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乳业30年

中国乳业30年
: 军粮 。新 中国 成立后 , 作 政府 将 内蒙 古海拉 尔乳 品厂建 成 , 同年上 海开

从 以上 的发展大 季
国 乳品企 业收 归国有 , 公私 合营 始用喷雾法生产光明牌 奶粉 。15 93年黑 看出这个阶段 中国 的乳
L 广 技 些 小型 民族乳 品工业得 到复 苏。 龙 江 安 达 孚 品 厂 、 州 大 达 乳 品厂 建 成 。 企 业 建 设 、 术 拓 展 、
5 史记载 , 早在 2 0 10年以前 , 我国
1 民就 已经开始认识牛乳并饮用牛 济市场化基本上是在原 有的计划经济体 械 设计 院 试 制成 功 ; 9
计划 经济仍 占主导 地 业部 召开第一届全 国乳 如 20 年前 《 10 史记 ・匈奴传》 中 制格 局下展 开的 , 市场化进 程刚刚开始 。 食其肉, 其汁”即为饮马和牛的 位 , 饮 , 议;9 4年 7月, 18 由国家
2 0 年乳 制品的产 量为 2 4 05 4 3万吨 ,
开 。19 年 2月 1 93 8日, 经呼和浩特市 体 19 年 7 蒙 牛乳业 由 自然人 出资成 增长 幅度趋 缓 , 年人 均消 费液态 奶制 99 月, 全
19 90年至 19 年 , 内消费品市场 95 国
群雄并起的纷争和新局
WT 步伐的加快 , 民消费方式 的改变 O 居
和 消费心 态 的 日趋 成熟 , 内市场 企业 国
19 96年至 2 0 年 , 0 0 居民消 费结 构处 之间的竞争更趋 激烈。
20 02年 以后 , 家乐福 、 尚、 欧 沃尔玛 、
开始从卖 方市场逐步 向买方 市场转换的 于重要的转型 期。随着 消费品更新换 代
过程中 , 与当时感性和冲动的消费行 为相 节 奏的加快 , 大众消 费观念 、 消费能 力和 百安居等外 资企 业相继进入 中国零售市 对应 , 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对 营销 的理解 消费形态 , 开始呈现 多样 化 、 性化和层 场 , 个 大卖场 的进 入一 度 引发乳 品行业 的 是非理性 的, 而且显得盲 目躁 动和急于事 次 化特 征。此 时 的市场 风 云变 幻 , 价格 营销危 机 , 其繁 琐专 业 的管理 和高 昂的 功, 也导致乳品行业混乱的无序发展。

中国乳业15年的市场

中国乳业15年的市场

风雨兼程——中国乳业15年的市场轨迹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90年雀巢双城牛奶公司正式运营投产之时,中国的乳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有乳企的产量加起来敌不过雀巢一家。

岁月如梭,15年后中国乳业已完全成熟和壮大。

回顾历程,有万人空巷的紧缺,有令人惊叹的增长,也有刀光血影的厮杀。

但是,任何青春期的躁动总会过去,中国乳业在经历2005年的喧嚣之后将会走向何方?我们仔细分析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清晰突起的营销脉络。

90年代——混沌的转轨岁月90年代初期,乳品还是一般家庭的奢侈品。

当时正值市场转轨时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们对牛奶的了解和消费都较少,主要消费群为婴幼儿和老人,其中婴幼儿占60%,60岁以上的老人占20%。

那时的产品也区别于现在,基本是以散装的铃铛奶、简单的巴氏消毒奶和瓶装奶为主。

在整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品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但中间经历经济软着落和亚洲金融危机,消费量的增长也呈现了动荡的现象(见表一)。

表一:中国城乡居民乳品年人均消费量(单位:千克/人)资料来源:改编自《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由于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百废待兴,国家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和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上,所以营养和健康问题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乳业相关政策并不是很多,行业处于稳定的自由发展阶段。

90年代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国有乳品企业,如北京三元、上海光明、黑龙江完达山、石家庄三鹿、南京卫岗和内蒙古伊利等。

这些企业历史悠久,本地消费者对其有很深的感情。

如北京三元,当时几乎每一个北京城的孩子都是喝三元牌乳品长大的。

由于市场培育不充分,市场容量有限,所以这个时期乳品的竞争并不激烈,尚未出现跨区域大规模的竞争。

尽管如此,由于体制和经营的原因,不断有企业亏损和倒闭(见表二),与此同时,一些小型私人乳企在不断成立,开始蚕食大型乳企的市场。

表二:1994年-1998年乳品加工业基本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改编自《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9-2005——纷纷扰扰的春秋时期1999年开始,在经历中国经济过热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乳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奶业历史简史

中国奶业历史简史

中国奶业历史简史《中国奶业历史简史》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奶业发展,那可是有着一段超级精彩的历史呢!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过着简单的生活时,牛奶可不像现在这么常见。

那时候,养牛主要是为了耕田拉车,谁能想到牛奶会变成后来大家都喜欢的饮品呢!后来呀,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人们发现牛奶不仅好喝,还很有营养。

这就好像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一样,让人惊喜万分!难道不是吗?在古代,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才能经常喝到牛奶。

普通老百姓可能一年到头都尝不到一口。

这是不是很不公平呢?不过,这可挡不住人们对牛奶的向往。

慢慢地,一些聪明勤劳的人开始琢磨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喝到牛奶。

他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比如说,怎么养更多的奶牛,怎么保存牛奶让它不变质。

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情况开始有了大变化。

牛奶的生产和加工不再那么困难啦。

工厂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能把牛奶处理得更好。

这就好比给牛奶穿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让它变得更加吸引人。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牛奶对健康的重要性。

小朋友们要长身体,大人们要保持精力充沛,都离不开牛奶。

牛奶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吗?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聊天,说起他们小时候,那时候牛奶可是稀罕物。

爷爷说:“我们那时候啊,能喝上一口牛奶,感觉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奶奶也在旁边点头,眼里满是回忆。

现在,咱们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卖牛奶的店铺,超市里的牛奶种类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有纯牛奶、酸奶、果味奶,还有各种添加了营养成分的牛奶。

这变化,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同学们,你们想想看,未来的中国奶业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会不会有更加神奇的牛奶出现,比如能治病的牛奶,或者能让人变得更聪明的牛奶?哈哈,谁知道呢!总之,中国奶业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稀罕到普及,从简单到丰富的发展历程。

它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未来中国奶业一定会更加了不起!。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自1999年成立以来,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公司坚定的战略、良好的管理、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蒙牛的发展历程,从而展示这家企业的成长历程。

一、成立初期1999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立。

当时,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奶源地之一,而乳制品市场则被外国品牌垄断。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看到了这个机会,决定利用本土的奶源和自主研发的技术,打造国内的乳制品品牌。

在成立初期,蒙牛的主要产品是纯牛奶和酸奶。

由于当时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还不够成熟,蒙牛的产品销售并不理想。

但是,蒙牛坚持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二、快速扩张2003年,蒙牛在香港上市,获得了融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这笔融资为蒙牛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蒙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2005年,蒙牛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蒙牛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品牌建设。

蒙牛的品牌名气虽然不断提高,但在市场上仍然面临着外国品牌的竞争。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蒙牛加大了品牌营销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形象鲜明、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广告和活动。

这些营销活动的成功,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乳制品市场的领导地位。

三、品牌升级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蒙牛开始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

2011年,蒙牛推出了“品质源于生活”的品牌理念,强调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美味。

同时,蒙牛也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如“特仑苏”、“纯甄”等,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

品牌升级的成功,使得蒙牛的销售额不断攀升。

2015年,蒙牛的销售额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在升级品牌的同时,蒙牛也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乳制品行业的概述

乳制品行业的概述

乳制品行业的概述中国乳制品行业,自起步至今,已经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的巨大变革。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乳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节将概述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贫瘠、革新、发展、提质、兴盛以及疫情后的恢复。

第一阶段:乳业贫瘠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乳制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

奶源资源匮乏,全国仅有少量奶牛和奶山羊。

乳品加工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少数小型乳品加工厂。

当时,人均奶类消费量极低,且主要集中在特殊群体如孕妇和婴儿。

第二阶段:乳业革新期(1979-1996年)改革开放为乳制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政府推动了上游养殖业的发展,引入了先进的乳制品加工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尽管乳品加工技术仍受限,市场主要以奶粉和巴氏低温奶为主,但整个行业开始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态势。

第三阶段:乳业发展期(1997-2007年)被誉为中国乳业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见证了乳业的飞速发展。

乳企引进了UHT灭菌技术和利乐包装,打破了低温运输的限制,促进了常温奶的生产。

市场增长迅速,伊利和蒙牛成为行业双寡头,引领了行业的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乳业提质期(2008-2014年)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重创。

政府加大了行业监管力度,乳企开始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

这一时期,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任度下降,海外品牌趁机进入中国市场。

第五阶段:乳业兴盛期(2015-2019年)从增量发展转向全产业链整合,中国乳业进入兴盛期。

乳企拓展了产品品类,加速了国际化进程。

2019年,伊利和蒙牛均进入“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前十。

然而,年底的疫情爆发对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第六阶段:乳业恢复期(2019年至今)疫情得到控制后,乳制品行业迅速恢复,成为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

低温奶的增长领先,区域乳企表现强劲。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由传统的液态奶转向更多样化的乳制品,如奶酪,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历史
我国乳制品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其发展处于落后状态。

1950年代,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乳制品的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进口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乳制品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0年代后期,国内乳制品行业开始逐步规范化,市场化,品牌化,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乳制品种类不断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制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全国乳制品生产总量达到了3153万吨,同比增长4.6%。

同时,乳制品的品质和品牌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乳制品企业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高的认可度。

总体来说,我国乳制品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多次的起伏和变革,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乳制品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国内乳业发展历程

国内乳业发展历程

国内乳业发展历程国内乳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以下是国内乳业的主要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1950年代-197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乳业起步较为困难。

由于资源紧张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乳制品供应短缺。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乳业,包括引进外国乳业技术、推广农村牛羊养殖、兴建乳品加工厂等。

2. 计划经济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重视乳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建设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和机械化奶牛养殖场。

同时,加强了乳制品质量监管和标准制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 市场经济时期(2000年代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乳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乳制品市场逐渐开放,进口乳制品开始流入中国市场。

国内乳业加大了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4. 品牌崛起和国际竞争(2010年代至今):近年来,中国乳业开始崛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国内外乳制品企业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加速了行业整合和升级。

5.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乳业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未来,乳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乳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提供更优质、安全的乳制品产品。

总之,国内乳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未来,乳业将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乳制品行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发展历程
蒙牛是中国知名乳制品品牌,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99年。

当时,蒙牛成立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创始人是牛栏山集团有限公司。

最初,蒙牛主要生产鲜奶和长效奶。

2002年,蒙牛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蒙牛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始生产更多种类的乳制品,如酸奶、乳饮料和奶粉等。

蒙牛也积极推广自己的品牌,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016年,蒙牛宣布与丹麦婴儿食品品牌Arla Foods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这次合作使蒙牛的品牌影响力更加扩大,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蒙牛不断推出新品种,如蒙牛甜牛奶和蒙牛燕麦奶等,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蒙牛也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支持农村教育和环保活动等。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蒙牛已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成为了全球乳制品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品牌。

未来,蒙牛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多元化的乳制品产品。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乳业的起源与历史中华民族饲养奶畜、食用乳和制作乳制品的历史悠久。

据考古材料证实,在我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牛、羊、猪、狗的骨骼。

据商朝(公元前16世纪一11世纪)的甲骨文考证,当时已普遍开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

有了牲畜的饲养,就有了乳的利用。

战国末年的儒家经典《礼记》的《礼运》篇中详细描述了制作奶酪的过程:“以炮以蟠以炙为醴酪”。

公元前170年,西汉文帝时,已有乳汁酿制奶酒的记载。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录有符合现代微生物学原理的奶酪、酸奶生产方法。

在《魏书》、《汉武内传》等古籍中有“常饮中乳,色如处子”的记载,说明古人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

在唐朝以前,牛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珍稀、高贵、圣洁的食品,主要用于祭祀、供奉佛家弟子、药用以及进贡皇家。

从唐朝开始,乳制品成为较普遍的贵族食品。

宋朝(960-1279年)官府中为了加强乳品制造的管理,设立了乳制品的加工部门——“牛羊司乳酪院”。

1123年时丰州城(今呼和浩特)内就有一条街叫“酪巷”,是专门制作和经营奶食品的街道。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元朝时期军中以干制奶品充作军粮的记载,书中说成吉思汗的铁骑之所以能进军神速,有赖于乳制品这样的轻便、高营养的军粮。

明朝时期对乳类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乳制品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各种乳的特点与医药效果有详细阐述,如“牛乳,甘、微寒,补虚赢,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治气痢、润大肠,除疸黄”。

我国少数民族利用黄牛、牦牛挤奶食用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

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在乳制品的开发上做出很多贡献,如蒙古族的奶茶、奶豆腐、奶酪,藏族的酥油茶、奶疙瘩,维吾尔族的酸奶,白族的乳扇等,都很有特色。

可见,乳制品是各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堪称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

世界乳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2003年世界乳品市场概况◆全球乳品市场零售额健康成长◆发展中国家乳品市场迅速增长◆中国仍是潜力最大的市场,尤其是超高温灭菌乳市场◆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需求是带动乳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含益生原的饮用型酸奶是另一飞速发展的产品品类◆消费者对乳品方便性需求的不断提高也是推动乳品发展的动力之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生产方面的考虑,成为有机乳品发展的一大契机世界乳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健全◆在西欧,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在日本,通过农业协同组织对奶农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奶业一体化发展程度高◆在各种农牧业生产和加工运销产业中,乳业的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链的整合与协调,减少或消除了产加销各方利益冲突,可以提高整个乳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采取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政府投资,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生产者实行价格补贴、价格保护◆国家参与市场调控,乳品过剩时,政府收购储备或免费提供中/J、学生营养餐◆促进对外贸易世界乳业长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产量增加◆液体乳晶的消费量增加◆价格提高发达国家:◆给奶农的收购价降低◆零售业发展壮大,出现更多液体乳品自有品牌◆乳品出现更多新品类’◆户外消费——乳品减少◆奶牛单产提高,奶牛数量减少◆消费者将开始饮用新鲜奶新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奶牛12万头,奶山羊17万只,分别年产奶20万吨和1.7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不足0.5千克。

解放初期,一些城市将接管过来的奶牛场改建为国有奶牛场,一批机关自给性奶牛场改建为国有农场,奶牛数量迅速增加。

到1957年,全国良种及改良种奶牛发展到15.98万头,乳晶产量达到600多吨。

1958年秋,乳品产量达19688吨。

同年,轻工业部颁发了第一部乳制品部颁标准。

1959年末,全国奶牛总数达到19万头,牛奶产量27万吨,并生产干奶制品L9万吨。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市的国有农场供应奶量占全市上市量的80%以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奶业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1978年到1992年的14年间,全国奶牛从48万头增加到314万头,牛奶产量从88.3万吨增加到503.1 万吨,年递增率分别为14.4%和13.2%。

全年人均消费液体奶的数量从6.5千克提高到9.5千克。

1978年共生产奶制品4.7万吨,1991年增加到37.7万吨。

1995年以后出现新的增长高峰。

1995年奶牛头数达417.2万头,牛奶总产量576.4万吨。

1996年全国有奶牛447万头,大的基地如黑龙江存栏97.3万头、内蒙古80.4万头、山西11.4万头、河北48.3万头、甘肃22.9万头、新疆78.3 万头、吉林10.2万头,奶牛拥有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8%、18%、2.5%、10.8%、5.1%、17.5%、2.3%。

80年代初我国开始以进口脱盐乳清粉配制成功婴儿配方奶粉,填补了我国婴儿配方奶粉的空白。

1995年6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1996年协会代表中国乳品企业界正式加入国际乳联,成为第38个会员国。

近代中国乳业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饲养奶畜、食用乳和乳制品的历史虽然已很久远,但作为商品生产的乳业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我国,开始在沿海城市输入奶牛并开办小型乳晶加工厂。

1845年在上海租界内开始养育奶牛;1900年法国侨民在上海开设克弟牛奶栅(牧场);1920年龙皋在上海开办自由农场并从美国进口低温巴错杀菌设备生产瓶装消毒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逃亡到我国哈尔滨的俄国人带来奶牛并开办了瓶装鲜奶加工人作坊。

1924年浙江瑞安县两位牧师开设了中国人独自创办的第一家字康炼乳厂。

1931年,杭州建成西湖炼乳厂股份有限公司。

40年代上海康尔素乳品厂用滚筒法生产奶粉,同一时期外商和洋行开始彩用喷雾法生产奶粉,这在我国是第一座机械化乳品厂。

据海关统计,仅1946-1948年间旧中国就从23个国家进口奶粉、炼乳、奶油1.26万吨,耗外汇740多万美元。

国内仅有的百好炼乳厂、西湖炼乳公司在外国资本和日本帝国主义战火的破坏以及进口乳品的打击下,到1949年解放前夕都被迫停产。

草原乳文化“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引日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蒙古族又称“马背民族”,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形态。

蒙古族的饮食主要分白食和红食两大类,红食指肉类,白食主要指奶食品。

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马、驼的奶为原料。

在牧区,以牛奶为上品,产用量较大,羊奶次之。

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蒙古族创造了一套制作和保存奶食品的方法。

鲜牛奶经酵、蒸、煮、晒等工序后,可以制成奶油、白油、卓克、奶皮、奶酪、奶粉、奶干、奶酒等几十种奶食品。

因使用的原料不同、发酵的程度不同、食用的要求不同、制作方法不同,这些食品的口味不同、硬度不同、颜色不同、食用方法也不同。

将鲜奶倒入洗净的容器,夏季放在阴凉处,冬季放在暖炕上,过一段时间便发酵凝结,形成凝结乳。

其味酸甜爽口,可泡炒米、米饭而食。

凝结乳分上下两层,上层呈淡黄色,奶香扑鼻,蒙古语称“朱和”,汉语称“嚼口”,拌炒米、米饭极香,还可提炼奶油;下层呈白色块状,蛋白质丰富,称“疙疸奶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制奶豆腐。

将“朱和”倒入白布袋,挂在阴凉处将水控干,倒入锅内,慢火加热,并用勺子缓缓搅动,清亮的油便浮在上层,蒙古语叫“希日套苏”,即黄油、奶油。

乘下的油渣称“初曲圭”,油香适口,具有祛火、消痰之功效。

奶豆腐,就是乳酪,蒙古语称“胡如塔”。

其制法是将提取“朱和”剩下的凝结乳倒入锅内煮沸,再加入少量酸奶,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析出乳水,用笊篱把奶块捞出,放在白布巾中包好,再用木板挤压,直到把水挤尽,再用模子成型,半天后取出晾干,即是奶豆腐。

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也形成了极具蒙古族特色的茶文化。

其他地区的人“一日三餐”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

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

熬奶茶的时候,先把水和砖茶放入专用锅中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奶放入茶水中熬开,再加适量的盐,就可制成奶茶。

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等作用。

平时请客,一般说“请到我家喝茶”而不说“请到我家吃饭”,客人来了先喝茶,然后才进餐。

蒙古族人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和奶茶,一边吃炒米。

早茶后,将剩余的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取随用。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如果晚餐吃的是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

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丁。

所以,蒙古族人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蒙古族人民如此重饮(茶)轻吃(食),却又身强力壮,这固然与牧区气候、劳动条件有关,但还由于咸奶茶营养丰富、成分完全,加之蒙古族人喝茶时常吃些炒米、油炸果之类充饥的缘故。

奶酒,蒙古语称“阿日里”,其特点是澄澈醇香,沁人心脾,酒性柔软,口感酸甜。

初饮时觉得酒力不大,可是酒劲很足。

一顿能喝一瓶啤酒的人,喝奶酒一公斤便会醉倒。

奶酒有驱寒、活血、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等功效。

蒙古族人常把奶酒当药品饮用,能治疗胃病、腰腿痛、肺结核等疾病。

草原上的牧民常用奶酒招待尊贵的客人,把奶食品和羊乌查(?)一摆,边吃边喝边谈,兴致所至,拉起马头琴,唱起长调民歌,着实是件雅事、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