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 教学大纲

(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交通运输学》(Principles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专业50学时)一、简要说明《交通运输学》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总学时为50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掌握交通运输学的基本理论、交通运输系统的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熟悉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特点与方法,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l.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和展望;2.了解国内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悉汽车运材与道路和机械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5.掌握公路网规划的方法;6.了解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7.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公路交通运输工程系统》邱荣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1:《汽车运输学》陈塘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2:《汽车运输工程》李维斌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
参考书3:《汽车运用工程》高延龄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五、学分和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0学时,实验课10学时,3学分。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内容(40学时)第一章概论(6)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要点第一节交通运输系统1.系统与系统工程2.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作用与基本特征第二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展望1.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过程2.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8)1.目的要求:了解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意义,掌握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预测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2.要点(完整版)交通运输学教学大纲第一节概述1.交通运输系统预测的概念与意义2.预测分类3.预测的步骤第二节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常用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方法2.定量预测方法第三节社会经济预测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2.区域人口预测3.经济预测第四节区域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1.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量预测2.交通运输方式分担预测3.交通量预测第三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8)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指标构成、概念及其评价方法.2.要点第一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1.概述2.容载量3.汽车的质量利用4.使用方便性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1.汽车的动力性2.汽车燃料经济性3.汽车制动性第三节汽车发展趋势1.车型发展趋势2.汽车性能发展趋势第四章汽车选型与更新(4)1.目的要求:掌握汽车选型优化方法,车辆更新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应用方法。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枢纽的分类?
按地理位置分
陆路运输枢纽: 如北京、郑州 滨海运输枢纽: 如上海、大连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长江干流从宜宾至上海13 个此类运
输枢纽
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
中转枢纽:以办理中转或直通客货运输业务为主, 地 方运量比例很小, 如郑州
地方性枢纽:以办理地方作业为主,中转运输量较少 如本溪、鞍山 ;
12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
14
东海大桥效果图
东海大桥模拟图
东 海 大 桥 示 意 图
东海大桥全线结构贯通
翔殷路隧道鸟瞰
翔殷路隧道总平面、纵剖面图
三峡双向五级船闸
轮船首先到达五级船闸,此时,五级船闸闸门关闭,阀门进水,将五级船闸水位升至和 四级船闸水位一样的高度,然后四级船闸闸门打开,轮船进入四级船闸。然后轮船照此
“爬楼梯”方式到达三级船闸,从目前作为过船通道的一、二级船闸通过。
移动设备
——动力装置和运载工具 铁路的机车车辆、公路的汽车、城市
的电车、水上的船舶。
24
3.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什么是综合运输网? 运输线路的分类有哪些?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25
什么是综合运输网?
综合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和地区) 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 备组成的综合体。 运输网是运输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空间分 布、通过能力和技术装备体现了整个运输系统 的状况与水平,在运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28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判别依据: 其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和综合运输能力的大小 我国的三级交通网络:
国家级交通网络 省级交通网络 地县级交通网络
29
4.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第一章

我国铁路通道分布示意图
二、公路交通运输系统
我国公路按其重要性及其行政管理等级分为:国 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 公路线路按其技术状况分为:高速、一级、二级、 三级和四级五个等级,有些低于四级标准的公路 称为等外路。 高速和一级公路所占的比例很小,仅为4.11%;四 级和等外公路占了大部分,达65.27%。
(4)在东西两侧分别有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 (5)沿江和沿海设有国际航运中心、吴淞客运中心、芦潮 港码头等水路客运码头,在黄浦江下游、长江口(外高桥) 和大洋山、小洋山布设了货运码头; (6)在市区内分别设置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和虹 桥站4个铁路客运站,并设置了上海客运总站等25个长途汽 车客运站。
二、市域内交通运输
定义: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运输。 特点: (1)交通运输的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 (2)出行的距离较短,与城市的规模及形态有关; (3)市内的货物运输主要为城市本身的生产、生活和建设 需要服务; (4)道路网密度远大于公路网或铁路网的密度; (5)各个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其交通类型、网络布 局和结构、设施规模等各不相同,受城市影响很大; (6)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开发利 用是相互作用、不断强化的正反馈关系。
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示意图
我国公路在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方面都还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公路里程偏少、路网密度较低 ② 公路技术状况较差 ③ 汽车保有量尚低、性能较差 ④ 交通事故多
⑤ 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三、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分内河、沿海和远洋。 承担长距离的大宗、散装货物和进出口货物的运 输;旅客运输所占的比重很小,且限于短距离。 主要的通航航道为“三江两河”:长江水系、珠江 水系、黑龙江水系、淮河水系、京杭运河 沿海航线分为以上海和大连为中心的北方航线和以 广州为中心的南方航线。
交通运输安全 第1章 概述

第三,10万人口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最高指标值在15 人以下,其中以英国最低为5.75人。
美国、日本的情况: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汽车王国”,既是当今世界机动车 保有总量最高和公路总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 机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09年机动车保有总量达2.3 亿辆,其千人机动车拥有量达802辆。
惨烈的事故现场一片狼藉!
§1.1 交通事故的基本概念
安全:对于交通活动而言,简单的讲就是在参 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受到伤害。具体表现 为三个方面: a.我不伤人:自己不要伤害别人; b.人不伤我:自己不要被别人伤害; c.我不伤我:自己不要伤害自己。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 的过程中既不要受到外来伤害、也不要向外部 (他人或它物)施加伤害。
交通参与者是指在从事交通活动过程中与人的特 定行为或临时角色相关的不同群体。 通常指驾驶员、骑车人、行人、乘客四类群体。
◆交通警察算不算交通参与者?
1.道路交通安全
1)定义: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 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 状态。
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 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 全。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
美国:1966年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汽车 安全措施法》,负责全国公路安全工作 ;
德国:1969年德国总理责成“国务秘书”组织 “公路交通安全圆桌会议”,负责制定全国公路 交通安全的总政策和措施 ;
日本:自1970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机构, 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6)有后果(损害后果):交通事故必定有损害后果 存在,即存在人员、牲畜伤亡或车辆、财产损失等。
交通运输法-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二)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特征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个分支,具备所有法律关系的特征,同 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律关系,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 1、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一方主体的固定性 2、交通运输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定性 3、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三)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一定交通运输法律事实的出现,在主体之间形成了法律上 的权利义务关系。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在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产生以后、消灭之前,由于一定的交通 运输法律事实的出现,原有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既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变化。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交通运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全终止。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不是随意的,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第三节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
二、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交通运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依法享有
权利义务的人,通常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体除了有各级各类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外,主要包
事后调整,是指交通运输法律规范在当事人发生纠纷之后对交通运输生产生活施加影响的活动。事 后调整的主要作用在于惩罚、救济、引导和保障。
第四节 交通运输法律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
三、交通运输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交通运输法的制定 交通运输法的制定是指有交通运输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以及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 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交通运输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的专门性活动。 交通运输法制定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借鉴与结合 国情的原则;适时性与超前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交通运输法的制定是国家一个系统化的的专有活动。
交通运输概论—第一章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1.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2) 铁路运输阶段
世界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公共服务铁路在英国建成通 车,长达19.3Km,用蒸气机车牵引34节车厢行驶,为世界铁 路运输史的开端。
中国第一条铁路——1876.7,英国,15km,0.762m 吴淞铁路(上海~吴淞)
1.交通运输的发展史
(3)各种运输方式激烈竞争阶段:二十世
纪初至五十年代
(4)综合运输阶段(现代化运输):二十
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2.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 三。其中国家铁路6.34万公里,合资铁路0.89万 公里,地方铁路0.47万公里。 • 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 4.54万公里。
• 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 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空间、地域与时间具有较强 的依附性,即具有不可挪动性; • 交通运输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 性和隐蔽性; • 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 具有可替代性。
5.交通运输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 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 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 交通运输是开发资源、联系城乡、发展横向联合、 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纽带(交通经济带); •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 生产的巨大市场;
• 4.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学 • 交通运输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 位移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 交通运输学是通过探讨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 上的流动,如何将人和物迅速、安全、经济、 便利、准时地从甲地运到乙地,以创造空间 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管理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管理第一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概述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般分为城市交通和环状交通。
城市交通主要包括公路、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与站牌等)等,而环状交通则主要指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
同时,为了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营效率和运输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优化。
数据应用、物流管理和智慧交通是目前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大方向。
第二章建设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意义2.1 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从而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了运输的成本,并推进了相关产业发展的步伐。
同时,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的联系,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2.2 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建设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提高人民出行的质量,丰富人民出行的方式。
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高公众的出行体验。
2.3 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而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城市化发展至关重要。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而完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则能够提高城市外的交通运输效率,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第三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营管理的重要性3.1 优化运输效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社会供应运输服务,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群众出行需求。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引入先进的运输管理理念,建立数据化及可视化的综合调度指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输品质,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3.2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事故时有发生,有时还会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第四节基于交通强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本节知识点】【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知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方面★★★【知识点】交通工具和装备方面★★【知识点】运输服务方面★★【知识点】科技创新方面★★【知识点】安全保障方面★★【知识点】绿色交通方面★★【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即从 2021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例题精讲【例题•单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阶段发展目标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没有()。
A.到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B.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C.基本形成“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D.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B 选项为第二阶段的目标。
【例题•多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1.1 引言
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交
通方式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综合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对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1.2 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
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多种交通方式进行运输的系统。
通
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可以更加高效地满足人们对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需求。
比如,在长途货物运输中,可以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或码头,然后使用铁路或水路进行长距离运输,最后再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综合交通运输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1.3 综合交通运输的特点
综合交通运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1 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
综合交通运输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相互补充,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不同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输能力、速度、成本等特点,通过综合运输可以灵活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
1.3.2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合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减少空驶和重复运输,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再使用铁路进行长途运输,可以减少公路上的货运车辆,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1.3.3 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运输服务。
比如,对于大批量、低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水路或铁路进行长途运输,而对于小批量、高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航空进行快速运输。
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
1.4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目前,综合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国内交通运输部门正积极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和互联互通。
在城市交通领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世界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
互通,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比如,欧洲联盟通过建设欧洲综合交通运输网,促进各国之间的交通连接和货物运输。
同时,各种跨国运输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提高国际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综合交通运输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问题,以及信息共享和管理的难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1.5 结论
综合交通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节约能源和提供更好运输服务的特点。
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正成为国内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共享经验,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