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学对比

合集下载

浅谈《中西比较诗学》

浅谈《中西比较诗学》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中西比较诗学》许可蒙 延安大学文学院摘 要:《中西比较诗学》是曹顺庆先生的诗学著作。

作者力图坚持着中西方诗论平等对话的原则,对两种文明一视同仁,不失客观,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本书依旧存在用西方“模子”套中国现实的嫌疑,其“整合与建构”的理想也流于空谈。

关键词: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建构作者简介:许可蒙(1994.5-),女,延安大学文学院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89-011987年,曹顺庆先生写出了在当时乃至现在都颇具分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西比较诗学》。

在这篇论文中,曹顺庆对中西古典文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始终坚持着中西方诗论平等对话,在比较过程中,对两种文明一视同仁,自觉地将中西诗学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力求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将中西文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归结到地理或许并不算多大的创见,只是当时一个很流行的理论,但在那个“全盘西化”泛滥、普遍认为蓝色文明优于黄色文明的时代,曹顺庆这种独立思考而不盲目趋从的品质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在艺术起源论这部分中,他就首先对当时国内论及艺术起源几乎言必称希腊的状况提出质疑,并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起源论。

但如果用他的另一篇文章《文论失语症和文化病态》中的观点来审视这部专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作者有意识地想要避免以西方“模子”套中国现实的弊端,却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他在论及中国古代艺术起源的时候,往往先提出西方的艺术起源论,然后再找出这种起源论在中国早已存在的文论证据:在西方“情感表达说”之后说“这种情感表达说,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明确提出来,并为人们普遍接受了”;西方的“巫术说”之后又说“关于这种巫术祭祀而来的艺术起源,中国古代亦早有论述”;在“西方符号说”之后又说“中国古代人早就接触到这一点了”……以这种方式进行中西诗学比较固然无可厚非,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艺术起源论,但实际上的确如他自己所说,“这种做法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表面的相似性看作另一个系统的全部”[1],没有跳出以“西”观“中”的窠臼,倒颇似一种“阿Q”式的自我欺瞒。

比较文学研究 第七章 中西诗学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 第七章 中西诗学比较

三、中西方诗学理论的差异
诗学体系上的区别
西方的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 西方的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认识是摹 仿与再现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看法就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 是言志与表现
诗学理论形态上的区别
西方的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中国传统的 西方的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 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 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 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 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 西方的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 西方的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中国传统的诗学观点则表现 出较大的模糊性
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的不同
西方诗学理论的发展呈多元性的特点: 西方诗学理论的发展呈多元性的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发展 则主要为一元性的特点
本章重点
了解中西方古代文论理论体系、 了解中西方古代文论理论体系、理论形态及 理论发展上的差别
思考题
1. 2. 3.
什么是诗学?什么是比较诗学? 什么是诗学?什么是比较诗学? 谈比较诗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论述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
第七章 中西诗学比较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中西古代文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一、诗学与比较诗学
诗学就是文艺理论
各民族文学中,诗歌都是较早产生的一种样式, 各民族文学中,诗歌都是较早产生的一种样式, 对诗歌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对整个文学的研究; 对诗歌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对整个文学的研究;亚 理士多德最早的文论著作命名为《诗学》 理士多德最早的文论著作命比较 研究
二、比较诗学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中西方诗学比较

中西方诗学比较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朱光潜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昧的研究。

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的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西方诗和中国诗的情趣都集中于几种普泛的题材,其中最重要者有(一)人伦(二)自然(三)宗教和哲学几种。

我们现在就依着这个层次来说:(一)先说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

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

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

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

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爱情诗。

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

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

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

苏李[①],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

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

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

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

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6
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 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 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 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 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 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 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 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 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 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 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 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 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
18
(四)含混简省 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
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 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 相应,适宜诗歌创作;
西方语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 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 达空间。
19
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
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 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 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 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 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 法产生这种效果。 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 “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 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
17
(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 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
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 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 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 夜书怀》一联: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垂”对 “涌”,“平野”对“大 江”,“阔”对“流”,全 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 极为工整贴切。 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 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 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 My boat is on the shere, (我的小船在岸上) And my bark is on the sea. (我的小艇在海上) 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 。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

中西诗歌审美传统差异比较一、“诗”与“poem”中西方诗歌根本的差异大概源于“诗”与“poem”的区别。

中国古代对“诗”的经典论述是“诗言志”,而在西方,根据“poem”一词的希腊词源,我们得到“poem is something made”(诗是某种制作)的说法。

[1](26)虽然我们最终将“诗”译成了“poem”,但是“诗”的内涵仍然不是像做一双草鞋或一张桌子那样的“制作”,它的定义在其本质上是与人的思想相联系的,绝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手艺活儿。

“…poem‟与…诗‟在定义上的这一差异产生了严重后果:它影响到中西传统怎样理解和讲授人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而且它也影响到诗人在这两个传统中的表现。

”[1](26)在西方传统中,作者们将文本作为“制作”之文,将其看为作者的意志对象,它和作者的关系仅仅是制作与被制作的主客关系。

即使在浪漫主义浪潮之后,大量的西方写作者开始向类似“诗”的“poetry”写作靠拢,但他们在观念中永远也抹不去诸如“面具”、“角色”、“距离”等与艺术控制相关的名词。

在中国的传统中,当我们将文本看作用以“言志”或者“缘情”的“诗”时,作者的技艺就不是决定性因素了,作者不能像西方文论中的诗人那样宣称他对自己的文本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因为“诗”不是作者的“客体”,“文如其人”,“诗”就是作者本人内心本性的外在显现。

[1]“诗”不仅不完全是“poem”,将中国诗歌的非史诗、非叙事传统简单归入西方的“lyric”(抒情诗)概念中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在西方,不论“poem”、“poetry”还是“lyric”,其观念本身都没有暗含着“诗是人内心的东西”这一主题,它们都仅仅作为一种技艺存在,标志着作者身上的某种天才能力,而非作者本人。

不仅“诗”和“poem”具有内涵上的巨大差异。

“作诗”的“作”字与西方的“fiction”(虚构)、“creation”(创造)等也不可混为一谈。

“动词…作‟被普遍用于文学创作始自汉代或更早。

中西诗学比较

中西诗学比较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初探摘要:诗学这一术语,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诗学就是关于诗的艺术。

而现代意义上的诗学和传统的诗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本质上是一种文艺理论或文学理论研究,是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总称。

中国和西方由于社会文化特征的不同,导致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呈现迥异的色彩。

因此,要对中西诗学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中西诗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找到中西诗学产生不同的真正根源,以有利于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

关键词:诗学比较文化特征一、引言诗学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诗学的概念包含了诗和技艺两个方面。

即诗学是关于诗的艺术。

在古希腊,作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或创造,而是等同于一个制作或生产的过程。

因此,那时作诗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技艺。

而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不但探讨了诗的种类、功能、性质,也探讨了其他艺术理论以及悲剧、模仿等美学理论,这样,亚里士多德就把诗放到了一般的意义上,即艺术。

这就给诗学定了位,将诗学概念引入了美学,把诗学看作了一般的文艺理论。

而中国古代使用诗学一词,其内涵和西方是很不相同的。

在中国古代,诗学有时是指《诗经》之学,有时也指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批评著述。

如元代杨载的《诗学正源》,明代周鸣的《诗学梯航》等。

这些著作所使用的诗学意义一般主要指诗歌的创作与技巧,同时也涉及诗歌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理论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狭义的诗学概念。

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诗学概念已经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诗学了,同时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古代的诗学概念,而是一个融文艺学、文艺理论及美学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理论的总称。

而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及文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对中西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离不开对中西诗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特征才能真正找到导致中西诗学呈现不同特色的根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西方诗学,推动中西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

中西诗歌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像云雀喜爱 凌空高唱, 像朝花喜爱 天香芬芳, 我这样爱你,
热血沸腾, 你给我勇气、 喜悦、青春, 使我唱新歌, 翩翩
起舞, 愿你永爱我, 永远幸福!”
(歌德《五月之歌》)
“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四月里迎风初开。 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甜的曲子 ,奏得又合拍又和谐”
(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 瑰》 )
由于语法不同,中西诗歌也形成不同特点。 如汉字的字形没有时态、语态、性数的变化,所以也 不必在诗歌中象英诗那样要有主语、谓语、冠词、连 接词等,且诗中的词还可以倒置,可以改换词性。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挥欲不胜簪。”
中国抒情诗的这一特点正是现代不少西方诗人努 力掌握但又难以做到的。如,“漂泊如云”四字的景 象,华兹华斯也得写成“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无名氏)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名声——我对你若有兴趣,并不是爱听你响亮的吹
嘘;是为要看她灼灼的目光——她也懂得了:我并非
配不上她!”
(拜伦)
“一个是不再爱,一个是不再被爱,这都是难以忍受 的死亡,至于冥目咽气,倒没有什么。”(伏尔泰)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它可以使死亡的人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有人居住,它可以使爱的人幻影重现。”

中西诗论之比较_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

中西诗论之比较_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
!"
者 的 心 与 外 物 相 交 接 时 所 产 生 的 一 种 兴 发 感 动 的 力 量 ,诗 评家(或谓说诗人)对诗歌的评赏应该以能否体认和分辨诗 歌 中 这 种 感 发 之 生 命 的 有 无 和 多 少 为 基 本 条 件 ,由 此 做 出 精密的诠释、分析和说明,倘做不到这点,就不能称为是称 职 的 诗 评 家 。以 此 衡 量 中 西 文 论 批 评 ,叶 嘉 莹 以 为 ,西 方 的 文学批评,过分追求理论的谨细,忽略了文学作品本有的生 命力,而中国的传统诗论,对诗歌兴发感动的生命虽有深切 的体悟,却因重分析而未能最终形成精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于是这就出现了———中国传统诗话词话充满了主观印象式 批评,虽不乏名言警句,有时也确实探触了诗歌真正的生命 力 之 所 在 ,却 因 缺 乏 理 性 逻 辑 的 分 析 而 无 法 将 感 受 和 体 认 作完整正确的说明;中国现代的诗评家,虽然学习了西方理 论的长处,却因对中国旧传统的生疏而难以掌握古诗的生 命所在,无法把握诗歌作品的真髓,甚至误解了古诗的字义 和句法,这无疑又是令人十分遗憾的。#& % 值得注意的是,叶 嘉 莹 由 这 一 中 西 诗 论 在 中 国 所 形 成 的 差 异 之 比 较 ,对 王 国 维 的 《人 间 词 话 》作 了 中 肯 的 批 评 和 概 括 ,她 说 :“《人 间 词 话》所提出的境界说,虽然掌握到了中国诗论中重视感受作 用 这 一 项 重 要 的 质 素 ,可 是 他 提 出 的 各 种 说 明 及 例 证 却 嫌 过于模糊笼统,过于唯心主观”,#"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王 国 维 受 到 了 晚 清 这 个 时 代 以 及 他 自 身 思 想 的 局 限 ,另 一 方 面 也 是 因 为 他 采 用 了 词 话 这 种 传 统 的 体 式 ,使 本 来 富 有 西 方理论色彩的文学批评论文又回归到了具有中国传统色彩 的 词 话 形 式 ,而 词 话 这 种 形 式 原 本 就 不 适 宜 做 精 密 和 深 入 广 泛 的 理 论 探 讨 与 论 证 。叶 嘉 莹 对 王 国 维 《人 间 词 话 》的 这 一 评 价 分 析 ,应 该 说 是 讲 到 了 实 处 ,点 到 了 王 国 维 《人 间 词 话》不足的要害,同时也确切地指明了中西诗论在具体阐释 论证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如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如果上述 两 者 能 够 互 识 、互 证 、互 补 ,那 就 可 以 兼 擅 其 长 、相 得 益 彰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失去的将变得可爱。 (乌兰汗 译)
I’m Nobody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Emily Dickinson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How public——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June To an admiring bog.
New Friends and Old Friends
Make new friends, but keep the old; Those are silver, these are gold. New-made friendship, like new wine, Age will mellow and refine. Friendships that have stood the test--Time and change----are surely best; Brow may wrinkle, hair grow gray; Friendship never knows decay.



西 风 无名氏 15 世纪 西风啊,您什么时候开始吹刮, 绵绵的细雨什么时候降下来? 啊,但愿我的爱人在我怀里, 让我们同床共枕重相爱!
Western wind when wilt thou blow, The small rain down can rain? Christ, if my love were in my arms And I in my bed again!
我心儿多沉郁, 你眼光多暗淡。 你和我得分离 在太阳升起前。 在太阳升起前 你和我得分离。 你眼光多暗淡, 我心儿多沉郁。
-----黄杲炘 译
To Wait An Hour -----Is Long 等待一小时,太久 By Emily Dickinson
To wait an Hour-----is long---等待一小时,太久—— If Love be just beyond---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 To wait Eternity--- is short---等待一万年,不长—— If love rewards the end---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
Chance
By Xu Zhimo
偶 然
徐志摩
I am a cloud in the sky,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A chance shadow on the wave of your heart.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Don’t be surprised, 你不必讶异, Or too elated: 更无须欢喜—— In an instant I shall vanish without trace.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We meet on the sea of dark night,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You on your way, I on mine,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Remember if you will, 你记得也好, Or, better still, forget 最好你忘掉, The light exchanged in this encounter.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亮光。
胡宗锋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西北大学文学院 教 授 西北大学文化与翻译研究所 所长 中国翻译协会理事 陕西省翻译协会 副主席 西安市政协委员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美国职业交流学会中国文化 主讲教授 美国富布莱特海斯访华团中国文化 主讲教授 西安工业大学 客座教授 咸阳师范学院 客座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 客座教授
那么多东西 依靠 一辆红色 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 晶亮 旁边是一群 白鸡
The Red Wheelbarrow
By W. C.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Western Wind
Anonymous 15th century
Western wind when wilt thou blow, The small rain down can rain? Christ, if my love were in my arms And I in my bed again!
朋友
结识新友,勿忘老友 新友银,老友金 新友如新酒 , 时光荏苒变醇厚。 经历岁月和变迁, 友情才为最牢靠。 额头可皱发可白, 友情永不会苍白。
For ’mid old friends, tried and true, Once more we our youth renew. But old friends, alas! May die; New friends must their place supply. Cherish friendship in your breast----New is good, but old is best; Make new friends, but keep the old; Those are silver, these are gold.
一代人
顾城
A Generation
by Gu Cheng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Night gave me dark eyes,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I use them to find the light.
Slowly
Mary Coleridge
意迟迟
玛丽 柯尔律治
Heavy is my heart, Dark are thine eyes. Thou and I must part Ere the sun rise. Ere the sun rise Thou and I must part. Dark are thine eyes, Heavy is my heart.
-----Analects 17. 9
Literature is the Essence of Life 文学是人生的精髓
1.Philosophy is life etherealized 哲学是气化的人生(气体,汽) 2.Poetry is life distilled 诗是蒸馏的人生(液体,水) 3. Fiction or novel is life Crystallized 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固体,冰) All from all sorts of impure things containing water 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 4. Drama is life exploded. 戏剧是爆炸的人生 Literature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Life. 文学是人生的表现。
狄金森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 这就有了我们一对!可是别声张! 你知道,他们会大肆张扬! 做个,显要人物,好不无聊! 像个青蛙,向仰慕的泥沼—— 在整个六月,把个人的姓名 聒噪——何等招摇! (江枫 译)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雨洗红手车 油油焕光彩。 车旁走白鸡, 此境有诗在。
---张悦光 译


顾城
A Feeling
by Gu Cheng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The sky is ash gray, The road is ash gray, The bulidings are ash gray, The rain is ash gray. In the ash of death Two children pass by: One in bright red, One in light green.
与毛主席的英文学教授王德威在贾平凹先生的创作室
与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教授在贾平凹先生的创作室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 阳货》 Confcious said: “My little ones, why don’t you study the Book of Songs? By the Songs you can stir, you can consider, you can express fellowship, you can show resentment.”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Pushkin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Don’t be dismal, don’t be wild! In the day of grief, be mild, Merry days will come, believe. Heart is living in tomorrow; Present is dejected here; In a moment, passes sorrow; That which passes will be dear.
(胡宗锋 译)
老友情谊经锤炼 返老还童乐中间。 老友总归要离去, 新友替补属自然。 心中珍惜朋友情, 新友不错老友佳。 结识新友,勿忘老友, 新友银,老友金。
How Old Are You 贵庚 By H. S. Fritsch Age is a quality of mind. 年龄是心态, If you have left your dreams behind, 如若梦已了, If hope is cold, 幻想无, If you no longer look ahead, 不前瞻, If your ambitions’ fire are dead---抱负死 Then you are old. 那才称为老。 But if from life you take the best, 若人生精华尽享, And if in life you keep the jest, 生之趣长存, If love you hold; 心中有爱意 No matter how the years go by, 任时光飞逝 No matter how the birthdays fly----- 任光阴荏苒 You are not old. 但人生不老。 ( 胡宗锋 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