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习题PPT)苏科8上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共49张PPT)

应符合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如果结果除
不尽,则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有效测量值位数相同.
题型一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例8 (福建泉州期末)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图5-1-5所
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
B
图5-1-5
C
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线或
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C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
度
累积 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 法 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
微小量的长度
方法 平移 法
要点 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 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 刻度尺上
示例
化曲 为直
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
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 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 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发
方法
要点
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
示例
滚轮 法
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
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 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 线的长度
取样 法
对于不方便整体测量的情况,例如,测一捆细铜丝
先测“样品”长度,再根据 的长度
比例将整体长度估算出来
例3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 1.90 图5-1-2所示,所绕25圈铜丝的长度为 _______ cm.如在将细 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 偏小 丝的直径将 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变”).
图5-1-2
解析: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铜线圈左侧与5.00 cm对
齐,右侧与6.90 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6.90 cm-5.00 cm=1.9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精品ppt课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应该怎样记录呢?
如图所示,小明记录此物体长度
为5.2cm;
小华记录此物体长度为5.20cm,
这两个记录谁的正确?
图中铅笔长度应该记录为52.0mm或5.20cm,小华的正确。
如果记录为:52mm或5.2cm,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估读值,体
现不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1mm=103μm
一、长度的单位
【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D
A. 12.5 cm=12.5×10-2 cm=0.125m
B. 12.5 cm=12.5 cm×10-2 m=0.125m
C. 12.5 cm=12.5÷102 =0.125 m
D. 12.5 cm=12.5×10-2 m=0.125 m
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图中红线)。
B
二、长度的测量
③然后把细线展直,用刻度尺量出它
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A
B
B
④计算方法:
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即可求出铁路线的长度S:
S= SAB/n(n比例尺)
二、长度的测量
4. 滚轮法
用滚动圆轮的方法测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花坛的周长。
同学用测距轮测花坛的周长。
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如:我国使用尺来做
长度单位,美洲国家用英尺来做单位。
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人们逐渐
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
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
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
进行单位换算时,注意数值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
如图所示,小明记录此物体长度
为5.2cm;
小华记录此物体长度为5.20cm,
这两个记录谁的正确?
图中铅笔长度应该记录为52.0mm或5.20cm,小华的正确。
如果记录为:52mm或5.2cm,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估读值,体
现不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若测量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对齐,需添0充当估计值。
1mm=103μm
一、长度的单位
【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D
A. 12.5 cm=12.5×10-2 cm=0.125m
B. 12.5 cm=12.5 cm×10-2 m=0.125m
C. 12.5 cm=12.5÷102 =0.125 m
D. 12.5 cm=12.5×10-2 m=0.125 m
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图中红线)。
B
二、长度的测量
③然后把细线展直,用刻度尺量出它
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A
B
B
④计算方法:
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即可求出铁路线的长度S:
S= SAB/n(n比例尺)
二、长度的测量
4. 滚轮法
用滚动圆轮的方法测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花坛的周长。
同学用测距轮测花坛的周长。
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如:我国使用尺来做
长度单位,美洲国家用英尺来做单位。
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人们逐渐
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
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
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
进行单位换算时,注意数值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教学课件

活动五:课后估测自己身边的长度。
活动六:探究测量长度的特殊 方法。
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测量物 理课本里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量一段曲线的 长度?
3、课后完成学案。
• 1、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米(m) •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 2、长度单位换算: • 1km=103m 1dm=10-1m • 1cm=10-2m 1mm=10-3m • 1 µm=10-6m 1nm=10-9m
3、“一庹”:两臂左右伸平,两手中指端的距离。
记一记:生活中经常要估测某物体的高度 或长度。为提高估测的准确性,我们心中 要有“一把尺”,下列有助于你估测。
1、普通纸的厚度约为几十微米。 2、大头针的直径约为1mm。 3、成年人食指指甲宽度约为1cm。 4、成年人拳头宽度约1dm ,腰带到 脚的高度约1m。 5、教室的高度约为3m。
• 讨论: • 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 置量起? • 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 确吗? • 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 侧,这样有什么好处? • 用厚木尺在测量时,为什么与透明塑料尺 的放法不同,
活动四:探究自己身上的“尺”。 用刻度尺测量: 1、“一拃”:叉开手指,大拇指尖与小拇指间的距离。 2、 “一步”:正常走路时,两足尖之间的距离。
物 理 与 语 异 文曲
---同 工 的 和 谐 美
唐诗欣赏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 活动一: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 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 不用尺,你能想几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目测 结果? • 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公开课课件

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看谁估测的最准 .
想一想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 交流,确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实验步骤:
1.不包含书的封面与封底,数出100张厚度 相同的纸; 2.将这100张纸压紧,测出其总厚度为D; 3.每张纸的厚度d的表达式为d=D/100.
选择不同纸张数测三次 一定要数吗?
的原因可能是( C)
A.由于刻度尺没放正 B. 读取数据时视线没与尺面垂直 C. 刻度尺的刻度不够均匀 D. 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
7.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下 列四种测量中,正确的是( D)
0123
A
B
0123
C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实验步骤: 1.不包含书的封面与封底,选取100页厚度 相同的纸; 2.将这100页纸压紧,测出其总厚度为D; 3.每张纸的厚度d的表达式为d=D/50. 选择不同纸张数测三次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做一做 把测量值填入下表中 测多算少
次数 总厚度/mm 张数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① ② ③
单位换算: (1)原子直径 10-10m,合__0_.1_nm (2)病毒直径 10-7 m,合__0_.1_um (3)头发直径 10-4 m,合_0_.1_mm (4)地球赤道周长 107 m,合_1_0_4 km (5)彗星尾长度1012m,合_1_0_14cm (6)可观察宇宙距离 1027m,合_1_02_8dm
4.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一
般要测量三次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C)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没有放正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小由于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想一想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同学 交流,确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实验步骤:
1.不包含书的封面与封底,数出100张厚度 相同的纸; 2.将这100张纸压紧,测出其总厚度为D; 3.每张纸的厚度d的表达式为d=D/100.
选择不同纸张数测三次 一定要数吗?
的原因可能是( C)
A.由于刻度尺没放正 B. 读取数据时视线没与尺面垂直 C. 刻度尺的刻度不够均匀 D. 刻度尺的零刻度已经磨损
7.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下 列四种测量中,正确的是( D)
0123
A
B
0123
C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实验步骤: 1.不包含书的封面与封底,选取100页厚度 相同的纸; 2.将这100页纸压紧,测出其总厚度为D; 3.每张纸的厚度d的表达式为d=D/50. 选择不同纸张数测三次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做一做 把测量值填入下表中 测多算少
次数 总厚度/mm 张数 一张纸的厚度/mm 平均值/mm ① ② ③
单位换算: (1)原子直径 10-10m,合__0_.1_nm (2)病毒直径 10-7 m,合__0_.1_um (3)头发直径 10-4 m,合_0_.1_mm (4)地球赤道周长 107 m,合_1_0_4 km (5)彗星尾长度1012m,合_1_0_14cm (6)可观察宇宙距离 1027m,合_1_02_8dm
4.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一
般要测量三次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C)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没有放正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小由于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课件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m
mm
×103
μm
×103
nm
×103
人体内血管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 所组成,其总长约为10万千米(公里)
人体红细胞直
径大约为7微 米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
谢谢
怎样减小误差?
怎样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其它方法请大家课后思考
思维训练
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累积法
实验 总张 总厚 一张纸的 平均值 序号 数 度 厚度/mm /mm
1
2
3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画出这节课你所 学内容的概念图。
思维训练
如何测一元硬币的直径?
平移法
化曲为直等方法
怎样减小误差?
长度的测量
1. 各种测量工具: 激 光 测 距 仪
游标卡尺
螺旋测 微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刻度尺的使用(“四会”)
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 选 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观察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零该线在哪是,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仔细观察上面这把刻度尺并回答:分度值 1.它的量程是 8c;m 2.它的分度值是 1m;m
人的头发直径
大约为90微米
禽流感病毒球形直径约80-120nm
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 粒物) :它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
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m
mm
×103
μm
×103
nm
×103
人体内血管系统由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 所组成,其总长约为10万千米(公里)
人体红细胞直
径大约为7微 米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
谢谢
怎样减小误差?
怎样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其它方法请大家课后思考
思维训练
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累积法
实验 总张 总厚 一张纸的 平均值 序号 数 度 厚度/mm /mm
1
2
3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画出这节课你所 学内容的概念图。
思维训练
如何测一元硬币的直径?
平移法
化曲为直等方法
怎样减小误差?
长度的测量
1. 各种测量工具: 激 光 测 距 仪
游标卡尺
螺旋测 微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刻度尺的使用(“四会”)
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 选 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观察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零该线在哪是,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仔细观察上面这把刻度尺并回答:分度值 1.它的量程是 8c;m 2.它的分度值是 1m;m
人的头发直径
大约为90微米
禽流感病毒球形直径约80-120nm
PM2.5(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 粒物) :它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
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确定是否磨损。
(2)如图刻度尺无磨损,则量程是0_-_3_0_c_m__。
(3)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m__m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0.1cm
(1)会认:测量前要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 刻度、___量_程___和分__度__值___.
(2)会放:①靠:使刻度尺__有__刻__度_的一边靠
近被测物体;②正:刻度尺的位置要放
$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运用物理知 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 长度; 3.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 差。
了解长度单位、刻度尺的使用、估计测量。
能够运用刻度尺进行正确读数。
$
三读: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 垂直。
和
四记: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测 量
记录测量结果要写上 单位 。
特殊的测量方法
测一张纸的厚度或铁丝直径以___多__测__少。 测量硬币的直径_间__接__测__量。 测量铁路的长度_等__效__替__代。
误差与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
• 一个人的身高是:1.65_m______. • 教室的高度约为:3_m______. • 窗玻璃的厚度:3m___m___. • 一张纸的厚度:80_μ__m___. • 一元硬币的厚度为2m___m____. • 万里长城的长度为6700_k__m__.
$
观察:(1)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__左___端。
$
×103
×10
×10
×10
×103
×103
×10-3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3A5.1长度和时间测量课件(第一课时) (共38张PPT)

注意: 1.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长度的特殊测法
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把多个
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 测纸张的厚度 测细铜丝的直径
• 如何测京广铁路线的长度?
用一根弹性不大的柔软丝线与地图上的曲 线重合,并在两端点做好记号,然后将细丝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记号间的距离。
螺旋测微器 也叫千分尺
刻度尺
使用前: 选对刻度尺: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 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测量工具。
•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 1cm)和卡尺(分度值 0.1mm)根据需要选择 •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 _________. •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 用_________.
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
2、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0 1
0
5
10
3、工具法
Hale Waihona Puke 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活 物理 社会
有趣的人体尺度 1.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
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25.7cm,那么,罪 犯的身高大约是25.7cm×7=179.9cm。 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 得妈妈身高是 168 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 鞋吗? 全国统一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 号 ,就适合脚长为24厘米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以 算出鞋号了。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mm=0.96 mm
原 子 直 径10-10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上册《5.1长度与时间测量》课件

人头发的直径约10-4 m=_0_._1__ mm =_1_0_0__ μm
你知道吗? 东方明珠电视塔
468 米 北京到淮安铁路长:1034千米
你知道吗?
1、硬币的厚度约为1mm。 2、成年人小手指指甲宽度约为1cm。 3、成年人拳头宽度约1dm ,腰带到脚的高度约1m。 4 、一张普通的纸厚度约85厘米 C、7.85厘米D、7.8厘米
练习
木块长 0.0165 m.
木块A的长度是___2_.4_____ 厘米
读数练习 0cm 1 2 3 4 5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1.85 cm
6,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2.78cm
• 讨论: • 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
的厚度约几十μm.
填上适当的单位: (1)张三的身高 172____c_m_____ (2)李四的胸围 69.3___c_m______ (3)课桌桌面长 60.0____c_m_____ (4)成人正常行走 时一步约为80___c_m______
(5) 一 棵 小 树 的 高 度 为 0.83__m________ (6)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__m__m______
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 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 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 离学校比较近吗?
用“桶”和“步子数”来 作为比 较的依据,可行吗?
测量就是将待 测的量与一个公认 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 就称为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
学科网
三树中学 曹金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的换算
【例】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B ) A.96 nm=96×10-3=9.6×10-2 μm B.9.6 cm=9.6×10 mm=96 mm C.9.6 cm=9.6 cm×10=96 mm D.9.6 cm=9.6÷10 m=0.096 m 【方法技巧】 单位换算的几个关键:(1)明确两单位之间的进率; (2)换算过程中,用原数字乘进率后再加上目标单位;(3)10a·10b=10(a
19.82 cm,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 18.820 cm,这本作业 本的长度是 18.82 cm.
15.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那么图
中紧密排绕的铜丝的总长为 1.50 cm;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 20 圈, 则铜丝的直径为 750 μ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 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
10.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 中属于误差的是(C )
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 20°角 C.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大 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11.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 5.37 cm,则他所用 的测量工具可能是( B )
知识点 3 误差 7 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错误与测量方法有关
【易错点 刻度尺整刻度位读数漏写零】 8.(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3.50 cm.
甲
乙
丙
(2)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00 cm.
刻 度 尺 的 使 用 : ( 1 ) 认 : 使 用 前 要 认 清 刻 度 尺 的 零刻度线 、 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靠 被 测物体,且放正尺的位置;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数字 和 单位 .
物理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01 知识管理
1.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 单 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符号: 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 103 m;1 m= 10 dm= 100 cm= 103 mm = 106 μm= 109 nm.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
物体的直径为 1.20 cm.
03 中档题
9.(广州中考)如图是常用的 5 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 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则该型号电 池高度为( D )
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
“不变”);在实际测量时,我们还常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再把几次测量结果求
平均值,这是为了 减小 (填“避免”或“减小”)误差.
04 拓展题Βιβλιοθήκη 16.如图为某蹦床运动员从床面上 A 点起跳后腾空瞬间的照片, 根 据 照 片 信 息 估 测 此 时 运 动 员 脚 尖 到 床 面 的 距 离 为 1.8 m (填 “0.8 m”“1.8 m”或“3.8 m”).
5.初中生小红想对比测量一个月前后自己的身高变化,选用下列 哪种尺最合适(B )
A.量程 10 m,分度值 1 dm B.量程 3 m,分度值 1 mm C.量程 50 cm,分度值 1 mm D.量程 15 cm,分度值 0.5 mm
6.(枣庄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 正确的是 B (填“A”或“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 ,测出 该物体的长度是 1.36 cm.
2.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B ) A.课桌的高度约为 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 70 D.小明身高约为 1.68
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 3.下图是用木制的厚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 的是(B )
4.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合理的是(A ) A.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带上单位 B.读数时,只要读到分度值就行,不需要估读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 D.测量时,刻度尺斜放不影响测量结果
2.误差 定 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减小方法:(1)采用 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02 基础题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 1. 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 80 c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 1.85 dm ;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2 cm ; (4)某人身高 1.75 m .
D.0.171 21 m
13.如图所示,用 A、B 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 测得
的结果是 2.4 cm,B 测得的结果是 2.38 cm,准确程度较高的是 B 刻 度尺,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读数是 2.38(2.36~2.39都可以) cm.
14.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 测量记录是:L1=18.82 cm,L2=18.83 cm,L3=19.82 cm,L4=18.81 cm, L5=18.80 cm,L6=18.820 cm.则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
A.能准确到 1 cm 的钢卷尺 B.能准确到 1 mm 的刻度尺 C.能准确到 0.1 mm 的游标卡尺 D.能准确到 0.01 mm 的螺旋测微器
1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 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
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B )
A.171 mm
B.1.712 dm
C.0.017 12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