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测试)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体积变大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B.氯化钠C.镁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分子与原子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分子与原子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三、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四: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前预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如金刚石由(填分子、原子、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课堂练习】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因为固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2)氯化钠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4)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6.”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7.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我国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首先确认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C.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分子学说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练习题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和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非常重要。

掌握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

下面是一些初三化学原子和分子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一:填空题1. 原子是由 _____ 组成的。

2. 分子是由 _____ 组成的。

3.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 _____。

4.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 _____。

5. 原子是无法再分解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练习题二: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A. 水B. 铁C. 盐D. 醋2.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铜C. 水D. 汞3.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以 _____ 比例结合而成的。

4. 分子式H2O表示:A. 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B. 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组成的分子C.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D. 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5. 化学式NaCl表示:A. 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 一个钠离子和两个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C. 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D. 一个钠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练习题三:简答题1. 请解释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3. 请解释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变化。

4. 如何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比例?5. 请举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

练习题四:应用题1. 用符号表示以下各物质的化学式:氧气、水、二氧化碳、食盐。

2. 分解以下各物质,给出其组成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式:二氧化铁、二氧化硫。

3. 使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等号两边的原子数要 _____,同时符号两边的 _____ 要相等。

4. 银的化学符号是Ag,铜的化学符号是Cu,请问亮铜反应中形成的银、铜离子的离子式分别是多少?5.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铁与硫反应生成亮黄色的二硫化铁。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分子原子练习题1. 化学的基础单位: 原子2. 具有质量的粒子: 原子3. 同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元素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5.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8.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符号: 原子10.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1.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2. 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化合物13. 原子的质量基数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6.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7. 氧气的化学式: O218.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9. 氢元素的符号: H20. 原子实的电荷数: 电子数2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22.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23. 同种元素的不同质量物质: 同位素24.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 离子25. 具有一定质量,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粒子: 原子26. 物质中氧气的分子数: O22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28.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29. 在化学键中原子的组合形态: 分子30.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1.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32.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33. 水的化学式: H2O3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35. 能保持元素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位: 原子36.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3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38.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39.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40.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元素的种类和比例4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4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43. 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结合的原子: 化合物44.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45.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 离子4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7.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4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4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5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1. 氧元素的符号: O52.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5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55. 水的分子式: H2O56.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57.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5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59. 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顺序60.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1.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6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63.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64.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65. 氧元素的符号: O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6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8.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69.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70.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71.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72.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73.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74.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7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76.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77. 氨的化学式: NH378. 具有不同电荷数的原子叫什么: 离子79. 水的化学式: H2O80.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81. 元素的原子序数: 用于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82. 化学式描述了化合物中元素的类型和比例: 化合物8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8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85. 碳元素的符号: C86.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7. 苯的化学式: C6H68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8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90.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91. 具有较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镭92. 氧气的化学式: O293.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94. 具有元素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95.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96. 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7.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98.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99.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0.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01. 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的粒子: 电子102.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03. 不同元素原子数的差值: 原子序数10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05.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06. 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元素顺序的数字10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08.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09.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10. 原子的最小单位: 原子11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1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13.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14.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元素: 同位素115. 化学反应中,只有原子重新组合而没有生成简单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116.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17.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18.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19.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部分: 原子120.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21.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 原子12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23.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24. 硫元素的符号: S12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26. 若干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127. 元素的原子数: 元素中的原子数128. 元素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一行元素: 周期129.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 同位素130. 氮的化学式: N131. 水的分子式: H2O132.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3. 氮元素的符号: N13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5. 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13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37.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38.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39.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40.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4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42.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43. 含有聚合物的天然材料: 天然橡胶144. 碳元素的符号: C145. 氯元素的符号: Cl146. 含有聚合物的合成材料: 塑料147. 单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148. 具有相同原子数量的元素: 同位素149.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原子重新排列和组合: 元素150. 元素的质量数: 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51. 元素周期表中垂直排列的一组元素: 元素族15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53. 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 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154. 具有质量的最小颗粒: 原子155. 元素中原子的数目: 原子数156. 氨的化学式: NH3157.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58. 包含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区域: 原子159.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0.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以什么方式排列: 原子序数的升序16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2. 一个标准原子的质量相对于氢元素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163. 具有碳元素构成的化学物质: 有机化合物164. 具有一定质量的化学元素的符号: 原子165.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元素: 同位素166. 具有一定质量和电荷的粒子: 原子167. 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168. 氯元素的符号: Cl169. 具有相同原。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分子和原子知识讲解考点1:分子和原子1、分子的特性:(1) 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 。

(2) 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 ,运动速度___________(3) 分子等微粒间有_____________ 。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微粒。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 2: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 ?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 1个氧元素和 2 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 2 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

② 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

3.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______ ,其次是 _______ 。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 ,其次是 ______ 。

(3) .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4.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提问 ] 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 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 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讲解 ]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 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元素原子概念 联系 具有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___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粒子区分_______________ ,不表示个数,即表示 ________ ,又讲 _________ ,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 范围 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 “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或 “水里由氢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但不能说 “水是由二个 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九年级化学 -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 -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__分子__、__原子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氧气由__氧气分子__构成,汞由__汞原子__构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质量__和__体积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__不断运动__着。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__加快__。

(3)分子之间有__间隔__。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增大__,遇冷时__缩小__的缘故。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__化学性质__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__分子__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__分子__会变成其他物质的__分子__。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__原子__,__原子__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_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6.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__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__不同种__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节练习题1.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C)A.小麦可以磨成面粉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C.食盐放入水里会逐渐“消失”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D)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构成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A.酒精B.水银C.氩气D.硫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D)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6.对下列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B)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C.苯由苯分子构成D.硅由硅原子构成7.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加点的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C)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8.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B .微粒观:过氧化氢(H2 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C .守恒观: 100mL 的水和 100n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 200mLD .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 OH ﹣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D 【详解】A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B 、过氧化氢(H2 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 、分子之间有间隔, 100mL 的水和 100mL 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00mL ,选项错误;D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白色污染 ”B .乙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 【详解】A 、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 “ 白色污染 ” ,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 、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 、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大,不符合题意;D 、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会在不断地运动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答案】A【详解】A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及练习题
分子和原子
一、知识讲解
考点1: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__。

(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__________,温度________,运动速度________。

(3)分子等微粒间有___________。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2.特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
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其次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其次是______。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提问] 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
元素原子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考点3: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来源:
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氧:________ 氢:__________ 碳:_______
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如:铜:________ 钙:_________ 氯:_________
2.元素符号读法
如:C读_____,S读____,Cu读______,等等。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即表示_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 元素周期表简介
见附录: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_____个横行,_____个纵行。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在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B.碳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
【答案】B
【解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几千万种物质。

其中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种类最多;因此,含碳元素的种类最多。

【例题2】
【题干】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____构成的
【答案】(1)汞原子(2)二氧化碳分子(3)钠离子和氯离子
【解析】原子、离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构成物质时,它们的关系是:
在常见的物质中:
【例题3】
【题干】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与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B.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乙酸乙酯分子是由中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D.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乙酸乙酯是一种纯净物,属于有机物。

乙酸乙酯是宏观物质,应从宏观角度叙述它的组成,即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而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是乙酸乙酯的分子,所以,在叙述物质组成时,要注意层次,注意宏观叙述和微观叙述的不同。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氢原子B.氢分子和氧分子C.水分子D.氢元素和氧元素
2.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化合物的分别是
( )(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酒精的挥发和酒精的燃烧没有本质区别
4.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
数目增多
5.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木材制成桌椅B.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
C.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D.夏天水分蒸发比冬天快
6.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O B.Si C.Al D.Fe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B.该元素的名称为镁
C.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 D.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为24.31%
【巩固】
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往下图试管
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某物质经分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则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不是单质D.一定是混合物
3.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选项:
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改变。

①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______。

②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______。

③“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______。

④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
完,是因为______。

⑤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快,说明______。

⑥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______。

⑦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______。

⑧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______。

4.据《生活报》报道,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

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和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一个氯分子组成的
D.二氯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的
5.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氯酸钾(KClO3)中共同含有的是______元素。

6.二氧化碳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

【拔高】
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
3.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