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与政协有何区别

合集下载

怎样看待“人大民主”与“政协民主”的关系

怎样看待“人大民主”与“政协民主”的关系

第三,从与“执政”的关系来看。当今世界,所谓“执政党”,最根本的一个标志就是其党员在最重要的国家政权机关中占据优势,由此而实现对整个国家政权的支配、控制与导引。在总统制国家,以占据总统(国家行政首脑)职位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标志;在议会制国家,以占据国会多数席位(自然亦获首相或总理职位)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标志。在我国的宪政制度下,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中最重要的机关。哪个党的党员在人大中占多数、占优势,就是哪个党成为执政党的主要标志。基于历史与现实而形成的我国政党制度又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执政党。这样,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然需要其党员(基于普选)在人大中占据大多数。否则,就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由于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因此,执政党在政协中不占多数,并不影响其执政地位。相反,正如前文所述,这有利于执政党通过政协倾听来自执政党以外的各种声音,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决策。这是政协与人大“非同质性”的又一重要表现。而这一点从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出发,也同样不难加以论证。
从“协商”与“选举”的视角看,“政协民主”与“人大民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
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就其自身性质(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而言,在当时充分实现了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各政党、各团体、各民族、各方面代表人士之间的“协商民主”功能,而由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故在很大程度上又完成了本应由人大“选举民主”所能承担的建国重任,包括: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通过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法律。这是“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政协民主”与 “人大民主”互相交融的一个完美例证。
第一,从“权源”来看。人大代表的产生基于全体人民的普选,或由选民直接普选产生,或由普选产生的代表再选举产生上一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由有关党派、团体、界别协商、推荐产生的,也有的是被特邀而来的。总之,政协委员并非基于普选产生。在我国,只有基于普选产生的人大代表才从人民那里获得了国家权力的委托,具有正当的权源(权力来源),才可以理直气壮地代表人民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政协委员没有基于普选而获得国家权力的委托,因此,不能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这是政协与人大“非同质性”的一处重要表现。而这一点从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出发,便不难加以论证。

人大政协的职能

人大政协的职能

人大政协的职能【篇一:人大与政协的异同】【篇二:公民、人大、人大代表、政协的职能】一、公民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有行为、年龄、国籍、政治方面的条件。

2.政治自由权。

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自由是相对的。

3.监督权。

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但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二、人大的权利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i.省、自治区、直辖市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ii.其他享有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三、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依照法定程序对政府机关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四、政协的职权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就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批评,提出建议。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延伸和拓展。

参政议政不是执政。

【篇三: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区别一、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政治活动和制度安排。

作为政治活动,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政治制度安排,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具体制度和程序所组成。

政治协商包括两个层面的协商。

一是执政党同各参政党的政治协商。

协商的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同参政党协商的重要问题等。

政府、人大、党和政协比较

政府、人大、党和政协比较

政府、人大、党和政协比较性质职能或执政方式宗旨相关知识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我国有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法行政(原因、意义、要求);权力行使需要监督原因、要求意义);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拆提供渠道和途径;政府权威。

人大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的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注意:不要与人民代表权利相混)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优越性、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共中央、各级党委作为代表出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领导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团结和民主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区别
1、性质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职能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①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②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产生方式不同
人大代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

简直明了的理解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人民政协的性质 职能区别

简直明了的理解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 国务院 人民政协的性质 职能区别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区别作者:王艺河南大学中共中央,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必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因为中共是执政党,所以中共中央要领导着全国一切的工作,负责对各项工作提出大政方针,然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变为国家的意志,最后交办国务院执行。

中共中央还领导着人民解放军。

全国人大,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监督国务院、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听取上述机关的报告,制定和审议相关法律,决定攸关中国命运的大事。

人命政协,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机构。

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议事平台,他们通过政协向党中央国务院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国务院,全称: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的行政机关。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负责国家的日常运行。

领导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的异同

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的异同

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的异同作者:张泉华来源:《人大研究》2011年第05期无论是在各地媒体有关“两会”的报道中,还是在平时的“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常会看到或听到把“人大议案”、“代表建议”说成“人大提案”、“代表提案”的现象。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混淆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三者的概念,模糊了人大议事决策和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的区别,弱化了人大依法履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们应当正确认清“人大议案”、“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的概念,弄清三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自觉地规范使用人大用语和政协用语。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监督法等法律规定,以及《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政协章程》《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等规定,结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实践做法,笔者认为,它们具有鲜明异同点。

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提出的主体不同。

所谓“人大议案”,就是由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提议案权的机关或者符合法定数量的个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事原案。

因此,提出“人大议案”的主体,是具有提出议案权的机关、符合法定数量的个人。

其中,“提出议案权的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委员长会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其中,“符合法定数量的個人”,主要是指符合法定数量的本级人大代表和本级人大常委会委员。

所谓“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个人或者代表2人以上联名方式,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对本级人大及“一府两院”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总称。

因此,各级人大代表,是提出“代表建议”的主体。

全国人大和政协简介.ppt

全国人大和政协简介.ppt
5、产生方式和结果不同。人大依据《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由有选举权的 选民进行直接和间接选举产生,全国和地方各级(乡镇)以上都必须选举产生人大, 是法定必须产生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而政协产生的方式是依照其章程设立全国委员 会和地方委员会,均不进行选举;而且地方委员会不是必须设立,依照政协章程第 40条规定: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 方,均可设立地方委员会。
二是国体环境相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 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大和政协均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 三是法律基础相同。人大和政协均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和载入。宪法第二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还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 存在和发展” 载入了宪法。 四是指导思想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五是根本任务相同。人大和政协都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依法 治国方略,宣传和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方针政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大和政协在本 质上、在任期上、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在活动准则上也均相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几年举行一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由谁召集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至今已历经10届。 第一届委员长: 刘少奇

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区别

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区别

党代会党代会,顾名思义,就是党的代表大会,如果是全国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按照党章规定,目前为五年一届,现在是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人代会是每年都要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但党代会不是每年都开全国代表大会。

通常党代会会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议,比如今年刚的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但中央委员会每年都会开,而且有时一年会开不止一次,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来说,通常在五年内会开六次。

全国人民代表五年为一届任期,从1954年至今。

每一届基本每一年召开一次大会,只有十年动乱那会儿例外点。

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的第四年了,所以今年的人大会议叫十届四次会议。

政协的类推。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与政协有何区别?
2013年03月01日10:37 来源:新京报
“两会”会期同步性质不同;人大代表通过投票行使监督权,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参政议政
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两会”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指的是: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

“两会”虽然同步举行,但使命和职责并不相同。

历史上,“两会”曾有渊源,1954年之后,逐渐“分道扬镳”,不过,经常“形影相随”。

【历史】
政协曾行使人大职能
今年召开的“两会”同是第十二届,不过,全国政协的“会龄”要比全国人大长5岁。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全国人大召开之前,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这次会议上,还选举产生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即现在常说的“全国政协委员”。

“此时的政协是权力机构。

”武汉大学宪法学教授秦前红介绍,它行使属于人大对大政方针的决定权,还有自身的咨询权。

情形在1954年发生改变。

秦前红介绍,1952年,刘少奇率代表团访问苏联,斯大林提出,中国应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时间提前。

刘少奇向毛泽东汇报后,中央决定召开人大。

1954年,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成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秦前红查阅史料发现,全国人大成立后,梁漱溟等人询问毛泽东,政协任务完成了,还要不要存在?毛泽东认为还有必要存在,一是“养士”,二是“咨询”,三是“统战”,政协不仅要存在,还要长期存在。

后来,因为反右,政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又提出这个问题。

毛泽东通过当时的统战部长李维汉表示,不仅要存在,还要互相监督。

【职权】
人大监督“一府两院”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认为政协“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政协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让政协与其他政治组织有了明显区别。

各级政协会议,也都和人大会议同步进行。

但在职权上,人大和政协不同。

一些词汇在使用时也有严格区分,比如:人大对报告提出意见,叫“审议”,而政协叫“讨论”。

方工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之前,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人大代表转任政协委员,方工感受两个身份不同:人大代表是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协商产生的。

“统战部门找到我,问愿不愿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我同意了”。

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方工发现会议内容与人大会议差别很大。

人大主要是监督“一府两院”、人大常委会工作,行使选举权和决定权,政协虽然也对“一府两院”工作发表意见,但主要是建言献策,不决定“一府两院”的具体事项。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院”工作报告。

此时,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一层就座,政协委员在二楼。

相比之下,作为政协委员听报告时,身上压力没那么重。

方工说,任代表时要仔细研读,以决定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很少离场。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可以对重大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不同的是,人大的称“议案”,政协的称“提案”。

方工发现,“‘一府两院’很多部门对议案和提案的态度都很重视。

但在一些尖锐问题上,议案和提案的效果确实不同。

”方工说,法律规定,议案必须有法律后果,否则可以询问甚至质询,但是提案的办理不一定要有结果。

【建言】
代表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政协按界别分组讨论,而人大则一般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开会。

方工是社科界政协委员,该界别云集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谈问题比较深入,也更专业。

”方工说,人大更强调代表性,没有刻意集中专门人才。

“界别”和“区域”的划分,带来一个直接后果,选自北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般不出北京,只在本区域内视察调研。

转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方工的足迹遍布全国,调研不再受地域限制。

方工还感受到,政协的发言相对比较大胆,环境更宽松。

钟南山以敢言著称。

200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前,他是全国政协委员。

他坦承,确实有当政协委员比当人大代表敢说话、敢说真话的现象。

与“委员更敢言”形成对比的是,按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在会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在“人身特殊保护”方面,按法律规定,如果要拘留或逮捕人大代表,需要报人大常委会许可;人大开会期间,需报主席团许可。

长期在检察院工作的方工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检察院在逮捕政协委员身份的嫌疑人时,一般也是要走这个程序。

(宋识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