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管切开时机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影响的研究

cetm n . e o sF r —n d r ae twt a m t a jr r d ie tt o ru s t c et hoo yt g M t d ot o e l lpt ns i t u aib i iuy i mi h y e e y i hr c rn n wee i ddi o w op :r hoo v n g a my
满足 以上条件的病例共 4 例 ,其 中男性 2 例 , 1 8
消失 等。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症状 ,需要较 长时间 的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就需 要配合 施行 气管切开术 。那 么 , 颅脑损伤患者气切后 的转归 究竟 如何 呢,其与气 切的时机 间究竟有无关系呢 ,现
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
近年来 ,随着机 动车 的 日益普遍 、生产活动的发
他重要脏 器损伤 ;()无任一脏 器功能衰竭病史 ;() 4 5
展 而劳动 防护 的不足 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脑血 , 管意外及颅脑外伤 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Ⅲ ,在这些患
者 中 ,有很大一部分 患者发病后 出现 昏迷 ,自主呼吸
发病人院后存 活时间 >7 2h的患者。
吸 困难者 1 例。 1 治疗 方法 . 2 1 原发病的治疗 接诊 后密切观察病情 ,积极 治疗 .1 2 原发伤及 合并伤 , 外伤 患者均行急诊颅脑减压手术 。
如表 2所示 ,伤后 7 2h以内气管切开与 7 2h以 后气管切开者在性别 ( =O15 、年龄 ( =00 8 、 P .8 ) P . ) 7 昏迷指数水平 G CS( 09 2 P= .2 )差异无统计学 的意义 的情况 下 ,其病死率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5 ) 034 ,
脑外科病人气管切开安全拔管的护理

脑外科病人气管切开安全拔管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04-24T16:13:13.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吕辉[导读] 该论文总结脑外科气管套管病人安全拔管的时机和拔管前后护理的方法。
吕辉(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该论文总结脑外科气管套管病人安全拔管的时机和拔管前后护理的方法。
方法带管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用软胶塞封闭套管外口的1/2,观察呼吸24h无异常即予拔管;带管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患者采取逐步更换细管的办法,病人呼吸平稳,经完全堵管24~48h无异常即可拔管。
选择适当的拔管时机以增加病人的安全系数,早切开,早拔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的住院天数,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气管拔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69-0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脑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脑外科病人病情重,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长期留管同样存在肺部感染、气管粘膜损伤、瘢痕形成甚至大出血的风险。
据报道,气管套管留置的时间越长,其合并症越多,拔管失败的风险也越大。
因此,当导致气管切开的原发病因被解除,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拔管,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作为人工气道的主要维护者,在保证病人尽早拔管、安全拔管上起重要作用。
1 拨管时间与方法1.1拔管时机患者情稳定,体温正常,呼吸平稳,痰量明显减少、稀薄2d以上,咳嗽、吞咽反射好,无明显肺部感染迹象。
1.2拔管方法⑴带管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拔管前先试行不全堵管,用软胶塞封闭套管外口的1/2,观察呼吸无异常24~48h后改为完全堵管,继续观察24h无异常即予拔管。
⑵带管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患者,采取逐步更换细管的办法,每次换小1个型号的套管,持续1周后再进行第2次换管,通过1~2次换管,病人呼吸平稳,经完全堵管24~48h无异常即可拔管。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

c 或M I T R 检查确诊者 ; ③外伤性脑出血者 ; ④入院
后未进 行气 管插 管 而 直接 切 开 者 ; 家 属放 弃 治 疗 ⑤
而 自动 出院者 。 以气 管 切开 早 晚分 成两 组 , 院后 入 气管插 管 5d内切开 为早期 气 管切开组 , 管插 管 5 气 d后切 开 为 晚 期气 管 切 开 组 。其 中 , 期 气 管 切 开 早
< .5 。结论 00 )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 短重症脑 血管病 患者的机械通 气时 间和 IU住院时 间 , C 但不 能降低其病
死 率 和 H P发 生 率 。 A
关键词 : 脑血管意外 ; 气管切开 ; 时机 ; 预后
中 图分 类 号 :7 3 14 1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6 X(0 2 0 - 4 -2 1 22 6 2 1 ) 90 40 0 0
院获 得性肺 炎 ( A ) 生 率 、 械 通气 时 间和 IU H P发 机 C
住 院 时 间。现报 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性升高 ,H下降) p 。②患者人院时均行格拉斯哥 昏 迷 量表 评分 ( C G S评 分 ) 评 价 两 组 病 情 危 重 程 度 ; , ③住 院期 间管理措 施 : 给予正 确及 时 的气道管 理 ; 给 予 正确 的机 械 通 气 模 式 ; 者 平 卧 , 头 抬 高 1 患 床 5— 3。 O 以减少 误 吸 ; 常规 给 予 沐舒 坦 进 行 气道 湿 化 ; 常 规翻身 、 拍背 、 吸痰 , 每周进行 2 次痰培养及床旁 x 线胸片检查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由耳鼻喉科专科医生 在 IU床旁行气管切开; C ④患者病情好转需要拔管 时, 遵从 拔管 指征 : 意识 基本恢 复 , 呼唤 能睁 眼 ; 咽喉 反 射 、 咽反 射 、 吞 咳嗽反 射完全 恢 复 ; 吸恢 复 : 呼 潮气 量 > Lk , 6m / g 呼吸次 数 1 3 2~ 0次/ i ; m n 血压 、 心率 、 心电图正常; 握力 : 肌松监测仪示肌颤搐恢复 7 % ; 5 可抬 头 5s以上 。患者死 亡或 顺 利拔 管 后好 转 出院
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的效果分析

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及护理差异。
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临床选择60例患者(分pdt试验组30例及ot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
发现对照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切口大小明显大于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试验组,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中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扩长气管切开术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优势 icu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
经皮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surgery,pdt))是由toye和weinstein于1969年首次介绍,并在1986年再次提出。
1985年以后专用器械被投放市场(shiley lnc,cook,inc.)。
资料显示经皮气管切开术能将病人的机体损害降低,有利于病人的后期恢复,能减少医务人操作时间等[1]。
由于其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2]。
我院从2008年开始引进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行气管切开病人6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9-87岁。
0t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pdt组(2010年1月—2011年6月)。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I级 l6 例 (12.7 ),Ⅱ 级 43 例 (34.1 ),Ⅲ 级 33 例 (26.2%),IV级 6例 (4.8 ),死亡 28例 (22.2 )。
3 讨 论 重 症 脑 出 血 患 者病 情进 展 迅 速 ,多 数 患 者 发 病 后 很 快 昏
2009,15(7):818-820.
[5] 秦 文 化 ,王 红杰 ,王 春 桃 .外 伤 性 神 经病 变 62例 临 床 分 析 [J]. 中 国 实 用 神 经疾 病 杂 志 ,2008,11(4):73—74. (收 稿 2010—03—25 修 回 2010—06—12)
早 期气 管切 开在 重 症脑 出血 患 者 中 的应 用
杨 超 金 晓 烨 贺 丽 杨 胜 张 文 田 宋 亚 红
河 南 开封 市 第二 人 民 医 院 ICU 开 封 475002
【关键 词】 气 管 切 开 ;重 症 脑 出血 【中 图 分 类 号】 R743.34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673—5110(2010)19—0047—0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 杂志 2010年 1 月筮 鲞箜 ! hi ! 』 ! ! ! ! !!! ! !! !塑 !!: ! !!:! !: ! · 47 ·
中 华 眼 科 杂 志 ,2008,44(8):673—675. [2] 韩 宝 红 ,朱豫 ,张 效 房 .外 伤 性 视 神经 病 变 52例 流 行 病 学 分 析
迷 ,且 常 有 咳嗽 、吞 咽 反 射 减 弱 或 消 失 ,因 此 ,呕 吐 物 极 易 误 吸 入 呼 吸 道 ,造 成 呼 吸 道 堵 塞 ,也 可 因 舌 后 坠 直 接 堵 塞 呼 吸 道 ,造 成 通 气 障 碍 。再 加 上 昏迷 后 气 道 内 分 泌 物 增 多 ,又 难 以 咳 出 ,细 小 支 气 管 被 分 泌 物 堵 塞 ,容 易 引 起 氧 分 压 降 低 、二 氧 化 碳潴 留 ,而 由此 引 起 的 酸 碱 平 衡 失 调 、高 碳 酸 血 症 ,可 引 起 脑 血 管 扩 张 、脑 血 容 量 增 加 ,从 而 加 重 脑 水 肿 ,延 长 昏 迷 时 间 和 增 加 并 发 症 。脑 组 织 耗 氧 量 大 ,约 占 全 身 的 23 ,对 缺 氧 的 耐 受 能力 极 差 ,在 脑 缺 氧 的 情 况 下 ,细 胞 内 葡 萄 糖 以 无 氧 代 谢 方 式供 能 ,分 解 产 生 乳 酸 、丙 酮 酸 等 ,生 成 的 三 磷 酸 腺 苷(ATP)仅为有氧代谢时的 5 ,ATP的不足和酸性 代谢产 物 导 致 细 胞 本 身及 细胞 膜 的 功 能 受损 “钠 泵 、钙 泵 ”等 离 子 泵
脑外科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细菌学调查及护理

致菌群失调, 造成二重感染。 3. 2 护理
3. 2. 1 加强监护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①制订有 效的消毒措施, 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 ②加强监护病房环 境的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及环境洁净, 室内定时通风, 空气每天用多 功能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进行消毒, 地面、桌面及各类设备用消毒 液擦洗, 每日 3 次; ③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I CU, 进入时应更换专用衣、 帽、鞋, 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谢绝探视, 不留陪护; ④氧气 湿化瓶、湿化液、吸氧管道每日更换,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⑤每月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等进行卫生学检测。
敏 感性分析[ J ] . 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 2 002, 12( 1 7) :, 等. 脑血管意外合并糖 尿病患者医院感染 分析
2004 年 11 月至 2006 年 8 月我院脑外科监护病房收治气管切 开、首次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机械通气持续 2d 以上的患者 32 例, 女12例, 男 20 例; 年龄 29~82( 60. 1± 8. 4) 岁。颅脑外伤16例, 脑出血置管引流术后 1 3 例, 脑部肿瘤切除术 3 例, 住院时间 5~ 2 6d 。 1. 2 下呼吸道分泌物采集方法
①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 常常伴有呕吐, 呕吐物误吸入呼 吸道; ②由于患者呈昏迷状态, 其咳嗽反射与吞咽反射减弱甚至 消失, 分泌物或胃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 2] ; ③颅脑 损伤患者长期卧床,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④气管切开、反复吸痰 损伤呼吸道黏膜屏障, 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 ⑤大量应用利 尿脱水剂或气道湿化差致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 增加感染机会; ⑥带菌人群集中, 呼吸器械产生大量气溶胶颗粒, 污染室内的空 气; ⑦医护人员及各种物品造成交叉感染; ⑧使用广谱抗生素, 导
气管切开术与插管术在重症脑外伤中应用的比较

度上 升 缓慢 , 因而缓 和 , 大减少 了因血压 降低 反 射性 大 血 管扩 张 引起 的钙 拮 抗 剂 常 见 的不 良反 应 , 心 率 加 如 快、 潮红 、 头痛 。本研 究 显示 经 AB M 监 测 , 洛地 平 P 非
缓 释片 T/ P收缩 压 为 6 , 张 压 7 , 滑指 数 收 9 舒 O 平
要求 。其 平 滑指 数 分 别 为收 缩 压 ( . 9 . 7 , 张 1O ±0 5 ) 舒
非 洛地平 缓 释 片是一 种 对血 管有 极高选 择性 的长 效二 氢 毗啶类 钙 拈 抗剂 , 半衰 期 为 2 h 口服 后 2 h 5, ~5 起效 , 用 持续 2 h 作 4 。非 洛 地 平缓 释 片可 直 接 扩 张血
推广 使 用 。
参 考 文 献
[ ] 赵 水 平 , 大一 .心 血管 病 诊 疗 指南 解 读 [ ] 1 胡 M .北 京 : 民卫 生 出 人
版 社 ,0 4 141 3 2 0 :5 —6 .
谷 峰 比值 是 目前 降 压 疗 效 评 价 的 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的定 义 为服 用 降 压 药 物后 最 小 和 最 大 降压 效 ]它 应 的 比值 , 映 药 物 作 用维 持 时间 和 平 稳 程 度 。1 8 反 98 年美 国 F A 要 求 降 压 药 的 谷 峰 比值 应 > 5 , 意 D 0 其 义 在于 服用 降压 药 物后 , 避 免 在 峰 作 用 时 血 压 过 度 可 下降, 而于谷 作用 时仍 可保 持其 大 部分 降压 峰值 效 应 ,
维普资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 08年旦月匀 l 鲞箜 —J C ie ora o Pata N ro s i ae Sp2 0, o 1 o9 9 ̄ h s Junl f r i l evu Ds s e.08 V 1 N . ne c c — e s .1
重症脑血管意外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临床分析

口腔及牙齿功能 、 防治便秘 、 减肥 、 、 防治胆结石 、 预防结肠癌 、 直肠癌 和乳腺癌的必需品。 我 国应充分利用我国膳食纤维 的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膳食纤维
I 组治疗前 5 . 4 7 2  ̄ 0 . 2 6 1 1 . 5 6 2  ̄ 0 . 1 4 3 I 组治疗后 5 . 0 3 6  ̄ 0 . 2 1 2 1 . 2 8 4  ̄ 0 . 1 3 7
2 9 . 1 ± 3 . 2 2 7 . 8  ̄ 2. 1
平均下降值
0 . 4 3 6
油烹调 、 避 免油炸 、 低盐 、 使用微波炉等㈦ 。见表 2 。
表 2 高脂 血 症患 者 的 高 纤 维 膳 食 治 疗 方 案
经过 8 w的高膳食纤维饮食控制, 2 O 例患者 T G、 T C均有很大程 度降低, 差异有显 著统计学意 义( P < 0 . 0 1 ) , 尤其是对原发性高脂血症, 应 该首选高膳食纤维膳饮食治疗 。见表 3 。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1 月第 2 6卷第 1 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J a n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1
择高膳 食纤 维 、 低脂 肪和低胆 固醇的食 物 , 告诉患 者可 以选择 的事 物 的范 围和具体数 量。 1 . 4 3建立膳食方案 严格进 行为期 8 w的高纤膳食治疗实 验 ,每周 建立 膳食方案 , 合理逐步加 大膳食纤维 的摄人量 , 膳食纤维添 加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01T10:38:51.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作者: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导读] 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
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2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甲组,21例行晚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乙组,观察两组抢救效果。
结果:①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机械通气占比、存活率与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甲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乙组(P<0.05)。
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插管后早期予以气管切开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31-01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因意识障碍,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均会有一定程度减弱,且患者多伴有舌后坠,易造成呼吸障碍、分泌物或呕吐物返流,最终进展成呼吸衰竭[1]。
气管切开术能及时纠正气道梗阻,减轻供氧不足对脑组织的损伤。
但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在临床上争议较大,基于此,我院选择42例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晚期气管切开对预后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经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气管切开时机分组:甲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1-74岁,平均(57.6±15.2)岁;乙组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5.8)岁。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48h内行气管插管。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指标无异常,则无需予以机械通气,若患者呼吸节律紊乱,每分钟呼吸频率超过35次或低于6次,出现严重通气障碍或氧合障碍,则予以机械通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2]。
甲组在气管插管后5天内行气管切开术,乙组在插管后5天后行气管切开术,其中手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双肩下垫一软枕,对术区进行常规消毒后,注射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定,于颈前正中线胸骨上窝1cm处做标记至软骨下缘,注射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标记处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使气管前壁充分显露出来,止血后,切开气管环,撤出气管插管,置入气管撑开器使气管适度扩张后,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导管气囊并固定。
术后加强气道管理,选择合适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予以痰培养、胸片检查,2次/周。
若患者术后烦躁不安,遵医予以适量芬太尼,无好转后予以丙泊酚镇静。
待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咳嗽、吞咽及咽喉反射无异常,肌颤搐至少恢复75%,且呼吸指标达到正常指标后,即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病例。
②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行机械通气病例及通气时间。
③统计两组存活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机械通气占比低于乙组,存活率高于乙组,但组间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明显,即甲组短于乙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脑血管病受呼吸中枢抑制、舌根后坠、胃内容物返流、咽喉反射功能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极容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而呼吸功能的削弱会影响脑组织氧供,缺氧会促进脑血管扩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使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等)流入细胞外间隙,加重脑组织充血水肿;脑组织耗尽可利用氧后,ATP产生量会显著减少,为补偿脑组织需求,脑细胞只能加快无氧代谢速度,进而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乳酸等,使脑损害程度加重[3];缺氧会导致大量CO2潴留于脑组织内,引发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促进-氨基丁酸、自由基等生成,进行性抑制中枢神经功能,且神经细胞缺氧5min后开始死亡,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
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呼吸困难的有效手段,然而,气管切开时机一直是学者争议的话题[4]。
有学者研究表明,早期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能迅速解决患者呼吸障碍问题,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也有研究认为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仅能提高舒适感,对病情救治无明显益处,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应选择性进行[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优于乙组,虽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甲组更具优势,这
表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更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态,促进患者好转。
综上,早期气管切开对促进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世生.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4):708-710.
[2] 王运, 李海明, 李春苗, et al.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9):81-83
[3] 刘慧权, 张建宁, 尹悦,等.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1):68-71.
[4] 巨涛, 刘增强, 刘文刚,等.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20):2440-2442.
[5] 向辉, 马卫星, 丁峰,等. 原发性重型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J]. 浙江医学, 2011, 33(10):1512-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