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月考练习高二语文试卷2012.12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刹.那/千年古刹.伺.候/伺.机而动薄.利/日薄.西山B. 辟.易/鞭辟.入里号召./昭.告天下史乘./千乘.之国C. 拖累./连篇累.牍载.体/载.誉归来间.架/间.不容发D. 强.颜/强.弩之末冠.名/冠.盖云集露.面/崭露.头角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布署萦绕响遏行云捷然不同B. 厮打桎梏坐壁上观破釜沉舟C. 阻梗谛造砭人肌骨防御攻事D. 陷阱融洽惨淡栗冽耳熟能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杨振宁教授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同日而语....,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一笑了之。

B.小夫妻俩背井离乡,从山西来到江苏,白手起家,盘下一家小面馆,通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小面馆的生意煞是红火。

C.日本右翼政府无视历史,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实行“收购”“国有化”,我国政府派出公务船、科考船以至海军船到钓鱼岛海域我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巡航、执法、维权,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

D. 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4.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披.绣闼披:打开躬.逢胜饯躬:亲自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的、好的烟霏.云敛霏:很盛的样子C.亦何恨.乎秋声恨:埋怨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勒:统率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自矜功伐.伐:讨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草拂之而.变色平明,汉军乃.觉之襟三江而.带五湖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A.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C.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 徐孺下.陈蕃之榻屈.贾谊于长沙B. 梁以此奇.藉砭.人肌骨C. 此天之亡.我目.吴会于云间D. 无不膝.行而前百忧感.其心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A. 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 胡为而来哉D.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9.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 语文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2.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B.C.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B.C. D.3.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

(4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 ,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

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

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4.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再拟一个标题。

(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标题不超过11个字)(5分)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

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

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

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⑴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扬州中学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卷语文

扬州中学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卷语文

班级____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高二语文答题纸(选择题1—9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共9题,27分。

)10.(1)(3分)(2)(3分)(3)(4分)11.(1)(3分)(2)(4分)12.(8分)(1)(2)(3),(4)(5)(6)(7)13.(4分)14.(6分)15.(4分) 16.(6分) 17.(6分)18.(6分) 19.(6分)高二语文阶段测试参考答案 2014.4.71.D(A媲.美/譬.喻,读音同;B痉.挛/靓.妆,读音同;C强.求/强.颜,读音相同)2.A(B. 幅员C. 声名狼藉 D. 警戒)3.D(鹤立鸡群: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不同凡响:意为不同于一般的声响。

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实至名归: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名副其实,谓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4. D(A语序不当,“识别、发现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应是“发现、识别和实施空军拦截行动”;B搭配不当,“现象”不能“加重”;C成分残缺,“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丽依旧的自然美”缺少主语“参展作品”)5.A(B. 醴酪:甜酒和奶酪,C.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D. 揾泪:揩拭眼泪)6.C(应是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

)7.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8.D(“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9.B(B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10.(1)况且对死者来说,由生到死而转化,如物体的回归自然。

(2)死者的尸体放在那里孤身独处,它难道还会有知觉吗?(3)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后,庭院内外增添了许多小门和围墙,(门和墙)到处都是。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1月月考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 三 语 文 2013.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B.C.D.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柳,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

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

左仆射高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

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又施!”事竟不行,闻而叹伏。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直,谓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随众附和)而已。

”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大抵)不称职。

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暮)。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

乃云:‘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

’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此言各有所能也。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多所矫正,上甚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曰:“无改尔心。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台(御史台)。

素恃贵,坐床。

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

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1403-语文-扬州中学2013年高三开学语文检测

1403-语文-扬州中学2013年高三开学语文检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开学检测语文试卷2013.2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矫.健/佼.佼饯.别/明修栈.道收敛./水光潋.滟B.麦秸./拮.据赝.品/义愤填膺.纸篓./捅娄.子C.树梢./艄.公篆.书/不容置喙.乖戾./风声鹤唳.D.憔.悴/暗礁.瓦砾./众口铄.金眼眶./条条框.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尽管,抱怨赵本山的某些小品超越道德底线、歪曲对常态生活的理解,让人们的精神难以承受,但是要将本山的暂别硬做成永别,也不太公平。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D.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挖出的但丁头骨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像。

3.下面对“利息”的定义是以债权人为主体的。

请根据这一定义,以债务人为主体给“利息”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4分)利息是在借贷活动中货币持有者(债权人)除收回到期贷款外另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取得的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材料,紧接文意,用排比句式对“异想天开”表达议论观点。

(5分)长春光机学院职工的三个孩子私下带了六元钱,从长春偷偷出发前往大连,打算去蛇岛捉蛇,然后去西沙捉龟,最后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动物考察。

有人说,这三个孩子是“异想天开”。

然而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太子头上的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卷2013.12一、语言文字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趁机(chn)隽永(jn)胡诌(zhu)潺潺而行(chn)B.跌宕(dng)熨帖(yn)庇护(b)步履蹒跚(l)C.舌苔(ti)羸弱(li)悄然(qio)刹那之间(ch)D.炽热(zh)粗犷(gung)哽咽(y)文采斐然(fi)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缅怀沧桑戏虐肆无忌惮B.碑贴蛰伏震撼嬉戏打闹C.梗概厮裂狙击栩栩如生D.憔悴禁锢轮廓好高骛远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其实等于无为而治,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象征着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网络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C.我漫然四顾,眼光并不投向某一特殊目标,而只看看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

D.淅沥的秋雨湿透了他的衣服,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面对餐饮业的寒潮,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努力创新经营思路,积极开展外卖业务,菜品结构合理调整,以促进消费。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教育部决定开展对于高中教科书使用的问卷调查,我市须自主确定分别位于市区和县城的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一所参加调查。

D.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5.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弊在赂秦(弊病)率赂秦耶(都、皆)思厥先祖父(想)则胜负之数(运数,指命运)B.始有远略(起初)是又在六国下矣(代词,这)暴霜露(冒着)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C.始速祸焉(加速)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义不赂秦(坚守道义)苟以天下之大(如果)D.日削月割(一天天地)当与秦相较(应当)或未易量(或许)洎牧以谗诛(及,等到)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之:破灭之道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以:以地事秦不赂者以赂者丧C.为: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D.而:战败而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C.李牧连却之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8.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出一个恰当的句子。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第一学期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第一学期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语文综合训练评讲教学案余轩堂 2013.3.3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庇.护辅弼.辟.谣刚愎.自用 B.怫.然黼黻.佛.祖凫.趋雀跃C.讥诮.捎.带剑鞘.金蝉脱壳. D.吁.求熨.帖异域.钟灵毓.秀答案:D(A.辟音pì,其他音bì;B.佛音fó,其他音fú;C.捎.音shāo,其他音qiào;D.皆读y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几年,由于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家乡又重现了昔日山清水秀、草丰木茂、风声鹤唳的秀丽怡人景象。

B.他生性沉静淡泊,宠辱不惊,无论贫困,还是富贵,无论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都能甘之如饴,泰然处之。

C.最近,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经常有患者家属把医院闹得天翻地覆,伤害医护人员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D.得知将要征用村里的土地建新开发区的消息后,村民们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突击装修、非法建房在村里蔚然成风。

答案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甘之如饴”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含褒义。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4分)北京市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工作方案2012年12月30日正式出台,201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2014年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等职业学校考试录取。

同时,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

你从该工作方案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请从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两个方面进行提炼。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2.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稽.首/无稽.之谈辟.谣/开天辟.地偏裨./大有裨.益B.芜.杂/忤.逆不孝沆瀣./浑身解.数喟.然/蔚.然成风C.剽.悍/虚无缥.缈逡.巡/怙恶不悛.丰赡./高瞻.远瞩D.愠.色/意味蕴.藉腼腆./暴殄.天物荡漾./怏.怏不乐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C.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可一拿到大地方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D.香港房价虽然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但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似乎威胁不大,在高房价面前,他们依然能够处之泰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B.汉王电子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C.偷菜游戏正在催生和鼓励一种“集体无聊化”的社会情绪,它小则影响个人生活作息和工作效率,大则让社会群体为虚拟游戏所操控,长时间陷入自我麻醉的情境。

D.来这里聚会的男女老少,都被他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精神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4.下面是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英文版的两种汉译,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汉译,并列出两条理由。

(6分)原诗英文版:Life is valuable/love costs more/for the sakes of freedom/we give up both.殷夫(现代著名诗人)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兴万生(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译:自由与爱情!/我都为之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3.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悬.念/琴弦.醇.厚/谆.谆告诫渐.染/循序渐.进B.箴.言/斟.酌拜谒./殚精竭.虑折.本/大打折.扣C.覆辙./掣.肘寒暄./喧.宾夺主传.记/传.奇小说D.刚愎./媲.美谙.熟/万马齐喑.忖度./度.德量力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亚运会是一个特殊的舞台,既展示体育健儿的竞技水平,又彰显赛场观众的精神风貌。

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为中国运动员鼓劲,远道而来的客人更需要喝彩。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塑造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C.在堪称“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

如何纾缓居民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

D.昨日,西藏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墨脱即将摘去“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

一时间关于墨脱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

3.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5分)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问题是真正的心灵问题、哲学问题。

①哲学最终成了极少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

②大人们往往回避问题,或只分析问题。

③于是,哲学思想便在这种环境中很快地夭折了。

④而孩子们往往因为大人们没有给出答案而沮丧,放弃了对问题的追问。

⑤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把真理性问题一丝不挂地揪出来,让大人们很尴尬。

4. 下面这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写一个句子,要求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 之间应具有的联系。

(4分)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

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

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离开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打开C.式于政,不式.于勇同“试”,尝试D.嫂蛇.行匍匐像蛇一样6.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苏秦“其智有过人者”的一组是( )(3分)①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②抵掌而谈,赵王大说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④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⑤其术长于权变⑥式于政,不式于勇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愤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斛斯山人:隐士,作者的朋友。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机:世俗的心机。

9.(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逍遥游》)(5),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7),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新五代史》)(8)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

(《三字经》)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田埂上的精神张佐香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

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

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

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

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

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

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

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

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

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

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

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

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

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

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

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

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

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

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

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

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

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

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

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1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