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测试:1000米800米长跑训练及考试技巧

合集下载

1000米800米训练方法

1000米800米训练方法

1000米800米训练方法引言:1000米和800米是田径比赛中常见的中长跑项目,对于参与者来说,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1000米和800米训练方法,帮助跑者提升速度和耐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热身在进行1000米和800米训练之前,热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热身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

常见的热身动作包括慢跑、动态拉伸和关节活动。

二、基础训练1. 长跑训练长跑是提高耐力的重要训练方式。

跑者可以选择在室外或室内的场地进行长跑训练,以适应不同的跑道条件。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逐渐增加跑步的距离和时间,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2. 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提高速度和耐力的有效方法。

跑者可以选择在跑道上进行间歇性的加速和减速训练。

比如,可以选择在100米的跑道上,以快速的速度跑200米,然后以慢速的速度跑200米,重复多次。

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

三、技巧训练1. 起跑技巧起跑是1000米和800米比赛中的关键环节。

跑者需要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技巧。

起跑时,双脚要紧贴起跑线,身体稍微前倾,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起跑时,要迅速用力推开地面,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2. 转弯技巧在800米比赛中,跑者需要在跑道上完成一次半圆的转弯。

为了保持速度和平衡,跑者应该选择内侧线路,并且保持身体的倾斜,尽量减小转弯半径。

转弯时,跑者需要保持手臂的摆动和腿部的频繁踏地,以保持速度的稳定。

四、饮食和休息除了训练技巧和方法,饮食和休息对于提高1000米和800米比赛成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跑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

此外,跑者需要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结论: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技巧,跑者可以提高1000米和800米比赛的成绩。

热身、基础训练、技巧训练以及饮食和休息的合理安排都是取得进步的关键。

800、1000米体测通关方法

800、1000米体测通关方法

800、1000米体测通关方法技术要领1、跑步姿势中长跑时身体尽量放松,身体微微前倾,与地面的角度大概是 8 0°到 85°左右,女生速度相对慢些,保持 85°即可。

跑步过程中要注意抬头收腹,双手自然配合脚步运动,减少身体左右晃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中长跑的后程(就 1000/800M而言,500/400M以后就是后程了),体内乳酸增多、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这时自然会降速。

这时要求要加强腿部蹬摆的配合,上肢增大摆臂幅度,以促使后程技术动作不变形,达到提高后程速度。

2、步频和步幅(步长)增大步长和提高步频对提高中长跑成绩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步频和步长又是一对矛盾。

一般情况下,一个 1.75M 的男子,步长应该可以达到 1.8-2M,一个身高 1.6M 的女子步长可以达到 1.5-1.7M 米(按身高比例来说,男的下限也就是 1.7M,女的是 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 1.9M)。

训练时要注意计算100M 的平均步长,换算一下,至少要达到步长的下限。

如果刚好腿短身长,那么就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步频,一般是一秒3.5 次。

3、跑动技术蹬摆送髋技术蹬伸是由髋、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发力,使各关节达到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于髋部,使身体重心前移。

在蹬伸的同时也是摆动腿折叠前的开始。

蹬摆配合协调,就会起到髋关节迁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摆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长,又能加快步频,还能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

1000/800M中,蹬地腿伸直时应该和地面形成 60°左右的夹角(夹角小于50°,会加快速度和频率,是冲刺跑的技术) 。

4、落地着地缓冲的技术落地要让脚跟先落地,但注意脚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夹角(少于 10°)或者整个脚落地,在着地缓冲时,要尽量减小阻力,迅速过渡到前蹬动作。

在着地后身体重心向下移动的同时要向前移动。

以上是着地缓冲的两大技术难点。

体能测试1000米800米长跑训练及考试技巧

体能测试1000米800米长跑训练及考试技巧

以下经验仅供参考,我个人的实际经验是: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

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

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采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多采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采用;第三阶段多采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计划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

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

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

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

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精选5篇)

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精选5篇)

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精选5篇)第一篇: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在中考体育项目中,800/1000米跑是很多考生的弱项,它是对耐力与毅力的考验。

练习800/1000米跑让很多考生感到枯燥。

如何练习才能既有趣又提高成绩?考生在掌握800/1000米跑技术要领的情况下,通过超越跑、同伴跑、定时跑、定距跑、匀速跑等方法,增加训练乐趣。

开始练习前,考生要先认清两个问题:第一,800/1000米跑不只是体育考试的要求,耐久跑对考生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有很大帮助,还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考生舒缓心情、愉悦精神;第二,800/1000米跑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术要领,考生要注意掌握和运用。

进行耐久跑训练时,考生要注意呼吸均匀。

800/1000米跑的呼吸不能太大太频繁,否则会过早出现疲劳现象。

建议可采用两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要主动呼吸。

可以练习匀速鼻吸口呼的方式,吸气慢而匀、呼气短促而有力,同时保持一定的节奏。

具体选择哪种呼吸方式,要根据考生个人情况。

跑步时,考生要循序渐进。

耐力较差的考生,可先从400米跑过渡,逐渐达到考试要求。

800米和1000米的跑步过程比较枯燥,练习时,考生可采取超越跑、同伴跑、定时跑、定距跑、匀速跑等方法,增加训练乐趣。

学校如果有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可以根据上边显示统计训练的时间,来调整训练方法,建议每周练习两至三次。

此外,可通过奖励法练习。

比如,老师跟学生约定比赛,或自我对比测试。

但800/1000米跑要定期和长时间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成绩会有一定的进步。

考生要注意,练习前不要大量饮水、吃东西,可少量频繁补水。

耐久跑后可补充少量温水或糖水,但不能喝凉水。

跑步时,要保持身体稳定,摆臂幅度不能过大,手腕和大臂放松、自然摆动。

身体整体呈放松状态,尤其是腰部不能过于挺直,落地时要注意配合脚的缓冲力量。

800米或1000米跑的测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800米或1000米跑的测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800米或1000米跑的测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嘿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800 米或1000 米跑的测试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可太重要啦!
首先呢,咱们说说跑前的准备。

哎呀呀,热身那是必须的呀!活动活动手腕脚腕,转转脖子,拉伸拉伸大腿小腿,这可不能马虎!要不然,跑起来容易受伤呢!还有哦,穿合适的运动鞋和运动服也很关键哇!鞋子不合脚,跑起来那得多难受呀!
接下来,跑步的姿势也有讲究呢!身体微微前倾,可别太夸张啦!步伐大小要适中,太大容易累,太小又跑不快,这分寸可得把握好呀!手臂自然摆动,别太僵硬喽!
然后呢,呼吸的节奏很重要哇!一般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或者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千万别乱了呼吸的节奏,不然会喘得特别厉害!
再说说跑步的策略。

刚开始可别冲得太猛啦!不然到后面就没力气了,那可糟糕!可以先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哎呀呀,中间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适当调整,最后再冲刺!
跑的时候,要专注,别东张西望的!心里给自己打气:“我能行!我可以!”
还有哇,跑完可别马上坐下或者躺下,要慢慢走一走,让身体缓一缓呢!
总之呢,800 米或1000 米跑,掌握好这些测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咱们就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啦!加油哇朋友们!。

初中800米1000米训练方法

初中800米1000米训练方法

初中800米1000米训练方法初中800米和1000米是学生常见的短跑项目之一,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跑步速度和耐力的同学来说,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初中生800米和1000米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一、热身准备在开始800米和1000米训练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

热身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的肌肉和关节逐渐适应运动,减少受伤的风险。

常见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跑、拉伸、小规模的踢腿和摆臂运动等。

二、基础有氧能力训练800米和1000米属于中长跑项目,对有氧能力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训练中应注重基础有氧能力的提升。

可以选择进行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逐渐增加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同时,可以尝试进行间歇训练,即快慢交替进行跑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三、速度训练除了有氧能力的提升,800米和1000米的训练还需要注重速度的训练。

可以选择进行短跑训练,如100米、200米或400米短跑。

在短跑训练中,要注重起跑姿势、加速度和终点冲刺等技术细节。

此外,还可以进行爬坡训练,选择一些坡度适中的路段进行爬坡跑,这样可以提高爆发力和腿部力量。

四、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800米和1000米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选择进行200米、300米或400米的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速度和耐力,通过快速跑步和恢复跑步的交替进行,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运动。

在进行间歇训练时,要注意控制好恢复跑步的时间和速度,以保证训练效果。

五、技术训练除了基础的有氧能力和速度训练,技术训练也是提高800米和1000米成绩的关键。

在技术训练中,可以注重起跑姿势、摆臂和踢腿动作的练习。

此外,还可以进行起跑和终点冲刺的训练,提高起跑和冲刺的速度和效果。

六、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进行800米和1000米训练时,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不宜过度训练,应根据个人情况和身体状况来制定训练安排。

适当安排休息时间,给身体充分恢复的机会。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和睡眠的调节,保证营养和休息的充足。

中考体育中长跑1000和800米必知点

中考体育中长跑1000和800米必知点

中考体育中长跑1000和800米必知点800、10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也是中考体育中必考的项目,运动量大,体能消耗大,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算得上是中考体育中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动作要领1.起跑采用站立式起跑,听到各就位的口令时,两脚前后开立,站于起跑线后,两腿弯曲,两臂成摆臂姿势,上体前倾,重心前移,保持身体稳定;当听到跑的信号后,两腿有力蹬地向前跑出,两臂配合腿部积极摆动。

2.起跑后加速跑大腿积极前摆,后蹬有力,身体重心逐渐抬起,抢占有力位置,调整好跑速。

3.途中跑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大腿积极前摆,后蹬充分,髋部前送,保持重心平稳。

做到动作轻快、有节奏,步幅适中。

4.冲刺跑在途中跑技术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大摆臂的幅度,提高跑的频率,注意上下肢配合。

二、常见错误和对策1.后蹬无力坐着跑产生原因:髋关节灵活性差;下肢力量不够。

纠正方法:多做50-60米距离的后蹬跑练习,或做30-40米距离的跨步跳练习;站立式起跑,用大腿发力小腿蹬地,做走步变跑步的过渡练习。

2.摆臂方式不正确产生原因:摆动方式不对,用肩或者身体摆动;摆臂过于向两侧;摆臂过于向上。

纠正方法:原地体验和掌握摆臂技术要领;行进间体验和掌握摆臂技术要领,如中速60米和100米跑;多做后蹬跑或屈蹬跑练习。

3.身体过分前倾产生原因:腰背肌和腹肌力量不强。

纠正方法:原地体验和掌握身体前倾角度3-5度;加强腰背肌和腹肌力量,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两头起、俯卧背起、斜体侧起。

4.脚着地方式不正确产生原因:着地方式理解不到位;腿部力量不强;膝、踝关节力量弱。

纠正方法:原地体验和掌握着地方式,脚跟至脚掌的滚动式着地;重复性进行小步幅跨步跳练习,掌握和巩固扒地动作,强化滚动式着地;加强腿部和膝、踝关节力量训练,如原地半蹲跳、立踝跳、一定距离蛙跳。

5.呼吸方式不正确产生原因:原有错误呼吸习惯。

纠正方法:原地体验和掌握张开嘴巴呼吸动作要领;原地高抬腿体验和掌握鼻子嘴巴同时呼吸动作要领;定时跑12分钟以上,途中跑掌握和巩固鼻子嘴巴同时呼吸动作要领。

考一千米的技巧

考一千米的技巧

考一千米的技巧【原创版4篇】《考一千米的技巧》篇1考试项目为男生1000 米、女生800 米。

以下是一些考一千米的技巧:1. 配速:在考试开始前,需要确定自己的配速。

通常来说,前半段可以稍微快一些,后半段会逐渐感到疲劳,所以需要控制好速度,保持稳定的节奏。

2. 起跑:起跑时,不要过于兴奋或紧张,要保持冷静,按照自己的节奏出发。

起跑后,要注意保持直线,避免因为偏离路线而浪费体力。

3. 呼吸:在跑步过程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保持规律的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让身体更好地吸收氧气。

4. 姿势: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提高效率。

需要保持直立的身体,手臂自然摆动,步伐轻盈。

5. 策略:在考试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体力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

如果实力较强,可以采取领先策略,控制好速度和节奏,保持优势;如果实力较弱,可以采取跟随策略,跟在领先者的后面,节省体力,等待机会。

6. 终点冲刺:在距离终点还有100 米左右时,需要开始加速,用尽全力进行冲刺。

这时要注意保持平衡,不要因为冲刺过猛而摔倒。

《考一千米的技巧》篇2考一千米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技巧:1. 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在考试前,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以确保身体状态最佳。

2. 适当热身:在考试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例如慢跑、伸展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合理分配体力:在考试中,需要合理分配体力,避免一开始就全力冲刺,导致后期乏力。

4. 保持节奏:在跑步中,需要保持自己的节奏,避免被其他人的影响,以确保跑步的效率和稳定性。

5. 注意呼吸:在跑步中,需要注意呼吸,保持规律的呼吸节奏,以确保身体的氧气供应充足。

6. 合理使用手臂:在跑步中,需要合理使用手臂,手臂的摆动可以帮助维持平衡和节奏。

7. 保持正确的姿势:在跑步中,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直立,避免弯腰或低头,以确保跑步的效率和稳定性。

8. 适当补充水分:在考试中,需要适当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脱水影响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能测试:1000米/800米长跑训练及考试技巧以下经验仅供参考,我个人的实际经验是:考前适应+耐力+毅力=满分。

考警察的想必体能一定不差,关键是在考前一定要有一两个星期的适应期,在适应期内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快速跑完一千米,一天跑一次就够了。

在考前两三天休息一下。

考试时可能情况可能没有你训练的时候好,看到别人跑的快心里慌,其实没必要,你只要按照你训练的时候去跑就可以了(前提是训练的时候你要尽力,当做考试来训练)。

我本人(小虎)就是这样训练,从4分15秒到考试时候的3分25秒的(刚满分,不多,却也不少).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

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

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采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 第一阶段多采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采用;第三阶段多采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计划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

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

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

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

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计划安排:1. 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采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

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 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采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 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

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

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刺激,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

一、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

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

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

“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

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采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 500米的世界纪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这种训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

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

加速的距离一般为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

间歇训练法是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

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

强化性间歇训练A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

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

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2、取得的成绩:通过间歇训练的应用,使德国运动员在20世纪40——50年代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

(四)重复训练法训练中多次重复几个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于或者稍长于比赛段落,休息间歇时间较长,心率恢复到110——100次/分时继续训练。

重复训练法的核心是五大结构(段落长度、跑的速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休息方式)和三种类型,即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小于30秒,强度最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30秒——2分钟,强度次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2——5分钟,强度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

1、理论依据:通过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2、取得的成绩:重复训练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运动员罗·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的世界纪录。

(五)马拉松训练法60年代新西兰的里迪亚德推崇“公里数创造冠军”的理论,创造了马拉松训练法。

运用这种方法培养了两个奥运会冠军并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

从而使世界中长跑分为在自然环境中的匀速和任意变速的训练方法与跑道上间歇训练方法两大训练体系。

(六)高原训练法受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启示,中长跑又创造了强化训练手段——高原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促进了世界中长跑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要求(一)准备期:训练重点放在发展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一般专项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间断长跑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结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练习,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水平,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二)竞赛期: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重点,方法可以选择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跑量和强度通过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竞技状态,并将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到比赛。

(三)恢复期:以慢跑、带有游戏特点的“法特莱克”跑、球类活动以及医学和心理学措施进行身体恢复和心理疲劳的消除。

三、应用(一)磷酸原无氧供能系统的训练以6——10秒的爆发力练习为主,练习采用30——60米的重复跑和行进间跑、10秒左右的跳跃、越野中30——50米的冲刺跑等。

糖原无氧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采用10——120秒的间歇训练法。

(二)采用持续训练法,中等强度用长时间持续跑40——100分钟,无氧阈强度持续跑15——30钟,心率160次/分左右。

(三)采用间歇训练法,短段落间歇次数多,心率150——160次/分左右(200米快/100米慢14——16次,400米快/100米慢10——12次),长段落间歇次数少,心率160——170次/分左右(例如1000米快/200米慢8——10次、2 000米快/200米慢4——6次等)。

个人认为跑前喝红牛加强型和葡萄糖很有帮助,还有就是一双好的跑鞋,关于李宁第四代超轻跑鞋的贴子,很好,很轻,但跳远别用,打滑。

长距离的跑类项目,要提高成绩,取决于速度与耐力.所以要从这两方面着手.速度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那我们就说耐力.耐力靠是的心肺功能,还得加上在跑的过程中的意志力.在练习长跑过程中,不管你能不能跑动了,两手臂一定要摆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双臂带动双脚运动.学会调节好自己的呼吸节奏,不要老把嘴张得老大的,我们呼吸是为了能把氧气运送给心脏,急促的呼吸是送不到心脏的.每次练习结束,一定要注意放松自己的下肢,长时间的跑肯定是加重了下肢肌肉的负担,一定要多放松,要不然肌肉僵硬,还是白练.1000米跑如何分配体力?跑1000米时起跑速度偏慢,之后稍稍提速,但到了400米时就有了极点,之后靠耐力匀速跑到,最后50米全力冲刺.除了每天早上坚持长跑外,还须注重以下几方面:1.压腿,练好柔韧性,有助于步幅的提高;2.加强身体各部力量练习,尤其是腰腹力和腿步力量,加大后蹬动力;3.熟练跑步技术,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冲刺技术;4.多练30米跑,要求憋气快速跑. 可提高速度和爆发力!科学的跑法是: 鼻孔吸气,嘴巴呼气,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感觉不够气时可加深呼吸.跨大步保持匀速跑,战术可采用跟人跑,紧跟第一名,最后100米超越.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