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课本文言文例句翻译 - 教师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篇一: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自由漂流,越过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这声音)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但如今在哪里呢?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翻译整理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又发出声调激愤的羽声。宾客们都睁大了眼睛, 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登上车 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13.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 臣中庶子蒙嘉。
已经到达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 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14.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 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 王之宗庙。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 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供给他们所缺少的东西, 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 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公恩惠,他曾答应把焦、瑕两 座城池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 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6.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 私利而伤害品行高尚的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 的办法 。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刻毒了。父亲、母亲
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收为奴婢。
10.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
2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 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 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2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 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高一人教版语文师说原文及译文

高一人教版语文师说原文及译文1.原文篇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注释篇二学者: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所以,用来……的。
道,指儒家之道。
受,通“授”,传授。
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
惑,疑难问题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
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书本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可以横渡江河。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师说》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0、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来比我早。
1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高中文言文语句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三、《论语·八佾》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是只懂得某一方面的技艺。
四、《论语·里仁》原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翻译: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过错的时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他。
五、《论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六、《论语·述而》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七、《论语·泰伯》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翻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壮志和毅力,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
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亡才停止,不是非常遥远吗?八、《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按照正道得到它们,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按照正道摆脱它们,就不去摆脱。
君子离开了仁义,怎么能成就美名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背仁义,无论是匆忙还是颠沛流离,都会坚守仁义之道。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国内高中语文教材的主流教材之一,该教材选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中,文言文是该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及其注解。
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论语》中的文言文选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意思是学习应该不断地进行,不就很快乐吗?在这句话中,“学而”表示学习,“时习”表示不断地进行,这些词语的含义需要通过注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等人在贾府中的生活。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来阐释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意思是遇到这种人好像看到了彩虹一样,一下子就知道有了。
通过注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斯人”表示这个人,“彩虹”表示美好的事物等等。
三、《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左传》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来教授和讲解。
例如,“瞽叟闻之相告,夫子辍笔曰”这句话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
其中,“瞽叟”是指失明的老人,“夫子”是指孔子。
通过注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具体背景和含义。
以上只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言文及其注解,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当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涉及到其他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言文,提升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烛之武退秦》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共同出兵)围困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而且对晋国有二心而跟秦国亲近。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事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利,怎敢那这件事来麻烦您。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5.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减弱了。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掉了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荆轲刺秦王》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译文:现今,那位樊於期将军,秦王正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封地悬赏收买他的头。
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译文:今天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是无用的人。
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白帽子来给他送行。
5.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2译文:送行的人都怒目圆睁,连头发都(愤怒地)竖起来顶着帽子。
6.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译文:并且按照秦国法律规定,陪侍大殿上的臣子,不得带一点兵器。
《鸿门宴》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啊。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本文将提供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以便学生和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经典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1】《论语·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以致用,不是很令人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开心吗?人们不了解我却不生气,难道这不是君子的品质吗?”【2】《孟子·尽心下》原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矣。
其练有故也,得之则喜,不得则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内心的职责是思考,思考就能自然地得之。
当经过充分练习之后,得到了就会感到喜悦,不得到则会忧虑。
道德的实践,与老师的教导紧密相关。
老师的作用在于传承知识,接受教育,解决困惑。
【3】《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原文:此处更觉他不可思议:(甄)夫人自念:“幸而老爷即日起病,倘拖到明日,他老人家病即小好,明日问题就难办了。
”翻译:这一切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甄夫人心中想道:“幸亏老爷今天生病,如果拖到明天,他老人家就不会那么有精力,问题就无法解决了。
”【4】《鲁迅文集·狂人日记》原文:一种苍凉的东西在我额上一碰,便似乎烫手,使我不得安然,在那短促的热烈中走来走去,似乎碾一声骨碎,还得仰面无辜地笑。
翻译:一种深深的沧桑感触触及我的额头,仿佛火热的触感让我不安,我在短暂而激烈的情感中徘徊,仿佛骨头被碾碎的声音,还必须仰天无辜地笑。
【5】《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项王被困垓下,弟项梁、项籍皆自杀。
王自刭,死者八万馀人,不胜其忧。
翻译:项王困守垓下时,他的弟弟项梁和项籍都自杀了。
王自己割脉自尽,死去的人有八万多,为此他痛不欲生。
以上是几个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示例,希望能对学习者和读者有所帮助。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文言文典型句翻译及采分点详解
《陈情表》
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翻译: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
2(状语后置 句式)
翻译:我用上表的形式把自己的苦衷详细陈述,(使皇上)了解,表示辞谢,不能就职。
《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来讥笑别人逃跑一百步,那怎么样?
4.
(宾语前置)
翻译:七十岁的人穿丝织品制成的衣服,吃肉,百姓不饥饿,不寒冷,这样却没有称王,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翻译:这和把人刺杀了说 “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 《过秦论》
6
翻译:诸侯都很惶恐害怕,就聚会结盟商量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奇贵重的
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
《鸿门宴》。
7
翻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8
翻译: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
9
翻译:大王,您来拿了什么(礼物)?
10
翻译: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
有反应。
11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翻译: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
《荆轲刺秦秦王》
12(定语后置)
翻译
: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13(定语后置)
翻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
14
翻译:这件事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活捉你挟持你。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欺骗,何况是一个大国呢? 16
翻译: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慧谋略,应该可以出使。
17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让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18
翻译: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和氏璧)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19
(状语后置)
翻译:大王一定要逼迫我的话,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块在柱子上撞碎。
20
(判断句)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危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六国论》
21
翻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仍然还有可以不用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22(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翻译:假如我国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在六国之后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 六国之下了。
23
翻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2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翻译: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去的。
25
翻译:那么胜负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出高低来呢(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劝学》
2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定语后置)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劲的筋骨,向上吃尘土,向下饮泉水,
因为用心专一啊。
27
翻译:有才能的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8
(状语后置 乎己参省)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验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而且
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师说》
29
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0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翻译: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问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游褒禅山记》
31
翻译:尽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不能达到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
吗?
32
翻译:
而我也后悔自己(盲目地)跟着他(退出),而不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烛之武退秦师》
33
翻译:
我不能早早地任用你,现在危急时刻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34
翻译:(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
35
翻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36
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侵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