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常用意象(器物类)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

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于谦《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姜夔《齐天乐·蟋蟀》:“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雁:许浑《示弟》:“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②思乡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鸿雁传书,思念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树木类+花草类+鸟兽类+自然现象)(附10道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树木类+花草类+鸟兽类+自然现象)(附10道练习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二、花草类1.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最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2.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芳草“芳草”是一种香草。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宋时期,“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5.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高中语文 诗歌意象集锦

高中语文 诗歌意象集锦
18
《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 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 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
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
16
《 后 庭 花 》—— 即 玉 树 后 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 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 牧《泊秦淮》)
17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 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 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白居易《长 恨歌》)
3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23
明月
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4
1、见月怀人(望云思友)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 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 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 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 叹。
34
送别场所
35
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 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屈原《九歌 ·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 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 色,春水绿波,送君南 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简析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古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1、蝉(寒蝉)。

感身世,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唐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唐·李益《春夜闻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高中语文常见的诗歌意象

高中语文常见的诗歌意象

常见的诗歌意象月亮——思乡、怀念故友浮云——游子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鹧鸪——思乡、凄清东篱——出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以及纯洁的高尚品质松树——傲霜斗雪的品质梧桐——凄凉、凄苦、悲伤之情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寒蝉——悲凉浮萍、孤舟——漂泊之感花草树木类: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梅花:坚强、不屈不挠。

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

杨柳:送别、伤感。

梧桐:凄凉、凄苦。

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草:卑微、荒凉或希望、顽强生命力。

飞禽走兽类:子规(杜鹃):凄恻、思乡。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沙鸥:漂零伤感。

蝉:高洁,悲秋。

斑马:惜别。

鹧鹄:离愁别绪。

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风霜雨雪类: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秋水:盼望.烟雾:情感朦胧、惨淡。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浮云:游子、飘泊。

露、霜:人生易老、环境凄苦。

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其他类:月:人生圆缺悲欢、思乡念亲。

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暂。

夜半:愁思怀旧。

古迹:怀旧、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双鲤、尺素:书信。

西楼:桂怨。

南浦:水边送别。

长亭:路上送别。

精卫:不畏艰难。

抱柱:坚守信约。

三尺:法律。

南冠:囚犯。

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

西楼:闺怨。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常见的思想感情(基调)类型:依恋、忧愁、惆怅、伤感、凄苦与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愉悦、乐观,憎恶、激愤、愤懑与仰慕、热爱,激昂雄壮与悲壮坚守节操与忧国忧民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借景抒情由景生情情因景现所以借景在诗中出现,情也在诗中出现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高中语文常见的古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常见的古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常见的古诗词意象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碛,沙漠。

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代《送别》,作者不可考,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开长安到全国各地去时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因此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而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离别”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蝉以蝉表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搞懂常指的“作用”范围: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体会常常提到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附:著名诗人的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熟悉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语: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勾勒、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含蓄隽永,精巧蕴藉;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平易炙热;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等。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1、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

比喻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