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药学,课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
文章对于如何更好开展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教学探讨;教学实践有机化学是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和医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如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等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展开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热情,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就必须要使学生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相依,而且也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人类早期就已认识有机化合物,并懂得用简单的方法获取有机化合物。
如酿酒、印染等就是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工艺。
进入16世纪后,开始有化学家从有机化合物中提取天然的有效药物成分,用以治疗各种疾病。
法国化学家维勒在1828年用无机盐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这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化合物。
1856年帕金以铬酸氧化苯胺得到苯胺紫,这种合成法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大量染料品种如品红、茜紫、靛蓝等被合成出来,大大推进了染料工业的发展。
而后科学家合成出了无数的有机化学物,在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有机化学已由偏实验性的学科发展成为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并发展了有机天然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量子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等成熟的分支学科。
同时又与生物、数学和物理等多学科相互交叉,发展出有机生物化学等新学科,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正因为有机化学如此重要,至今已有许多有机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仅在1900年至1999年间就有超过60位科学家以其在有机化学领域突出的贡献获此殊荣。
药学专业类实践教学标准(3篇)

第1篇一、引言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是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标准。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药学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药学实验操作、药物研发、药物分析、药品质量管理、药品销售与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基础实验技能(1)无机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试剂的配制、滴定、沉淀、结晶等基本操作。
(2)有机化学实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鉴定等基本操作。
(3)分析化学实验:掌握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基本操作。
2. 药物化学实验(1)药物合成实验:掌握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流程、反应机理等。
(2)药物分析实验:掌握药物的含量测定、结构鉴定、质量标准等。
3. 药理学实验(1)药理学基础实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2)临床药理学实验:掌握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4. 药物制剂实验(1)固体药物制剂实验:掌握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制剂的制备工艺。
(2)液体药物制剂实验:掌握溶液剂、乳剂、悬浮剂等制剂的制备工艺。
(3)半固体药物制剂实验:掌握凝胶剂、软膏剂等制剂的制备工艺。
5. 药品质量管理与检验(1)药品质量管理实验:掌握药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药品检验实验:掌握药品的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及操作规范。
6. 药品销售与推广(1)药品销售与推广基础知识:掌握药品市场分析、销售策略、推广技巧等。
(2)药品销售与推广实践:进行药品销售、推广等实际操作。
四、实践教学方式1. 实验室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中药学专业特点

中药学专业特点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组成、性质、功效、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具有以下专业特点:
1. 综合性:中药学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涉及到中药的来源、制备、鉴定、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
2. 文化性:中药学与中医学、中药文化密切相关,对于中药材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认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也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实践性:中药学专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进行中药材的采集、鉴定、炮制等实际操作,同时也需要进行中药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等实践工作。
4. 研究性:中药学专业也涉及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中药药效的评价和药物机制的研究等。
5. 应用性:中药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药物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中医临床工作和中药制药行业提供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中药学是一门立足中医药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实践经验,并且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效学、质量控制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实验课、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学教学改革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及药剂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搞好有机化学教学,对培养既具一定理论水平,又具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机化学内容繁杂,立体异构难懂,反应机理抽象,再加之其社会应用性强,发展迅速,内容越来越丰富。
而课时压缩,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重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1.1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我们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系统考虑。
对于大家在中学已学过的如烷烃烯烃炔烃及醇醛酮羧酸的物理性质和一般化学性质,可以略讲,重点放在没学过的反应上。
对于易理解的知识,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占授课时间),但要求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向学生推荐本门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目和网站,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参考资料,扩展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可解决学时紧张的状态,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选相对稳定的经典基础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业务素质,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强调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的融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命名则采用英 文讲解 。对于 比较容 易理 解的 内容 , 如化 合物 的 物理性质 , 使用英 文讲解 。对于 比较难理 解 的反应 机理 及影 响 因素 , 则采用 中文 讲解 。这样 既 穿插 了 英文 , 又不 减 少教 学 内
容。
最后 , 在作业及考试 可采 取全 英文 。平时 要求 学生作 业用 英 文 作 答 , 改 作 业 时 注 意 学 生 对 题 目的 理 解 及 专 业 词 汇 的 书 批 写, 让学 生养成好 习惯并学以致用 。考试也 可采用 全英文 , 若平 时 练 习 得 比较 多 , 生 对 英 文 做 题 还 是 能 够 适 应 。这 种 方 式 同 学 时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以后 的部分 大学在研究 生入学考试 中采
多媒 体教 学在教育 领域 中的应 用 已成为 教学 改革 的热 点。 多媒 体教 学将 文 、 、 、 、 画 各 种 因 素 有 机 组 合 在 一 起 , 图 声 像 动 把 些 抽 象 的理 论 、 杂 的 结 构 等 , 过 三 维 动 画 、 频 图 像 、 拟 复 通 视 虚 现 实 等手 段 形 象 生 动 展 现 出 来 , 学 生 通 过 多 种 感 官 刺 激 全 方 使
HAN a — a Xi o— y n
(ntueo C ieeMe i , ini U iesyo rdt nl hn s dc e Taj 0 3 hn ) Istt f hn s i dc Taj nvri f a io a C ieeMe ii , i i 3 0 ,C ia a n t T i n nn 1 9
・
14・ 4
厂州 化 工
21 年 3 第 1 01 9卷 7期
和心理素质 ; 性格 开 朗, 有人格 魅力 , 挥较 强的组 织指 导作 富 发 用, 也有较强 的适应性 。
浅谈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Th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o f Enh a nc i ng Le a r n i n g I nt e r e s t a nd Le a r ni ng M o t i v a t i o n o f Vo c a t i o n a l Pha r ma c e u t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知识 , 对 改进有 机化 学 的教 学方法 进行 了探 索 。
1 部分章节采用 P B L教 学 法
部分 章节 采用 P B L教学法 ,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选 取 恰 当章 节 , 教 师 预 先 设置 好 问 题 , 学 生 通过 课 下 查 阅文 献 , 给 出问 题答 案 , 在下 次 课 时 , 教师 和学 生共 同探讨 问题 , 得 出结 论 , 这样 学 生在 查 阅问题 的过 程 中 , 既扩 大 了知识 面 , 同时也 培养
学效果 。学校 的学 生将 来有 很 多可 能从 事跟 药物 相 关 的行 业 , 不 妨 引人一 些 与此 相关 的知 识 , 例 如 近几 年一 直在 研究 的手 性氢 化 和手性 氧 化合 成药 物 问题 , 对映体 具 有不 同 的反应 活性 , 两 个异 构体 在体 内药 理活 性 、 代谢 过程 往往 存在 显著 差异 , 有 的一 个对 映体 有 疗 效 , 而 另 一 个 对 映 体产 生 副 作
S t u d e n t s o n Bi o c he mi c a l P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Te c h n o l o g y
YANG J i n g , GUAN L i , W ANG T a o , LI U Ch e n wc h e n g , S UN J i a, S UN l i a o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关 降低 , 水 解 速 度 慢 而 有 药 用 价 值 , 对 硝 学 习 , 注 和 研 究 学 科 的 新 知 识 和 该 学 科 其 而 基 苯 甲酸 乙 酯 , 子 中 硝 基 的 吸 电 子 诱 导 最 新 发 展 趋 势 和 动 态 , 将 这 些 新 知 识 充 分 并 效 应  ̄ p 共 轭 效 应 方 向 相 同 , 使 酯 羰 实 到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之 中 。 1- 3 都 比如 : 色 化 学 是 绿
缩 , 限 的 学 时 与 不 断 膨 胀 的 课 程 内 容 之 显 色 反 应 时 , 以 例 举 《 国 药 典 》 酚 类 污 染 的 化 学 , 色 有 机 合 成 化 学 和 原 子 经 有 可 中 中 绿 如 扑 在 间的 矛 盾 日益 突 出 。 何 在 有 限 的学 时 内 , 药 物 的 鉴 别 , 水 杨 酸 、 热 息 痛 等 。 讨 济 性 研 究 正 成 为 未 来 有机 化 学 的一 个重 要 如 列 结 使 学 生 掌 握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内 容 , 高 他 们 论 羧 酸 衍 生 物 的 水 解 反 应 活 性 时 , 举 酯 的 内 容 。 合 专 业 特 点 简 单 介 绍 有 关 绿 色 提 的 创 新 能 力 , 教学 改 革 需 认 真 面 对 的 问 是 类 局 麻 药 普 鲁 卡 因与 酰 胺 类 局 麻 药 利 多 卡 化 学 研 究 的最 新 研 究 成果 及近 年来 绿 色化 题。 笔者 经过 教 学 实践 , 觉得 可从 以下 几个
方面着手 。
超 因 的 作 用 时 间 长 短 , 此 说 明酰 胺 比酯 难 学 比 较 活 跃 的 研 究 方 向 如 无 溶 剂 技 术 、 以
以 水 解 , 过 这 些 实例 可 使 学 生 深 切 感 受 通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 门重要基础课 , 是学好后 也可避免在阅读和听课 时, 引发一些不必要 的疑问。例如在 续专业课 如药物化 学 、 天然 药物化学 、 药理学 、 药剂学 、 物 讨论某一类型的化合物 时, 药 可以结合 它的结构推引 出反应发
统 地 将 化 学 学科 的基 础 知 识 框 架 介 绍 给 学 生 , 不 能 过 多 强 教学效果 , 又 从始至终应本着提 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带动学生 调 本 学 科 理 论 的 系统 性 , 必 须 考 虑 药 学 专 业 学 生 的特 殊 需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而 求, 加强 与药 学 联 系 紧 密 的化 学 概 念 、 理 和 知 识 的 教学 。 原
分 析 等 的必 修 课 , 特别 是 药 物 化 学 、 天然 药物 化 学 , 是 与 有 生 的 内在 原 因 , 后 再 介 绍 这 一反 应 在 合 成 上 的应 用 。 更 然 这样 ,
机化学密不可分I 但是 因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 , J l 。 有机反应 学生会感到 比较生动 , 比较多样化一点 也 。 复杂 , 反应机理较 为抽象 , 所以学生想要学好有机化学 , 要 需 投入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在 高校教学改革 的进程 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 掌握 这门课 , 要求 教师必须更新 教育 观念 ,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 提高教学质量。
象 ,所 以在讲授理论时最好联系实际 内容加 以阐明和剖析 , 使学生知其所 以然 。可以介绍一些前沿的化学和药学知识 ,
1 教学 内容一般药物制剂 、 鉴定及 介绍一些有机化学在实际生 活及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在授课 求多 、 求全 , 而忽 略实 际的 从 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 的药师 。 师在教学 中既要考虑如何系 过程中注 意不要讲解理论求深 、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针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改革教学方法,采取联系生活实际、基于问题教学法、学生主讲模式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e on Pharmacy Professional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s
GUAN Li, ZHANG Jing'an, WANG Xiuzhen, YANG Baoyun, SUN Fuqiang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Research teaching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s the main purpose of a teaching mode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or teaching organic chemistry problems presented ideas and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take contact real life,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speaker mod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talent training
有机化学是我校普遍开设的重要基础课,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精细化工、药用高分子材料、预防医学、生物制药等专业均为必修课,其它一些专业如护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也开设为限选课。
特别是对于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学生后续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
长期以来,有机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通常比较重视学生接受课本知识的情况。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打好基础,方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满堂灌”和“教师讲,学生听”等教学方法,而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方面重视不足。
在学生方面,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记忆课本和教师传授的知识,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较大,课堂教学普遍为大班授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更加突出。
研究性教学是近期我国教育界讨论比较多的教育理论,它与当代国际教育界普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一样,都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的理论基础上。
一般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①②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过程性、主体性、实践性、问题性、体验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高校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的关注和认可。
众多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应用,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成功开发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范式包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环节,开展论文研究,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采取案例研究,推进项目训练等。
③④
1 联系生活实施研究性教学
有机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常常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能将生活的有机化学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应用更为广泛,那么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强烈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
如在学习立体化学基础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多数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厌学情绪浓。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入葡萄糖、氨基酸、手性药物等与人们生活比较接近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加;而手性药物的内容因与药学专业联系紧密,学生更乐意花较多的精力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2 基于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主讲模式的应用
一般课程讲授中,通常是教师主讲为主,这样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往往认为课堂内容听懂了、作业会做就行了,不知道将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这往往使学生养成读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素质不全面的,尤其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试开展了学生主讲的模式。
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至8人,小组内不设组长,以免组长最终“沦落”为组里唯一代言人。
教师提前两至三周将主讲内容布置下去,各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分类整理,最后将资料汇总,形成一份全组通用的讲义和课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内容熟悉。
最终由哪个小组的哪位同学上台主讲,是教师指定或随机抽取。
通过集体备课,学生能学到比听讲要丰富得多的知识,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扩展知识的过程,整理资料和汇总就是去粗取精的完善过程。
最后,每个人都能将集体的智慧结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我们将“碳负离子反应”这章作为学生主讲的内容。
实践表明,即使对于这样有些难度的内容,学生主讲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所教的内容仔细分析,精心挑选分组讨论的内容,要求既要有讨论价值,又要深浅适当。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法不宜使用频繁,以免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得其反。
4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的核心,大学生具有无限的研究与创新潜力,开发这种潜力是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标。
⑦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课题中分解出适于本科生进行的子课题并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团队参与子课题;教师成为导师指导学生科研活动,并适当提供科研经费。
另一方面,学校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等,为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各种方便。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自行拟定研究主题,
如微波辐射有机合成新方法、相转移催化、手性合成等有机化学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课程论文。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巩固了课内知识、扩展了课外知识;不仅了解了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培养了探索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了分析讨论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科研究问题。
通过接受科研训练,学生能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综合实验技能、分析讨论和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获取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不但能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掌握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
有机化学的研究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仅在药学专业进行了尝试,还只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处于积累经验的起步阶段,其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和学生主体认知水平、传统教学习惯、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范围推广研究性教学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此外,研究性教学的推广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需要学校自上而下地构筑研究性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对研究性教学从体制上给予肯定,推动研究性教学功能的发挥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广东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GYJGYB201201)
注释
①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②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③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4).
④许晓东,冯向东.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⑤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
⑥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⑦刘赞英,王岚,朱静然,张瑜,张艳红.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