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度要求
新通规对舒适度的要求

新通规对舒适度的要求
新通规是指新建建筑物的规范,这些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新建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新通规中,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新通规对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噪音和照明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
以下是新通规对舒适度的要求:
1. 温度:新建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应该保持在18℃到27℃之间。
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新通规对室内的温度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 湿度:新通规要求室内的湿度应该保持在40%到60%之间。
3. 空气质量:新通规对于室内空气质量有严格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应该有足够的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4. 噪音:新通规对于室内噪音也有要求。
建筑物内部的噪音水平应该尽可能地低。
在需要使用机器和设备的地方,应该采取措施来降低噪音水平。
5. 照明:新通规要求建筑物内部的照明应该充足、均匀,并且能够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
建筑物内部应该采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并且要适当地控制照明强度。
总之,新通规对于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需要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建筑物,以确保其能够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使用体验。
- 1 -。
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 - 简介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
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一般分为10个等级对外发布。
10级,稍冷。
9级,偏冷,舒适。
8级,凉爽,舒适。
7级,舒适。
6级,较舒适。
5级,较热。
4级,早晚舒适,中午闷热。
3级,中午炎热,夜间闷热。
2级,闷热,谨防中暑。
1级,非常闷热,严防中暑。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划分标准人体舒适度指数图示图册0级:指数61—70,(体感温度18—23)舒适,最可接受。
1级:指数71—75,(体感温度23—29)温暖,较舒适。
2级:指数76—80,(体感温度29—35)暖热,不舒适。
3级:指数81—85,(体感温度35—41)热,很不舒适。
4级:指数>85,体感温度 >41)很热,极不舒适。
-1级:指数51—60 (体感温度 13—18)凉爽,较舒适。
-2级:指数41—50,(体感温度 8—13)凉,不舒适。
-3级:指数20—40,(体感温度 4—8)冷,很不舒适。
-4级:指数<20,(体感温度 <4)很冷,极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影响要素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
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的非常重要。
例如,气温在15.5°C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C的作用。
空调设计方案书

空调设计方案书空调设计方案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针对某办公楼的空调设计方案。
该办公楼总共有五层,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空调系统需要满足办公楼内的舒适度要求,并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二、设计要求1.舒适度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在23-26摄氏度之间,并具有合适的湿度控制,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
2.系统效能要求:设计一个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以确保在满足舒适度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3.设备可靠性要求:选择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的设备,并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4.系统控制要求:设计一个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和舒适性。
三、方案设计1.制冷剂选择:根据环保要求和能效要求,选择制冷剂R410A,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能。
2.空调机组选择:选用具有高效节能技术的变频空调机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运行频率,以实现最佳能效。
3.风管系统设计:针对不同房间的需求,设计合理的风管系统布局,确保空气流通畅通,并减少能量损失。
4.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设计:安装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以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
四、系统测试与调试1.系统安装后,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调试,确保各设备的正常运行。
2.测试包括制冷量、制冷效率、能耗等指标,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3.调试过程中,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五、方案评估1.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系统进行评估,包括舒适度、能效和使用成本等方面。
2.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和能效。
3.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六、总结本空调设计方案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变频空调机组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满足办公楼的舒适度要求,并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全面的测试与调试,该方案可以为办公楼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实现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2024年对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规定

2024年对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规定引言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个人防护用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2024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定,以期提高人们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意识和规范化程度。
一、基本概述2024年的规定主要针对以下几类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和消毒液等。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二、口罩的规定1. 强制佩戴:在人口密集区域、公共交通工具上、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个人必须佩戴口罩。
对于具有呼吸道症状的个人,更加严格地要求佩戴医用口罩。
2. 质量标准:所有销售的口罩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且正式销售的口罩应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3. 回收处理:已使用的口罩应丢弃在专门设置的垃圾箱内,并按规定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
4. 舒适度要求:口罩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舒适度和防护效果,不能给佩戴者造成不适。
三、手套的规定1. 使用场所:在医疗机构、食品加工场所、实验室等特定场所工作时应佩戴手套。
2. 材质要求:手套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医用或食品级材质,确保使用安全。
3. 替换频率:手套的替换频率应根据作业情况、接触物品的性质等因素确定,确保佩戴者的安全。
四、防护服的规定1. 使用场所:在处理高风险传染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等专业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护服。
2. 透气性要求:防护服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保证佩戴者在长时间工作时的舒适度。
3. 应急储备: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应建立防护服的应急储备,并按时检查更新。
五、护目镜的规定1. 使用场景:在处理具有飞溅风险的液体或粉尘物质时应佩戴护目镜。
2. 防护要求:护目镜应具备防震、防跳脱等性能,保护佩戴者的眼睛免受伤害。
3. 清洗和消毒:个人应定期清洗和消毒护目镜,确保使用效果。
六、消毒液的规定1. 使用范围: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表面、空气等的清洁和消毒。
舒适度评价方法

舒适度评价方法1. 人体舒适度指数1.1 简介是根据当日最高气温和14时相对湿度的预报值计算指数值,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度。
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感。
1.2 计算公式ssd=(1.818t + 18.18)(0.88 + 0.002f)+(t-32)/(45-t)-3.2v+18.2其中,ss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为平均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1.3 人体舒适度指数分级注:此分级不同地区有不同标准。
2. WBGT指数2.1 简介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此法可方便地应用在工业环境中,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
它是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
2.2 计算方法可以采用WBGT指数测定仪直接测量,或采用干球温度计、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在同一地点分别测量。
室内作业:WBGT=0.7t nw+0.3t g室外作业:WBGT=0.7t nw+0.2t g+0.1t a式中:t nw——自然湿球温度;t g——黑球温度;t a——干球温度。
2.3 分级2.3.1根据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根据GB/T 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的规定,按照工作地点WBGT 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钱啊高度越大,见下表:2.3.2 WBGT值/现场人员管理重点作业环境超过WBGT/31℃:注意人员状态,停止运动作业环境超过WBGT/28℃:注意中暑,避免激烈的运动作业环境超过WBGT/25℃:依各人体力状态活动,搭配充分的休息作业环境超过WBGT/21℃:注意充分的水份补充作业环境不足WBGT/21℃:良好作业环境3. 中等热环境PMV和PDD指数3.1 简介PMV(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表明预计群体对于下述7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值。
人体舒适度相关说明

因空调设计规范上要求冬季室内风速v<0.15m/s,夏季风速v<0.25m/s。
一般在冬工况下取风速v=0.15m/s,夏工况下取风速v=0.25m/s。
V即为空气的相对流速。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我们会认为在一间空调房内,影响人体舒适感觉的因素只有温度。
比如夏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温度相对越低越舒适;而冬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温度相对越高越舒适。
其实这种判断方法是不全面的。
归结起来,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8个,分类如下:6个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相对湿度;新风量;噪声值;平均辐射温度2个人体因素:人体代谢率(活动量);服装热阻。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从气象角度评价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的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光照等。
例如:在舒适温度22-26℃条件下,湿度对人的生理及主观反应并不明显,相对湿度在30%-85%变动,几乎察觉不出。
但在温度高于26℃后,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将逐渐明显,如果能够适当调高空气流速,则人的生理和主观感觉反应就舒适的多。
所以在选择空调气候环境参数时,应该把环境因素对人体反应的综合影响予以考虑。
将舒适度的感念引入到对中央空调的控制中,选用的三个参数为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在影响舒适度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参数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其次是湿度,最后是风速。
一般在室内开启空调时出风口的风速为1m/s-2m/s,因此我们在此取均值1.5m/s,室内经过对流、扩散等作用,在人体活动区域,人体感受到的风速0.2-0.3m/s,为人体舒适温度。
新风量的确定方法:(1)不小于按卫生标准或文献规定的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2)补充室内燃烧所耗的空气和局部排风量;(3)保证房间的正压。
酒店各个功能区域新风需求请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三版>陆耀庆》-第19章空调设计的基本资料相关章节。
临床护士鞋舒适性要求分析及其设计

临床护士鞋舒适性要求分析及其设计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因此舒适的鞋子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舒适性能够减轻脚部疲劳,降低受伤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符合临床护士需求的鞋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临床护士对于鞋子舒适性的要求,并探讨如何设计符合这些要求的鞋子。
1. 缓震和支撑性临床护士每天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因此鞋子必须具备良好的缓震和支撑性能。
缓震可以减少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对脚部的冲击,减轻脚部疲劳,降低受伤风险。
而支撑性则可以保护脚部关节和韧带,防止扭伤和疼痛。
设计舒适的临床护士鞋时,需要采用具有良好缓震和支撑性能的材料,并结合科学的鞋底和支撑结构来实现。
2. 透气性和舒适度临床护士工作环境通常比较封闭,容易产生潮湿和闷热。
鞋子的透气性和舒适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透气的鞋子可以有效降低脚部疲劳和异味,提高穿着舒适度。
而舒适度不仅包括鞋子的轻便柔软、无压迫感,还包括鞋子的通风透气和对脚部的保护。
设计舒适的临床护士鞋时,需要选用透气性好的材料,并结合科学的鞋面和鞋垫设计,提高舒适度和透气性。
3. 防滑和耐磨临床护士工作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地面容易有水渍和污渍,存在滑倒的风险。
鞋子的防滑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符合临床护士需求的鞋子时,需要采用具有较好防滑性能的鞋底材料,并设计合理的鞋底花纹和凸起,提高鞋子的抓地力。
鞋子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耐磨性能,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4. 安全性和便利性临床护士在工作时需要频繁移动和蹲下,因此鞋子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鞋子的鞋带设计是否容易松开,鞋跟是否容易断裂等都会影响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设计符合临床护士需求的鞋子时,需要考虑鞋带的固定性和鞋跟的耐用性,提高鞋子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临床护士对于鞋子舒适性的要求包括缓震和支撑性、透气性和舒适度、防滑和耐磨、安全性和便利性等方面。
设计符合这些需求的鞋子需要综合考虑鞋子的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因素,以提高鞋子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舒适度评价方法

舒适度评价方法1.人体舒适度指数1.1简介是根据当日最高气温和14时相对湿度的预报值讣算指数值,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度。
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舒适感。
1.2计算公式ssd=(1.818t + 18.18)(0.88 + 0.002f)+(t-32)/(45-t)-3.2v+l 8.2其中,ssd—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为平均气温f—为相对湿度V—为风速13人体舒适度指数分级2. WBGT指数2.1简介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C。
WBGT是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此法可方便地应用在工业环境中,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
它是用来评价在整个丄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
2.2计算方法可以采用WBGT指数测定仪直接测量,或釆用干球温度讣、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在同一地点分别测量。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 g室外作业:VVBGT=0.7tnw+0.2t g+0.1ta式中:tnw ---- 自然湿球温度;tg—黑球温度;t a——干球温度。
2・3分级23.1根据GB/T 4200-2008《髙温作业分级》根据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的规定,按照工作地点WBGT 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钱啊高度越大, 见下表:2.3.2 WBGT值/现场人员管理重点作业环境超过WBGT/31°C:注意人员状态,停止运动作业环境超过WBGT/28°C:注意中昌,避免激烈的运动作业环境超过WBGT/25°C:依各人体力状态活动,搭配充分的休息作业环境超过WBGT/21°C:注意充分的水份补充作业环境不足WBGT/21C:良好作业环境3・中等热环境PMV和PDD指数31简介PMV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表明预计群体对于下述7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规范对舒适度的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
3.5.5 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
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大于表3.5.5的限值。
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
计算时钢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15。
表3.5.5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限值
3.5.7 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
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大于表3.5.7的限值。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计算。
表3.5.7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注:楼盖结构竖向频率为2Hz~4Hz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选取。
《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3.7.6 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
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7.6的限值。
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
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宜取0.01~0.02。
表3.7.6结构顶点的风振加速度限值
3.7.7 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
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3.7.7的限值。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本规程附录A计算。
表3.7.7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4.6 对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收,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住宅和公寓不宜低于5HZ;
2办公楼和旅馆不宜低于4HZ;
3、大跨度公共建筑不宜低于3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