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0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时间可以倒流吗?
(2)否定式反问,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九)反复
1.定义: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2.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依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题蒲圻赤
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
D.总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简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容易题。本题考查比喻的基
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四个选项均为比喻。B 选项将君子的德比为风,小人的德比
为草。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为明喻。A、C、D 三个选项为借喻,句中本体不出现,直接以
(2)只问不答。
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运用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
l.定义:
3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纲要/语文】
【2020 届】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2.种类:
(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示例:玫瑰迷人牡丹大气(意思恰当即可。需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不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
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 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
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 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 ,不必要的反复, 会使文章语言??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
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 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 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 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
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 (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 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 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 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且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 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 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
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某人或某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也叫作“换名”。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作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作本体。
借代即用借体代本体。
2.种类:(1)特征代本体。
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2)材料代本体。
如:懒将白发对青铜。
(3)标志代本体。
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5)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7)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8)部分代整体。
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1)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2)简洁、精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3)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2.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作用:(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答题方法1.辨析技巧借代:借代就是换称(即“换名”),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
使用借代的手法时,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夸张:看表述与客观事物的原情况相比,是否有扩大、缩小或超前。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向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3、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 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 豪杰怕熊罴(pí )。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 下笔以前的构思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 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 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 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 现思念之切。
知己,是一把伞,晴朗时轻轻收起,阴 雨时豁然张启。 母亲,是一港湾,风雨时紧紧庇护,天晴 时敞开怀抱。
亲人,是一盏灯,天明时静静隐去,黑暗 中骤然亮起。
(2011年新课标)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 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命题规律: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体现在高考 试卷中,通常为: 1、根据表达语义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方法;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效 果;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考查方式:多与扩展语句、仿写句式和 阅读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学案9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2]下列各句中,比拟手法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B
)
A.广州城上空,星光璀璨,烟花绽放的朵朵笑脸,犹如一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 B.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一样。 C.春雨过后,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猫着腰,闪烁着光华。 D.眼下,我正在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化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解析:A“烟花绽放的朵朵笑脸”与“一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无相似点。 C“猫着腰”比拟不当。D给作品“化妆”与“删去”无内在的联系,应将“化妆” 改为“减肥”。
③具体代抽象。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句中用“小米”代替军需供应,用“步枪”代替武器装 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④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如“解放军不拿群众 一针一线”,句中“一针一线”代替一切东西。
⑤结果代原因。如“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句中“勒勒裤腰带”是 饿肚子的结果,这里代替饿肚子。 ⑥牌号代本体。如“他一天抽一盒‘红塔山’”,句中“红塔山”代替“红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示例:①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思念像一株小 树,亭亭玉立的,长着,伸展着。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狂舞着,张扬着,
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②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天 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 叶挥洒,任秋雨缠绵,任那浸透古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③家园像幼年时的摇 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家园像青年时的单间,随时等我,随时离 我,任我逍遥,任我奔波。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使有些残破,让人心安,让 人有所依托。(每个句子都要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要 有内在联系。)
第4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3)比喻的分类:
①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②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25高考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考查频率高。修辞手法是高考热点,几乎每年都会考查修辞手法。2.题型不稳定。高考试题多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以前多是客观题的形式,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类型,要求选出修辞手法运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近几年多是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表达效果,或是与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扩展语句等综合起来考查。
串对
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种类
释义
例句
按形式
工对
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比喻的分类:
分类
释义
例句
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犹如”等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3: (2003年春季高考北京卷)请另选一 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 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原作: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示例)1、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 却磨损了你自己。 2、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 了自己。
习题2: (1998年全国高考题第29题)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 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 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 . . . .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 . ,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习题4: (2002年全国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
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 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示例)1、中华大地是一个奋斗不屈的巨人,珠穆朗玛峰是高昂的 头颅,万里长城是挺直的脊梁,黄河、长江是沸腾的血液。 2、油画是描绘在油布上的音乐,线条是活动的思想,色彩是绚丽的 旋律,山川、人物是跳着欢快舞蹈的音符。 3、人生像一个饺子,事业是饺子皮,家庭是饺子陷,亲情、爱情是 饺子的味道。
⑥废除二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 )
⑦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 片片银色的羽毛。( 比喻 )
⑧稚嫩的孩子看见小草上的露珠,说是小草的眼泪,妈 妈告诉她,那不是眼泪,那是长夜遗落的夜明珠,是晨 雾可子馈赠的头饰,是太阳洒下的七彩球。( 比喻、排比)
④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拟物) ⑤三年过去了,小草沟摇身一变成了小金沟。(拟人) ⑥废除二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借喻) ⑦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 片片银色的羽毛。(比喻)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 是打比方、重点在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上,甲像乙 比拟 是直接把甲当作乙来写,使某人或某事物具有它本
来所不具备的另一事物的特征。
③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借代)
⑥废除二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似性
“代”是追求相关性
➢能够将其替换或明喻的是借喻,反之,是借代。
几种修辞的作用(或运用此修辞的好处)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长为简洁。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章贯通,语势强劲,
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习题1: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 的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 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 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上大蛇,蛇头昂起, 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 . . . .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 . . . . 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5 个 “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参反考复:使将用一“个便个”节字气的紧好凑处地是衔(接不起超来过,26强个调字时)光:的飞逝。
习题5:(2002年春季高考题)在下面横线处
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 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 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仲 夏 亭 榭 里 的 弄 弦、 深 秋 山 林 中 的 独 步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 慰藉, 灵 魂 的 依 傍 ,是生命的落脚处。
主讲:吴芝兰
下列的句子各用什么修辞方法
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偶 )
. . . . . . 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夸张 ) . . ③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借代 ) . . . . . . ④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 )
⑤三年过去了,小草沟摇身一变成了小金沟。( 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