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概述(我国宪法日12月4日)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相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的国家根本法(体现在内容最根本最重要、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谨(宪法的制定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而一般法律只要过半数通过即可))。他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中规定了六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对比✘)对比关系。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

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个别副主任委员、委员,国务院部长、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组织。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组织。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厅长、审判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监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全权

代表,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分别组织。

六、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任命机关组织。

七、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颂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

八、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决定制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九、本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

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体现在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制定修改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修改宪法,再经过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时才可以修改宪法)

2、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

宪法就是写着公民权利的一张纸——列宁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四个第一”宪法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美国宪法

2、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年宪法

3、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1954宪法

补:1215英国《自由大宪章》是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口诀:87美国反,91法国看,苏俄在扯淡,54跟着苏俄转

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原则)(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2004

3、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1999

4、权力制约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相互

监督相关制约)

口诀:主人法制

宪法第2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的公民,公民是一个法律

的概念,是一个个体概念。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一个集合概念,(张三是中国的

公民也是一个人民✘公民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人民

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

宪法的渊源

1、宪法典(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的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相当于宪法但是还没有上升为宪法)

3、宪法惯例(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的惯例,有可能上升为宪法)

4、宪法判例(判例法又称为不成文法只存在于英美等国家,在我国叫成文法

或叫制定法。在我国不存在判例法)

5、国际条约(国与国之间签订的条约)

宪法典的结构

序言:包括制宪宗旨、目的和指导思想、国家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正文:1国家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基本原则。2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国家机构。

3国旗、国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和首都。

附则:对特定事项需特殊规定而作的附加条款。具有特定性和临时性(我国宪法无附则)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实践

1、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2、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3、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核心价值:限制国家权力(规模/职能/行为方式)保障公民权利。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

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

宪法、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

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

1988年:基本经济制度:1私营经济的补充:保合法权益,国家引导、监督、管

理;2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1993年:基本政治制度:1正处初级、中国特色、改革开放2多党合作,政治协

基本经济制度:1国营改国有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实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集体独立,民主管理

其他:县三改五(县级人大代表任期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基本政治制度:1长期初级,沿着建设有特色道路,小平理论2法治国

基本经济制度: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2统分结合3个私重要,保合法权益,国家引导、

监督、管理。

其他: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2004年:基本政治制度:1沿着特色,三个代表2政治文明3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

基本经济制度:1土地征收征用并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

家可以对私有土地进行征收征用并给予补偿)2非公有

制经济保合法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引导、依法监督

管理。

其他:1保护合法私有财权,征收征用并补偿2社保制度3人权4特区人大代表5戒严改为紧急状态6主席国事活动7乡三改五8

增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代国歌改为国歌)

宪法修正案口诀:1988年:私营土地可转让

1993年:初级特色市场立,五县联产政协制

1999年:法治邓论分配多,私营统分反革命

2004年:三个代表乡里变,社保人权土地偿

例题:依据《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d

A服兵役只是义务b休息权不是全体公民所有,休息权、带薪休假权只是劳动者才有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制度

国体(国家性质)即人民民主专政: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区别:人民和公民

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协制度

政协的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而不是国家机构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党)

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体人民✘全体公民✘不能随便加减字)3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权力机关;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选举制度

选举法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中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

治权利

2平等原则:每个选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不承认任何选民因民族、职业、财产状况、家庭出身、居住情况的不同享有特权。更加着眼

于实质上的平等

实行同票同权原则,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

3直接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选出。(代表选代表)

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选民选代表)

4秘密投票原则

无记名投票

同意、不同意、弃权、另选他人,不能亲自书写的可以委托他人代写。

口诀:普遍平等与秘密,公民十八有权利,直选间选县为界,城乡同票一比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机关: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不包括常委会)——政府

民族乡(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自治地方的法院、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例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结合

B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C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答案:acd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立法权(自治区的人大发现国家的法律不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时人大可以拟定适合民族发展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我国法进行一个变通性的规定)(民族自治区的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需要报省自治区的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2变通执行权

3财政经济自主权(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可由自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允许运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诉讼)

5组织公安部队权(为了维护当地的治安组建的公安部队必须要经国务院批准才可组建)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特别行政区制度(香港澳门)

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制定并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专属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权;特区立法的备案审查权(特区立法会制定

的法律立即生效并只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批准✘),常

委会认为有问题,可以发回,但不能撤销,自发挥之日起失效);

特区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权

口诀:人大设区定制度,制修基法它专属,常委释法加审查

国务院:1负责管理与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2管理特区的防务

3任命特区行政长官及其他主要行政官员

4任命澳门(香港✘香港就没有检察院这个说法)检察院检察长

口诀:任命官员澳检长,外交区防靠克强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新表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鼓励、支持、引导、监督和管理)

国家所有:矿藏、水流、城市的土地(农村土地和城市郊区土地既可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

口诀:水矿城土归国有,集体宅山地自留

例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股份制本身并无公有私有之分

D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答案:bcd股份制本身并没有公有或私有之分,如果公有制占控股地位我们认为是公有制,如果不是公有制占控股地位我们就不认为是公有制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和居委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政府是一个行政机关,而村委会是一个基

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他们之间完全不同,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他们之间顶多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本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例题: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村民在选票上郑重地写下自己信赖、满意的村委会“当家人”的名字,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自治()

A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B保障了人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实现

C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

D体现了村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答案:ab村民自治是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形式而不是民主管理的形式。村民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只能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政党制度和政协制度

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包括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立法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所有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和平等

履行义务;任何公民都受宪法和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越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所有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是实施法律执行法律和适用法律上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有著作权)、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剥夺政治期间不得担任

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不得担任国有企事业的领导职务)

3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述权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扭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宗教信仰自由:信仰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传教自由

5人身自由权:(1)生命权;

(2)公民的肉体不受非法侵犯,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姓名权、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以营

利为目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对自己已有的私密

进行隐瞒的权利));

(4)住宅权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侵入公民住宅;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口诀:秘宅格生肉

6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1)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

可侵犯✘只有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权

(4)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劳动也是既是权利和义务)(依法纳税和依法服兵役是我们公民的义务不是权利)

(5)获得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文化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义务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农兵组织

5依照法律纳税

6计划生育(我国基本国策)(二孩政策)

例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行为违反这一规定的是a快餐店老板销售快餐时根据顾客身份实行差别定价

b国家在高考政策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照顾

c某地规划妇幼保健院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为1:3

d中国人民银行某分支机构在招录职员时要求身高178cm

答案:a违反了宪法的平等权;B是法律规定的照顾政策c是根据自身需要制定

的d是特殊行业的行业标准

例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此规定涵义是A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

B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即在实施、执行和使用法律上平等

C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上的平等,而不是行为能力上的平等

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范围内的平等,而不是事实上的平等

答案abcd权利能力是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行为能力是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才能取得,行为能力平等并不是法律规定的平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立法机关也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常委会是隶属关系全国人大会一年开一次,一次十几天,开会期间所有代表的开支都是国库开支,开会期间所有人大代表的所有的言论都是免责的。闭会期间常委会行使最

高的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一个常设机关,如果常委会作出一些不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可以修改可以撤销其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掌握权力的国家机关不是个人,包括主席和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一个国家的元首,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起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行使执法权,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隶属关系。

中央军委主席在我国没有规定的任期限制。

法院和检察院是司法机关行使的司法权,法院是审判机关,检察院是监督机关。在我国法院一共分为四级分别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某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四级两审终审制)。专门法院是审理专业的案件如:森林法院,军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专利发明商标案件)。检察院有四级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某某省检察院(某某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法院有高级中级之分而检察院不分高级中级)、某某市人民检察院、基层人民检察院。

地方国家机构:省市县乡四级

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结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乡级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和地位:全国最高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代表组成。全国人大每任期为五年

人大职权:1、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2、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3、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5、修改和监督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

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

表(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6、监督宪法的实施

7、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法律和其

他议案有全国人民代表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8、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9、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

中央军事委员会

10、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1、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

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13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

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

14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5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

口诀:一批一改二审三法四选五决定

会议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宪法》第61条第2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我国基本法律(民法、刑法、三大组织法、三大诉讼法)的制定只能是全国人大,我国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基本法,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是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包括行政复议法、国家强制法、国家赔偿法、义务教育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性质地位: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与全国

人大是隶属关系(领导与被领导)。

2、组成和任期: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任期5年。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

3、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常委会的职权: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解释法律

3、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4、撤销(改变×)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的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

命令

5、撤销(改变×)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6、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7、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8、在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

秘书长的人选(国务院的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只能由人大决定)

9、在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

员的人选

10、根据最高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

军事法院院长

11、根据最高检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检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

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12、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13、决定同外国缔结条约和重要协定批准和废除

14、决定特赦

15、在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16、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17、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口诀:两个解释\监督\撤销\规定四个提名六个决定

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集体行使的权利和个人行使的权利。

集体行使权利:

1、提出议案(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递交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

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2、提出质询和询问(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

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及其部、委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的领导人在主席团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口头答复。)

个人权利:

1、工作便利权和物质权

2、言论免责权(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

追究。)

3、人身特别保护权(人大代表具有刑事豁免权即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限制人生

自由、逮捕或者审判的权利。但乡级人大代表没有刑事豁免权。)

《代表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生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乡级人大代表没有刑事豁免权)

根据选举法第51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

中国所有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所有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法规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和更新,为了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以下是中国所有法律法规的大全: 一、宪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刑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三、民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四、行政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五、经济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六、知识产权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七、环境保护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八、劳动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九、教育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十、交通管理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十一、国家安全法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概述(我国宪法日12月4日)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相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的国家根本法(体现在内容最根本最重要、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谨(宪法的制定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而一般法律只要过半数通过即可))。他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中规定了六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对比✘)对比关系。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

法律法规的类别

法律法规的类别 法律法规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为了便于管理和研究,法律法规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律法规类别,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 法和经济法等。 一、宪法类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最高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 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等。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法律框架,由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制定和修改。 二、民法类法律法规 民法是调整个人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法规。它包括了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具体法律。民法的主要任务是保 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民法的适用范围广泛,是 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法律法规。 三、刑法类法律法规 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以及刑罚的法律法规。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 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种类、程度。刑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刑法的执行需要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四、行政法类法律法规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它包括了 行政机关组织、职能、权限、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定。行政法的主要 任务是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法 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法规,对公共管理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五、经济法类法律法规 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和保障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它包括了公司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等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经济法的 主要任务是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总结: 法律法规的类别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多个 领域,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这些法律法规共同组成了 国家的法律体系,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和尊重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法律 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法律种类

我国法律分为九大法系,分别是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经济法、诉讼法。 国家法律法规共1109部,其分部情况如下:宪法及宪法性法律:28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3条;刑法类:8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423条;民法类:25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263条;行政类:59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93条;经济法类:84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663条;财务税收法规:56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773条;医疗医药卫生法规:59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683条;道路交通法规:21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33条;海洋法规:41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53条;房地产及建筑法规:104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593条;劳动法类:46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443条;公务员相关法规:18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23条;反腐倡廉(党内):2部;知识产权:22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73条;个人所得税相关法规:15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60条;环保类:60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65条;新闻出版:19部;司法诉讼程序类:31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22条;劳动教养法规规章:6部;文物保护法规:8部;广播电视政策法规:29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3条;烟草法规:15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1条;宗教法规:6部;工商行政管理:116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59条;信息化类:29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7条;其它类:52部,涉及其它类司法解释:3条;非典专题法规文件:134部;禽流感专题:16部。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政治力量对比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刑罚裁量的一般原则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行法一般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行法的特殊渊源有:法律解释,包括最高权力机关的解释、国家司法机关的解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解释、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解释和行政机关的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 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并不以行政机关为限,包括依法律授权而获得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抽行政行为分执行性、补充性和自主性。 依其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分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②依主体不同分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依行政立法内容、目的不同,分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执行程序是行政处罚程序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行政处罚法》对此作了如下规定: 行政程序的主要特征1是行政活动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2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行行政管理,行使行政权力的方式与步骤3行政程序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规律可循。 行政诉讼是以特定的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3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4不适用调解原则5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等。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在发生行政争议后,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或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行政主体,包括原告、被告。行政诉讼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一审程序中称原告和被告;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如果适用第一审程序仍称原告和被告,如果适用第二审程序则称原上诉人和原被上诉人。不同的称谓,表明他们在不同程序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3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引起行政诉讼开始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是指由原告诉称作出了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诉讼法》2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就是指在共同行政诉讼中,一同起诉或应诉的人,一同起诉的称为共同原告,一同应诉的称为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由人民法院指定,或接受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一定权限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被代理的一方当事人称为被代理人或委托人。 马义中国化,是运用马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民族之林。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主要贡献: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 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关键性制度,对每个人都至 关重要。了解法律常识,对于我们保护自身权益、遵守规则和参与社 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法律宪法 法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保 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是国家治理 的基础。例如,在宪法中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权制衡、宪法 监护等原则。 二、民法 民法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则集合。它涉及个人 和个人、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权益关系。这些权益包括财产权、人格权、合同权、继承权等。当我们购买商品、签订合同、继承财产时,都需 要遵守相应的民法规定。 三、刑法 刑法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和对应的刑罚。它目的在于保护社会秩序 和公共安全。如果一个人犯下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 制裁。刑法中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类型、刑罚的程度以及刑罚的执 行方式。

四、行政法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行政行为的规则。政府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定的规则制定政策、发布命令、处理 行政案件。行政法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益。 以上是对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简要介绍。但要真正掌 握法律常识,还需深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同时,有必要了解自 己的权益,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法律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 正义的重要规则。了解法律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一法律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大一法律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一、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是由国家制定、公告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法律文书等。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规范和内容。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础。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平等保护、合法权益、法治原则等。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机构、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制度等。 三、合同法的基本要素和效力 合同是民法中常见的法律行为,是为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订立的约定。

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目的和合同形式。 合同的效力包括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阶段,合同一旦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罪刑体系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的罪名和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有罪推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 刑法的罪刑体系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过失,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和犯罪结果,以及相应的刑罚种类和幅度等。 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力行使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行为和行政责任等方面。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效率原则等。

行政法的程序包括行政决策程序、行政争议解决程序和行政责 任追究程序等。 六、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劳动关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涉及劳动合同、工资待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等方面。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平等原则、劳动者权益优先原则、 社会保障原则等。 劳动关系包括劳动雇佣关系、劳动争议解决关系和劳动保护关 系等。 七、知识产权的种类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 的权益。 知识产权的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等方面。 总结: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军事法、司法行政法、民族法、环境保护法等十大类。 宪法是我国最高法律,也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任何违反宪法规定的都是无效的。 行政法是指对行政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规定。它是行政管理主体和行政管理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规范,是确定行政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的准则。 民法是指法律规范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的行为形式、权利义务关系和权利义务本质的总称。它是以民事主体为基本对象的法律制度,是涉及到社会关系或民事行为的法律规范。 刑法是指国家以刑罚的形式和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犯罪的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媒介。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它是以调整财产、利益关系等经济问题为对象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国家、企业、个人在经济领域的行为。 行政诉讼法是指从事行政诉讼案件审理和调解的法律规范。它主要规

定了行政诉讼的程序、案件管辖、申诉的基本方式、行政机关的行政 复议的内容和行政法院的职责等。 军事法是指规范军事行为的法律规范。它包括军队组织、训练和行动、军人权利和义务以及军事司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军队纪律,保护国家安全。 司法行政法是指规范司法行政机关与公民和社会组织之间行政关系的 法律规范。它主要涉及到司法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活动、行政纠纷 的处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民族法是指用以规范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它予以保护、维护、发展 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权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环境保护法是指规范社会关系中环境保护行为及其结果的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权利及义务,以及组织有关部门执行环境 保护的原则、办法和程序。

大陆法律体系

大陆法律体系 大陆法律体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所采用的法律制度。随着中国国家体制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大陆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民法典、刑法典、行政法典、商法、劳动法等多部法律和相关法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接下来的1000字中,我将介绍大陆法律体系的主要特 点和基本原则。 首先,大陆法律体系以宪法为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权利和自由、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 其次,大陆法律体系以民法典为主体。民法典是保护公民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法律,包括民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多个分支法律。民法典规定了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合同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大陆法律体系以刑法典为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典规定了各种刑事犯罪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刑法典明确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刑罚的种类,保证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大陆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法典规范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和行使方式。行政法典包括行政机关组织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多个分支法律。行政法典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行政的公正和效率。

第五,大陆法律体系中还包括商法和劳动法等专门领域的法律。商法规范了国内外商业活动的法律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劳动合同的内容,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大陆法律体系还包括了其他一些法律和法规,如土地法、环境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这些法律和法规在不同的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了国家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大陆法律体系是一个立法系统完备、体系完整、权力分立、法律层级明确的法律体系。它以宪法为基础,以保护公民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以刑法、民法、行政法典等多个法典为核心构成,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中国正在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大陆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可预见性。

中国现行法律大全

中国现行法律大全 目前,中国现行法律体系非常庞大且复杂,由多个部门制定的法律 法规覆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行政法等等。本文将以一种整洁美观的方式,对中国现行法律大全进行简要介绍。 中国现行法律大全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 解释、国际条约和其他法律文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 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责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是其他 法律法规的根基和依据。 一、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法律。刑 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 贩毒等。刑法还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以确保刑事司法的公 正和合理。 二、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家庭法、合同法、侵权 责任法等。民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和组 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比如,婚姻家庭法规定了婚姻的设立、维持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保护了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三、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 权益,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规定。劳动法还保 护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安全,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四、行政法是规范政府行为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行政法规 定了政府的组织架构、职权范围和程序,保障公民的行政救济权利。

此外,行政法还规定了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 和腐败行为。 除此之外,中国现行法律大全还包括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国际 条约和其他法律文件。地方性法规是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 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法律的 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的条约和协议, 其他法律文件包括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总之,中国现行法律大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由多个部门制 定的法律法规构成。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各个领域,保证了社会的正 常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础。

法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法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法学是研究法律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知识体系。它以法律为对象,通过研究法律的起源、发展、内容、制定、适用和效力等方面的问题,揭示法律的内在规则和基本原理,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多个分支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宪法学。宪法学研究宪法的性质、功能和制度,研究宪政原则、宪政体制和宪政过程,旨在揭示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研究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刑法学。刑法学研究刑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和刑罚制度等问题,旨在揭示刑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研究刑法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护作用。此外,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都是法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它们分别研究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法学不仅研究法律的内容和形式,还研究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的组织形式、经济关系、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法律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与新的社会问题和需求密切相关。法学通过研究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可以揭示法律的内在规律和历史演变,从而对法律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法学还研究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法律的制定是政府行为,它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力,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和原则。法律的适用是司法行为,它要依法审理案件,需要研究和解释法律的意义

和要求。法学通过研究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可以揭示法律的形式和效力,从而对法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系统性和历史性。系统性是指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的整体体系,法学的任务是揭示法律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推动法律的发展和完善。历史性是指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的历史现象,法学的任务是揭示法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为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理论法和实证法。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揭示法律的共性和差异,为法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理论法是通过发展法学的理论和学说,揭示法律的基本问题和原理,为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提供理论支持和认识框架。实证法是通过研究法律的实践现象和案例材料,揭示法律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为法律的改革和适用提供实证依据和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法学是研究法律的一门学科,以法律为对象,通过研究法律的起源、发展、内容、制定、适用和效力等问题,揭示法律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旨在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法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和经济法学等分支领域,它们分别研究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理论法和实证法,它们分别通过比较、理论和实践的方式,揭示法律的共性和差异,为法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和深刻的学术意义。它不仅研究法律的内容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四个主要分支。在这四个分支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三个分支的法律都需要遵守宪法的基本规定。本文将从法律的层次、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基础内容等方面来探讨这四个法律分支。 一、法律的层次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在法律层次上,有明确的高低之分。 宪法是最高的法律,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和工作方式等。宪法是自己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都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 刑法属于基本法,是过渡于宪法和民法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它规定了国家对罪犯所采取的预防和惩罚措施,处罚犯罪行为以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正等重要职能。刑法能够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的稳定,是无条件的必要的保障。 民法是全球国家法律规范的基石,它是宪法和刑法之后的第三个重要法律领域。民法法规定了民间关系、财产、人身、合同、继承等一系列人民基本生活领域的经济和商业生活的规律,以及与个人、集体、国家相关的家庭、婚姻、葬礼、教育、

财政等生活问题。它能够达到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美满、政治安全等各种目标的作用。 行政法是对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体系。行政法涉及到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市场经济活动、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监督等政府职能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行政法的作用是保障和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政府治理的合理、公正、有效。 法律层次的明确定义了这些基本法律对于国家法律体系的主导作用和法律规则的优先级。 二、法律的作用 1. 宪法的作用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它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作用。一方面,它为整个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它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公民的活动进行了制约。凡是与宪法规定不符合的行为和举动,都是违法的。因此,宪法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准和保障。 2. 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法律,它是法律体系中最具威慑性的一项。刑法的实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公平、公正,确保社会安定、稳定。同时,刑法法规定了羁押、拘留、查封、冻结等法制措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分类及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概念 一、引言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我们需要了解法律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本文将针对法律的分类进行探讨,并重点介绍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这三个主要法律领域的基本概念。 二、法律的分类 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法律的形式分类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几个层次。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约束力。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对行政管理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司法解释则是司法机关对法律具体适用问题的解释。 2.按照法律的对象分类 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每个法律领域都有其相应的规范对象和专门的法律规定。 3.按照法律的功能分类

法律可以分为国家法和国际法两大类。国家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所 适用的法律体系,而国际法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的法律规范和国际组织 所制定的法律准则。 三、刑法的基本概念 刑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个人和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 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领域。刑法主要包括犯罪与刑罚、刑事责任、犯 罪构成要件等基本概念。 1.犯罪与刑罚 犯罪是指侵犯他人权益、触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刑罚则是对犯 罪分子进行惩罚的一种手段,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因犯罪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根据刑法的 规定,犯罪分子要对其犯罪行为负有刑事责任,并接受相应的刑罚或 其他法律制裁。 3.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比如,在刑法中,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法侵入、占有他人财物和明知故 意等。 四、民法的基本概念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宪法、民法典、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领域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法律法规的全貌。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国宪法于1982年通过,现行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社会主义宪法。其内容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二、民法典 民法典是民事活动的总规范,是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规范。2020年10月1日,中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总共包含七分编、21章。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与义务、物权、合同权利与义务、继承与遗嘱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更好地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刑法 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中国刑法总则于1997年通过,现行刑法于2015年修订通过。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的条件、犯罪构成和法定刑、刑罚执行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刑法

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行政法 行政法是国家对行政行为实施管理的法律规范。行政法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管理法等多个领域。行政法规定了行政行为的程序和内容、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以及公民的申诉和救济途径等。行政法的完善有助于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五、其他领域 除了上述的基础法律法规外,还有许多特定领域的法规。例如: 1. 《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 2. 《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资源,预防和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 《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利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法律法规大全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特定领域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了国

法律的分类及基本介绍

法律的分类及基本介绍 法律是管理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 起到重要的法规和规范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内容,法律可以分为 多个不同的分类。本文将就法律的分类进行基本介绍,帮助读者了解 法律的不同领域和应用。 一、刑法 刑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分类,涉及到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行为的处理。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刑罚措施。其目的在 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安全和权益,以及惩罚违法犯罪行为。刑 法中的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谋杀、抢劫、贩毒、贪污等,对这些行 为的刑罚通常包括罚款、有期徒刑以及死刑等。 二、民法 民法是指管辖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它规范了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财产交易、合同订立等法律行为。民法包括了婚姻法、继承法、合同 法等多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私人权益,调 整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分类。行政法规定了 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并规范了它们与公民的互动行为。行政法保 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管理的公正和效率。行政法的实施通常通 过行政诉讼制度,以解决行政争议和保护公民权益。

四、国际法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分类。它规范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以及国家的主权和责任。国际法包括了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国际公法主要涉及国家主权、国家间条约和国际组织等问题,而国际私法则关注国家与外国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五、宪法 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限制政府对公民的侵害行为。 总结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分类和细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本文简要介绍了刑法、民法、行政法、国际法和宪法等几个主要的法律分类,希望能够对读者对法律的认识有所帮助。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它们 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目的,可以被分类为几个不同的类型。本文将探 讨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第一类法律是刑法。刑法是指一系列规定犯罪行为和处罚措施的法律。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刑法可以根据犯罪的性质和 危害程度来分类。例如,谋杀、抢劫和偷窃等严重犯罪属于重罪,而 恶意破坏他人财产和违反交通法规等较轻的犯罪则属于轻罪。刑法的 作用是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处罚,来警示和约束其他人,以防止犯罪行 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第二类法律是民法。民法是指调整民事关系和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它规定了人们在财产、婚姻、继承和合同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民法 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领域来分类,包括物权法、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等。民法的作用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人们在交易、婚姻和继承等 方面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第三类法律是行政法。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维护公共利 益的法律。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并规定了公 民对行政机关行为的救济途径。行政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权益,确保 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公正无私。 第四类法律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它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与

宪法保持一致。宪法的作用是确保政府的合法性、权力的合法行使,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最后,还有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和国际组织行为的法律。它通过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来规范国际行为。国际法的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规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起来,法律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宪法和国际法。这些不同的法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共同的目标都是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合理的分类和有效的实施,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套有序、公正和稳定的规则,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

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

法律常识 宪法 一、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本质 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 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 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四)选举制度 凡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均应列入选民名单,对于因患有精神病者不能行使选举权的公民,经确认后不列入选民名单。 (3)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不限于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五)国家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类,单一制是指若干普通地方或自治地方组成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复合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成员国联合组成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的结构形式,分为邦联和联邦两种形式。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3.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4.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四、国家机构 (一)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农村和城市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们不属于国家机关,但于基层政权有密切关系。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或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性质、地位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二者共同构成国家的司法机关。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由同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其监督并报告工作。 民法 一、民法的性质 1.民法是私法; 2.民法是任意法; 3.民法是人法; 4.民法是民事财产法。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事权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主权利和从权利。 刑法 一、刑法概念 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法的生效时间 (1)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从刑法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刑法公布之后经过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再生效。 二、犯罪 1.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侵害而实施的。如果防卫目的是为保护非法利益,则是一种非法行为,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2)防卫必须针对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其根本目的是阻止不法侵害行为的继续。 (3)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谓“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一是指不法侵害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不是主观的想像和推测;二是指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 (4)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及于未实行不法侵害的第三者。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另外,对于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采取无过当防卫。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

刑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关系 在法律领域中,刑法被认为是法律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 与其他法律学科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与互动。本文将探讨刑法与其他法 律学科的关系,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补性。 一、刑法与民法的关系 刑法与民法是法律学科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 系的基石。刑法侧重于规范犯罪行为及其处罚,而民法则涉及私人间 的权益、义务和法律关系。尽管刑法与民法关注的领域不尽相同,但 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某些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可能 涉及到侵权行为,此时刑法与民法将同时适用。因此,理解刑法与民 法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判断和适用法律是至关重要的。 二、刑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刑法与行政法是法律学科中另一对密切相关的学科。刑法主要关注 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处罚,而行政法则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及其合 法性。尽管二者涉及的对象和范围不尽相同,但它们在法律领域中有 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在一些情况下,行 政法的违法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与刑法产生交叉。因此,了解 和掌握刑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可以为法律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三、刑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刑 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各种国际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

例如,国际刑事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机构,负责审判涉及国际犯罪 的案件。此外,国际刑法也规范了一系列在国际上被广泛视为犯罪的 行为,如战争罪和人权侵犯等。因此,了解和运用国际法对于刑法的 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刑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机器的组织原则、 权力的运行机制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刑法作为宪法的一部分,其制定 和适用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刑法在规范犯罪行为时,必须确 保依法审判、公正裁决和保护被告人的权利等宪法基本原则的实现。 刑法与宪法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了法治国家的基本框架和法律秩序。 综上所述,刑法与其他法律学科在法律领域中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法律规范的 体系和法律实践的准则。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刑法与其他法律学科 的关系,对于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法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