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五、自由朗读全文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4* 梅花魂【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国诗词的无限魅力,领悟梅花的品格,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们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语言运用:抓住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思维能力: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都祖国的无限眷恋。

审美创造: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解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

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文描写的五件事:1.教诗词落泪;2.珍爱墨梅图;3.难归而痛哭;4.赠予墨梅图;5.送梅花手绢。

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第一次是读诗词时流泪,外祖父心中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后两次都是因不能回国,内心痛楚而流泪。

三次流泪,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关注课文题目的含义:“梅花魂”中的“魂”既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又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目标】1.认识“腮、虬”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

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1.教师导入新课:梅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有关梅花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

你能想起哪些呢?预设1: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预设2: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魂》的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梅花魂》的全文。

2.理清文中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进行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理清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进行跨学科的拓展,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去理解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梅花魂》文章全文、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介绍等。

2.教学材料:课本、笔记本等。

3.活动准备:文学赏析活动、小组讨论活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于梅花的讨论,激发学生对梅花的热爱和好奇。

2. 学习《梅花魂》(15分钟)•分段阅读文章,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及主要情节。

3. 作者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梅花魂》的作者及其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二课时1. 文学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梅花魂》的主题、寓意,并展示分组讨论成果。

2. 作文练习(15分钟)•让学生以《梅花魂》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1. 跨学科拓展(20分钟)•结合自然、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让学生重新理解文学作品。

2.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展望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作业1.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读完下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分组讨论和跨学科拓展等方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文章本身,还培养了综合性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激活和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谈话入题,赏梅花1、导语引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

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

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三、细读引导,悟梅花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

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梅花魂》的内容,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感和情感,学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心体味事物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读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课件。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3.其他:备课笔记、课堂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关于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梅花的感受。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梅花魂》。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学习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实践(15分钟)1.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言语调和情感表达。

2.针对课文中的画面和情感要素,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或表演。

第四步:总结(5分钟)1.整理课堂讨论和感悟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细致体味。

五、课后作业1.背诵《梅花魂》部分段落。

2.撰写对梅花的感悟和联想。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梅花魂》课文的学习,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文学中的丰富内涵,开拓了对美学的认识。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的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引导他们用心感受和表达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情感和思想启迪。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花魂》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魂》的情节和主题。

2.学会朗读课文,把握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讨论梅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梅花魂》课本及教辅材料。

2.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梅花魂》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梅花魂》的故事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什么?第二步:学习(15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梅花魂》的内容,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的处理,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3.学生小组讨论梅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品质。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梅花所传达的品德和精神,鼓励学生向梅花学习,做一个美丽高洁的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梅花魂》这篇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高洁品质和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古文阅读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下节课可以通过继续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增强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魂》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梅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2.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观看关于梅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美丽与坚强。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内容:–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解读文中生僻词汇,引导学生扩展词汇积累。

3.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小组展示梅花魂的相关画作或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

–播放与梅花相关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2.授课内容:–分析《梅花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提问引导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3.活动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梅花魂》片段,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就梅花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梅花魂》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和讨论,展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2.阅读《梅花魂》原文,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同学。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外祖父的一段难忘的往事,表现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对五年级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梅花的精神内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眷恋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与梅花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3.视频: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梅花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出与梅花有关的诗句,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梅花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组内讨论等方式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p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设计意图: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

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设计意图: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圈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2.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独立思考,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2)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深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学生朗读,交流感悟。

)(板书:引起下文。

)检查交流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借此提出学习要求,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感悟爱梅,感受品梅。

(一)感悟外祖父珍爱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板书:珍爱墨梅图)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3.指名读这段话。

小组交流: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家人碰也碰不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通过老人的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感受外祖父对“我”的慈爱,从对比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学生用严厉的语言读好外祖父的话,从严厉的语言中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②通过老人的行动“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b.指导朗读,读好“轻轻”“慢慢”,在朗读中表现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交流过渡:(1)问题交流:“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能揭开作者心中的疑问吗?(学生各抒己见。

)(2)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关内容,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

通过问题交流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

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感受外祖父品味梅花。

1.引导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板书:赠送梅图)2.课件出示有关内容。

“是啊,……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3.探究交流。

(1)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2)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3)外祖父珍爱梅花是因为梅花色彩鲜艳吗?(不是。

)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4)课件突出显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交流:①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 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②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③从外祖父对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赞梅花,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5)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4.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谁能把对课文题目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说给大家听?(《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鼓励学生试着用外祖父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6.谈话过渡,从外祖父分外珍爱墨梅图我们感受到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厚的爱。

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教“我”读唐诗宋词经常流下眼泪;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地哭了;送“我”上船时泪眼蒙眬。

)三、读“三哭”,悟真情。

(一)一哭: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吟诗落泪。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究:(1)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表达了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还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2)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3)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二哭: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鸣呜呜地哭了起来……1.学生默读上面一段话,指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不能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