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文写作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1公文写作基本常识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彩抄报形式。

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三、正文。

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数事。

四、发文机关。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

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

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

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五、发文日期。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

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

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主题词。

一般是将文件的核心内容概括成几个词组列在文尾发文日期下方,如“人事任免通知”,“财务管理规定”等,词组之间不使用标点符号,用醒目的黑体字标出,以便分类归档。

七、抄送、抄送单位,是指需要了解本文件内容的有关单位。

送的单位被上级列为副本,被下级列为副本。

抄报纸和抄的单位名称列在文末,也就是公文最后一页的最下面。

为了整洁美观,文末的抄送单位、打印机关、打印时间一般用两行隔开,主题词打印在第一行,文号打印在第二行。

八、文件版头。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头,标明是哪个机关的公文。

版头以大红套字印上“xxxxxx(机关)文件”,下面加一条红线(党的机关在红线中加一五角星)衬托。

九、公文编号。

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

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

“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 ]”),“5号”是发文顺序号。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一、公文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 特点。

- 法定性。

- 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例如,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其作者必须是具有相应行政权力的部门。

- 公文的制发程序是法定的,从起草、审核、签发到印发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 权威性。

- 公文代表着制发机关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下级机关必须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公文要求。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都要遵守执行。

- 规范性。

- 公文的格式具有严格的规范,包括纸张规格、排版要求、字体字号、行文结构等。

例如,公文一般采用A4纸型,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 公文的语言表达也较为规范,要求准确、简洁、庄重、严谨。

- 实用性。

- 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公务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请示是为了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事,批复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答复等。

(二)公文的种类。

1. 按行文方向分类。

- 上行文。

- 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 下行文。

- 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令)、决定、通知、批复等。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等;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等;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等;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 平行文。

- 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 按内容性质分类。

- 指挥性公文。

- 如命令(令)、决定、批复等,这些公文对下级机关具有指挥、领导作用。

公文写作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公文写作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公文写作计划的相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公文写作计划相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公文写作计划,就是在写公文之前心里或者书面整理出来的一个路线图。

简单说,就是打算怎么写这篇公文,包括写啥内容、按啥顺序写、啥时候写完这种事。

②重要程度:在公文写作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就像盖房子要有设计图一样,它是整个公文写作的指挥棒。

要是没有计划随便乱写,公文要么结构混乱,要么内容不全。

③前置知识:你得知道公文是个啥,了解不同类型公文的大概格式和用途。

比如说你得知道通知和报告写法有所不同,这就是前置知识。

④应用价值:实际工作里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说单位要组织个活动,活动通知要写得有条理,按照计划写就能把活动时间、地点、要求这些都清楚地写出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公文写作这个大领域里,写作计划处于前期策划的重要位置。

就像行军打仗方案制定好了才能保证仗打得顺利差不多的道理。

②关联知识:它和公文的格式、内容、主题这些知识点都有关联。

格式上的安排要在计划里体现,比如标题写哪里,内容分几个部分;主题更是计划中的关键,确定了主题才能围绕其确定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度系数中等吧。

难就难在如何准确合理安排内容顺序。

比如说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一笔带过得拿捏好。

- 关键点:搞清写作目的和受众。

如果是给上级的报告,就得强调工作成果和问题;如果是给平级交流经验用,那得侧重怎么做的经验。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如果是公文写作相关考试的话,挺重要的。

- 考查方式:可能是分析给出的写作计划是否合理,或者根据具体题目让考生列出合理的写作计划。

三、详细讲解【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 明确目的。

比如写一个会议通知,目的就是让相关人员来参加会议,那这就得明确写进计划里,要让见到通知的人第一时间知道为啥开会。

我之前参加工作就闹过笑话,收到个通知没太明白为啥开会,就是因为通知写得目的不明确。

- 确定内容框架。

还说会议通知,大概框架就是标题、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这些内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摘要:一、公文基础知识概述二、公文类型与格式三、公文写作技巧四、公文语言特点五、常见公文错误解析六、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正文:一、公文基础知识概述公文是我国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进行工作沟通、协调、决策的重要工具。

掌握公文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公文主要包括: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二、公文类型与格式1.通知: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2.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3.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4.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5.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6.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7.函:用于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单位请求批准。

8.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内容和议定事项。

三、公文写作技巧1.明确目的:明确公文的写作目的,确保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结构严谨:合理划分段落,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地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啰嗦。

4.规范用词:遵循公文用词规范,准确、规范地使用词语、成语。

四、公文语言特点1.规范性: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

2.正式性:使用正式场合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网络用语。

3.准确性:表达清晰、准确,避免歧义和模糊。

4.朴实性:简洁明了,言之有物,避免空洞无物。

五、常见公文错误解析1.格式错误:如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不符合规定。

2.语言错误:如语法、拼写、标点等错误。

3.用词错误:如使用不当的词语、成语,出现歧义。

4.逻辑错误:如内容混乱,层次不清,逻辑关系不明确。

六、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方法1.学习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掌握公文类型、格式、语言特点等。

2.多阅读优秀公文,学习借鉴优秀写作技巧。

3.勤加练习,多写多改,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实用版)目录1.公文的定义与分类2.公文的格式与结构3.公文的行文规则4.公文的起草与审核5.公文的处理与归档正文一、公文的定义与分类公文是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和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

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工作联系和指导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定的效力和规范的体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公文可以分为行政公文、党务公文、军事公文、企业公文等。

二、公文的格式与结构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的外部组织形式,包括公文的版面布局、文字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

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的内容组织和层次关系,通常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签发单位及日期)等部分。

不同类型的公文在格式和结构上可能略有差异。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公文的行文规则是指在撰写公文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包括文种选用、行文方向、行文格式、行文程序等。

在公文写作中,要严格遵循行文规则,保证公文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公文的起草与审核公文的起草是指根据公文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文字表达。

在起草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公文的背景和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公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公文的审核是指对起草好的公文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公文的质量。

五、公文的处理与归档公文的处理是指对公文进行接收、传递、办理等过程。

在公文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保证公文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公文的归档是指将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整理、归类、存放等过程。

归档工作对于保障公文的完整性和可查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公文基础知识考点涉及公文的定义与分类、格式与结构、行文规则、起草与审核、处理与归档等方面。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文,是公务活动中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离不开公文的运用。

要想写好公文,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一、公文的定义与分类公文,简单来说,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处理各种公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和规范的文书。

按照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从行文方向来看,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上行文如请示、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下行文如命令、决定、通知等,是上级向下级发布的公文;平行文像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按公文的性质和作用,又可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等。

指挥性公文用于指导工作、布置任务,如指示、批复;规范性公文用于规范行为、明确标准,如章程、规定;报请性公文用于汇报工作、请求批示,像请示、报告;知照性公文用于传达信息、公布事项,比如公告、通告。

二、公文的格式公文格式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是保证公文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版头部分。

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

其次是主体部分。

涵盖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等。

然后是版记部分。

有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

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要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附件说明用于标注公文所附带的材料。

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与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一致。

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印章要盖得清晰、端正。

三、公文的语言特点公文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准确是指用词恰当,表意清晰,避免产生歧义。

简明就是简洁明了,不啰嗦,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庄重体现在语言规范、严肃,不随意使用口语化、网络化的词汇。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
摘要:
一、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1.公文的定义
2.公文的特点
二、公文的种类与格式
1.公文的种类
2.公文的格式
三、公文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1.公文的写作要求
2.公文的写作技巧
四、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
1.收文处理
2.发文处理
五、公文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1.公文管理的重要性
2.公文管理的方法
正文:
公文基础知识考点主要涵盖了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写作要求、处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

首先,公文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书面材料,具有真实性、合法
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它对于沟通信息、传达指令、记载工作、保障决策等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公文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决议、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

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如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等。

在公文写作方面,要求行文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

此外,还需注意行文规则、用词规范、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问题。

公文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

收文处理主要包括签收、登记、拟办、批办、承办、催办、归档等环节;发文处理主要包括拟稿、会签、审核、签发、编号、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环节。

最后,公文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公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文管理的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公文管理制度、加强公文处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公文处理效率等。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最新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最新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第一部分,常用公文写作一、通知(一)通知的概念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二)通知的种类1、发布性通知。

2、指示性通知。

3、批示性通知。

4、会议通知。

5、任免通知。

6、一般性通知。

(三)通知的特点通知主要有普遍性、下行性、时效性三个特点。

(四)通知的写作格式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构成。

1、标题通知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有的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写明“联合通知”、“紧急通知”、“重要通知”、“补充通知”等。

2、主送机关在标题下、正文前顶格写受文的单位或个人。

3、正文通知正文包括通知的缘由、通知事项、通知要求三部分。

(1)发布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很短,写明发布的意义和目的,提出执行的要求即可。

(2)指示性通知的正文包括两部分。

开头部分写明通知的缘由,可以写当前存在的问题,发本通知的意义,也可以写发本通知的依据和任务。

这一部分文字简短概括,然后由“特作如下通知”或“特通知如下”转入通知的内容。

通知的内容大多采用分条列项法,具体地提出要求和措施、办法。

指示性通知一般不单独结尾,以正文的完结而收束。

(3)批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发文的缘由,对批转、转发文件的评价,执行要求等部分。

有的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不仅要表明本机关的态度,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指示性意见。

对下级机关要求的通常用语有“参照执行”、“遵照执行”、“认真贯彻执行”等等。

起草过程中要根据所批转、转发文件的情况,仔细推敲,准确措词,提出恰当的要求。

(4)会议通知的正文要具体全面,一般包括:召开会议的机关、会议名称、会议起止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和任务、参加会议人员范围和人数、报到时间及地点、入场凭证、与会人员须携带的文件材料、其它要求事项等内容。

(5)任免通知的正文比较简单,只要写清决定任免的时间、机关、会议或依据文件,以及任免人员的具体职务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种文种的撰写(1)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一般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正文;规范性公文的标题由事由(问题)、文种两部分构成;正文中开始部分的制定目的是规范性公文的核心内容与指导性“纲领”。

(2)决定。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3)决议。

其性质、功用与决定没有大的差别,特点在于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或批准。

(4)通知。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5)通报。

标题由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以及文种(通报)。

(6)批复。

标题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必要时也可在标题中标明“同意”“批准”与否的态度。

(7)通告。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有时可省略事由或只标注文种。

(8)请示。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构成。

来源:考试大(9)函。

依格式正规、郑重的程度,函有公函、便函之分;依行文主动与否,函又可分为发函、复函。

格式正规、郑得、涉及相对重要问题的是公函;相对灵活(略去标题、发文字号等)并涉及一般具体事项的是便函。

2、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1)法制原则。

指处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方法规化、制度化。

(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技师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3、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1)公文的收受与分流签收。

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

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外收文登记。

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

启封。

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

内收文登记。

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

分办。

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

摘编。

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

(2)办理收文拟办。

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

批办。

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置意见。

承办。

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

注办。

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

(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来源:考试大组织传阅。

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

催办。

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

查办。

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

(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

4、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1)文稿形成拟稿。

撰拟公文文稿。

会商。

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

核稿。

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

签发。

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

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

(2)公文的制作注发。

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

缮印。

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

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

(3)公文的对外传递分装。

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

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

(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

5、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销毁的主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

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获准后再行销毁。

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1、写作基础知识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

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

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会议文件。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

条例。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

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命令、决定、指示、批复、通知、通报。

命令(令)。

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

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公告、通告。

公告。

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

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

议案。

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

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调查报告。

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函函。

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答、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4、党政机关的通用公文文体: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会议文件。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条例。

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规定。

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领导指导性文件: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决议。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意见。

对于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3)公布性文件:公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