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人类课程论文
昆虫与人论文

《昆虫与人》论文浅谈黄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姓名:XX所在学院:XXXXXXX年级专业:XXXXXXX学号:20090848浅谈黄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XXX 20090848 09XXXXXX摘要:黄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黄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近些年来,每年秋季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群众遭到黄蜂群袭的报道,致伤、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一些地区蜂害已成为当地群众谈之色变的大事。
不但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也成为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棘手问题,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人力、财力,甚至有的消防队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实在令人不胜惋惜之至。
如不及时予以防治,黄蜂为害问题将可能随地球不断长期变暖愈演愈烈,成为生活、生产和社会和谐受到危害的问题。
关键词:黄蜂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控制方法;预防急救;药理药效在动物世界里昆虫占据了80%以上的席位,是动物世界的主力军。
昆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地球上有了生物就有了昆虫,而昆虫最早的雏形是水生的节肢动物、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模样。
有些昆虫才由无翅演变为有翅,有很多种类就在演变过程中不适应环境而被大自然所淘汰了。
也有一些种类、逐渐适应了环境、流传到今天,如蜻蜓、蟑螂、蚂蚁、白蚁等。
它们现在的模样就与亿万年前的化石标本没有什么区别。
同时,昆虫是世界上最多的动物,它有1000多万种,占已知动物总数的五分之四以上,每种昆虫的数量之巨,如同数学中的无穷大,无法统计。
同样,昆虫是世界上最有用的动物之一,蚕、蜂、紫胶虫、白蜡虫、胭脂虫、地鳖虫、蝉蜕、甚至蝇蛆、屎克螂等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资源与财富,为人类创造了丝绸、蜂蜜、虫漆、虫蜡、食物、药品、饲料等丰富的物品。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与⼈类的关系《趣味昆⾍学》课程论⽂昆⾍与⼈类的关系学号姓名成绩昆⾍与⼈类的关系我们⽣存在这个充满⽣命⼒的地球上,每天都能看到、接触到不同的⽣物,⽽跟我们⼈类接触最多的,⾮昆⾍莫属。
昆⾍是动物界中最⼤的⼀个类群,⽆论在海洋、陆地还是天空,都充满昆⾍的⾝影。
除了⼈们熟悉的蝴蝶、苍蝇、蚂蚁、蜻蜓、蟋蟀、蝉、蝗⾍等等之外,还有许多昆⾍尚未被⼈们所认识。
⽆论是个体数量、⽣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在⽣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昆⾍与⼈类的关系复杂⽽密切,有些昆⾍给⼈类造成深重的灾难,有些种类给⼈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辨证的⽬光看待昆⾍与⼈类的关系。
⾸先,昆⾍属于昆⾍纲的⼩型节肢动物。
其基本特征是“⾝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头上两根感觉须,⾥头是⾁外是⾻”。
昆⾍是动物界中⽆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纲的动物。
昆⾍的数量极为繁多,是⽣活在地球表⾯的⼀⼤类群。
早在3.5亿年以前,地球上已有昆⾍的踪迹。
在漫长的进化历史长河中,经受了⽆数次地壳运动和变迁,遭受地表冷热聚变、风风⾬⾬的折磨,昆⾍以其⾼度的适应性存活下来。
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对各种环境⾼度适应的各类昆⾍,并且形成物种极其繁多的昆⾍世界。
⽬前,在地球⼈与⽣物圈中,昆⾍已知有100多万种,占地球上已知⽣物种类的2/3以上,已超过了除昆⾍以外的其它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总和。
如果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那么这些巨⼤的数字对于我的概念也仅仅是让⼈发出感叹的数字⽽已,可是在学习过这门课程后,我了解到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还有⽆数的⽬、科、种的划分。
同时,昆⾍的形态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有⼩的;有美的,也有丑的。
昆⾍⽣产速度之⾼也是极其惊⼈的,在每年夏秋⾼温季节,繁殖快,代数多,许多昆⾍繁殖后代的增殖个体数按⼏何级数增长。
在⼈与⽣物圈中,昆⾍世界极其丰富多彩,让⼈眼花缭乱。
再说说昆⾍的分布。
昆⾍由于适应能⼒强,分布范围很⼴。
除海洋以外,从热带到两极,从平原到⾼⼭,地球上任何⾓落,⼏乎都有昆⾍栖息。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选修课昆虫与人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选修课昆虫与人课程论文食用昆虫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任课教师:田素芬完成时间:食用昆虫[摘要]本文从昆虫的历史与传统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关食用昆虫的习俗。
食用昆虫的有着广阔的资源,通过研究分析表明:食用昆虫营养丰富,食用价值相当高,是我们人类丰富的食物宝库。
现在我们对于食用昆虫的开发利用有着很多不足之处,然而,食用昆虫依然有着很大的开发前景和市场。
[关键词]食用昆虫,历史与传统,营养价值,问题与前景1 食用昆虫的历史与传统1.1我国食用昆虫的历史与传统[1]周尧教授《中国昆虫学史》:“古代的时候,昆虫曾在人类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主要的食物之一,但在今天他的地位几乎完全丧失了。
我认为这是很可惜的事。
”早在3000年前的《周礼·天宫》和《礼记·内则》便有食用蚁卵、蜜蜂、蝉的记载。
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各族人民即有用不同种类昆虫作为食品的风俗习惯。
美味佳肴:油炸蚂蚱、蒸蝗米、炒旱虾(均指蝗虫)、油浸蚕蛹、暴蚕宝、蚕蛹酱,油炸龙虱、龙虱火腿、烤干龙虱以及清炖蝉蛹、油炸茶象甲、蝇蛆八珍糕、食油箩蜂子、蚁蛹酱、蛴螬炖猪蹄、虫草珍鸡;营养饮料:蚁卵乳汁、虫茶饮、人参肉芽汤;酒:将昆虫与酒发酵陈酿后制成蚕蛹酒、蚁蛹酒。
1.1.1不同民族的食虫习俗[2]我国是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在饮食上有千差万别,当然在昆虫美食上也大不相同了。
布朗族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有很多人喜食蝉。
其中尤以布朗族食用成蝉别具情趣。
捕捉成蝉,一般都选在入夏以后,由年轻的姑娘来进行。
布朗族姑娘捕蝉不是听蝉的叫声去寻找,而是多在黄错之后,寨子里的姑娘们常常成群结伙去踏山,在踏实山的时候,那些白天飞累了的蝉都落在地上或灌木丛里,并且被露水润湿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了。
姑娘们就可以信手拈来。
待拣到一定数量之后。
回家将蝉用沸水烫死,并去其翅膀,放入小笼屉内蒸熟,捣碎,做成与沿海渔民食用的虾酱一样的蝉酱。
昆虫与人类

人类与昆虫感想以前从来没有去了解昆虫,认为昆虫就是那么一微不足道的生物体,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丝毫的影响,他们存不存在对人类的生存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少了它们不少,多了也无所谓,可是,自从学习了人类与昆虫这门课,我的观念要转变了,昆虫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昆虫的出现,无疑是生物构成的需要,正是有了它们,生物世界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从而更是增添了人类世界的多姿多彩!还没有上课之前,总是觉得这门课会很无聊,可是经过这两节课,我发现它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无聊。
老师丰富的上课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以及那神奇的视频表演,使我感觉这应该会很有趣。
我开始灌输着昆虫这一生物体,我了解到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极多,分布很广,昆虫是地球生物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种类,昆虫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妙。
在昆虫的世界里,有着与人类社会不一样的精彩,那是属于它们之间的奥妙,上课视频中的精彩应该只是昆虫家族美妙世界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的神奇之处我还没有认识到。
也许以前的我根本不会多一秒的停留在昆虫这个名词中,可是现在的我将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生物体,去感知着生物的奇妙,去了解它们的精彩!昆虫与人类关系密不可分。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例如:昆虫与疾病、昆虫与农业、昆虫与工业、昆虫与环境等,这更是进一步说明了昆虫与人类密不可分。
有些人认为人类是至高无上的,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其它生物的利益甚至是它们的生命。
人类把昆虫逐渐赶出它们的家园,并在那里建立起了城市,建起了工厂。
但实际上人类只是地球上成员的一体,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昆虫类的存在,昆虫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人类与昆成应该是和谐相处的。
从课堂上和视频中,我进一步了解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道理。
在地球上,无不存在竞争这一观念,只有强者才适应我们生存的家园。
很多昆虫为了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生存,需要不同方面与别人竞争,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你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昆虫家族就是那样在竞争中生存着,我们人类与应该认识到这种危机感,我们要想方设法能力是自己变得更强,不然我们最终会在人类社会中淘汰!现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有很多东西都是全新的概念,需要自己去找知识了解。
人与自然昆虫篇

人与自然昆虫篇自然界是一个充满奇妙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昆虫在这个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类与昆虫的关系是一种既复杂又微妙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昆虫之间的关系。
一、昆虫的重要性昆虫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昆虫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它们能够食用腐烂的植物和动物残骸,帮助清理环境。
同时,昆虫也是许多植物的传粉媒介,它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将花粉粘在身上并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促进植物的繁殖。
此外,昆虫还是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它们作为食物供给了许多其他动物。
二、人类与昆虫的冲突尽管昆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人类与昆虫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一方面,昆虫可能对人类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昆虫是农作物的害虫,它们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此外,一些昆虫还会传播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也对昆虫产生了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使用农药会对昆虫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导致昆虫数量减少。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使昆虫的栖息地受到破坏,进一步影响昆虫的生存。
三、人类与昆虫的合作虽然人类与昆虫之间存在冲突,但也有许多领域人类与昆虫相互合作。
首先,昆虫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蜜蜂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它们的社会行为和学习能力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
此外,昆虫还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环境污染的检测。
其次,昆虫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蚊子是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媒介,研究蚊子的生态和行为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
此外,昆虫也被应用于食品和药物的生产过程中,例如蜜蜂的蜜和蜡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生产。
四、保护昆虫的重要性昆虫的数量和多样性正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减少,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都带来了威胁。
因此,保护昆虫成为了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应该减少对昆虫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控制农药的使用、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等。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昆虫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昆虫的生态、行为和种群动态,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昆虫与人类课程论文

昆虫与人类(课程论文)学号:201231140524 专业:12级经济学类学生姓名:吴江亮任课教师:沈斌斌2013年12月童年回忆——竹象鼻虫12级经济学类吴江亮201231140524 摘要:通过自己小时候在农村多年的生活经历,加上“昆虫与人类课堂上的了解,以及通过网络的应用,对竹林里的“竹象鼻虫”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竹象鼻虫防治价值在同学以及师兄师姐的极力推荐下,我选修了《昆虫与人类》这门课。
在第一次进入沈老师的课堂后,我深感没有选错课,沈老师渊博的知识以及幽默的讲授方式彻底令我折服,另外很喜欢沈老师关灯上课的“浪漫氛围”,哈哈~在这个课上,沈老师很多时候以个人经历给我们上课,使我们觉得生活就是学习!同时,沈老师嘴边的美味昆虫,无不令我垂涎不已啊!老师,能不能给选修这课的我们来一顿昆虫大宴呢?说回这次论文的主题吧,其实,这个选题纯属偶然。
前几周,当沈老师讲到“象甲科”昆虫时,展示出来的竹象鼻虫图片令我倍感熟悉,一幕幕童年的快乐画面围绕着“竹象鼻虫”展开……噢!原来,我小时候玩的昆虫叫这个名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准备以“竹象鼻虫”为题,来完成我的课程论文!下面,让我带您走进“竹象鼻虫”的世界吧!一、基本资料中文学名:竹象鼻虫拉丁学名: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分布区域: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四川、陕西、江西、台湾等省别名:竹象,竹甲虫等竹象鼻虫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分布于竹产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会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节间缩短,拦腰折断,造成顶端小枝丛生以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结果使嫩竹腐败。
二、形态特征竹象鼻虫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种。
竹大象甲成虫体长21—23毫米,体宽8.3—15毫米,雄性较小;体呈梭形,红棕色有光泽,触角及口吻均为黑色;前胸后缘中央有一大黑斑,肩部各有一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成纵横9条;卵椭圆形,长3毫米,光滑无色透明;幼虫乳黄色,长20—45毫米,头棕色,体胖多皱纹,有淡灰色背线一条;蛹白色;长约30毫米。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昆虫与人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关系。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其与人类的互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昆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这一独特而复杂的联系。
昆虫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昆虫是人类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蜜蜂为人们提供了美味的蜂蜜和珍贵的蜂蜡,而蚕蛾则为人类提供了丝绸。
另外,很多昆虫还扮演着自然界的“清道夫”角色,清理环境中的腐败有机物。
例如,蜘蛛会捕食害虫,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昆虫的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的饮食选择,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发展和影响不可避免地对昆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大量的农药使用导致了昆虫死亡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陆续有昆虫种群面临濒危的危险。
除此之外,城市化的过程也导致了昆虫栖息地的减少,使得它们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
人类对昆虫的无意破坏最终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保护昆虫是保护人类自身的需要。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昆虫资源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对昆虫栖息地的保护,减少对昆虫种群的破坏。
同时,人们也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减少过度使用农药,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保护昆虫。
只有保护好昆虫,才能保护好人类自己。
总的来说,昆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关系,珍惜昆虫资源,保护昆虫栖息地,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昆虫和谐相处,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愿我们能够更加关注昆虫世界,保护昆虫,保护地球的美好生态。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趣味昆虫学论文-V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趣味昆虫学论文-V1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一直有着复杂的互动,不仅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层面都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昆虫对于维持和调节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昆虫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在生态土壤系统、花粉传播、水循环、有机物分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昆虫也是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助手,例如在生物农药、生物控制害虫、土壤肥料等方面。
2. 昆虫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昆虫在经济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昆虫物种可以从中提取营养,如蚕丝、蜜蜂的蜜汁、金丝雀的卵、蚂蚁的蚁酸等。
同时,昆虫也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集装箱包装、纺织和药品、医疗用品、染料和身体化妆品等。
昆虫还可以被用于调节和控制害虫,促进农业生产。
3. 昆虫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重要作用在许多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昆虫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昆虫形象常常被描绘在许多文艺作品中,如小说、绘画、动画和电影等。
例如,文学作品《蝴蝶效应》、科幻小说《异形》、电影《虫虫特工队》等。
昆虫也成为玩具、礼品和装饰品的灵感来源。
4. 昆虫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昆虫对科学研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如表型表达、基因组学、行为研究、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物研究等。
培养昆虫、观察昆虫行为、种群分析和基因组分析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总结起来,昆虫与人类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昆虫在生态、经济、文化和科学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昆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本身,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和我们周围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与人类
(课程论文)
学号:201231140524 专业:12级经济学类学生姓名:吴江亮
任课教师:沈斌斌
2013年12月
童年回忆——竹象鼻虫
12级经济学类吴江亮201231140524 摘要:通过自己小时候在农村多年的生活经历,加上“昆虫与人类课堂上的了解,以及通过网络的应用,对竹林里的“竹象鼻虫”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竹象鼻虫防治价值
在同学以及师兄师姐的极力推荐下,我选修了《昆虫与人类》这门课。
在第一次进入沈老师的课堂后,我深感没有选错课,沈老师渊博的知识以及幽默的讲授方式彻底令我折服,另外很喜欢沈老师关灯上课的“浪漫氛围”,哈哈~在这个课上,沈老师很多时候以个人经历给我们上课,使我们觉得生活就是学习!同时,沈老师嘴边的美味昆虫,无不令我垂涎不已啊!老师,能不能给选修这课的我们来一顿昆虫大宴呢?
说回这次论文的主题吧,其实,这个选题纯属偶然。
前几周,当沈老师讲到“象甲科”昆虫时,展示出来的竹象鼻虫图片令我倍感熟悉,一幕幕童年的快乐画面围绕着“竹象鼻虫”展开……噢!原来,我小时候玩的昆虫叫这个名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准备以“竹象鼻虫”为题,来完成我的课程论文!下面,让我带您走进“竹象鼻虫”的世界吧!
一、基本资料
中文学名:竹象鼻虫
拉丁学名: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分布区域: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
四川、
陕西、江西、台湾等省
别名:竹象,竹甲虫等
竹象鼻虫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分布于竹产区,是竹类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蛀食竹笋,使笋枯死,还会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长不良,节间缩短,拦腰折断,造成顶端小枝丛生以及嫩竹纵裂成沟等畸形现象,结果使嫩竹腐败。
二、形态特征
竹象鼻虫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种。
竹大象甲成虫体长21—23毫米,体宽8.3—15毫米,雄性较小;体呈梭形,红棕色有光泽,触角及口吻均为黑色;前胸后缘中央有一大黑斑,肩部各有一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成纵横9条;卵椭圆形,长3毫米,光滑无色透明;幼虫乳黄色,长20—45毫米,头棕色,体胖多皱纹,有淡灰色背线一条;蛹白色;长约30毫米。
竹一字象甲成虫体长为竹大竹象甲的1/2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鞘翅各有两个黑斑,
卵长与大象甲相同,蛹
长为大竹象甲的1/2左
右。
小竹象甲体长为大
竹象甲的1/3左右。
前胸
背板有一字形黑斑,小
背板黑色,鞘翅各有5
个黑斑,卵长为大象甲
的1/2左右,蛹长为大竹
象甲的1/3左右。
三、生活习性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次年6—7月新笋长强后,成虫出土在竹笋上取食、交尾和产卵。
卵多产于笋梢部,产卵前成虫在笋梢咬孔,将卵产入其中,每孔产卵1—2粒,孔口湿或有纤维状突出物,卵经3—7天孵化。
幼虫期15—19天。
老熟幼虫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后钻入土内深8—10厘米深处筑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在土中越冬。
从卵至成虫历时为1个月。
每年5—10月均可为害,尤其以7—8月最盛。
成虫出土后,多在8—10时飞翔活动,成虫有假死性。
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虫在5—6月出土,白天活动,以笋补充营养,将笋啄成许多小洞,头部向下啄产卵孔,然后产卵;卵3—5天孵化,幼虫在笋内蛀食,经20天左右,幼虫老熟咬破笋壳入土做茧经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后的成虫在土茧中越冬。
成虫善于飞行,大多在天热时出现,雨后有时也在黄昏出现。
四、竹象鼻虫的防治
既然竹象鼻虫啃食竹子,是种害虫,当大面积成害时,则有如下防治方法——
(1)竹笋套罩:用竹丝等材料做成圆锥形罩,自5月上旬开始,将刚出土的竹笋套上罩,可以防治成虫产卵为害。
(2)捕杀成虫:结合冬垦杀死土中的成虫。
成虫出土后,中午隐藏在阴凉的竹叶底下,可捕捉杀死。
(3)药剂防治:成虫产卵期用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滴滴畏1000倍液,喷洒笋尖,每7天喷1次即可。
用40%乐果乳剂3—6倍液,在成虫产卵后5天内涂刷虫孔(成虫产卵后1天,虫孔新鲜,青而湿;2天灰白带青;3天灰黑色而干燥;4天只露少量纤维;5天不见纤维,只见虫屎),防效显著。
五、药物信息
【药名】竹象鼻虫
【来源】为象虫科动
物竹象鼻虫的干燥成虫。
【功效】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风湿痹
证。
【性味归经】辛、苦,
温。
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3一5个。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夏季捕捉,成虫用沸水烫
死、晒干备用。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六、联系实际
本人发觉,竹象鼻虫和米缸里的蛀虫很像,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米虫也是象鼻虫的一种。
米虫:学名为米象, 常在谷物中被发现,因为繁殖速度快,为谷物中主要的害虫.
米象甲有趣的预防:大米久存易生蛀虫,故应随吃随买。
大米买回后应装入米桶(缸),在米桶内放上四至五包花椒(每包用花椒十克,包袋用纱布制成),可以防蛀;也可以在米桶内放一只干净的酒瓶,酒瓶口高于米面,瓶内装上一百克白酒,也能防蛀;如果在米桶底部放些生石灰(生石灰上可盖塑料布,以隔开米和生石灰),或者在大米中混合放入一些大蒜瓣,都能防蛀虫。
小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很喜欢捕捉此虫,在其足上套线,抛甩驱使其振飞娱乐。
或折去其前足,用细竹签插入断肢内,一摇它就开始飞,夏季小孩多把它当风扇用。
有时候,我们还把它烤了吃,脆脆的,貌似口感也不错,不过相比于在老师课堂上所看的吃竹象鼻虫幼虫的口感就差远了!
最后,上了一学期的《昆虫与人类》,希望中国农林治理虫害时都能够变害为宝(食用),尽量少用药剂防治虫害,例如沈老师在珠海的有机稻米田就是一个典范啊!希望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得以推广!到那时候,人人都能吃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以及富含高蛋白的昆虫盛宴啊!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关于竹象鼻虫的描述;
[2]部分图片来源于搜狐社区;
[3]部分图片来源于大江网;
[4]参考了部分百度文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