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全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份表格。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入情入境——引入新诗1、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你从简介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点击课件6下的播放器)你概括得很准确,课外知识非常丰富,这是与你平时爱看课外书分不开的。
希望大家能向他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1.自读古诗:打开课文自读《四时田园杂兴》。
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结合注释体会诗中的画面,三读完后和同桌交流读后感受。
2.交流感受:(1)谁来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预设:“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指导书写:昼白天耕作夜里还在绩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2)还从哪里看出人们很忙?预设:“各当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种田、绩麻)通过上首诗我们知道了人们干的活远不止这些,还会做?(3)预设:“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都开始从事耕织了,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应该在干啥?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会对这些孩子说什么呢?3.体悟诗情:(配乐齐读)三、比较拓展1.对比读:同砚们,经由过程刚才的对这两首诗的研究,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从题目和内容上有哪些不异之处?2.拓展: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记得用上刚才研究古诗的方法,看看从这首诗和刚才我们学过的两首诗又有哪些相同之处?3.说特点:说说故乡诗都有什么特点呢?四、积累延伸1.积累展示: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田园诗句?2.开诗会:田园诗会的要求:(1)自由读(2)小组内展示(3)全班展示(配乐读)!3.总结升华.4.推荐作品:喜爱唐诗的孩子《唐诗300首》;喜爱宋词的孩子《小学生必备宋词精选》。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景美人忙劳动场面故乡诗2.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子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感悟祖父给予作者的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对祖父的怀念。
3.研究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预入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课前阅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园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下面是收集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最新,以供参考。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
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
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满怀信心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与批评共存(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矛盾不解困惑不知所措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详细版)

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详细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语法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春天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春》《雨》《雷》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第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科技与生活”,主要内容包括《神奇的网络》《未来的世界》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第三单元:本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主要内容包括《大熊猫》《可爱的动物》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4. 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祖国”,主要内容包括《我爱祖国》《我们的家乡》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5. 第五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梦想”,主要内容包括《我的梦想》《我们的未来》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对梦想的追求。
6. 第六单元:本单元主题为“成长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我长大了》《我们的友谊》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策略1.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古诗两首《村居》、《渔歌子》)、《祖父的园子》、《草船借箭》、《景阳岗》;2.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成语接龙)、《金字塔》、《索溪峪的“野”》、《刷子李》;3.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文言文两篇《学弈》、《两小儿辩日》)、《将相和》、《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4.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古诗词三首《村晚》、《游子吟》、《鸟鸣涧》)、《杨氏之子》、《手指》、《牧场之国》;5. 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趣味语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6.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古诗两首《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晨》、《草虫的村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词语、句子,丰富语言表达;3.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鉴赏、作文写作技巧的运用;2.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词语成语的积累、句子的仿写与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作文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题,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六、板书设计1. 课文及作者;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句子;3. 课文结构及主题;4. 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成语接龙;(3)翻译文言文;(4)作文: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最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最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最新〔一〕教学目的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第一单元我们学到了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呢?〔生答〕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光阴。
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种和平宁静生活的背后,有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战。
〔我们把表现这些内容的诗,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齐读三首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词〕着重指导。
〔1〕学生交流识字,轮流读词,师正音。
〔2〕注意区分形近字“摩”和“磨”。
3.分小组再次齐读三首古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读完三首古诗,再与前面我们所学的三首关于童年的古诗相比拟,你感受到了什么?〔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语言比拟严肃,注重环境描写。
〕2.如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参军行》,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吧!〔1〕〔出示相关资料〕理解诗人王昌龄。
〔2〕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题“参军行”,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3〕〔齐读古诗第一、二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第一、二句,集中写了边塞之景,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的景物呢?〔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奇丽壮阔,苍凉雄浑〕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讨论探究:抓住重点词“暗”“孤”〕这两句诗突出了什么呢?〔环境恶劣;战争惨烈;戍边将士的孤立无援〕如今我们已经抓住了这两句的主要情感,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青海湖上空连绵不断的乌云使大雪山都变暗了,从这座孤城可以远远望见玉门关。
〕〔4〕假如你是戍边将士,此刻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想些什么?〔快点回家〕那么,诗中的`将士又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
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
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
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
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A 草铺横野六七里“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草冒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
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一、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深入学习一个小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二、教学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导入师:今天,让我们随着要学的。
这篇课文,走进中国的古代名著,去认识几位中国古代的名人。
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齐读课题)(二)检查词语自学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的预习是不是到位了。
出示词语,指生读,正音,齐读。
——名师指点:有些词语应该拿出来让学生理解一下,比如“缶”、“瑟”、“上卿”、“上大夫”、“和氏璧”,这些离我们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也不常用,所以教师应强调一下。
(三)、检查课文自学师:词语过关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结合你的预习,你能不能来谈一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名师指点:此处时间再少点,不需要再让学生起来讲,就教师引,学生一起答就可以了。
现把课文的一自然段解决掉。
(让学生理解: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也就是说课文主要讲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四)、理清课文脉络师:那课文围绕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好这一件事,讲了几个小故事呢?再给你几分钟时间,打开课文快速地读一读,找一找。
(出示要求:读课文,找找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自然段,并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小标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教材简析:《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对晴朗的夜空进行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使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会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经过写清楚,并能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激活自我储备,引发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
2、是啊,在静静的月夜里,月亮真的。
美丽而神秘。
自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遐思与幻想的源泉。
3、板书课题。
二、说故事,激发学生想象。
1、在晴朗的夜空,你会发现哪些美丽、有趣的现象呢?2、月缺月圆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读书中第二小节,回答。
3、读书中的想象文章,让学生谈。
三、学生进行想象、创造。
1、描述: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的无限的遐思,面对这迷人的月夜,我们会不禁沉醉其中,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吧!……看月夜星空图,让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2、你肯定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进行想象,编故事。
四、学生激情练说、交流。
1、小组内说。
2、指生说想象的内容。
五、指导学生写作。
1、讲解本次写作的要求。
2、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写作的题目。
3、学生构思写作文,自己修改作文。
六、誊写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一、故事导入、兴趣揭题1、导语: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兴奋地)喜欢!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他们到郊外去玩,忽然一头熊向他们逼过来。
那个瘦子手脚非常麻利,迅速地爬上了一棵大树。
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急忙向瘦子求救:“朋友,快拉我一把!快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
可瘦子好像没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
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中忽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
于是,他马上屏住呼吸。
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
当危险过去之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胖子会对瘦子说一句什么话呢?生:你真是一个绝情的家伙,我再也不会和你交朋友了!生:危险之时见真情!只顾自己逃命,你真不够朋友!生:唉,刚才太危险了!不过,现在我懂得了交错朋友更危险啊!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胖子说的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篇新的课文,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2.师板书课题:《她是我的朋友》,指导生读好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生根据课题质疑。
(预设:“她”是谁?“我”又是谁?“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3.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次读文,整体感知小组开火车读文,其他生认真聆听并思考:1.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记。
3.交流:(1)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2)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
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3)指名生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等词。
(指名生读、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其他生认真聆听,是随机纠正字音。
)四、学师: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想象一下。
(教师读课文1-4自然段并配小姑娘伤势严重的画面)(二)交流汇报,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
交流汇报: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让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明白:1.一个小姑娘受伤了,伤势很严重,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输血能够救活她,因此需要立刻给小姑娘输血。
(相机理解“迫在眉睫”一词,读准字音,明白意思。
)2.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个未受伤的孤儿可以给她输血。
(意图:结合对以上几个要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
3.交流:(1)“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
(2)用“如果。
就。
说话。
(3)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4)指导朗读。
4、小结: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
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姑娘伤势严重,如果不能补足她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的。
输血迫在眉睫啊。
那是否有人愿意给她献血呢?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读5—14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
老师充满哀伤和渴求的朗诵,激发学生用心朗读,用心感悟。
)二、探究表现,体味内心(一)、有人愿意献血吗?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1、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看到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提问,归纳三个问题,其他随机解决。
(1)“一阵沉默之后”说明了什么?(2)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3)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3、重温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当我们产生疑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联系上下文读书找答案;小组组讨论;请教老师或同学等等)4、请大家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试着自己运用读书方法来解决,解决不了,再用其他办法。
(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学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读?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非常勇敢。
你能边做动作边读吗?在座位上试一试。
愿意读的站起来边做动作边读。
(二)由表及里,洞识内心。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板:阮恒),他害怕过,犹豫过,但仍然数他最勇敢。
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再把610自然段读一读,把阮恒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2、提问,出示4个重点句。
★重点句1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重点句2出示“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重点句3“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重点句4“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3、刚才我们学请同学们看屏幕,边听边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
(配乐)(3)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在这些句子中写他哭的。
词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4)“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你能把阮恒献血的过程演一演吗?老师来读句子,大家演一演,体会他内心的变化。
师读,生演。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问:你为什么这样哭呢?(6)如果你们是医生,你怎么用轻柔声音安慰他?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他以为把所有的血都献给那个小姑娘,让她活下来,自己就要死了,但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几名同学讲这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说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你从中想到了什么?阮恒的这种爱心、对朋友的这种友情(板书)把我们深深感动了。
(音乐起)小姑娘得救了,她会对阮恒说些什么呢?小伙伴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十分有益。
)结束语:让朋友间的这种爱心和友情永远留在我们心间,衷心地祝愿大家友谊地久天长!四、作业设计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1.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
(难度较大)2.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
(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五、板书设计:18 她是我的朋友阮恒献血爱心友情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
(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
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
(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3、交流所填内容。
(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6、拓展延伸:(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7、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