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器官

合集下载

鱼类学-内分泌器官

鱼类学-内分泌器官
各种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 和互相影响的。
有的起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 腺激素都作用于糖代谢;
有的则起颉颃作用,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 挥相反的作用,如上述激素的升血糖作用和胰岛素的 降血糖作用。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包括: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胸腺、 胰岛、后鳃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位置和构造
3、分类:(了解) 脑垂体分 神经垂体(第三脑室壁向下伸出指状突起形成) 腺垂体(腺垂体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二、脑垂体的机能
神经垂体-- 1、血管加压-抗利尿素; 2、催产激素; 3、有控制腺垂体的作用。 腺垂体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二、机能
第二节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在生长及器官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三节 肾上腺
一、位置和构造
鱼类没有高等脊椎动物那样集中的肾上腺,仅具 有与高等脊椎动物肾上腺细胞相应的细胞。
肾间组织 肾上组织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三节 肾上腺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二节 甲状腺
一、位置和构造 多数鱼类的甲状腺为弥散性的,主要分布在腹主 动脉及鳃区的间隙组织里,有时也随着入鳃动脉 进入鳃,甚至弥散到眼、肾脏、头肾和脾脏等处。 多数鱼的甲状腺组织没有被膜,少数有。 板鳃鱼类的甲状腺位于基舌骨腹 面的凹陷内。 甲状腺素是一个比较大的滤泡状腺体,其中充满 了细胞分泌的物质--甲状腺素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二、机能
第四节 胰岛
胰岛产生胰岛素,具有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的机能。是调节体内糖代谢的重要激素,它能增强身体 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缓和肝和血糖生成。维持正常的 血糖含量,组织内淀粉的形成和贮藏都是胰岛素调节的。

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器官

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器官

1
第一节 皮肤感觉器官 (cutaneous sense organ)
感觉芽:最简单,是分散在表皮细胞间的一些感觉 细胞;
丘状感觉器(神经丘):比较复杂,又称为陷器 (pit organ);
侧线器官(lateral line organ):高度特化的皮肤感 觉器官,是水生两栖动物及鱼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28
第五节 其他内分泌腺
除了上述几种内分泌腺以外,鱼类的内分泌腺还有胸腺、 后鳃腺、性腺和尾垂体等. 1. 胸腺: 在硬骨鱼类一般位于鳃腔背侧,据认为它与鱼 的生长有关系。 2.后鳃腺:是咽部的衍生物。后鳃腺分泌的激素为降钙 素,作用是抑制骨盐溶解,使血清钙含量降低,维持血钙的动 态平衡。 3.性腺:除了产生卵子和精子以外,同时也是内分泌器 官,分泌的激素为性激素。鱼类性激素的产生受脑垂体调节。 4.尾垂体:是尾部脊髓末端背侧膨大的一种内分泌腺体, 可能与渗透压调节有关,又认为与鱼体浮力有关。
3

线
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
觉器,分布在头部及身体两侧。
鱼类身体两侧一般各有侧线
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条或 3
条或更多。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 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 颌管、横枕管。
4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 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 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 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 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21
鱼类的前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垂体的结节部, 中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前叶,后腺垂体相当于高 等动物的间叶。
22
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腺

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腺
( 2 )分泌抗利尿激素:能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进肾小管更好地重吸 收水分,以维持盐水平衡。
( 3 )分泌催产素:促进排卵。
第二节 甲状腺
甲状腺是包藏在一层上皮细胞中的滤泡及滤泡间组织所组成。滤泡是无管小囊, 内含胶状物质,滤泡与滤泡之间是血管、淋巴液、结缔组织等称滤泡间组织。
(一)形态构造及位置
神经垂体:起源于脑的部分,直接与间脑相连,其神经纤维常伸展到腺垂体。
腺垂体:起源于口腔的部分,腺垂体最后与口腔失去联系后,进一步分化为三个 部分:即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及后腺垂体。鱼类的前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脑垂 体的结节部,中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前叶,后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中叶。
板鳃类脑垂体的形状是叶片状,一般具垂体腔;硬骨鱼类垂体的形状各不相同, 有半球状、有卵圆形,也有心形,甚至纺缍形,没有垂体腔。
( 1 )生长激素:能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分解;能促进长骨的生长, 因而促进了机体的生长。软、硬骨鱼类当脑垂体被切除后,身体就不再生长,连 鳞片上的环片也不再增加,耳石也不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鱼体重大多渐渐下降, 食欲不振,但如不断地注射垂体物质则又恢复生长。
( 2 )促性腺激素:一般认为鱼类脑垂体能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 素及黄体生成素。
( 4 )激素在体内产生,也在体内破坏。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 促进生长、发育
• 调节新陈代谢
• 调节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初态平衡。
• 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生理机能。
内分泌腺在鱼体中的分布一般有固定的位置,但与其它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内 分泌腺的某些腺体尚为分散的细胞组织状态。未形成完整的器官。内分泌腺在机 能上有单纯的、专司一职的。如甲状腺只产生甲大辩论腺素;有的是复合性的, 有不同组织合在一起,如生殖腺,一方面产生性细胞,另一方面又能分泌激素。 脑垂体更为突出,产生多种激素,几乎与体内任何一个内分泌腺都有关系,起着 重要而又全面的调节作用。

鱼类主要内分泌激素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ppt课件

鱼类主要内分泌激素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ppt课件
由GH、IGF-I及其相关受体与结合蛋白构成的系统是调节动物生长的中心 环节。GH是由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类激素主要通过直接 作用和IGF-I介导的间接作用影响动物生长。 GH与靶细胞膜上的GH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直接的生物学效应,间接作用是 与肝脏或其他局部组织的受体结合,激活编码IGF-I的基因,合成分泌 IGF-I,它再作用于其他目标组织发挥作用。
鱼类主要内分泌激素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
激素
激素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虽然 含量极低, 但对鱼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 调节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GH)、甲状腺激素 (T3、T4)、类固醇、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鱼类内分泌系统 对营养摄入的变化非常敏感。其中, 在动物神经内分泌生长轴 中, T3、T4、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是调节机体生长 的重要激素。
相关研究:
• 通过增加血浆T3含量间接提高RNA的含量,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 促进肌肉生长。 • T3水平的适度提高可增加细胞内mRNA和RNA聚合酶含量,促进氨基酸的 吸收,从而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 •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和体外都能通过提高罗非鱼肝脏IGF-ImRNA的表达而 促进生长。
GH对鱼类蛋白质代谢的调控

相关研究:
• 带纹白鲈注射GH,能促进其对必需氨基酸的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氮
的沉积量。牛生长激素引入虹鳟,刺激蛋白质的合成, 使得全鱼和组织蛋 白质增加,从而促进生长。
• 有报道,血液中GH含量和鱼体生长的季节性有显著相关性,但不完全吻
合, 因在GH调节鱼体生长的过程中, 还有其他因子参与,如GH的受体数量 和亲和力的变化、水温、营养状况等。可见,由于生长激素的脉冲式释放, 很难建立GH水平与生长特性的关系。

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研究

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研究

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研究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重要的一个类群。

它们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是人类食物链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而在鱼类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于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探索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鱼类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调节内分泌物产生、分泌、转运、作用等功能的组织系统所组成。

鱼类内分泌系统涉及的器官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垂体、脑下垂体和内分泌胰腺等。

这些器官释放出的内分泌物可以通过血流系统传输到体内各个部位,对整个机体的生理、代谢、生长与发育、繁殖等方面产生影响。

鱼类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物质代谢:鱼类内分泌物可以影响鱼体的营养代谢和能量转化,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2、调控生殖发育:鱼类内分泌系统对于鱼类的性分化、性成熟和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和功能,控制雌鱼或雄鱼的性成熟和生殖。

3、影响生态适应性:鱼类内分泌系统可以对鱼体的生态适应性产生影响。

如在季节性或阶段性的寒冷环境中,鱼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会上升,以增加鱼体对寒冷环境的耐受性。

二、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控方式鱼类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中传递的化学信号实现的。

而这些信号又是如何被调控的呢?常见的调控方式包括:1、神经调控: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相互补充和调节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息的传递,来控制分泌脑垂体激素和其他一些激素。

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对内脏器官和其它组织产生作用,从而完成身体的生理调节。

2、负反馈控制:当鱼体需要某一种内分泌物质时,某些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就会被刺激,而当分泌过剩时,相应的内分泌物质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控制其进一步的合成和释放。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器官
7
硬骨鱼类的肾上组织分泌的激素为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扩大鳃血管,导致黑色素 细胞里黑色素粒集中。肾间组织分泌的激素为类固醇 性质的皮质激素,对渗透压的调节有一定作用,对蛋 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一定影响。
斯坦尼斯小体的分泌活动与生殖活动有关。
8
第四节 胰岛(Pancreatic islets)
4
二、脑垂体的机能
脑垂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很多,可以影响到鱼的生长、体 色、控制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发育等等。
1. 中腺垂体:产生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促皮质激素、催乳激素等。 2.前腺垂体:产生黑色素集中激素,它使鱼在白色背景
下能使黑色素集中。 3.后腺垂体:产生中叶激素,能调节色素,并能刺激新
胰岛或称蓝氏岛。板鳃鱼类的胰岛埋藏在结实的 胰脏组织内,硬骨鱼类的胰岛组织存在于胆囊、脾脏、 幽门盲囊及小肠的周围,与胰脏是分开的。
胰岛产生胰岛素(insulin),具有调节碳水化合 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机能,是调节体内糖代谢的重要 激素,它能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胰岛还分泌一种胰高血糖素,是肝 脏。它是体内促进能量动员的一个主要激素,对维持 体内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与胰岛素的作用是颉 抗的。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激素)不通过导管,而 是由血液和体液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 使之发挥生理效能。
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有脑垂体、肾上腺、甲状 腺、胸腺、胰岛、后鳃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1
第一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构造
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 体在发生上是由两方面起源的,一方面是间脑腹面由第 三脑室壁向下伸出指状突起,另一方面是原口顶壁向上 的突起,这两部分突出的组织继续增长,最后连在一起 即形成脑垂体。起源于脑的部分称为神经垂体,起源于 口腔的部分称为腺垂体。腺垂体最后与口腔失去联系后, 进一步分化为三个部分,即前腺垂体、中腺垂体或称中 叶及后腺垂体或称过渡带。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10《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习题集

习题集鱼类形态学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2.“鱼”(真鱼)的定义:二、填空题1.现生鱼类可以分为3个纲,即纲、纲和纲。

三、问答题1.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说明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3.说明鱼类学的研究任务。

4.泥盆纪的古代鱼类如何分类5.现生鱼类如何分类6.硬骨鱼纲如何分类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1.尾柄:2.吻部:3.眼后头部:4.眼间隔:5.颊部:6.鳃盖膜:7.喉部:8.下颌联合:9.颏部(颐部):10.峡部:11.头尾轴(主轴):12.背腹轴(矢轴):13.左右轴(横轴):14.上位口:15.下位口:16.端位口:17.颐须:18.颌须:19.鼻须:20.吻须:21.脂眼睑:22.小鳍(副鳍):23.脂鳍:24.软鳍鱼类:25.棘鳍鱼类:26.腹鳍腹位:27.腹鳍胸位:28.腹鳍喉位:29.鳍式:二、填空题1.鱼类的体型有、、和等。

2.硬骨鱼类的口依据口的位置和上下颌的长短可以分成三类:口、口和口。

3软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硬骨鱼类的鳍条为鳍条,其又可以分为和。

4.鱼类的腹鳍的位置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低等原始的鱼类如鲤鱼、鲱鱼的腹鳍位;高等鱼类如鲈鱼、鳜鱼的腹鳍位,而鳚亚目鱼类的腹鳍位。

三、问答题1.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2.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3.简述鱼类各鳍的功能。

四、说明下列各式表示什么意义(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1.大黄鱼的鳍式为:D.Ⅶ~Ⅸ,Ⅰ—31~34;大黄鱼的鳍式为:D.Ⅷ—Ⅸ,Ⅰ—31~342.鲈鱼的鳍式为:D.Ⅻ,Ⅰ—133.鲤鱼的鳍式为:,15~22 或—15~22或Ⅲ-15-224.宽尾鳞鲀的鳍式为:D.Ⅱ,2十25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1.鳞棘或环片:2.鳞焦:3.鳞沟或辐射沟:4.棱鳞:5.侧线:6.侧线鳞:7.鳞式:二、填空题1.根据鳞片的形状、构造以及发生特点,可将鳞片分为三种类型,为、和。

真骨鱼类的鳞片根据露出部的表面和边缘构造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即和。

家畜解剖生理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

家畜解剖生理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

松果体
垂体前叶 (腺垂体)
垂体后叶 (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垂体)
马垂体
牛垂体
猪垂体
马垂体低倍镜观
垂体
远侧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部
前叶 后叶
腺垂体 神经垂体
脑垂体的胚胎发生:
生长激素细胞
催乳激素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四、甲状腺 位于喉的后方,前3个气管软骨环的两侧和腹侧,可分为两个侧 叶和一个峡部。 猪的甲状腺位置和形态特殊,应予以注意。
马甲状腺 牛甲状腺
猪甲状腺
猪甲状腺的位置
五、甲状旁腺:很小的内分泌腺,直径约2-4mm,褐色小体,每侧有内 外两个。外甲状旁腺位于喉上方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内甲状旁腺位于甲 状腺背缘。 六、肾上腺:一对,位于肾脏的前内侧,分为皮质和髓质。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一 、概述 : 体内的各种腺体可分为两类:外分泌腺 (如腮腺、肝、汗腺、皮脂腺等),也称有管腺。内 分泌腺,分泌物称为激素,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 进入血液,然后进入靶器官,因此也称为无管腺。
动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单纯的内分泌腺和散在 于其它器官内的内分泌组织或细胞。单纯的内分泌腺 包括甲状腺、脑垂体、松果体、甲状旁腺、肾上腺。
分散的内分泌组织(细胞)种类繁多,如胰腺内 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睾丸内的间质 细胞(分泌雄激素)、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分泌雌激 素),以及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APUD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单纯的内分泌腺。
体内能分泌激素的腺体和细胞构成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对动物体的特定机能发挥调节作 用。这类调节作用由于依赖血液或组织液进行,因而 又称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 关系非常密切: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缓慢而 持久;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皮肤感觉器官 (cutaneous sense organ)
感觉芽:最简单,是分散在表皮细胞间的一些感觉 细胞;
丘状感觉器(神经丘):比较复杂,又称为陷器 (pit organ);
侧线器官(lateral line organ):高度特化的皮肤感 觉器官,是水生两栖动物及鱼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15
16
第五节 味觉器官——味蕾
鱼类味觉器官是味蕾。味 蕾分布很广,从体侧一直可以 分布到尾部。味蕾是一椭圆形 的构造,它也是由感觉细胞和 支持细胞组成。味觉中枢在延 脑,口部味觉发达则迷走叶发 达,体表味觉发达则面叶扩大。 鱼类在寻找食物时,味觉器官 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靠比 较完善的味觉器官,能辨别出 食物的味道。
2

线
侧线是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
觉器,分布在头部及身体两侧。
鱼类身体两侧一般各有侧线
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条或 3
条或更多。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 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 颌管、横枕管。
3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 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 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 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 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1
神经丘(陷器)
皮肤感觉器官的基本单位,由几 个感觉细胞和一些支持细胞所组成。 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每一 感觉细胞上都有 1 根粗而长的动毛和 数多而细短的不动毛。支持细胞的分 泌物在感觉器外表凝结成一长的胶质 顶,感觉毛被包藏在顶的内部。
当水流冲击鱼体时,引起感觉顶 的倾斜,感觉细胞所接受的刺激通过 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17
复习思考题
1、 鱼类侧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如何?
2、 试述鱼类的眼球和内耳的结构及机能。
18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激素)不通过导管,而 是由血液和体液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 使之发挥生理效能。 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有脑垂体、肾上腺、甲状 腺、胸腺、胰岛、后鳃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6
第二节 听觉器官——内耳
一、内耳的构造
鱼类的听觉器官只有内耳, 没有中耳及外耳。内耳由上下两 部分组成: 上部:椭圆囊、半规管(前 半规管、后半规管及侧半规管或 称水平半规管)。 下部:球囊、瓶状囊。 常称为膜迷路或迷路器官。
7
8
听嵴和听斑
内耳各腔的内面,有 感觉细胞,在壶腹内的感 觉上皮形成听嵴,在椭圆 囊和球囊内的感觉上皮称 为听斑,其基本结构与侧 线的感觉器相类似。
4
鱼类侧线器官的主要作用是测定方位和感 觉水流。一些鱼类的侧线能感受低频率声波和 对温度起感应作用。 侧线对鱼类的摄食、避敌、生殖、集群和 洄游等活动都有一定的关系。侧线的发达程度 是与鱼的生活方式和栖息场所有密切关系。
5
罗伦氏壶腹
软骨鱼类所具有的皮肤感觉器, 即罗伦瓮,它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 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罗伦瓮呈管状 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 另一端开口于皮外。 罗伦瓮的机能基本上同侧线,仅 反应稍慢些。罗伦瓮能检测出低限到 0.01uV/cm的电压。具电感受器的鱼 类对地震前的反应异常灵敏,现已成 为研究动物地震预报机制的重要课题。
19
第一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构造
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 体在发生上是由两方面起源的,一方面是间脑腹面由第 三脑室壁向下伸出指状突起,另一方面是原口顶壁向上 的突起,这两部分突出的组织继续增长,最后连在一起 即形成脑垂体。起源于脑的部分称为神经垂体,起源于 口腔的部分称为腺垂体。腺垂体最后与口腔失去联系后, 进一步分化为三个部分,即前腺垂体、中腺垂体或称中 叶及后腺垂体或称过渡带。
11
第三节 视觉器官——眼
鱼类眼球是由巩膜、脉络 膜及视网膜等三层被膜组成。 巩膜在眼球的最外层,起 保护眼球的作用,在眼球前方 部分是透明的角膜。 中间一层为脉络膜,由银 膜、血管膜及色素膜三层组成。 脉络膜向前延伸到眼球前方部 分为虹膜,其中央的孔为瞳孔。
12
眼球的最内层为视 网膜,是产生视觉作用 所在的部位。有神经分 布到视网膜上,视神角膜之间的空腔充满水状液,是一 种透明而流动性大的液体;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空 腔充满玻璃液,是一种粘性很强的胶状物,能固定视 网膜的位置。硬骨鱼类的眼球中还有镰状突、铃状体 (或称晶状体缩肌)及悬韧带等调节构造。
20
鱼类的前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垂体的结节部, 中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前叶,后腺垂体相当于高 等动物的间叶。
鱼类内耳的重要机能之一是平衡作用。平衡的中心 在内耳的上部,即椭圆囊及半规管。 内耳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听觉。鱼类对声音的感觉 主要与内耳下部球囊——瓶状囊综合体有联系。鱼类 听觉的生物学意义不仅是预告危险或食物存在的信号, 某些鱼且能发声,它们能从同种的个体那里得到信号, 这在生殖季节中,对选择异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如大、 小黄鱼。 鱼虽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象人和高等动物那样可以 靠外耳来确定声音的方向。它辨别方向的能力,是靠 皮肤感觉器来协助完成。
9
耳 石
内耳腔内由各囊的内壁分泌而成 的固体,其成分为石灰质,表面有珐 琅质。 耳石一般有同心排列的环纹,可 用来测定鱼类的年龄。 耳石和听斑紧密相贴,当身体改 变位置时,耳石对感觉器压力发生变 化,同时内淋巴压力也发生改变,于 是感觉的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中枢 神经系统。
10
二、内耳的平衡和听觉作用
13
鱼类眼球的结构就如照相机的构造。鱼的晶状体是 圆球状的,缺乏弹性,一般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鱼眼 能看到的最远距离一般不超过10—12m。 鱼没有泪腺, 所以不会流泪。鱼 也没有真正的眼睑。
14
第四节 嗅觉器官——嗅囊
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 是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 它分化为嗅觉细胞和支持细胞。 板鳃鱼类的嗅囊多在吻部 腹面。 鱼类嗅粘膜有初级嗅板和 次级嗅板之分,次级嗅板附生 在初级嗅板上。 鱼类的嗅囊能感受由食物 所产生的化学刺激,有感觉气 味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