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法规与拉丁语
拉丁文命名法

H2N
NH2
N N
NH2
医药用拉丁语
OCH3
S
OCOCH3 N CH2COH2N CH3 2
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明远
Email:jcylzmy2014@(公共) zhangmy196@(个人)
N CONH3
5 6βα
4
1 CH CH N
32
内容:
1.药品命名法的概述 2.酸类药物命名法 3.盐类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命名法 4.偏酸性有机药物盐类命名法 5.生物制品命名法 6. 药物制剂命名法
三、盐类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命名法
(一)概述 阳性基团是指金属阳离子、生物碱基、抗
生素等;阴性基团包括酸根离子、卤族离子、 氧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其命名方法:取阳性基团(正根)名词属格置于前 作定语,阴性基团(负根)取名词主格置于后。
三、盐类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命名法
阳性集团(正根)
……-as(某酸的)
(15) Tetanic – us, a, um, adj. 破伤风的
(16) Typhos – us, a, um, adj.
6.Acidum Salicylicum 水杨酸
三、盐类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命名法
(一)概述 无论是含氧酸盐,不含抗生素等 偏碱性盐类以及氧化物、氢氧化物都属于盐类 药物命名范围。凡属于这类药物命名的拉丁语 名称,都是由阳性基团(正根)和阴性基团(负根) 两部分组成的。
四、偏酸性有机药物盐类命名法
偏酸性有机药物常用的有巴比妥类、磺 胺类及青霉素类等。由于它们呈显酸性 或弱酸性,能与碱金属钠或钾离子等生 成水溶性的钠盐或钾盐。这类药品的拉 丁语名是由偏酸性有机药物和碱金属钠 或钾离子两部分组成的。
拉丁命名教学

⑤ A发表“裸名”, B合格发表。 A ex B
⑥ 作者A提供了名称的描述或者特征集要,但是发表在B著作中。
A in B (作者A的贡献大)
⑦其实日期晚于1753年的类群,当起始日期之前的名称的等级或分类学的位置被最初合格发表该名称的作者改变时,该起始日期之前的名称的作者可加在括号内,其后用“ex”与合格发表名称的作者相连。
(有效发表日期是指印刷品可被使用的日期)
14合格发表必须具备的条件(简答题)
① 在各自类群的起始日期或者是之后被有效发表。
② 名称采用拉丁文。其他来源的文字要拉丁化。
③ 伴有一个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需要。
④ 指定模式。
⑤ 发表的格式要符合规则。
15缩写
新属 genus novum ---- gen.nov
6缩写
科与属之间为族(tribus----trib.)
属与种之间为组(sectio----sect.)
种下等级为变种(var.)和变型(f.)
“sub”为 亚 前缀 “ntho”为 杂交之义
f.sp 转化型名称 ,命名不受本法规约束。
7优先权原则规定:当一个分类单位有一个或者更多名称时,一般最早的那个是正确的。“最早”指 第一次合格发表的名称。(科级以上的优先权原则不强制)
3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专门化石或非化石植物(包括高等植物,藻类,真菌,黏菌,地衣,光合原生生物以及与其在分类上近缘的非光合类群)命名法规,由国际植物学会议制定。(IBC)
4基本指导原则:优先律
1753年5月1日为起点日期,林耐维管束植物命名起点(真菌)
5植物命名原则(简答)
《生物的命名》 讲义

《生物的命名》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有着无数形态各异、习性不同的生物。
为了方便对它们进行研究、交流和分类,我们需要给每一种生物一个特定的名称。
这就是生物命名的重要意义所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其一,“双名法”是目前生物命名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的。
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由两部分组成,即属名和种加词。
例如,人类的学名为 Homo sapiens ,其中 Homo 是属名,表示人属;sapiens 是种加词,表示智人种。
属名通常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通常是形容词,全部小写。
其二,生物的命名具有唯一性。
也就是说,同一种生物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能有一个学名,不能有多个不同的名称。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误解。
其三,生物的学名使用拉丁语或者拉丁化的其他文字。
这是因为拉丁语在历史上是一种比较稳定和规范的语言,不容易发生变化,能够保证生物命名的准确性和持久性。
接下来,我们看看生物命名的历史发展。
在古代,人们对生物的称呼往往是基于当地的语言和习惯。
比如,在中国,我们有“麻雀”“燕子”“鲤鱼”等称呼;在欧洲,也有类似“sparrow”(麻雀)、“swallow”(燕子)、“carp”(鲤鱼)这样的名称。
但这些名称往往因地域和语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给交流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直到 18 世纪,林奈的双名法的出现,才使得生物命名有了统一的规范。
林奈的工作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得生物学家们能够在一个共同的语言框架下进行交流和研究。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命名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例如,在现代生物学中,除了双名法,还有三名法、四名法等用于命名亚种、变种等分类单元。
然后,我们要明白生物命名对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正确的生物命名是分类学的基础。
通过对生物进行准确的命名,我们可以将它们归入不同的分类单元,从而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它有助于生物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古生物的命名法则

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在科学领域中,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上存在过的古代生命形式的学科。
古生物的研究对于了解生物进化和地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为了使得古生物的分类和研究更加系统和准确,科学家们制定了一套命名法则来命名古生物。
古生物的命名法则遵循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以确保命名的统一和准确性。
首先,古生物的命名必须是拉丁文或希腊文,这是因为这两种语言在科学界被普遍使用,可以跨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界限。
在命名一个古生物的过程中,科学家通常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属名和种名来组成古生物的学名。
属名通常是用来表示一组相似的物种,并以大写字母开头。
种名则用来表示属中的具体物种,并以小写字母开头。
这种命名法使得古生物的分类更加清晰和有序。
除了属名和种名,科学家还可以为古生物命名一个描述性的名称,以便更好地描述其特征或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这种命名方式被称为描述名或俗名,它在正式的学名之前加上引号。
例如,"暴龙"和"三叶虫"都是古生物的描述名。
古生物学家在进行命名时还需要遵守一些其他的规则和原则。
首先,一个古生物的学名不能与已经被使用的学名重复,以避免混淆和误解。
其次,学名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准确地表示该物种的特征和分类位置。
此外,学名应该是稳定的,不随时间和研究进展的变化而改变。
在科学界中,古生物的命名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们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研究,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因此,遵循正确的古生物命名法则对于推动古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古生物的命名法则是确保古生物分类准确和统一的重要规范。
科学家们在命名古生物时需要遵循拉丁文或希腊文的命名,使用属名和种名来组成古生物的学名,并能选择描述性的名称来更好地描述古生物的特征。
遵循这些命名法则能够确保古生物研究的准确性和持续性发展。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

生物命名法规简介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
亚种用根据国际规定,生物的各级名称即学名一律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的文字。
属和属以上的分类单位用一个字表示,即单名法。
种用两个字表示,即双名法,物种的完整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也有人称种加名)共同构成。
亚种用三个字表示,即三名法,直接在种名后加上亚种名。
完整的学名后面还要有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命名人和命名的时间之间加上都好“,”有时候属名后还可以加上用括号括起的亚属名,而一般使用时不用写这些。
如果原来的命名有修正,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属名和命名人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和亚种名用小写,属名、种名和亚种都用斜体字,其它名称则用正体字。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后面的属名和种名可以用缩写,缩写的后面要加点“.”名称一行写不下要移行时,要按音节移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名且要加“-”连接。
比如:猫科:Felidae Gray, 1821豹属:Panthera Oken, 1816虎: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以写成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如果前面已经提到过华南虎,则东北虎的名字可简写为P. t. altaica林耐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归入的是猫属,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东北虎的原名为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现在虎则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上了括号。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称为优先率,即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
简述植物的命名法。

简述植物的命名法。
植物的命名法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重要的话题,是由人类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
发展出来的。
植物的命名法是一种用于标识和描述植物物种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
人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记录植物,以便于对植物的分类和研究。
植物的命名法可以分为拉丁文和现代语言两种方式。
拉丁文是传统的植物命名方式,
该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拉丁文命名的植物中,每个物种都有一
个二名法,即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名字,第一个单词表示属名,第二个单词表示种名。
例如,葡萄属的拉丁文名字为Vitis vinifera,其中Vitis表示属名,vinifera表示种名。
拉丁文命名法的优点是简单、传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语言的命名法则更多使用通用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等,常常使用采用姓 +
名字的方法来对植物进行命名。
对于新发现的物种,一般采取诗意、有特定纪念意义的名称,和地理领域、政治名人有关的名称。
植物命名法是一个复杂而又变化多样的系统,其基本原则通常包括五个方面:唯一性、适用性、稳定性、可识别性和文化的联通性。
这些方面的要求确保了植物的命名能够是准确、简明、清晰、一致、统一以及易于理解。
最后,植物命名无疑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工作,它的发展与完善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植物学功底、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海量化的数据口袋中。
本质上,植物命名是认识植物、通识植物及其生态体系的过程,更是人类认知宇宙万物、理解天地事物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学习植物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植物命名法的学习,了解其基本原则和应用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中药的命名一.制剂类药物的命名规则二.中药材的命名规则制剂类药物是指以中西药物为原料,根据药典或其他处方,应用药学方法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
制剂类药物的拉丁名称由剂型名和原料名两部分组成。
基本格式为:剂型名(名词主格)+原料药名(名词主格)剂型名和原料名的起首字母均要求大写。
剂型名如果是可数名词(如片剂tabella.丸剂pilula.胶囊capsula 栓剂suppositorium等)应该用其复数主格形式,如果是不可数名词(如酊剂tinctura注射液injecto合剂mistura溶液liquor浸膏extractum等)应该用其单数形式。
(一)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化学药物制剂的原料药名常为化学药物的名称,如TabellaeDiazepami地西泮(安定)Inject NateiiChloridi氯化钠注射液TincturaIodi碘酊CapsulaeVitamini A et D维生素AD胶丸(二)中药制剂的命名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常为动、植物类药材,其名称与中药拉丁名中的要用动、植物名基本一致,常有下面类型:1、剂型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属名(名词属格)TabellaeAndrographitis穿心莲片TincturaPolygalae远志酊MisturaGlycyrrhizae甘草合剂TincturaZingiberis姜酊如有形容词,应置于最后,与剂型名保持性、数、格一致。
名词、形容词起首字母均要大写,如:MisturaGlycyrrhizaeComposita复方甘草合剂ExtractumRheiLiquidum大黄流浸膏2、剂型名+动、植物学名种加词Aqua Armeniacae杏仁水TabellaeBelladonnae颠茄片TincturaAurantii橙皮酊3、剂型名+动、植物学名TaballaeAcanthopanacisSenticosi刺五加片TabellaeSalviaeMiltiorrhizaeCompositae复方丹参片4、剂型名+中药材名PulvisCornusBubaliConcenteatus(浓厚的)水牛角浓缩粉ExtractumFoliiEriobotryae枇杷叶浸膏5、中药提取物制剂的命名中药提取物(如:生物碱、苷类、酚类等)的制剂命名,与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法相同,如:Nebula Ephedrini麻黄碱喷雾剂TabellaeAgrimopholi鹤草酚片TabellaeNeoandrographolidi et Andrographoidi穿心莲苷酯片6、不标明原料药的制剂名在一些剂型名称之后,不标明原料药物名称,而是用形容词、前置词短语、疾病名称的属格形式作定语,表明该制剂的功效、用途、性质、使用对象及适应症等。
拉丁文命名规则

拉丁⽂命名规则每⼀个多⾁品种都有⾃⼰的拉丁⽂名,简单的⽐如蓝⽯莲 Echeveria peacockii,拉丁⽂名由属名和种名构成,Echeveria是拟⽯莲花属的属名,peacockii则是蓝⽯莲的种名。
但是许多多⾁植物的拉丁⽂名则没那么简单,经常会出现各种缩写诸如A、T、 E、 var、 cv、 sp、 f,有时候还会出现各种后缀,诸如variegata,cristata。
看完下⾯这篇⽂章,以后再看到这些字母单词,也就不怕不怕了。
1、为了书写的⽅便,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拉丁⽂名,⽐如千代⽥锦A、 variegata,天⼥T、 calcarea,这些其实是⼀种省略的简称。
千代⽥锦A、 variegata中“A、”的全称为Aloe,天⼥T、 calcarea中“T、”的全称为Titanopsis。
所以,⼀些多⾁植物的属名最好有点印象,譬如拟⽯莲花属 Echeveria,它的缩写⾃然是E、。
2、“Var、”表⽰植物的⾃然变种的意思,举⼀个⽟缀Sedum morganianum和新⽟缀Sedum morganianum var、 burrito的例⼦,通过拉丁学名就可以直接得知新⽟缀是⽟缀的⾃然变种。
3、“CV、”表⽰⼈⼯栽培变种。
例如:虹之⽟锦 Sedum rubrotinctum cv、‘Aurora’,就是虹之⽟的⼈⼯栽培品种。
⼤姬星美⼈Sedum dasyphyllum cv、 ‘Lilac Mound’ 也是姬星美⼈Sedum dasyphyllum 的⼈⼯栽培品种。
4、“X”表⽰杂交品种的意思。
例如达利 X Sedeveria Darley Dale,这是景天属和拟⽯莲花属杂交的⼀个品种。
5、Sedeveria 这个拉丁⽂是不是看起来既熟悉⼜陌⽣,实际上他是景天属Sedum和拟⽯莲花属Echeveria,两者的拉丁⽂各截⼀半,拼取⽽成的,代表是这两个属的杂交品种,同样的还有Graptoveria,由风车草属Graptopetalum和拟⽯莲花属Echeveria杂交⽽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ōdex Internātiōnālis et Lingua Latīna Botanica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 刘夙 su.liu1982@ 2016.06.18
命名法规的准确全称
• 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
• 建立全世界(特别是学术界)通用的统 一、规范、稳定的植物科学名称系统
• 学名是“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的 简称,是由国际性的命名法规规范的、 全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系统中的生物名 字
• 除学名之外,生物的其他任何名字都叫 “俗名”(vernacular name)
– 普通名(common name) – 地方名(local name)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属的次级划分和种:双名法(组合) • 种的次级划分:三名法(组合) • 亚种(subspecies):黄栌
– Cotinus coggygria subsp. cinerea
• 变种(varietas):鸡树条荚蒾
– Viburnum opulus var. sargentii
• 中文:《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 原名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 最近几十年来每6年修订一次,每个版本均有 专门名称(如东京法规、维也纳法规、圣路易 斯法规、墨尔本法规、深圳法规)
最新生物系统演化谱系
• 超目(superōrdō)
– 介于亚纲和目之间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属和属以上:单名法
等级 门 亚门 纲 亚纲 超目 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
藻类 -phycota -phycotina -phyceae -phycidae
菌物 -mycota -mycotina -mycetes -mycetidae
– 亚门(subdīvīsiō; subphylum)
– 纲(classis)
– 亚纲(subclassis)
– 目(ōrdō)
– 亚目(subōrdō)
– 科(famīlia)
– 亚科(subfamīlia)
• 族(tribus)
– 亚族(subtribus)
– 属(genus)
– 亚属(subgenus)
追溯既往之效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分类群的主要等级 (ICN条款3.1)
– 界(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纲(classis) – 目(ōrdō) – 科(famīlia) – 属(genus) – 种(speciēs)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分类群的次要等级(ICN条款4.1) – 界(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纲(classis) – 目(ōrdō) – 科(famīlia)
• 组(sectiō)
– 亚组(subsectiō)
• 系(seriēs)
– 亚系(subseriēs)
– 种(speciēs)
– 亚种(subspeciēs)
• 变种(varietās)
– 亚变种(subvarietās)
• 变型(fōrma)
– 亚变型(subfōrma)
• ICBN条款4.3:只要不至于 引起混乱或错误,还可插入 或增加更多的等级。
• 变型(forma):黄花狼毒
– Stellera chamaejasme f. chrysantha
• 品种(cultivar):龙柏
– 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ka’
种下等级名称:三名法
• ICN条款24注释2:同一种的种下分类群的 名称,即使等级不同,如果它们的最终加 词相同但基于不同的模式,均被视为同名。 连接术语不是名称的组成部分。
原核域
古质体类 (泛植物)
灰藻、红藻古、核域(绿色)植物
AH
定隐类
双 鞭 毛
AH/S AR
茸囊类
生
SAR
物
有孔虫类
定鞭藻、隐藻等
不等鞭毛类(包括褐藻、 假真菌) 囊泡虫类(包括甲藻)
真核域
古虫类(包括裸藻)
单 变形虫类 鞭 毛 后鞭 以动物为主的“泛动物” 生 毛生 物 物 以真菌为主的“泛真菌”
命名法规的目的
• 族(tribus)
– 属(genus)
• 组(sectiō) • 系(seriēs)
– 种(speciēs)
• 变种(varietās) • 变型(fōrma)
分类群名称的构成
• 更多分类群等级(ICN条款 4.2)
– 界(rēgnum)
– 亚界(subrēgnum)
– 门(dīvīsiō; phylum)
• 法规正文由3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是6大原则 – 第二部分是实际规则 – 第三部分是如何修改法规的规定
命名法规的结构
• 第二、三部分由编号的条款、建议、 注释、例子构成
– 条款60;条款60.1,60.2 – 建议60C;建议60C.1,60C.2 – 注释1,注释2 – 例1,例2
命名法规的6大原则
• 原则一:处理“传统上被视为植物”的分 类群,与动物、原核生物、病毒的命名法 规相互独立
• 原则二:名称的应用由模式决定 • 原则三:名称的选取由优先权决定 • 原则四:一个界定明确的分类群只有一个
正确名称,通常是最早发表的 • 原则五:名称都处理为拉丁语形式 • 原则六:在一定的起始日期之后,规则有
-anae -ales -ineae -aceae -oideae -eae -inae
植物 -phyta -phytina -opsida -idae
植物示例 Charophyta Streptophytina Equisetopsida Magnoliidae Lilianae Poales Poineae Poaceae Pooideae Poeae Poinae Poa
为什么要用学名?
• 解决“同物异名”(synonymy) 和“同名异物”(homonymy)问 题
• 在一个确定的分类系统中,保证一 个分类群只有一个正确名称,做到 “一物一名”
命名法规的结构
• 《墨尔本法规》印刷版分两卷,法规正文在 第一卷,第二卷是几个附录
• 第一卷网络版:/nomen/mai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