容的扩展。
连续提高可以说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泰罗制的发展就是从规范到提高的螺旋式提升过程。
餐饮行业包含非常多的工作细节,持续的改进实际上是基础性的提高。
公司配有专人研究客户反馈,还聘请第三方核查公司,不定期检查服务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服务。
一次,公司发现蒸排骨的销量不理想,但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经查看客人用餐后的餐碟,发现里面有很多碎骨,进一步调查生猪排骨的配料情况,发现员工切骨的方法不科学,骨头的切口处有很多碎骨屑。
经研究,配料部门拿出了新的切割方法,碎骨不见了。
之后的销量调查显示,猪排的受欢迎程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