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合集下载

肝包虫病病因诊断及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肝包虫病病因诊断及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肝包虫病病因诊断及术后残腔并发症的防治体会作者:曾文军王新建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摘要:目前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引流术仍是治疗肝包虫病(肝细粒棘球蚴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此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但术后残腔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50%,对无并发症的肝包虫病使用外囊内翻缝合术,并发症发生较低。

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13年12收治112例肝包虫病的病因诊断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体会如下。

关键词:肝包虫病;术后残腔;防治1病因与诊断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畜牧业发达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等地区。

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

人感染包虫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狗,或处理狗,狼,狐皮而误食虫卵引起,虫卵在人的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幼虫随血流至肝,发生肝包虫病。

1.1临床表现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

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患者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

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呕吐、腹痛。

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1.2检查方法首选方法为超声。

肝包虫囊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一般壁较厚,边界清楚、光整,囊内可见子囊,其中可见光环、光团或活动光点。

较大的肝囊型包虫病或肝泡型包虫病.X线检查均显肝影增大,右側膈抬高或活动受限。

肝顶部者见右膈呈半球状或波浪形隆起,肝囊型包虫钙化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泡型包虫则显示弥散性丛点状或小圈形钙化影。

现在基层医院CT也作为常用检查方法,肝包虫囊囊肿多发于肝右叶,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CT值可在-14~25HU,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无强化表现。

肝包虫囊肿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肝包虫囊肿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出现 并 发 症 的 5 8例 中 ,9例 经 再 次 手 术 治 疗 , 1 2
例经 3次 手 术 治 疗 。3 6例 经 保 守 治 疗 痊 愈 , 过 敏 性 休 克 1例
3 讨

以防术后残腔出血。术后 若发生不 能 自行停 止 的出血 , 可通
过引流管向囊腔内喷 注肾上腺 素盐水 等止 血剂 、 介入 治疗或 通过引流管 口将内镜置人残腔进行止血治疗。 3 4 残腔钙化 不闭合 . 包 虫囊摘 除术后 外囊 腔很快 发生钙 化, 大部分 在闭合后 钙化 , 而少数 病例 则过早 钙化 , 化的残 钙 腔壁可厚达 5—1 i, 0ml 甚至更厚 。因同周 围组织 粘连广泛 而 l
致 密 , 般 无 法 切 除 。 防 止 这 种 并 发 症 最 理 想 的 办 法 是 术 中 一
肝包虫囊肿的手术治疗 方法很 多 , 是传统方 法 自 19 但 85 年应用至今仍在使用。任何手术方法都不 可避免地产 生各种
并发症。传统 的内囊摘 除 、 外引流术后 , 留的外囊并发 外囊 残
网膜填塞或 外引 流术 、 袋形 手术 、 腔镜 肝 包虫 囊肿 去顶 手 腹 术、 闭合穿刺引流内囊摘 除酒精注射等有所 应用 , 均有一定 但 局限性或 风险 。传统的内囊摘 除、 外囊外引 流术后 , 残留的外 囊并发症 可达 1. % 一6 .% , 08 5 8 严重 影响病人 的生活 质量及 疗效 , 分残腔并发症甚至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 部
无一幸免。术 后发 现包虫感染者 , 同肝脓肿一样 处理 , 底 应 彻 清除囊肿内容 物 , 反复 冲洗 干净 , 除按 包虫 囊 肿常 规处 理 之 外, 拔管不能过早。若残腔感染 , 病人 有发热 、 痛等情况 时, 腹

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 ;外科手术 ;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R532.32;R57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5256(2018)03—0645—04
Research 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 ent of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0ccOsis
肝包虫病是 人畜共患性 寄生虫 病 ,主要有 2种类 型 ,肝囊 型 包 虫 病 和 肝 泡 型 包 虫 病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HAE)。作 为流行 于全世界的寄 生虫病 ,严 重危 害全 世界 人 民 健康及经济发展 ,尤其影 响了我 国西部地 区农 、牧 民 的身 体健 康及经济发展 。21世纪 以来 随着影像 技术及 肝脏外科 手术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HAE的 手 术 治 疗 也 得 到 了 巨 大 的发 展 ,一 些 既 往 认 为 手术 禁 忌 的 HAE也 列 入 手 术适 应证 中。本 文 对 HAE的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如下 。 1 HAE的 治 疗
买买提 ·瓦司力,等.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645
肝 泡 型 包 虫 病 的 手 术 治 疗 进展 吉
(新 疆 医科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乌鲁木 齐 830000)
摘 要 :肝泡型包虫病 (HAE)是有浸润性生长特点的寄生虫病 ,主要治疗手段是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主要分为根治性 肝切 除术和姑息 性手术 。根治性肝切除术是首选 ,姑息性手 术主要用于缓 解病情及 减轻并发 症。药物治疗在 HAE病情 的延缓及 控制中也起 着重要作用。近几年 自体肝移植应用到 HAE治疗中 ,已成为终末期常规手术无 法根 治的 HAE的主要 有效疗法。介绍 了 HAE根 治性肝切 除术及姑息性手术 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总结 了多学科协作诊治模 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 自体 肝移 植术在 HAE 患 者 治 疗 中 的应 用经 验 ,为 HAE的 治疗 提 供 一定 的参 考 。

肝包虫病这种疾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肝包虫病这种疾病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理压力。
肝包虫病对03家庭及社会
的影响
家庭经济负担
治疗费用:肝包虫病需要长期治疗,费用高昂 收入损失: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家庭收入减少 家庭照顾:家庭成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照顾患者 社会影响:肝包虫病可能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负担及公共卫生问题
肝包虫病对家庭 经济造成负担, 影响患者及其家
社交生活的影响
肝包虫病患者 可能会因为疾 病而避免参加 社交活动,导 致社交生活受 限。
0 1
肝包虫病患者 可能会因为疾 病而受到他人 的歧视和排斥, 影响社交关系。
肝包虫病患者 可能会因为疾 病而失去工作 或学习机会, 影响社交地位。
肝包虫病患者 可能会因为疾 病而需要长期 治疗和护理, 影响社交时间 和精力。
恶化及死亡风险
肝包虫病可能 导致感染、 胆囊炎等疾病
肝包虫病可能 增加肝癌的风 险
肝包虫病可能 导致死亡,尤 其是晚期患者
0
0
0
0
1
2
3
4
02
肝包虫病对生活的影响
工作及学习的影响
肝包虫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肝包虫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学习,影响学习进度 肝包虫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参加社交活动,影响人际关系 肝包虫病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进行体育锻炼,影响身体健康
0 1
加强水源管理, 确保饮用水安 全
加强畜牧业管 理,防止牲畜 感染肝包虫病
0
0
2
3
加强医疗体系 建设,提高肝 包虫病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
0 4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肝 包虫病的认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勤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等
加强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和水 源的安全

肝包虫手术后护理

肝包虫手术后护理

肝包虫手术后护理摘要】肝包虫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和西南牧区。

肝囊型包虫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但术后存在复发播散种植,胆瘘等顽固性并发症,部分病人术后甚至还需带管数年。

还因播散种植后成为腹腔包虫,盆腔包虫,再次行包虫内囊摘除,甚至有多次做包虫内囊摘除手术,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这也给肝包虫病人术后护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我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余年,本文着重讲解肝包虫术中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77-011 临床资料我院外科自1980—2014年间住院病人中包虫病人男,80例,女,104例。

其中肝包虫病人男,66例,女81例,脾包虫及腹腔包虫,盆腔包虫病人男,14例,女23例,做过两次以上包虫内囊摘除手术病人超过50例。

2 肝包虫流行病学肝包虫是由棘球蚴绦虫(犬绦虫)的蚴虫(棘球蚴)进入消化道侵入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性囊性病变,为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为单房性包虫病(包虫囊肿)和泡状棘球蚴病(滤泡型包虫病)两类。

前者多见,分布广泛于我国多见于西北和西南牧区。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但以学龄前儿童最易感染。

3 术前心理护理肝包虫病人,尤其是多次做过包虫内囊摘除手术病人因为手术前紧张刺激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为此应当手术前进行心理咨询,咨询时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尤其对手术的安全性作肯定的保证,交待时的语言要恰当,届时病人紧张情绪能缓解,使得手术效果好预后良好。

4 术中护理肝包虫病人一般采取椎管内麻醉,麻醉时如果患者紧张应该积极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手术中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血压,心率。

多数患者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因而影响手术效果。

肝泡型包虫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现状

肝泡型包虫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现状

肝泡型包虫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现状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人所引起,是北半球地方性疾病。

它主要分布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加拿大)、亚洲(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国家[1]、中国[2]、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3](主要是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牧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部等地。

HAE若不能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很差。

PNM分期及PJVM分期可有效评估HAE的手术方案、用药。

标签:肝泡型包虫病;治疗由Kern教授主持的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专家组,提出了可全面体现病灶范围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的PNM分型[4],其中P(palasite):侵犯在肝脏之内;P0:肝脏无可见病灶;P1:周围病灶无血管和胆道累及;P2:中央病灶,局限在半肝内有血管和胆道累及;P3:中央病灶侵及左右肝脏,并有肝门部血管和胆道累及;P4:任何肝脏病灶伴有肝血管和胆道树的扩张。

N(Neighbouringorgans):邻近器官的侵犯;N0:无邻近组织、器官累及;N1:有邻近组织、器官累及。

M(Metastasis):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单个病灶远处转移。

新疆包虫病临床研究所根据临床需求及治疗经验制定了PJVM分型,P与M和PNM 分型一致,不同的是加入JV。

J(Jaudice):黄疸;J0:无胆道累及,无临床黄疸;J1:有胆道累及,无临床黄疸;J2:有胆道累及,有临床黄疸。

V(Vessels):血管侵犯;V0:无血管累及;V1:有血管累及。

分型可直观地显示病灶及其结构特征,同时对该病的病情发展、治疗方案确定及疗效观察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性治疗等。

1 外科手术治疗在所有治疗的方法中,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

根治性切除病灶是治愈的唯一方法,但是经常由于包虫的播散而无法达成。

498例肝包虫病手术方案选择及并发症处理

498例肝包虫病手术方案选择及并发症处理

498例肝包虫病手术方案选择及并发症处理我院从1980年3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肝包虫病498例,其中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2例,男36例,女16例,男∶女=2.25∶1。

年龄最小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5.34岁。

术中过敏性休克4例,大出血3例,膈肌损伤2例,肺水肿1例,心衰2例,术后囊腔出血3例,十二指肠瘘1例,囊腔感染34例,腹盆腔种植4例,肝包虫复发10例。

其中10例出现两种并发症。

复发及囊腔感染病例中18例经再次或多次手术治愈,腹腔种植病例中2例经再次手术。

2 结果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大出血死亡1例,肺水肿死亡1例,本组死亡3例,病死亡率为5.77%,其余病例经对症或多次手术治愈,远期治愈率为94.23%。

3 讨论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和囊腔外引流为目前采用最多的术式,自1895年阿根廷外科医生Posados创用以来运用至今。

近年来有人提出包虫囊肿穿刺摘除术、经腹腔镜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等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应严格掌握,酌情选择[1]。

过敏反应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可在数秒钟之内出现过敏性休克及荨麻疹,经短暂的休克早期后迅速进入抑制期,血压急剧下降至测不到,脉搏细弱,心音遥远,呼吸变慢,全身皮肤青紫,意识模糊至消失,继续恶化致呼吸、心跳停止。

为此麻醉后需建两条静脉通道,输注平衡液及给予地塞米松,备齐麻醉机、气管插管、抢救药物。

术中严密观察病人,若有过敏性休克征兆,立即静脉给肾上腺素、DXM、非那根、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尽早气管插管,给5%碳酸氢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用阿拉明、多巴酚丁胺维持血压。

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快速完成手术,清除过敏原。

若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应行气管切开[2]。

包虫囊肿压力高达3~5kPa,穿刺时囊液可直接渗入肝组织或喷射溢出经腹膜吸收,故穿刺前应用厚纱布垫严密保护手术野,操作轻柔,准确快捷,用套管针保证吸引通畅,迅速降低囊内压力乃至完全吸净囊液,另用一吸引器对准穿刺点随时吸净溢出之囊液[2]。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标签:泡型包虫病;肝棘球呦病;切除术泡型包虫病又称肝棘球呦病,可寄生于人体多个脏器,以肝脏多见[1],人体泡球呦原发寄生部位几乎都在肝脏组织,可寄生在全身多个脏器,如肺、脾、脑等,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世界卫生认定的全球十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2],我国包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泡型包虫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类似恶性肿瘤,多数泡型包虫病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病程的晚期[3],晚期的患者常出现梗阻性黄疸,凝血异常,腹水,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进行性的并发症,通常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病程晚期常导致患者死亡。

即使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治疗泡型肝包虫病临床常见主要以手术、药物为主。

手术治疗在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主导,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射频消融术、肝移植手术等方法。

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术是目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4-5]。

但该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

本文对当前肝泡性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1 包虫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1.1 术后并发胆汁瘘泡型肝包虫病术后因术后切除肝脏病损范围较大,肝脏胆管系统复杂,其中包括很多小胆管、毛细胆管,术中切除病损的过程中可能损伤这些胆管,而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处理不当,泡型肝包虫术后胆漏的并发症发生率3%~10%[6],术后长期住院切口胆汁瘘、引流管胆汁漏出、出现迟发型胆汁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

1.2 术后出现胆道狭窄术后患者出现反复黄疸进一步加重,转氨酶(AST/ALT)各项指标升高,因泡型肝包虫术中逢扎相关胆管时损伤主要胆管,造成部分胆道狭窄、阻塞,使胆道压力升高、肝脏产生的胆汁不通畅引流进入十二指肠,患者表现反复的寒战高热、黄疸。

1.3 胆道及术后残端感染泡型肝包虫术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寒战、局限性腹膜炎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肠道细菌上行感染,出现泡型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标签:泡型包虫病;肝棘球呦病;切除术
泡型包虫病又称肝棘球呦病,可寄生于人体多个脏器,以肝脏多见[1],人体泡球呦原发寄生部位几乎都在肝脏组织,可寄生在全身多个脏器,如肺、脾、脑等,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世界卫生认定的全球十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2],我国包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泡型包虫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类似恶性肿瘤,多数泡型包虫病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病程的晚期[3],晚期的患者常出现梗阻性黄疸,凝血异常,腹水,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进行性的并发症,通常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病程晚期常导致患者死亡。

即使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治疗泡型肝包虫病临床常见主要以手术、药物为主。

手术治疗在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主导,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射频消融术、肝移植手术等方法。

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术是目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4-5]。

但该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

本文对当前肝泡性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1 包虫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1.1 术后并发胆汁瘘
泡型肝包虫病术后因术后切除肝脏病损范围较大,肝脏胆管系统复杂,其中包括很多小胆管、毛细胆管,术中切除病损的过程中可能损伤这些胆管,而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处理不当,泡型肝包虫术后胆漏的并发症发生率3%~10%[6],术后长期住院切口胆汁瘘、引流管胆汁漏出、出现迟发型胆汁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

1.2 术后出现胆道狭窄
术后患者出现反复黄疸进一步加重,转氨酶(AST/ALT)各项指标升高,因泡型肝包虫术中逢扎相关胆管时损伤主要胆管,造成部分胆道狭窄、阻塞,使胆道压力升高、肝脏产生的胆汁不通畅引流进入十二指肠,患者表现反复的寒战高热、黄疸。

1.3 胆道及术后残端感染
泡型肝包虫术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寒战、局限性腹膜炎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肠道细菌上行感染,出现泡型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的并发症。

1.4 术后出血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出现继发性腹腔内出血,病损部位切除后,对部分血管逢
扎不仔细、处理不当、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凝血功能大部分较差,术中一旦对相应的解剖结构分离不清楚、止血不充分,患者术后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下降、引流管引流出多量鲜红色血液等。

1.5 肝功能不全
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肝功能各指标对比出现明显的升高,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腹水等表现。

2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1 胆汁瘘
(1)泡型肝包虫病最佳的手术方式为肝病损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在手术过程因胆管系统复杂、小胆管、毛细胆管难以辨认及处理,术后发生胆汁瘘的几率大,术中需要仔细分离解剖层次,明确胆管分支走行、仔细结扎小胆管,术中可应用超声刀等先进设备处理肝脏病损切除残端毛细胆管及小胆管,也可在术中不能辨认清楚的胆管进行注射美兰,从而准确进行逢扎小胆管,对于长期不愈者应及早二期手术。

(2)术后出现胆汁瘘科引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充分引流以减轻胆道压力,防治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放置引流管后1-2月只要保证通畅引流,待窦道形成后拔出引流管基本无胆汁瘘发生,多数科自愈。

2.2 胆道狭窄
(1)患者术后出现反复的胆道狭窄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处理;进行ERCP手术治疗,有资料[7]表明ERCP治疗泡型肝包虫病术后引起的胆道狭窄、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在内镜引导下在胆管口径狭窄处需要放置几个塑料支架,越多的胆管支架放置在胆管口,越可能推迟和减少胆管炎的发生。

塑形胆道保障胆管通畅。

解决胆管狭窄的问题。

2.3 胆道感染
大多数胆道逆行感染多为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胆道引起的肝,大多为大肠杆菌感染、厌氧菌等,术后需要積极使用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感染便会很容易控制。

2.4 腹腔内出血
术后病灶切除后残端出血,需要进行输注止血药物,一般出血多是术中小血管出血,术后可以用止血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也可术后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一旦上述方法难以达到止血效果,必要时二次开腹止血治疗。

2.5 肝功能不全处理
(1)患者术前出现梗阻性黄疸、淤胆性肝损害等情况,需要进行术前保肝、退黄治疗,待患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恢复之后才可行手术治疗。

术后会减轻肝功能的损害。

术中术者对病人的泡肝病灶的处理得当,熟练、轻柔、缩短术中所用时间,术中患者手术麻醉时间缩短,病人术后恢复快,尽量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通过临床比较根治性切除术,切除病灶周围正常组织1~2 cm[8]的范围比切除范围较大的患者恢复快,肝功能损害程度小。

3 展望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国内外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目前泡型肝包虫病的诊治已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目前针对泡型肝包虫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病灶姑息性切除术、根治性肝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目前针对肝泡型包虫病的治疗,判断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治疗仍是临床工作难点之一,根治性肝切除术为泡型肝包虫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该术式病灶切除术充分,术后复发率低、生存率较好、但手术创伤较大,病人术后引起各类并发症多,尤其是术后引起胆汁瘘、出血、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几率高,术后造成继发性胆汁漏,胸腔积液,合并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泡型肝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需要临床多总结经验、熟练掌握肝脏解剖及手术技能,近年引进应用超声刀等先进设备处理肝脏病损切除残端毛细胆管及小胆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彻底清除病灶无疑是对泡肝患者有效的方法。

彻底清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和二次手术,能极大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但是,要想真正根除肝包虫病,必须要从源头抓起,早发现病灶,早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乃至消灭包虫病,当然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更需要我们临床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观陵.人体寄生虫学.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1-495.
[2] Kawamura,N.,T.Kamiyama,N.Sato,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hepatecto my for patients with alveolarechinococcosis: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11.212(5):804-812.
[3] Brunetti,E.,P.Kern,D.A.Vuitton.Expertconsensu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ystic and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 humans [J].Acta Tropica,2010.114(1):1-16.
[4] Ayifuhan A,Tuerganaili A,Jun C,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hepatic,alveolarechinococcosis:reportof,50.cases.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2,59(115):790-793.
[5] 張瀚之,陈哲宇,严律南,等.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单中心经验.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2):144-148.
[6] Reed DN Jr,Vitale GC,Wrightson WR,et al.De-creasing mortality of bile
leads after elective hepatic surgery[J].Am J Surg,2003,185(4):316- 318
[7] Krasniqi A,Bicaj B,Limani D,et al.Th e role of perioperativ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nd biliary drainage in large liver hydatid cysts.Sci World J,2014,2014:301891.
[8] 陈哲宇.泡型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05):513-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