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比喻词)(喻体)

2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②我的朋友——书籍。

(本体)(比喻词)(喻体)(本体)(喻体)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喻体)

②他爱捅马蜂窝,所以有人的爱他,也有的人恨他。

(喻体)

5.比喻的作用:

①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②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③比喻状物能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典型例题】

1.“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答案】B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

3

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

3.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1】湖北是一座书库,武汉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蛇山是一页纸,黄鹤楼就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参考答案2】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练习】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

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

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

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2.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

..用比喻的一项是()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4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3.【2017高考全国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①——②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二、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分类

(1)拟人:把物当人写,赋予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句: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①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②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③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④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感情色彩鲜明,表现力强。

【典型例题】

1.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答案】C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

6

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3.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 你注定 \ 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 却湿透你自己。

【简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运用拟人手法。2.形式上应为三句话。3.大致意思应是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4.如果不是赞扬某物,要注意是否合乎事理。

【参考答案】黑板 \ 你注定 \ 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自己。

4.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参考答案】以鸟为例:①呵护小鸟,放飞希望。

②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练习】

1.【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

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2.【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

7

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节选自《西湖的绿》)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借代

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格叫借代。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人和事物叫借体,借体之所以能代替本体,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还是实在的,而不是想象的。

2.种类

(1)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花白胡子”代指“老头”)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3)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新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代指“奉献的人”)

(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代指“帆船”)形象代本体。

(5)结果代原因。

例如: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捏把汗”代指“担心”)

3.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

....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

8

一个“马褂

..”。

..”,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

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

.....了。

4.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A.借代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种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如:A.满天里张着个灰色的幔,看不见太阳。

B.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句A是比喻中的借喻,可以说“乌云像灰色的幔”。例句B是借代,“一针一线”代表群众利益,是部分代整体,不能改为比喻。

【典型例题】

1.下面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答案】A (A 项是借代,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9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练习】

1. 【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2.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D.《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四、夸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

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

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作用: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③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

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不合事理。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太近,否则会分不清

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

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典型例题】

1.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11

A. 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

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

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 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

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

起茧了的。

D.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

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答案】B (B项是借代,“子曰诗云”是代指旧教育的读物。)

2.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请你说

说,

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太平洋保险投入小收益大的巨大好处。②语带双关,突出了太平洋保险的企业形象。

【练习】

1.判断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夸张。

①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

②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

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

④他说:“看着这满园的苹果花,我就闻到香甜

的苹果味了。”()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12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五、排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典型例题】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

13

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2.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练习】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春天从

。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作温暖和美丽的色彩……

2.【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

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14

六、对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作用:

①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

中。

②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

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附: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二)仄起平收,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V、\),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例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三)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性相同。即上联的

15

一个字(词、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字(词、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重复。

(四)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对联的分类

(一)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寿联: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婚联: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比如: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

乔迁联: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二)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如: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如: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如: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如: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

16

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典型例题】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目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桃李满目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练习】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3.(2014年高考山东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

17

语。

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

【春节】上联:;下联:。

【端午节】上联:;下联:。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一句是()

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七、设问

1.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如:①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省委追认才能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典型例题】

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18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参考答案】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不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练习】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

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

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2.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

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九、反复

1.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2.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盼望着,盼

.....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9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花开花落

....,她长大了;花开花落

....,她更成熟了。

....,她变美了;花开花落

3.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加节奏感。

【典型例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杯”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三个“一杯”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

【练习】

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丈夫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2. 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

20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练习1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3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调研2】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任选话题,续写两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夜晚,泻满大地的月光像一匹古代的丝绢一样柔软、洁白。徐徐清风,在丝绢上编织琴音,由春到夏,把大地烘托得绿意盎然;,,,。 【答案】示例一啾啾鸟鸣在丝绢上点染山水由夏到秋把大地晕染得澄明一片 示例二片片落叶在丝绢上勾勒图画由秋到冬把大地渲染得斑驳陆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横线之前的语句限定的范围和画横线的语句的特点。画横线语句前描述的是“夜晚”“月光”,画横线的内容描写了清风在夜晚的表现和作用。仿写时,可筛选夜晚下的景色,比如“虫鸣”“落叶”“流水”“绿树”等,然后思考它们在月光下的具体特征,最后写它们对大地的贡献。【调研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A、C、D都是比喻。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________ 【答案】(1)guī;溅;nì (2)五采缤纷;五彩缤纷 (3)排比 (4)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要特别注意“瑰丽”的声调。 (2)本题考查字形。“五彩”形容各种颜色,所以是“彩色”的“彩”。 (3)本题考查修辞。四个“有时是”,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原句是个肯定句,所以这个句子改成反问句得用否定形式。即: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 故答案为:⑴guī;溅;nì; ⑵五采缤纷;五彩缤纷; ⑶排比; ⑷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2、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别及作用 教学难点: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平日说话中或作文中有没有混淆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呢,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复习以往知识(前测)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展示多媒体:常见的十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 2、请同学说出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 )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3)、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 雨。( ) (4)、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 吗?( ) (5)、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 (6)、雨在哭,山河却在欢笑;雨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 (7)、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 你。( ) (9)、柳**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 桃。(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三、知识点讲解 (一)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8年1月15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了解文段的语境,这段话是围绕健康心理来谈,因此所填内容也要针对“健康心理”来说,另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手法及字数的限制,排比修辞为我们确定了语句的格式,应当用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来表达;比喻修辞为我们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应当是把“健康心理”合理作喻,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15年高考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

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示例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 人生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生动的能力。拟 写宣传语,首先要凸显目的,扣紧主题“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还要符合手法运用(比喻)等具体要求。有字数限制,考生就应巧用比喻手法,使语句精练 生动,围绕“创业”与“创新”来组织语言、形象表达。 误区警示 1.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现。 2.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出现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个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使用修辞方法实行表达的水平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 “准确使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使用。 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和准确使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准确使用修辞方法的水平。这里包括审题水平,捕捉有效信息的水平,特别是分析语境的水平,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水平,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有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但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使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准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升联想、想象等思维水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近年来高考对修辞使用水平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使用水平,不如说是考思维水平;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 (2)滑抡;滑轮 (3)拟人 (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 (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篡夺”一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指蝈蝈的轻声鸣叫。(5)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可知,文段出自《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阅读原著可知,能做水袋的是水蛛,专食活的动物的是螳螂。 故答案为:⑴ zhòu ;筹; cuàn

新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 (2)滑抡;滑轮 (3)拟人 (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 (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篡夺”一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指蝈蝈的轻声鸣叫。(5)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可知,文段出自《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阅读原著可知,能做水袋的是水蛛,专食活的动物的是螳螂。 故答案为:⑴ zhòu ;筹; cuàn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综合检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综合检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综合检测(有答案2015高考语一轮) [共93分] 1.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A.①比喻②借代③比喻④对比 B.①借代②夸张③借代④对比 .①对比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 D.①拟人②对比③比喻④拟人 1.D (①“老”“白发多”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将“去岁”的情景与“今年”的情景进行对比,③“樊笼”比喻官场,④一“送”一“动”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动作。) 2.阅读下面的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常有友人家吃茶,一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

的古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巨人似的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却完好无缺,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 (1)从修辞的角度,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 B.在城里,巨人似的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 .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 D.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 (2)指出第一段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说说其妙处。(4分) 2.(1)A (其他是比喻,A项是作比较。) (2)比喻,

怎样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问题6. 语言文字运用:怎样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一、问题描述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怎样准确判定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高考对常见修辞手法显性考查的题型有哪些?高考对常见修辞手法隐性考查的题型有哪些? 二、复习范围 (1)了解什么是修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选择最能够表达作者意图的表现方法,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2)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9种修辞手法 三、方法指引 (1)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 ①比喻 比喻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A.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B.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常用的有以下四类: 第一,明喻。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形式,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明确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第二,暗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①生活是海洋。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肿成了大熊掌。 第三,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形式。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第四,博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形式,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②比拟

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综合性学习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去年,重庆某校拟定了戏曲进校园的课堂计划,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戏曲。邀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课堂小舞台) 第一堂戏曲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的片段,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统戏曲,但是很多同学被其音韵唱腔、舞美设计、精彩情节所吸引,兴致高昂,意犹未尽。小雪回家之后还主动做了一份活动策划,初次起草,小雪的活动策划有些小问题,请你帮她调整改正。策划如下: 戏曲课堂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戏曲 活动标语:传统戏曲进校园学习国粹真经典 活动目的: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中国戏曲,不做盲目追星族 活动内容: (一)京剧脸谱图片展示 (二)越剧“才子佳人”题材特点讨论会 (三)川江号子老船工嘉陵江边现场讲解 (四)豫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影视欣赏 (1)小雪设计的活动标语对仗不够工整,请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 传统戏曲进校园,________ (2)小雪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一项不妥,指出并改正。 活动________不妥,可改为________ (人生大舞台) (3)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爸爸:小雪,这次月考结束了,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 小雪欢呼:太好了!①________ 爸爸笑笑: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复仇者联盟4》正在热映呢,周六晚上我们去看吧! 小雪颇有为难之色:我是很想看《复联4》啊,但是我听戏曲课的老师说,周六晚19:30《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在重庆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有点纠结。 爸爸轻轻拍了拍小雪的肩膀:②________ 小雪: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谢谢爸爸为我指点迷津,那我们现在赶紧买票吧!下次戏曲课,我就可以有新素材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啦!

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__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__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______。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zhù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情郁 ________于中suǒ________屑举zhù___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横线上。 (4)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答案】(1)yù;琐;箸 (2)晶滢;晶莹 (3)①触目伤怀;②发之于外;③触他之怒 (4)对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读音和字形。“郁”的读音是“yù”,“suǒ”对应的汉字是“琐”,“zhù”对应汉字是“箸”。 (2)本题考查错别字修改。“在晶滢的泪光中”一句中“晶滢”有误,应该写作“晶莹”。(3)第①空,父亲因为老境却如此颓唐,这些处境让他十分伤感,选用“触目伤怀”。第②空,父亲内心郁闷,因此需要发泄出来,选用“发之于外”。第③空,这里是家庭琐事让父亲内心生气,选用“触他之怒”。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本段主要通过父亲年轻时与年老时的处境对比。例如,“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虽然如此,家庭生活仍然每况愈下,“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触目伤怀”,脾气也变得易于暴怒了。因而,“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这并非父亲本来的感情,父亲仍旧是父亲。两年不见,又使他在“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的情况下,写了信来,仍旧“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故答案为:⑴ yù ;琐;箸 ⑵晶滢;晶莹 ⑶ ①触目伤怀;②发之于外;③触他之怒 ⑷对比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明确所用词语。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语义,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拟人、比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 (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 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 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主备人:龚燕执教人: 【考点精讲】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在高考考卷中,它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以选择题(这类题型估计以后会减少,因为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也开始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了。)或简答题的方式出现。仿写、补写题型又常和仿写句式的考查相结合,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 【复习指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说明》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详见“备考博览”)。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还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⒉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和辞趣的积极修辞,而且还应该包括追求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消极修辞。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

【精品】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 (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案】(1)熳;漫 (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有嘲弄、讽刺的意味。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⑴熳;漫; ⑵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⑶反语。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在分析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即可; ⑶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段话之中包含有多个辞格,这便为辞格的综合运用。它包括兼用、套用、连用。 1.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并列,互相衬托。如: 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 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 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辞格的连用。 ③我始终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老话,《译林》杂志将永远会是一棵屹立不倒的、绿如翡翠的常春树!(苡《一点小小感触》) 第一句是引用,第二句是暗喻,它们是异类辞格的连用。第二句中又包含有明喻。 ④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回忆凝成一块铁,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思念细得像一根针,不断地刺着我的心;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像中升上来,现在连电灯光也带上猩猩的颜色。(《巴金小说精编》)第二、三、四句都是比喻,它们是同类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 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例①是对偶和对比的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的兼用。 ③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鲁迅《阿Q正传》) 这是层递和顶真的兼用。“铜钱——角洋——大洋”,概念一个比一个大,表达了层层递进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是层递,但是“……角洋,角洋……大洋,大洋……”词语蝉联,从这个角度看,是顶真。 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这例兼用了回环、对偶、对比。 兼用的特点是“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又是乙格。兼用可使多种不同的修辞效果交织在一起起作用,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增添文采和力量。 3.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 ①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 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又是夸,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对偶。 ②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两个分句合起来是第一个层次,是对偶;第一、二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一站站灯火扑来”和“一重重山岭闪过”是比拟;第四个层次“一站站”、“一重重”是复迭。 ③为什么洪山礼堂今天这样明亮?因为被你们初升的太阳——照亮!为什么我们大家心情这样激动?因为你们的青春给了我们无限希望!(徐迟《要叫大自然听从你们摆布》) 例④总看是对偶,对偶中又套用两个设问。 辞格套用,相互照应陪衬,使大的辞格有所借助,小的辞格所有增补,相得益彰。 例子还如: 1.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辞格或异种辞格各自分立。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①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2.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一层套一层,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②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例②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3.兼用:同一个语言片段,既是甲辞格,又是乙辞格。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3-06 2100 5d56b7b40102duun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一、考点诠释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题型介绍 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 1.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三、题例透析 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理由 (2),理由。 【答案】 (1)④理由用黑葡萄来比喻眼睛,形象地写出了眼睛的深邃与润泽。 (2) ②理由从四个备选项看,能与后文“闪烁着奇异的光亮”搭配的只能是“黑钻 石”,用黑钻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