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与需求基本原理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需求向下倾斜原理: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购买者趋向于购买该商品的更少数量,同样地,当价格下降时,当价格下降时,其他调价不变,需求量增加。
不难料到这样一个结局,当你所持有的一切东西,都是白银或黄金做的时候,你会渴望破铜烂铁。
什么是不辨是非的人,他知道一切事物的价格却不理解其价值的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物品,他从中得到额外的货或边际效用量是下降的。
经济依赖于三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
土地和劳动称为“基本生产要素”,资本是一种生存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牺牲现在的消费而得来的增长。
许多经济活动都涉及到放弃现在的消费,以增加我们的资本,我们每次进行投入——建造一个新工厂或者修筑一条道路,增加受教育的年限或提高教育质量,或者增加有用的技术知识的储存——我们都是在提高我们的未来生产率。
市场如何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东西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2,如何生产物品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3,为谁生产物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看不见的手原理”:当每个人自私自利地追求他或她的个人利益时,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众的最好福利。
完全竞争:指在该市场上任何企业和消费者所占的市场份额都没有大到能影响市场价格的时候。
政府的经济作用:提高效率,增进平等和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稳定。
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
制造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军舰,发射的每一枚火箭,从最终意义上讲,都意味着对忍饥挨饿的人们的盗窃。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400
•
800
•
1200
•
1600 2000 2400
•
•
•
Q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公式: ed = –
△Q Q △P P △Q
= –
△P
•
P Q
△Q为需求的变化量, △P为价格的变化量
即:
ed =
– △Q
△P
P1+P2
•
2 Q1+Q2 2
(Q1,P1)为变化前组合, (Q2,P2)为变化后组合。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如图: P P ed>1 ed<1 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A 3 A 3 B B 2 2 D D 0 P 20 50 Q 0 20 25 P Q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 下,供给增加,供 给曲线由S0右移至 S1,均衡点由E0变 为E2,均衡价格下 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供给曲 线由S0左移至S2, 均衡点由E0移至E1, 均衡价格上升,均 衡数量减少。
P
D
S2 E1 E0 E2
S0
P1 P0 P2
S1
0
Q1 Q0 Q2
S0 S1
P0
供给增加时 ,供给 曲线由S0右移至S1; 供给减少时,供给曲 线左移至S2。
0
Q2
Q0
Q1
Q
二、需求的变动
1.需求与需求量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是需求的变动。表 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 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变动。表 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 P P0 D0 D2 Q 需求增加时 ,需求 曲线由D0右移至D2; 需求减少时,需求 曲线左移至D1。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供求规律。
教学要求:阐明均衡价格理论及其在政府政策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教学难点:均衡价格的形成;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计算。
第一节市场与竞争一、市场的参与者市场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市场的参与者大致划分为四类:消费者、厂商、政府机构和外国人。
市场的每一参与者都有着自己追逐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消费者追逐效用最大化;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政府追逐公共福利最大化;外国人追逐的目标如同消费者、厂商和政府机构。
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只能在他们有限的资源限制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人们决定参与市场交换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1)任何单个个人都不可能生产出他所需要的全部产品和服务;(2)人们所拥有的用于生产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
这些约束条件导致了专业化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的产生,而这些相互作用大多数是通过市场发生的。
二、市场的相互作用厂商通过为产品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在要素市场购买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活动;单个消费者为市场提供要素(如他们的劳动力),并购买最终消费品和服务;政府机构既是要素市场的参与者,又是产品市场的参与者;外国人一方面为我们的市场供应产品和服务(进口),另一方面从市场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三、市场与竞争:完全竞争及其他(一)完全竞争市场所谓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概括起来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特征:⑴各行业中都存在着许多小企业;⑵厂商都追求利润最大化;⑶不存在行业进出的障碍,资源自由流动;⑷任何产品都有许多完全替代品,所以价格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唯一决定因素;⑸消费者对价格具有完全信息,同时,供应者根据价格做出各种生产决策。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

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商品市场上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1.供给的基本原理供给是指在市场上某一商品的生产和供应。
供给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a)价格影响供给供给的数量受到商品价格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高价格意味着生产者可以更有利可图地生产和提供商品。
b)生产成本影响供给供给的数量还受到生产成本的影响。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往往会减少,因为生产者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
c)技术进步影响供给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技术进步往往会促使供给增加,同时也有可能改变市场上的供需关系。
2.需求的基本原理需求是指市场中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
需求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a)价格影响需求需求的数量与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
一般来说,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相应减少;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较低的价格会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
b)收入影响需求需求的数量还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然而,对于某些商品来说,需求可能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被称为“经济商品”。
例如,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他们可能更愿意购买更高级的替代品。
c)个人偏好影响需求个人偏好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喜爱程度。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个人偏好,因此对同一商品的需求量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特殊的商品,个人偏好可能会对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
3.供需关系的重要性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机制,它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
以下是供需关系在经济中的重要性:a)价格的确定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当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会稳定在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当供需失衡时,价格会发生变动,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本次演讲将讨论为了经济调整和管理,供给和需求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基本原 理。
供给和需求的定义
供给曲线
通过投入的成本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定义了一 个产品的供给量。
需求曲线
通过市场价格和消费者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定义了 一个产品的需求量。
供给的要素
技术进步
技术的增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提高供给量。
人口
人口的变化和构成会改变某个市场的总需求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1 供给量
供给量越高,价格越低。
2 需求量
需求量越高,价格越高。
3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相遇
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价 格和数量达到平衡。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价格与数量
价格
在价格高于平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导致价格下跌。在价格低于平衡价格时,需求 量大于供给量,导致价格上涨。
供给和需求的实际应用
房地产市场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房价 会上涨。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时,房价会下降。
电子产品市场
由于技术革新,供给量增加, 价格下降。
能源市场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 会上涨。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时,价格会下降。
生产成本
由生产因素的价格和生产效率决定,成本越低,供给量越多。
收益率
利润越高,企业愿意提供更多产品。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可以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提高了供给量。
需求的要素
收入
收入的提高会导致消费者希望购买更多的产品。
价格
价格会影响需求量,价格的上涨会减少需求量。
市场偏好
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喜好和嗜好会影响需求量。
数量
供给量和需求量通过价格达到平衡。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会增加,需求量会减少,反之亦 然。
供需交易原理

供需交易原理
供需交易原理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以下是供需交易原理的核心内容:
1. 供给:
-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量通常与价格正相关,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2. 需求:
- 需求指的是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量通常与价格负相关,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个人喜好、替代品的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均衡:
-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相遇的地方,即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点。
在这一点上,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趋向于稳定。
市场均衡点是供给者愿意出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购买者愿意购买的价格一致的点。
4. 价格调整:
-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增加而需求将减少,导致价格下降,直至达到市场均衡。
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减少而需求将增加,导致价格上升,直至达到市场均衡。
5. 影响因素:
- 供给和需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变革、政府政策、消费者偏好、人口变化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进而影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供需交易原理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形成的基础,也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
供给与需求市场的基本原理

供给与需求市场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供给与需求市场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一、供给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中,供给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利润而愿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基本原理涉及以下几个要素:1. 价格与供给的关系:供给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当产品价格升高时,企业或个人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反之,价格降低时,提供的产品数量会减少。
2. 生产成本与供给的关系:供给与生产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生产成本上升时,企业提供的产品数量会减少;反之,生产成本下降时,产品供给会增加。
3. 技术进步与供给的关系: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产品供给。
二、需求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中,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基本原理涉及以下几个要素:1.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需求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当产品价格升高时,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反之,价格降低时,需求量会增加。
2. 收入与需求的关系: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时,需求量会减少。
3. 替代品与需求的关系: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当替代品价格升高时,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反之,替代品价格降低时,需求量会减少。
三、市场的均衡与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相互作用,形成市场的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最佳匹配状态,从而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时,价格会下降,以促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直至供给与需求相等。
当市场存在供小于求的现象时,价格会上升,以促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直至供给与需求相等。
市场均衡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实现,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三,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一,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购买者便会趋向于购买更少的数量。
同理,当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量会增加。
2,替代效应: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我会用其他类似的物品来替代它。
收入效应:当价格上升时,人们的实际收入只会明显降低,只能减少消费开支。
3,市场需求:所有个人需求的综合,符合需求向下倾斜规律。
4,需求曲线背后的因素①平均收入:收入增加时,需求增加②人口:人口增加时,总需求增加③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则此物品的需求也将上升或下降。
④爱好或偏好⑤特殊因素:地理因素,气候因素,交通因素,安全因素,未来发展预期等。
5,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①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当影响需求曲线的一种因素(五因素之一)发生变化时会发生。
②需求量的变化:表现在价格变化之后,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到不同的点;此时只有价格变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1,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有关。
2,供给曲线背后的因素①生产成本:投入品价格下降和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②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此物品的供给也将下降或上升。
③政府政策:技术选择,税收,最低工资法,企业管制,价格管制,关税,贸易开放程度。
④特殊因素:气候,行业差异,市场结构影响下的未来预期。
3,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①供给的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当影响供给曲线的一种因素(四因素之一)发生变化时会发生②供给量的变化:表现在价格变化之后,供给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到不同的点;此时只有价格变化,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三,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市场均衡1,市场出清价格:均衡价格,此时供求力量平衡,价格不会继续波动。
在图中,均衡价格发生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2,供给和需求的移动对均衡的影响①需求上升:价格上升,数量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数量下降②供给上升:价格下降,数量上升;供给下降:价格上升,数量下降3,正确使用供求分析方法:①区分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②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区分价格变化和其他因素变化③识别供求平衡,它位于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2
数量
二供给规律
1. 供 给 规 律 ( Law of
supply ):供给与价格 价格
S
成同方向变动.
2.影响价格因素
价格、成本、时间、
预期价格……
P2
P1
Q1
Q2
数量
2.供给曲线的特例.
A.供给曲线是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B.供给曲线是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C.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倾斜:
•
P
S1
S0
Q1 Q3
D
Q2
数量
市场短缺(需求过多)
价格
S
P3
P2
短缺
假设价格 P2 , 则: 1) Qd : Q2 > Qs : Q1 2) 短缺 Q1:Q2. 3) 价格上升. 4)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5) 新均衡在 P3, Q3
D
Q1
Q3
Q2 数量
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
• D与S相交于E,E是 市场的均衡点 (equilibrium point),
• 它决定均衡价格为 0P1=1.2元
• 均衡数量为0Q1=31 斤.
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的计算
•用 数 学 模 型 加 以 表 示
案例:美国小麦市场
1、原始均衡(1981年) QD=3550-266P QS=1800+240P
令QD = QS 得:P=3.46
2、需求变化(1985年) QD=2580-194P QS=1800+240P 令QD = QS
1、需求变动的影响. • 在均衡点E1、E2点、E3点.
2、供给变动的影响.
• 在均衡点E1、E2点、E3点.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 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变化是难以肯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 供给需求都增加?
案例:禽蛋的市场
• 每当生产成本下降时,禽蛋的供给曲线向而消费者偏好变化后,需求曲线向 左结果,禽蛋的实际价格大幅度下跌,禽蛋消费下降.
P D1
垂 直
D3
D2 D0
O
平行 特例,吉芬商品
一般情形
QD
三、需求的变化与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数量 Demanded)变动:价格变化时,购买 量沿需求曲线移动
2、 需求(Demand)变动:除价格外,任何一种决定需 求的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的移动
P
P
Q
需求量变动
需求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S2
S3
O
QS
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价格变化时,厂商愿意生产 和销售的数量沿供 给曲线移动
供给变动:除价格外,任何一种决定供给 的因素变动时供给曲线的移动
P
P
供给量变动
Q
供给变动
Q
第二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demand)
1、需求定义 ⑴ 购买意愿; ⑵购买能力;
2、需求函数
QD QD(P)
• 1、按照均衡分析的范围: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 2、依照分析中是否涉及到时间因素:静态均衡
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Fra bibliotek二、市场机制
•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不断变化直到市场 出清的趋势,即直到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为止。
• 市场机制又称“看不见的手”(ivisible hand)又 称价格机制。
•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通过价格可以自动调 节供给与需求,使市场达到均衡.这种调节功能, 就叫价格机制(价格 machanism)或市场机制 (market machanism).
价格 价格
3、需求曲线
D
数量 产量
二、需求规律
1.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 ). 即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影响需求的因素
价格、预期价格、收入、偏好、替代品或互 补品……
2、需求曲线的特例
⑴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轴的直线: ⑵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与数轴的直线: 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吉芬商品
• Adam Smith的观察: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 但是水几乎一钱不值.相反,钻石用处很 小,但是经常需要付出用大量其它物品才 能交换到一块钻石.
解释?
• 第一、稀缺性程度(degree of scarcity)决定 价格.
• 第二、供求关系决定稀缺度. • 第三、边际效用.
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得: P=1.8
3、供给、需求同时变化(1993年) QD=3385-279P QS=1728+2228P 令QD = QS
得: P=3.27
供求价格机制:价值悖论
• 一般说,价格由价值决定。 • 但是价值决定有一个悖论(paradox of
value):用处很大的物品往往价值很低, 用处很小物品反而价值很大.
• 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价格。
三、均衡数量与均衡价格
• 1.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 状态.
• 2.均衡价格(equilibrium 价格),又叫出清价格 (clean 价格)
• 3.均衡数量(equilibrium 数量):出清产量
P
市场均衡特征: QD = QS 没有短缺 没有过剩 价格不变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理论
供给与需求理论可解释很多事情。 假设只有两个单位:家庭和厂商. 家庭:又被称为消费者,消费者形成了需求. 厂商:又被称为生产者,厂商形成了供给.
第一节 供给与供给的变化
一、供给
• 1.供给
价格
S
• A、供应意愿;
• B、供应能力.
• 2.供给曲线
P2
Qs QS(P)
P1
Q1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供给
需求 Q
市场非均衡
供给过剩(excess supply)或需求不足:供 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需求过剩(excess demand)或供给短缺:需 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市场过剩(供给过剩)
价格
P1 P2
过剩
S
假设价格是 P1 , 则: 1) Qs : Q1 > Qd : Q2 2) 过剩 Q1:Q2. 3) 降低价格. 4) 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 5) 新均衡 P2Q3
50
80
45
´¢ ²É ±È
ÓÍ ¼Û
60
40
35
40
30 20
25
20
0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案例:大学教育的市场
• 当设备、养护和人员配备的成本上升时,大学教育的供给曲线就向上移动, 而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是因为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想读大学.结果,价格和 录取人数都大幅度上升了
案例:石油价格波动
´¢ ɲ ȱ ÍÓ Û¼ £¨Àà ªÔ /Ͱ£©
ÊÀ ½ç ÓÍ ¼Û ²¨¶¯ ºÍ ´¢ ²É ±È ±ä »¯ (197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