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

合集下载

盘县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三节 练习测量

盘县第九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三节 练习测量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本章概述练习测量是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第三节练习测量导学目标情境导入我们在研究生物时,常常需要测量它们的面积、体积等,而生物本身又具有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因而需要特殊的测量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测量方法中的奥秘。

●学习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测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认同“误差”的存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及测量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一个量筒中存有30mL的水,放进一个山楂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35mL,则该山楂的体积为___cm3。

2.如下图,现要测出该叶片的周长,需用到的物品有___和____。

先用____围绕叶片一周,再用____测出其长度,即是该叶片的周长.若要测算该叶片的面积,可以将叶片放在_____上,沿叶片边缘______。

然后,通过计算_____的面积而得出叶片的面积。

对于不满一格的可采用______的方法.3.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和______三处。

正常人同时测量这三处的温度,____处值最高,______处值最低。

答案:1.52.线刻度尺线刻度尺一张画有均匀方格的纸画线方格四舍五人3.口腔腋窝直肠直肠腋窝[二、思考题1.说一说为了减少误差,应该怎么办?答案: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2. 如何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答案:拿个石头,用细铁丝栓上,然后先把石头和铁丝放到水里,记录下水的刻度,然后再栓上草,一起放到水里。

再记录下水的刻度。

两者相减就行了还是利用了水来测量,不过就是想个办法使草沉到水里而已3.如图3有一透明玻璃瓶,在只有一把刻度尺和水的情况下,请你测量出玻璃瓶的容积(玻璃瓶壁较薄,容积近似于体积)。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性目标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和难点认识实验器具;认识显微镜。

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准备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引言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生物学》这门课程,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的相关基础知识。

2、生物学是什么?定义:生物学简称为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例: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生物包括哪些类别?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生物呢?(请学生举例回答)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把这些答案来归一下类呢?(归类:动物类和植物类)怎样来区分动植物?能不能简单的以“能不能动”来区分?举例:珊瑚。

补充分类还包括微生物。

拓展: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4、生物的基本特征严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

5、生物的研究方法观察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进行生物实验,实验在哪个场所进行?(生物实验室)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菲翔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

菲翔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

墨达哥州易旺市菲翔学校学会观察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要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观察要按照一定的进展。

,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观察工具。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一物体时,他用的是“16×〞的目镜和“40×〞的物镜,那么物像放大了倍。

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为取镜和安放、、和。

4.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甲生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左手写字,那么他使用显微镜时,应〔〕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C.两眼张开,用左眼观察D.两眼张开,用右眼观察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要将标本快速分开物镜,应调节显微镜上的;调好显微镜发现视野太暗应调节显微镜的。

2.取用和安放显微镜时要注意,一手握,一手托,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厘米处。

3.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假设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挪动装片,异物并不挪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

这异物可能在。

4.研究生物学的最根本方法是〔〕5.显微镜的反光镜的作用是〔〕A.将物体放大,使人看到放大的物像C.能使镜筒上升或者下降,并调节焦距,调节视野的明晰度D.支持显微镜,并使显微镜稳定6以下是李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其中看到红细胞最小的是〔〕×,物镜10××,物镜10××,物镜40××,物镜40×7.为了观察一朵花子房里的胚珠,应〔〕A.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B.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C.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D.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观察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还是慢的方法是。

2.判断对错:显微镜是生常用的仪器,对其操作不必太标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学案(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学案(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学习目标】1.能记住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能够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学习重难点】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3.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二、导学自学指导一:你希望走进生物实验室做实验吗?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实验室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自学指导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

仔细观察3页图1-1,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写出显微镜主要部分的名称及作用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放大作用的是( B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镜、镜筒 D.转换器、光圈2.一台显微镜目镜是5x,物镜是10x。

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多少?答案: 50 x倍讨论: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物象在视野的右上方,该如何移动标本使物象在视野中央?解:通过分析题目中某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物像应向左下方移动,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玻片标本应向右上方移动,才能使物象移至视野正中央.自学导学三:除了显微镜以外,在生物实验室中还可能会看到哪些仪器呢?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呢?生物科学在向你招手:生物科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科学,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世纪。

除了书中介绍的生物科学,你一定知道一些相关知识或与我们联系紧密的生物现象,你能告诉大家吗?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我们将借助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首先我们要遵守实验室守则,除了课本第3页规则外,补充以下规则,同学们必须熟记并遵守。

1. 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做自己设计的实验也要经过教师的同意。

2. 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要摸、尝、闻某种化学药品,因为许多化学药品是有毒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学会观察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学会观察学案冀教版

第二节学会观察★导学目标●情境导入(引)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都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也悄悄地开放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2.阐述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3.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目标:1.制作花粉粒的临时装片。

2.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察的基本步骤,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习重点、难点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用A、B两台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A的目镜是10×,物镜为40×;B的目镜是5×,物镜是10×。

分析回答:(1)A、B两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

(2)此时,观察到花粉粒细胞数目多的显微镜是____,原因是_____。

(3)观察到花粉粒细胞大而清晰的显微镜是_____ ,原因是______。

2.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请你取一朵桃花,仔细的观察;从外向内依次观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取用和安放显微镜时要注意,一手握____,一手托_____ ,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______cm 。

4.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_____,最后用_____观察;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_____后_____,先_____后______,从外到内、从____到_____等顺序]5.你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与低倍镜相比较,高倍镜的视野_____,物像清晰度____。

当你要调整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时,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的位置_____。

如果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使载玻片______移动。

6.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已将目镜、物镜和通光孔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还是看不到白亮的视野。

东川区X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三节 学会测量

东川区X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三节 学会测量

第三节练习测量【设计理念】通过测量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及温度等,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生物学研究和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所以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另外应让学生理解“误差”与测量时出现“错误”的不同。

【学情分析】小学接触过测定体温、水的温度及空气的温度,有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没有接触过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在测量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可能混为一谈。

【教法和学法分析】教法分析:引导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求平均值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和温度的知识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尝试并体验测量的基本操作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受到一些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启迪。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的特殊技巧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用具(量筒或量杯、胶头滴管、树叶、细线、刻度尺、划有均匀方格的纸、食品保鲜膜、面粉、葡萄、冰糖、大枣、小柿子、苹果、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等。

)学生准备:教材、学习用具、实验小组(确立组长)【教学过程】第三节练习测量一、测量叶子的周长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二、测量叶子的面积三、测量葡萄的体积形状不规则、性质特殊——特殊方法四、测量水的温度浸液、不碰壁、稳定【课后反思】亮点: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双塔区八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四节 学习探究

双塔区八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四节 学习探究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本章概述学习探究是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通知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探究的基本步骤。

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观察,记录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只要学生认真的思考、探究、观察、总结,不管实验的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肯定、评价和耐心的指导。

要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成败。

第四节学习探究★导学目标●情境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最小动物是什么。

引出——蚂蚁。

谁能说出蚂蚁的生活习性?●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蚂蚁食性展开探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探究实验中,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让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能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习重点、难点1. 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

2. 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自学导航一、填空题1. 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等方法,其中,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实验法2. 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的科学态度。

答案:实事求是3. 科学探究基本步骤是、、、、共五个步骤。

答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二、思考题下面是有关昆虫法布尔的介绍,请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他是在“蓝色的天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最高表现。

只要天气晴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太阳伞、一个放大镜、一枝笔、一个记录本、一个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家,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郎)40年,最后写成著名的《昆虫记》,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1)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哪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2)法布尔观察土蜂用了年,观察蜣螂用了年,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用那么长时间?。

2025年中考生物冀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七年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2025年中考生物冀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七年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 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走进生物实验室 1.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它们的作用是⑥ 放大物像。
名称
目镜
物镜
示意图
特点
物像放 大倍数
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有螺纹,镜头越长,放
⑦越小 越小
大倍数⑧ 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与
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推理法、实验法、 测量法等。 (1)观察法(详见“知识点2:学会观察”)。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 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 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 a.普查法: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或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采用普查法, 如人口普查。 b.抽查法:当选取的区域较大,无法一一调查时,应从整体中选取部分 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即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保证样本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样本大小要合适,以减少误差。如了解 某市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应采用抽样调查法。
1.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 )
2.发现物像偏视野的左下方,要将它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上方
移动。
( ×)
3.使用显微镜,当光线太弱时,用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对光。
(√ )
4.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p”。
( ×)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少。
玻片标本) 用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也要同时睁开),转动⑤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⑥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学会观察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要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观察要按照一定的进展。

,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观察工具。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一物体时,他用的是“16×〞的目镜和“40×〞的物镜,那么物像放大了倍。

3.显微镜的使用顺序为取镜和安放、、和。

4.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甲生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左手写字,那么他使用显微镜时,应〔〕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C.两眼张开,用左眼观察D.两眼张开,用右眼观察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要将标本快速分开物镜,应调节显微镜上的;调好显微镜发现视野太暗应调节显微镜的。

2.取用和安放显微镜时要注意,一手握,一手托,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厘米处。

3.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假设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挪动装片,异物并不挪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

这异物可能在。

4.研究生物学的最根本方法是〔〕5.显微镜的反光镜的作用是〔〕A.将物体放大,使人看到放大的物像C.能使镜筒上升或者下降,并调节焦距,调节视野的明晰度D.支持显微镜,并使显微镜稳定6以下是李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其中看到红细胞最小的是〔〕×,物镜10××,物镜10××,物镜40××,物镜40×7.为了观察一朵花子房里的胚珠,应〔〕A.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显微镜观察B.用手将子房掰开,再观察里面的胚珠C.用刀片横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D.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观察蚯蚓在纸上运动比在玻璃上运动是快还是慢的方法是。

2.判断对错:显微镜是生常用的仪器,对其操作不必太标准。

()3.判断对错: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该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准焦螺旋。

()4.判断对错: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 5.判断对错: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6.以下镜头的组合中,时视野内所看到的物像最大()A.目镜5×,物镜4×B.目镜10×,物镜4×C.目镜10×,物镜10×D.目镜16×,物镜10×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目镜5×、物镜10×,第二次换成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看到的状况与第一次相比发生的变化是〔〕A.视野亮,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减少C.视野亮,细胞数目减少 D.视野暗,细胞数目增多8.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将装片向左上方挪动,以使观察目的移到视野HY,那么该目的物体在原视野的〔〕9.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第一次选用10×物镜和12×目镜,第一次物像是第二次物像的倍,假设第二次观察时物镜不变,请问这次观察用的目镜是〔〕××××10.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操作是〔〕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便视野内到达最大亮度;乙观察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丙发现目镜脏了,用手将其擦净;丁已使用低倍镜找到细胞了,但感觉模糊,于是试着调节细准焦螺旋;戊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他换用高倍镜希望能看到细胞A.甲、乙、丙B.乙、丁C.乙、丁、戊D.乙、戊“F〞,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能说出他看到的“F〞将是怎样的吗?为什么?12.用以下四台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请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台号目镜物镜1 10×40×2 5×8×3 15×10×4 16×45×(1)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号,原因是。

(2)观察到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号,原因是。

13.以下列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图,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将各构造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11,B12,B13,B14。

〔2〕对光时,先转动使低倍对准,然后调节使内出现白亮的视野。

〔3〕某同学在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由于观察到的物像太小,她应该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提示:该同学的显微镜盒里,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镜头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1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观察要全面、细致。

试观察下面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细线在盆的上面吊一只死昆虫,然后将青蛙放入盆中,观察青蛙的反响;挪动昆虫,再观察青蛙的反响。

参考答案: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思路解析: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不能毫无目的地随意观察。

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展,以便保证观察的全面。

答案:目的顺序2.思路解析:显微镜利用的是光学原理,它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倍数与目镜的倍数的乘积。

答案:光学仪器;6403.思路解析:显微镜的使用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展。

正确的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

答案:对光;安放装片;调焦4.思路解析:平时讲的用眼观察显微镜下的物像时,两眼都睁开,左眼观察,右眼、右手准备画图。

但是此人惯用左手写字,因此他就与众不同了,应是两眼张开,用右眼观察,左眼把看到的物像用左手画下来。

这样比较方便。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思路解析:显微镜中的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能使标本快速分开物镜;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假设视野太暗,应调节反光镜使凹面镜对准光源。

答案:粗准焦螺旋;反光镜2.思路解析:使用显微镜要操作标准。

取镜和安放时要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10厘米处。

这样可以保证显微镜不至于滑落到地上,不会影响实验其他操作的进展。

答案:镜臂;镜座;103.思路解析:显微镜视野内的异物,很可能在目镜上、物镜上或者装片上。

题中已经告诉挪动装片和转动物镜都不动,那就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答案:目镜上4.思路解析: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根本方法。

观察时我们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特点及特征的根本方法,实验法是研究生物现象的根本方法。

答案:A5.思路解析:此题考察显微镜各构造的作用。

选项里面将物体放大,使人看到放大的物像是目镜和物镜的作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是反光镜的作用;能使镜筒上升或者下降,并调节焦距,调节视野的明晰度是准焦螺旋的作用;支持显微镜,并使显微镜稳定是镜座的作用。

答案:B6.思路解析: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无论是什么细胞都是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但是细胞越小。

四种组合中A项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红细胞也最小。

答案:A7.思路解析:胚珠在子房里,肉眼可以看到,不用显微镜观察,但是要想观察到胚珠,应该是纵向剖开观察效果比较明显。

答案:D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思路解析:观察法是到自然环境中实地观察。

实验法是通过各种实验来研究的方法。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2.思路解析:做实验用的仪器操作要标准,显微镜的操作也不例外。

答案:×3.思路解析:当显微镜视野变暗以致影响观察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调大光圈或者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这样就使得进入镜筒的光线增多,视野变亮。

答案:×4.思路解析:显微镜的使用中“先降镜筒看物镜,再升镜筒观视野〔目镜〕〞,因此下降镜筒时要看着物镜,否那么的话很容易使物镜碰到装片,损坏物镜。

答案:×5.思路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低倍镜下找到明晰的物像后移到视野HY,再换用高倍镜,调一下细准焦螺旋即可。

答案:√6.思路解析: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及不同倍数显微镜下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不同,在视野里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

一般地说,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的范围越大。

所看到的物像越小。

相反,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所看到的物像越大。

要在视野里看到的细胞最大,就要用放大倍数最大的显微镜。

根据这四个选项,目镜16×和物镜10×的乘积最大,符合此题意。

答案:D7.思路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被观察到的细胞在视野中就越大,在同样大小的视野内,细胞数目会越少,反之会越多。

同样的道理,进入显微镜中的光线平均分配到标本中每一个洋葱表皮细胞上,放大倍数越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进入眼中的光线也就越强,视野较亮,反之就较暗。

此题第二次比第一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放大倍数高,视野应该较暗,细胞数目较少。

答案:B8.思路解析: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题中已告诉将装片向左上方挪动,能使物像移到视野HY,说明物像向右下方挪动就能到视野的HY。

这就说明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

即“像偏装片同向移〞。

答案:A9.思路解析:此题看着很费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考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第一次放大了120倍,第二次只知道物镜是10倍,不知道目镜是多少,但是知道第一次物像是第二次物像的倍。

假设此次目镜是X倍,那么据题意可列出方程:120=10X×,可求出X=5。

答案:C10.思路解析: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要标准。

对光时视野内到达白亮即可,太亮的话会刺眼;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睁开,左眼注视目镜;镜头脏了要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不能用手、卫生纸、纱布等来擦拭;观察细胞时要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后移到视野HY,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不能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

答案:B11.思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清楚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

答案:是倒着的“F〞。

因为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像。

12.思路解析:在显微镜下要想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的。

要想细胞面积最大,应是细胞个数最少,此时显微镜下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

答案:〔1〕2视野范围一样的条件下放大倍数最小,细胞数目最多〔2〕4视野范围一样的条件下放大倍数最大,细胞数目最少,细胞面积最大13.思路解析:此题考察显微镜各构造的作用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不能光背那四个步骤,详细的怎样操作都要清楚。

如题中,当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展对光时,应该转动显微镜的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假设光线还暗,应该检查遮光器,使用大光圈,使目镜内出现白亮的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