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缺席_黄源深
国内外思辨能力量表述评

国内外思辨能力量表述评作者:赵黎静李雪霞等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我国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克服思辨缺席,了解学生思辨能力已达到的水平以及与课标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测试思辨能力的几个主要量表:(1)《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CCTST)(2)《剑桥大学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CTSA)(3)《华生一格拉泽批判性思维评价》(WGCTA)。
(4)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
简介这些量表的概况、测试方法和子量表,并对每个量表的优缺点等进行了评价,为了解学生思辨现状并加以着重培养和提升做铺垫。
关键词:思辨能力;量表;子量表1.引言1998年,黄源深首次撰文提出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问题(黄源深1998)。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习是开发思维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2000年我国颁布了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了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见解和创新的能力。
这体现了思辨能力成为教育界的焦点。
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学生思辨现状与课标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不了解思辨发展的趋势,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了解思辨现状。
而要想了解现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使用量表进行测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1)《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CCTST)(2)《剑桥大学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CTSA)(3)《华生一格拉泽批判性思维评价》(WGCTA)这三个国外的量具。
在国内,思辨能力量表有朱秀丽(2004)修订的WGCTA中文版,罗清旭(2002)等人修订的CCTST中文版和文秋芳(2010)等人构建的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
另外,王琳璐(2011)尝试自行编制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问卷,在汕头大学进行了初步的信效度验证,为编制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量具提供启示。
“思辨缺席”的实证调查及对策探究

果, 可以使 抽象 、 复杂的事物形象化 , 使教 学 内容 图文并 茂 , 声
形 俱现 , 可以激发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既 培养学 生 的学 习能力 , 也帮助其理解课文思想 内容 ,陶冶其爱美情趣 以及对学生进 行思想 教育 ,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善用 、 巧用 、 妙用 、 活用 这些插 图, 达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2 . 2问卷 调 查
才 。改革应试及终结性评价制度 , 采用形成性评价制度 。降低 语言技能考查 比重 , 注重考查学生人文知识素养 。引导高校从
基础阶段就引导学生把思辨成果 以论文形式呈现 ,组 织专家 组加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与检测 。
3 . 语 专 业教 师理 念 的 转 变 2英 ・
为 是 环 境 氛 围的 影 响 , 大 (71 的 同 学 认 为 是 课 堂 教 学 模 苏 4 .%)
首先 , 英语专业学生是否存在“ 思辨缺席症 ” ?他们对此有
没有充分的意识 ?有 没有必要在意识层面上引起学生们 对这
一
现象 的重 视 ?
其次 , 学生在意识与操作层 面是否存在差距?
据这些 时间点 和动作 写一篇关于康康 如何度过它 的一天 的文 章, 锻炼学生 的写作能力。 2 用插 图, 4 培养理解能力 前文 已提到利用插 图 ,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 地理解课 文内 容 ,相 应地 ,插 图也 能培养 学生 的理解 能力 。 例如 , nt2 Ui
T pc 1 Sco a部 分 有 两 幅 插 图 ,第 一 张 是 Mi al o i etn C l i c e痛 h
想 象 力 是 教 学 大 纲 向 学 生 提 出 的一 种 能 力 要 求 ,课 文 与 插 图 之 间 总 存 在 一 定 的 空 间 , 的插 图少 而 文 字 较 多 , 的插 有 有 图 丰 富 而课 文 简 洁 。利用 这 类 空 白 , 导 学 生对 插 图进 行 再 利 引
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

黄源深:英语专业教学要抓好两个基本功:语 言基本功和思辨基本功(201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合格的外语人才应具备较 好的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具有扎 实的语言基本功和思辨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差会成为一生的痛,时时刻刻都会 流露出来,却几乎一辈子都难以纠正,因为错 过了最佳修炼期。
B.“读、写、译和语感”问题都很大。(基本 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译和 语感。)中文学习: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 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 部分。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 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 觉,” 大量的language exposure是培养语感的重要 手段,而现在的学生语言浸润度远远不足。
重要性:善于思考是创立事业的基本条件, 将来外语专业学生可能从事各种职业,而 任何职业都需要创造能力,思辨是发明创 造的基础。
抓好思辨能力培养的措施
a.课程设置:增加文化知识课(如欧美文 化、哲学、社会学等)的比重;增设思想 方法和思辨课程(如辩证法、逻辑、辩论 方法论等)。
b.讲课内容:英语课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 力,挖掘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能搞 纯语言训练(现在的教学使学生只能停留 于浅层次交际)。建议增加seminar的比重。 c. 改革教材内容 ( 黄源深, 2012)
Section B Note-writing (10min) Write on ANSWER SHEET a note of about 50-6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 The winter vacation was over, and you came back by train yesterday. Your friend (Michael or Lucy)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o meet you and helped cleaning your dorm. Now, write him/her a note, expressing your gratitude and offering your help in return.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习惯的时候 , 外语学习者 同时又陷人 了另一 困境 : 论说理 辩
收稿 日期 :0 0— 4— 5 2 1 0 1
可分割的一部分 , 它与解 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并称为大学生必
作者简 介: (9 1 )女 , 潘红 16 一 , 江苏江阴人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从事文体学、 翻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
2 1 7月 0 0年 第2 9卷第 7期
黑 龙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u a o e o g a gC l g d c  ̄ n o r l f i n j n o e eo E u a o n H l i l f
J12 1 u. O O
V0. 9 N . 12 o 7
思维能力可从课程设置、 学理念、 堂教 学模 式、 教 课 第二课 堂和考试作业批改方式等五个方 面进行 。
关键词 : 思辨缺席症 ” 批判 性思维; “ ; 外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6 24 G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7— 0 8— 3 10 7 3 (0 0 0 0 3 0
化素质和心理 素质 ” …。可见 , 创新能力成 为外语人才 培养
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 , 目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培养 中的一
外语课堂教学重 模仿 、 创造 , 轻 重语 言准确 性、 轻内容创新 性。教师大多采用 注入 式教学 , 学生大 多处于课上记笔记 、 课后背笔记 、 考试默笔记的被动地位。师生间的有效交 际不 多, 教学重点的单一使学生 的 口头应对 能力低下 , 独立思维 能力根本无法提高 。这种以教师为 中心的课 堂教学方法 , 很 难达到知识交融的 目的 , 削弱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 辨析 能力 的培养。 3 .现行的大学 培养计划设置 缺乏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专
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4则

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4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苏格拉底式对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一》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目前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表达在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环境的愿望。
关键词大学英语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cratic Dialogue and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ased on College English T eaching CaseStudies DENG Yun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in three case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the present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L,expounds the no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teacher’s func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practice,suggest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three cases and expects a benign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both in school and in society.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ourse;critical thinking;classroom teaching;cultivation 0 引言笔者在一次国内某本科高校外国语学院基础阶段教学竞赛中,看到了如下两个课堂案例:案例一:Never Say Goodbye.①教师让学生演了两个情景剧:一是一个上大学的学生和父亲分别一幕,另一个是一群学生在火锅店的毕业告别餐。
生活方式的个人维度

生活方式的个人维度沈语冰【期刊名称】《观察与思考》【年(卷),期】1997(000)012【摘要】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谈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好坏、生活方式的变迁,等等。
我注意到,他们多半是从社会和群体的角度、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进行描述和评价的。
这些当然都没有错,也没有什么不好。
可是,如果不去考虑对生活方式的描述和评价体系中的个人维度和自我评价的方面,就势必会导致对这些问题偏面乃至错误的看法。
生活方式,就其本质而言,当然是个社会学上的同题。
人生活在社会里,这就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社会人和"交往动物"(一般动物也有交往,但不是我们所说的意义上的交往,即在社会实践和道德评价意义上的交往)。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心理不平衡"之说。
为什么不平衡?一则因为别人比我富裕了、地位比我高了;二则也因为"他者"的地位变迁总意味着对"自我"的精神压抑。
社会学上的"同等地位人集团"始终是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他者"和"自我"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凝视与窥见"关系,则能更【总页数】1页(P25-25)【作者】沈语冰【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67【相关文献】1."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及其与历史维度的关系 [J], 邓晓臻2.审美与生活方式——一种历史的呈现维度 [J], 赵迪3.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4.基于空间与时间维度的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 [J], 宋伟5.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J], 周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届高考二元思辨作文训练 藏与显话题讲评课件35张

四、高分范文
48分
显藏,方为大道 但是,“显”最不可缺少的,是呕心沥血,是深藏功与名。唯 有承起“藏”的魄力与毅力,才能让显愈显震撼。最真诚的初心经历 岁月磨洗历久弥新,最伟大的事业在“藏”沉淀后方能感受其澎湃力 量。史家绝唱的名扬于世,是司马迁忍辱负重的坚定,是“藏之于 山”的静默;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终重现巧物,是他背对繁华,坚 守“拙行”的工匠风采,也是他忠于内心,定于初心的沉定;而东 京奥运会大迫杰的终局之战,背后亦是在他已被肯尼亚日光晒至黝 黑的皮肤下,饱经磨砺的强大心智。所以,一份定力,一份初心能让 人忘却功名,着眼当下,而心念理想,心系事业亦能让人于“藏锋” 之中不断成长。所以,“显”离不开“藏”长久积累的“势能”, “藏”也少不了一腔忠于事业,背对功名的赤子之心。
司马迁曾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数,而倜傥非常之 人称焉。”我则要说:“古者‘显’磨灭者不可胜数,惟‘藏’之积 称焉。”让我们以藏之积,共筑“显”之绩。
“藏”和“显”并不对立,有“藏”才有“显”,“显”根植于 “藏”;“藏”是“显”的基础,“显”是“藏”的结果。显锋看得 见、摸得着,折射雷厉作风;藏锋不显山、不露水,但关涉长远,决 定事业兴衰成败,“显锋”与“ 藏锋”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青 年人要藏显兼顾,只有将前期的“藏锋”修炼和后期的“显锋”成名 相结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辉煌。
二、写作提示
“显锋”,则是不做佛系躺平的惰者,而是要有“天生我才必有 用”“显功立名必须有我”的追求和豪气,抓住机遇,及时奋斗,以 积极进取的昂扬姿态参与到生活、学习与事业中去,争取让自己成为 瞩目的焦点,创造出独特的个人价值。没有大气豪迈的“显锋”,再 伟大的事业也会略显黯淡。显锋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对所有努力与奋 斗的回报,又更是一次彰显人格魅力的“显锋芒”, 唯有主动出击, 主动亮相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中央的霸主。
《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教学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 《师说》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人文主题
学生学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学生有认真学习的态度,但对于学 习的非功利意义和科学的方法欠缺 深入的思考。高一学生有说理的热情与现实需求, 但欠缺有针对性、有条理地说理方法。《反对党八股》 《拿来主义》具有较强的年代感,学生与文本存在隔膜。
第7课时: “思辨”有章读之以法第8课时: “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辩论赛第9课时: “议论要有针对性”写作指导课
说什么理针对什么说理FRRRR*F怎样说理为仕么这样说理怎样生动地说理
第1课时:闻圣贤之训,探学习之道第2课时:融古今之变,探学习之道
单元设计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活动 一 :悟学道观点碰撞
1
两位大家的学习观,对我们思考依赖搜题软件学习的问题有什么借鉴价值?【设计意图】 两次观点碰撞的过程,是学生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的阅读过程中,锻炼了文本梳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思辨能力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学生分享上节课的课后填空作业,结合《反对党八股》 《拿来主 义》的文章内容,谈一谈两篇文章在学习观上的不谋而合之处。
【设计意图】 用 新闻视频将“搜题类 软件”禁而难止的 社会问题引入课堂, 目的有三: 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引 导学生进入真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真问题 。
情境导入
学习教育学习》mp相×方
xg的M
福透指净熟
中小学家长70#8和工
小精搜题中 向 L
假想敌论1:不敢拿、不愿拿、不辨拿可以吗?
严密的逻辑性
假想敌论2:随意占有、任意挑选可以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辨缺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源深
外语系的学生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
不少外语系教师在评职称的时候,为缺少论文而发愁,感到文章难写,立论不易,不得已而去编写练习手册来凑数。
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辨的缺席0。
学外语出身的人,稍不注意就会得这种/思辨缺席症0。
这种病症的危害很大。
染有此疾者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说理和辩驳,口笔头表达直接受到影响,论辩时不免居于下风,写文章断难出现佳作。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思辨能力,遇到科研中和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时,往往难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作出判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去解决问题。
因此,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的素质,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外语系的学生易患思辨缺席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然。
学习外语从基础阶段起就需要大量的记忆与背诵,包括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乃至背整篇文章,久而久之,记忆力受到了锻炼,就像网球运动员的右手往往特别粗一样,外语系学生的记忆力一般特别强,一篇短文读上几遍便能一字不漏地复述者,不在少数。
但与此同时,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却因为长期弃置不用无形中被削弱了,因此一与人争论便感到语塞的,也并不鲜见。
其次是由于教学方法上的偏执。
不少教师也许是出于语言工作者的天性,在教学上往往重语言轻内容,重模仿轻创造。
无论是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还是课后的书面写作,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特别关注。
语法错误、搭配不当、用词欠妥等等,一一受到高度监视,学生的任何闪失,都难逃教师的火眼金睛。
然而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对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论述是否切中要害,思想是否具有创意,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
结果那些语言表达不错,而内容一般,甚至客里空的文章,往往可得高分,而内容还比较丰富,也显示了一定创造性但语言上有些毛病的篇什,常常因为那些显眼的语言错误而被贬得很低。
这种倾向无疑进一步鼓励学生偏重语言而忽视内容,忽视创造性思维,其后果不言自明。
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语言练习,尤其是口头练习中,往往注重模仿,注重复现,而轻视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在练习形式上,替代型、复述型、浅层次的对话型居多,而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讨论,特别是那些易于激发思辨的seminar 却很少,从而客观上使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长期处于呆滞,乃至半休眠状态。
最后,还应归结于学习方法不当。
外语是一门费时费力的学科,需要学习者付出全部的精力,结果却往往使他无暇顾及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吸收,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幽闭在狭小的语言模块里。
不少学生在四年的学子生涯中,一心研读外文,很少旁顾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几乎不读理论书。
其结果,知识面窄,思考能力差,更无法从多种知识的交融中,爆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要根除这种/思辨缺席症0似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种病症的存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不可能下大决心去疗救的。
现在的情况是,不少人可能认为外语学习者大多不善于思辨是天经地义的,外语系的教师论著大大少于中文系、历史系、国际政治系的教师也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为此,把人们从半麻木的意识中唤醒是当务之急。
其次,有必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有助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外语辩论课、时事和社会问题外语讨论课等课程,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把学生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需要理性思考的文化、教育、哲学等其他领域,扩大思维空间,强化思辨能力。
第三,改革外语教学方法,(下转第19页)
,,在容量和速度方面,计算机要比人强。
但是人脑信息处理系统和计算机也存在一些本质上的不同从而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人脑信息处理可以局部进行,不必完整地提取、储存或输出,一切视语境需要。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计算机处理时,我们对一套信息的提取,或则是全部,或则是一无所有(al-l or-none)。
但在人类记忆里,我们可提取部分的信息。
其次,人脑处理信息具有意向性,识别意向是提取关联的前提。
/一般而言,要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识别出明示行为背后的意图;如果识别不了这一意图,就发现不了相关的信息。
0(Sperber&W ilson,1986:50)再次,由于关联是一个相对量,因而,以关联为基础的,人脑处理系统操作依据是相似而非同一。
尤为重要的是,人类在检索信息时往往依赖于语境,如果环境是熟悉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环境与特定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人们往往都是在特定环境中获得信息的),我们就能处理更多的信息。
计算机则相反,它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独立的,不依赖于环境。
最后,人脑处理信息讲究经济性,支出与收入成正比。
/处理信息需要作出努力;另一方面,人们处理信息总是期望能有所-回报.,否则就不会进行。
如果某一现象不足以或不值得予以注意却要引起关注,这是毫无意义的。
0(Sper ber&Wilson, 1986:49)然而,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巨大速度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电脑任意一次实际处理的部分都是具有关联的变量,不相关的变量在不同时刻处理;相反,人脑处理的信息往往会受到既往相关信息、精神、情绪、兴趣等的干扰,而这是影响速度的一个巨大干扰因素。
五、结语
关联理论的提出为语用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更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运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就人类心智活动的机制和特点作出颇有说服力的解释,从而揭示人脑活动的外部表现的内在理据。
尽管这一理论还具有较强的探测性色彩,但无疑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索、探讨和验证。
参考文献
Ellis,Andrew and Geoffrey Beattie,1986.The Psychology of L ang uage &Com munication.The GuiIford Press.
Shichun Gui,1991.An Outline of Exp erimental Psycholing uistics.Hu-nan Educational Press.
Shichun Gui,1997.Cog nitiv e Psycholinguistics(lecture notes).Guang-dong Universi ty of Foreign Studies.
Sperber,D.& D.Wilson,1986.Rele vance:Comm unication and Cog ni-tion.Blackw ell Publishers.
何自然,1997,5语用学与英语学习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晏懋思、王志军,1997,连通论及其对语言学的启示,5现代外语6第1期。
(通讯地址:225002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外语系)
(上接第1页)在强调语言学习需要记忆、模仿、复现的同时,应当注重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可能的情况下(尤其是高年级)多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不同意见的交锋,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在高年级教学中,加强围绕一个富有挑战性题目的短论文写作,选修课的考核尽量采用撰写短论文的方式。
在评估学生的外语成绩时,除了注意语言的正确性和流畅度之外,还应当注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独创性。
最后,改进学习方法。
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学习的宏观视野,谨防自我幽闭。
他们的目光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语上,而应当同时扫向其他更广阔的相关学科领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暂时看来这会占去一些学习外语的时间,但从长远考虑,它既有助于外语学习,也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无论怎么说都是合算的,更何况大学教育说到底毕竟是素质教育。
此外,还应当有计划地看些理论著作,以充实自己思辨的燃料。
时代已经露出21世纪的微光。
新世纪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一场人才的较量和竞争。
人才的高素质是致胜的根本,而长于思考,善于创造又是其中的首要素质。
因此就外语人才的培养而言,根除/思辨缺席0的顽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了。
(通讯地址:20006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
应当竭力在每一件事物中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和别人还没有研究的东西。
)))[德]利希顿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