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第九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九年级备课参考总体目标第一节程序设计入门探讨点:1、上课前介绍一下09年高考考试改革方案。
让学生从学习态度上重视起来。
2、计算机语言(人与机器之间交流的工具)3、二进制不要求会互相转换,最好能用简单、形象的例子(电灯泡)来说明计算机中为什么会相中二进制。
4、交换两杯水的过程如何迁移到交换两个变量的过程,重点解决一个“赋值”与“倒水”的区别,“变量”与“杯子”的区别第二节:流程图探讨点:1、用哪种程序设计语言(VB)2、几个常用的函数是否通过这堂课介绍第三节:顺序结构探讨点:1、顺序结构与分支结构放到一节课中学习2、分支结构学习过程中最好是能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如多分支结构与数学中的分段函数有着异曲同工的形式。
3、课堂中引入IF 语句第五节:循环结构探讨点:1、循环结构中对循环体的理解如何进行教学?“计数器”与“计数器的改变”的深入讲解以及“死循环”的避免。
第六节:数学问题探讨点:前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
而在第九年级开设“程序设计”与“智能机器人”应该是从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对学生提出了要求。
可以说现在九年级这本教材与我们以前接触的计算机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教学目标1、通过过对程序设计的初步学习,使学生理解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日常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使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对算法的初步了解3、学习流程图的画法及应用,培养学生做事情有条不紊的好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二、内容分析与设计思路对于第一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部分:1、程序设计基础教学(1-5节)学生一开始对程序设计有种神秘好奇,但深入学习时就会有一种畏难情绪。
初中信息技术_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通信技术概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二、通信、通信技术的概念;三、通信技术的早期发展;四、通信技术的近期发展;五、通信技术发展展望等五部分内容。
本节课是对通信技术的大略叙述,在整个第三单元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对通信技术有一个初步了解,意识到通信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的一块敲门砖。
仔细研究教材后,我觉得本节课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泛,通信技术本身是一个有很多分支的学科,用一节课的时间去概述,想要让学生学习到什么,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什么一时不好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一些专业性的概念不易理解,比如交换技术、大容量传输网络技术和接入网技术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说清楚,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邹城市信息技术教研员朱老师对我的精心指导,经过几次试讲,我大胆对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和扩展。
首先在教学顺序上,通过创设通信情境,展示生活中通信工具实例激发学生了解通信和通信技术的概念、通信技术的分类的兴趣,然后过渡到对古代的通信方式的回顾,再以时间为线过渡到通信技术的早期发展,为了避免理论内容集中造成的单调和枯燥,我将“通信系统”知识点放到了“通信技术的早期”后,然后接着已时间为线了解“通信技术的近期发展”,在学习“通信技术的发展展望”教学内容上,在学习“通信技术的近期发展”部分时,我舍弃了过时的教材内容,以播放视频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近期发展”并且扩展了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物联网”知识,在“通信技术发展展望”部分主要让学生进行讨论畅想,然后扩展了发展前景很好的“量子通信技术”知识。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信息技术学习,再加上见证了近几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变化,对通信技术概念不难理解,难的是更深层次的理解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通信技术中更专业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理解通信技术具体包含哪些技术,也不是让学生理解通信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中关于VB 编程基础结构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顺序结构,让学生理解程序执行的基本流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程序结构奠定基础。
顺序结构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结构,它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是学生理解编程逻辑的重要起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VB 编程环境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操作。
他们对程序的执行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渴望深入了解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然而,对于顺序结构的具体概念和应用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在VB 程序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程序的执行顺序,理解代码的先后关系。
学会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编程习惯。
增强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概念和执行流程。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二)教学难点理解代码的先后执行顺序对程序结果的影响。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示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并输出结果。
提问学生:“这个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代码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顺序结构介绍(10 分钟)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代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分析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流程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示。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如做饭的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普遍性。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20 分钟)演示在VB 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如变量的定义、赋值和输出。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求两个数的最大值等,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技应用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技应用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应用,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提供了全面的解析和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科技。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在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软件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网络的运作机制,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实用软件应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实用软件。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在第二部分聚焦于实用软件的应用,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
通过学习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生们可以提高文档的编写和排版能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幻灯片的设计和展示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部分:网络应用与安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的隐患。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在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网络的应用和安全。
学生们通过学习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网络搜索技巧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第四部分:多媒体与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和数据库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在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应用。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音频、视频和图像的处理方法,提高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和制作能力。
同时,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查询数据,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总结: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通过全面地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应用。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建立起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全面了解。
苏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与开发信息技术

苏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与开发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针对初三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材,苏教版旨在通过解读与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与开发信息技术。
本文将对苏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进行解读,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和开发信息技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巧。
一、信息技术教材解读苏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应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
首先,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入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等。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其次,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办公应用技术,如Word、Excel和PPT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这些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展示等。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办公技能,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教材着重介绍了网络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学生将学习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及应用技巧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和管理网络资源,并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幻灯片等教学和展示资料,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材还涵盖了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秉持正确的使用原则。
首先,学生要学会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
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学习和工作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沉迷和消磨时间的方式。
其次,学生要遵守网络规范和道德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隐私、不参与网络欺诈等违法活动。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析掌握计算机操作提升技能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解析掌握计算机操作提升技能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
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国内一线的教材之一,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软件应用、网络知识等内容,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提升信息技术技能。
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初三信息技术教材是根据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共分为六个模块:计算机基础,办公应用,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数据库应用和一般程序设计。
每个模块都涵盖了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具有循序渐进的学习难度,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二、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模块主要针对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结构和操作系统的使用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学习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主要外部设备和内部组件,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掌握计算机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技能。
三、办公应用办公应用模块主要介绍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学生可以学习到文字处理软件的格式设置、文字排版、插入图表等技能,电子表格软件的公式运算、数据分析等技能,以及演示文稿软件的幻灯片设计、动画效果等技能。
此外,还可以学习到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如邮件合并、自动化处理等。
四、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模块主要介绍了图像编辑软件的使用,如Photoshop、CorelDRAW等。
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学习到图像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调整亮度、对比度,修复照片缺陷等。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图像的特效处理,如滤镜效果、图层叠加等。
通过学习图像处理,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图像处理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网络与通信网络与通信模块主要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的使用。
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到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了解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信息技术初三教程全解篇湘教版

信息技术初三教程全解篇湘教版信息技术是一门全面覆盖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设计应用的学科,而初三阶段的信息技术教程则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培训的重要一环。
本篇文章将全面解析湘教版信息技术初三教程,涵盖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一、课程内容湘教版信息技术初三教程的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数据库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教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此外,他们还将接触到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等知识。
2.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教版教程将重点介绍一种主流编程语言,如Python或Java等。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
3. 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是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湘教版教程将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表的设计和查询语言的使用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了解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并学会利用数据库进行信息管理和分析。
4.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教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湘教版教程将教授学生关于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网络攻击和防护策略等知识。
学生将学会识别网络威胁,掌握密码学的基础原理,并了解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安全等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湘教版信息技术初三教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熟练使用常见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
2. 学习一种编程语言,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开发。
3. 熟悉数据库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创建和管理数据库,掌握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信息管理和分析。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学段目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发展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注重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生活中理解并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与他人协作或独立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
二、本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是九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网页和网站的基本概念,能根据需要制定网站建设方案,采集与加工所需素材,选择合适的建站工具;初步掌握使用Dreamweaver创建站点,制作主页,利用表格布局页面,给主页添加内容以及导入、导出站点的方法;初步掌握制作网页模板,利用网页模板制作子页的一般方法,学会建立站内、站外和书签三种超链接;初步掌握设置网页背景、设置分割线、添加背景音乐、插入滚动字幕等修饰、美化网页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检测和发布网站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材结构本册教材的编写力图做到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富有情趣性和启发性。
充分考虑我区一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尽量选用最常见而且容易得到的软件,循序渐进,不做简单重复。
注意各学段的衔接,尽力适合信息技术教育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使用。
教材利用宁夏的地域、人文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具有浓郁的宁夏乡土气息,使同学们在解决与自己密切联系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
网站制作网站基础知识认识Dreamweaver创建和管理站添加主页并规划主页的给主页添加内利用主页生成网页模板制作子网页建立超链接设置网页背景设置网页分割线与表格边框设置背景音乐与滚动字幕网站的测试、发布与维护综合实践活动四、教材重难点教材重点:创建和管理站点的方法;添加主页并规划主页的布局;利用主页生成网页模板;建立超链接;对网页进行修饰和美化(网页背景、分割线、表格边框、背景音乐与滚动字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学段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发展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注重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在生活中理解并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与他人协作或独立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奥秘。
二、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九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网页和网站的基本概念,能根据需要制定网站建设方案,采集与加工所需素材,选择合适的建站工具;初步掌握使用Dreamweaver创建站点,制作主页,利用表格布局页面,给主页添加内容以及导入、导出站点的方法;初步掌握制作网页模板,利用网页模板制作子页的一般方法,学会建立站内、站外和书签三种超链接;初步掌握设置网页背景、设置分割线、添加背景音乐、插入滚动字幕等修饰、美化网页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检测和发布网站的一般方法。
三、教材编写特点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的编写力图做到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富有情趣性和启发性。
充分考虑我区一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尽量选用最常见而且容易得到的软件,循序渐进,不做简单重复。
注意各学段的衔接,尽力适合信息技术教育不同起点的学校和学生使用。
教材利用宁夏的地域、人文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具有浓郁的宁夏乡土气息,使同学们在解决与自己密切联系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
网站制作网站基础知识
认识Dreamweaver
创建和管理站
添加主页并规划主页的
给主页添加内
利用主页生成网页模板
制作子网页
建立超链接
设置网页背景
设置网页分割线与表格边框设置背景音乐与滚动字幕网站的测试、发布与维护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创建和管理站点的方法;
添加主页并规划主页的布局;
利用主页生成网页模板;
建立超链接;
对网页进行修饰和美化(网页背景、分割线、
表格边框、背景音乐与滚动字幕等)。
教学难点:创建网站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附赠资料:
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
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
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
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
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
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
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
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
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高效)
6.多微笑。
(高效)
7.大部分时间都显得很严肃。
(低效)
8.教学实践中大量罗列文字。
(低效)
9.处理学生问题时,声调提高并且表现出失望沮丧的情绪。
(低效)
10.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冷静、专业。
(高效)
11.在课堂上多次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活动。
(高效)
1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高效)
13.测试中出现的题目不超出课堂教授的内容。
(高效)
14.测试中出现令学生感到束手无策的题目。
(低效)
15.和学生陷入激烈的争吵。
(低效)
16.私下里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高效)
17.当众令学生难堪。
(低效)
18.详细地准备教学细节,以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效)
19.重复使用同一套教学计划。
(低效)
20.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教学法。
(高效)
21.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效)
22.拒绝改变。
(低效)
23.勇于接纳并追求成长和进步所必须的变化。
(高效)
24.经常和学生谈论积极向上的话题。
(高效)25.经常和学
生谈论负面的话题。
(低效)
26.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
(高效)
27.尽自己所能和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
况。
(高效)
28.重视学生的长处。
(高效)
29.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学。
(高效)
30.认为教学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低效)31.经常抱怨。
(低效)
32.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促进提高。
(高效
33.为了学生的成功奉献一切。
(高效)
34.认为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高效)
35.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高效)
我相信你看完上面的教学方式后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
但如果你能无所畏惧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