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教案课程全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一、活动目标通过这次“舞龙”活动,让幼儿了解龙的文化内涵,学习基本的舞龙姿势和动作,加强幼儿的协作本领和体育技能,提高幼儿的精细动作本领和手眼协调本领。

二、活动准备1.做好安全保障,检查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等是否符合活动要求,使幼儿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活动。

2.准备舞龙器材,包括龙头、龙尾、龙身、竹杆等。

3.准备音乐,为幼儿舞龙活动加添气氛。

4.布置阅历丰富的师资团队,以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活动过程1.整体表演老师示范舞龙姿势和动作,引导幼儿依照音乐的节奏,用龙头、龙尾、竹杆等构成“舞龙队”,进行整体表演。

2.分组比赛老师将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佩戴不同颜色的龙身,进行比赛。

比赛分为分数、时间、协作、技巧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并颁发嘉奖。

3.自由活动在比赛后,老师可以布置幼儿进行自由活动,放松身心,尽情享受活动。

四、活动反思1.值得确定舞龙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喜好和热诚,培育幼儿的整体协作本领和身体协调本领。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能自信地参加,感受到团队协作的紧要性。

2.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瑕疵。

比如,活动时需要更加重视安全保障,尽量削减幼儿的受伤风险;同时,在分组比赛中,需要更多地注意公正性,避开一些幼儿由于组队不合理而导致参加感下降。

五、总结总体而言,“舞龙”是一项培育幼儿整体协作本领、身体协调本领和文化意识的优秀体育活动。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活动的安全性,同时更加重视活动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尤其是在分组比赛中。

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老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展供应更好的保障。

中学舞龙课教案大全

中学舞龙课教案大全

中学舞龙课教案大全教案标题:中学舞龙课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了解舞龙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2.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案一:舞龙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的起源和发展。

2. 探索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舞龙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舞龙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角色和意义展开讨论。

4. 小结:总结舞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强调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案二: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教学目标:1.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舞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示范:老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给予反馈。

4. 整合:将基本动作和技巧整合成连贯的舞蹈表演,进行集体练习。

5. 小结:总结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教案三:团队合作与舞龙表演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3. 进一步完善舞龙的表演细节和流畅度。

教学步骤: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龙表演的分工练习,包括舞龙头、身体和尾巴的协调。

3. 整合练习:各小组进行整合练习,逐渐提高表演的流畅度和协调性。

4. 展示与反馈: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老师和同学给予反馈和建议。

5. 小结: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强调继续练习和完善表演细节。

教案四:舞龙表演的展示与评价教学目标:1. 展示学生在舞龙课上所学的成果。

2. 评价学生的舞龙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舞龙》幼儿园教案

《舞龙》幼儿园教案

《舞龙》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的基本知识,知道舞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

2. 学习舞龙的步伐和动作,体验舞龙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舞龙的步伐和动作,体验舞龙的乐趣。

难点:舞龙的步伐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舞龙道具、音乐、视频资料。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舞龙道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舞龙的外观和特点。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向幼儿介绍舞龙的基本知识,包括舞龙的起源、意义和表演方式。

3. 动作学习:教师示范舞龙的步伐和动作,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练习。

4. 团队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队长带领队员进行舞龙表演。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舞龙表演中的动作和步伐的准确性。

2. 教师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协调性、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教师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舞龙学习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舞龙学习,如在家中与幼儿一起练习舞龙动作。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舞龙表演,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舞龙表演中安全,避免碰撞和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舞龙视频资料,供教师参考和教学使用。

2. 图书资源:寻找关于舞龙的图书,增加幼儿对舞龙的了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舞龙的基本知识,了解舞龙的起源和意义。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舞龙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活动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舞龙道具(龙珠、龙身、龙尾)、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学辅助材料:舞龙动作图解、教学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舞龙传统文化。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盘、旋、翻、跃等),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模仿。

3. 动作组合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龙头,其余学生跟随龙头进行动作组合练习。

4. 完整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完整舞龙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活动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舞龙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四、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舞龙动作,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动作组合练习,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3. 反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舞龙表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活动中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挥。

2. 舞龙道具使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活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活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拉伸。

4. 注意场地的安全,避免在湿滑、不平坦的地方进行舞龙活动。

六、活动延伸1. 学生自主创作舞龙节目,进行班级或校际比赛。

2. 邀请专业舞龙队伍到校进行表演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舞龙文化。

3. 组织学生参观舞龙文化展览或博物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舞龙动作的熟练程度和表演效果。

2. 学生在舞龙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对舞龙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班户外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舞龙》4篇

中班户外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舞龙》4篇

中班户外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舞龙》中班户外游戏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舞龙》精选4篇(一)一、中班户外游戏详案《舞龙》1.活动目标:(1)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2)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提高幼儿的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4)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活动准备:(1)准备一条约3-4米长的彩色布条作为龙身;(2)每个幼儿准备一只小手巾作为鳞片;(3)教师准备一把小号喇叭;(4)选择一个宽敞的场地,准备好音乐设备。

3.活动过程:(1)介绍活动内容,让幼儿了解舞龙的起源和意义;(2)组织幼儿排成一列,每人手持一只小手巾;(3)教师持喇叭起舞龙指挥,激活音乐开始;(4)幼儿按照指挥的节奏和动作,摇动手巾模仿舞龙;(5)增加难度,幼儿可以尝试随着音乐改变舞龙的形状和动作;(6)结束时,教师停止音乐,幼儿停止舞动。

4.活动延伸:(1)幼儿分组进行舞龙比拼,看哪个组的表演更优秀;(2)放置障碍物,增加舞龙难度,培养幼儿的灵活应变能力;(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舞龙需要合作和配合?舞龙的好处是什么?二、教学反思《舞龙》本次教学活动让中班幼儿在户外一展身手,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通过模仿舞龙的动作,幼儿提高了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按照指挥的节奏和动作摇动手巾,模仿舞龙,表现出了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停止音乐来指示幼儿停止舞动,培养了他们的听觉反应和执行能力。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分组进行舞龙比拼,激发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幼儿讨论舞龙需要合作和配合的原因,让他们深入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舞龙带来的快乐和好处。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在户外积极参与,得到了身体锻炼和团队协作的体验,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引导能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舞龙》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学会协作完成任务。

2.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团队协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舞龙道具、音乐播放器、红色绸带。

2.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等,提高身体活力。

(2)引导幼儿做关节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教学基本动作(1)讲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如龙头、龙尾、龙身等。

(2)示范动作,让幼儿跟随模仿。

(3)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分组练习(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

(2)各小组按照指定的动作进行练习,队长负责组织协调。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团队协作表演(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舞龙表演,其他小组观看。

(2)评选出最佳表演奖,给予奖励。

5.放松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2)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快乐时光。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基本掌握了舞龙的基本动作,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了锻炼。

同时,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

2.教学不足之处(1)部分幼儿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活动中,部分小组协作不够默契,需要加强团队建设。

3.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幼儿个别指导,提高动作规范性。

(2)组织更多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

(3)结合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更多舞龙知识,激发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舞龙运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讲解舞龙的基本动作时,我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龙是如何在天空翱翔的吗?对,就像这样挥舞着我们的双手。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舞龙》含反思教案主题:《舞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手册第二册第15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舞龙的起源和发展、舞龙的基本技巧以及舞龙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知道舞龙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舞龙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掌握舞龙的基本技巧。

难点:舞龙动作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舞龙道具(如彩带、木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舞龙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讲解舞龙的文化背景、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舞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创作舞龙道具,如彩带、木棒等。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舞龙道具,并进行舞龙表演。

六、板书设计:1. 舞龙的文化背景2.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3. 舞龙的基本技巧4. 舞龙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谈谈对舞龙的认识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对舞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创作和表演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舞龙道具,并能够熟练地表演舞龙的基本动作。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舞龙表演,加深对舞龙的了解。

2. 开展舞龙比赛,提高学生的舞龙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邀请专业舞龙教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4.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进行舞龙表演,传承传统文化。

《舞龙》幼儿园大班教案

《舞龙》幼儿园大班教案

《舞龙》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舞龙的起源和发展,知道舞龙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

2. 学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舞龙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2. 舞龙的基本动作:龙头摇摆、龙身弯动、龙尾摆动3. 舞龙的节奏:慢速、快速、暂停4. 舞龙的音乐:选择一首适合舞龙的欢快音乐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音乐、舞龙道具(龙头、龙身、龙尾)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教师示范龙头、龙身、龙尾的基本动作,幼儿跟随教师学习。

3. 节奏教学:教师示范慢速、快速、暂停的节奏,幼儿跟随教师学习。

4. 音乐配合:选择一首适合舞龙的欢快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舞龙练习。

5.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舞龙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展示:每组幼儿进行舞龙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舞龙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幼儿在舞龙过程中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舞龙团队进行表演,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舞龙的魅力。

2.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了解舞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开展舞龙主题的创作活动,如画舞龙、制作舞龙道具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舞龙过程中穿戴安全,避免道具伤人。

2. 教师应在场监督,确保幼儿在舞龙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3. 提醒幼儿在舞龙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碰撞。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舞龙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鼓励家长参与舞龙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传承民间文化。

3. 定期组织舞龙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九、教学资源1. 图片:舞龙起源和发展、舞龙基本动作、舞龙节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龙》教案(理论1)
周次
1
日期
2013-9-2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题
舞龙运动简介
重点难点
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的异同
教学目标
1.了解龙文化的起源、发展。
2.能正确的认识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




教学内容
教法要求
前言
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民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具有欢快诱人的魅力,传送着欢乐、吉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并由此形成了极其灿烂的龙文化。
△教师
▲要求:整队
△快、静、齐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要求: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要求
2.上课要求运动鞋、服
3.见习生认真观摩,进行适当活动
充分活动各个关节,避免受伤




一、舞龙运动概述
1、舞龙运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广袤土地,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精神、一种企求、一种寄托、一种祝福,是华夏民族勤劳、勇敢、奋进、坚毅、拼搏精神的象征。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单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千百年来,象征着吉祥喜庆、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喜庆佳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
(7)高跷龙
高跷龙舞,是一种将踩高跷与龙灯舞融为一体的舞蹈形式。目前,在苏北地区乃至全国仅见于垛田高家荡。
(8)竹叶龙
竹叶龙是安吉县昆铜乡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表演。竹叶龙始创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的民间传统舞蹈,起源于清朝光绪9年(公元1883年),由“化龙威武之势灯”的传承人杨九龄在“化龙灯”的原型上,以竹、纸为材料创作而成的,历史悠久。
泼水龙又叫“浇水龙”,于唐朝时期由移居本地的白族兴起演变而成,在永定区的尹家溪镇西尹村、莫家岗村十分盛行,是当地土家族,白族、苗族在天热干旱时节求雨祈福的一种形式。一旦出现旱灾,当地头面人物就会出来组织泼水龙,演出极其隆重。
(6)板凳龙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偏西,金华市北部。2009年浙江东阳超长板凳龙再破吉尼斯纪录这条“巨龙”它由3600多条板凳组成,长约5.5公里,其盘成的同心圆,最大圆直径达1.75公里。扛这条龙的包括替补队员有5000多人,观看的则有20多万人。
(1)舞龙运动
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以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反映了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
(2)舞龙动作难度
A级难度动作(分值0.1分):是指舞龙的基础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
最具代表性:
5000人同时在万里长城舞动一条3048米的“中华巨龙”。
300条龙同时在天安门广场舞动,庆祝九九回归的群龙。
二、传统舞龙项目:
(1)布龙
奉化舞龙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形式多样,造型精巧,色彩丰富,表演独到,有布龙、打结龙、断尾巴龙、绣花龙、草龙等。龙一般为九节、十八节,多至二十四节。同是舞龙,各村各乡却各有所长,鄞县的青龙特点是圆、美、活;绣花龙则色彩斑斓,艳丽夺人。象山县的白龙,一身素色,颇见神采,舞龙人脚系响铃,舞龙时形声相伴,声情并茂。浙江奉化(奉化中学)布龙将舞进伦敦亮相莎翁故居广场,奉化高级中学九节布龙表演队在莎士比亚的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德剧院作为第一个节目演出。
(3)稻草龙
又称草龙或香龙,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的舞稻草龙最有代表,龙用稻草、青藤或柳枝等扎成。
在古老的徽州,除了正月十五闹花灯、舞龙灯之外,有的乡村还有八月十五舞稻草龙的习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阁家团圆、喜庆丰收的佳节。有的乡村便就地取材,利用稻草扎成一条稻草龙(长者30余米、小者5、6米),以庆贺当年的丰收美景。
通过对龙起源对舞龙运动产生初步印象。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片讲解,使学生了解传统舞龙
通过大量的竞赛视频和图片讲解,使学生了解竞技舞龙
课后作业
思考题:
你家乡在流传至今的舞龙项目?
传统舞龙与竞技舞龙的异同?
教学后记
2011级社体《舞龙》普修教案2
授课时间:星期二1.2
星期四3.4
授课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教S207
学时安排:2学时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二、舞龙器材介绍
(一)场地与器材的规定
竞赛场地为边长20m正方形平整场地(特殊情况,最小面积不得少于边长18m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0.05m,边线内沿为比赛场地。边线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无障碍区。
三竞技舞龙
竞技舞龙是由传统舞龙演化而来,具有传统舞龙的特性。
这些联系主要体现在:1)传统舞龙是现代舞龙运动的基础,并仍然制约着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方向。2)无论各个民族舞龙的时间、场所、风格以及其内涵有多少差别,但就舞龙这一基本竞技娱乐活动形式来看,都是共同的。3)集体运动项目的文化特点———参与者配合协作产生的极大的美学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所接受,并被强化为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传统舞龙的比赛形式、标准,在一定意义上仍然规定着现代舞龙运动的标准和要求,配合协作的整体观念在现代舞龙运动中仍然十分重要。中国舞龙运动现代化的进程有条不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舞龙具有的民族性、延续性、多样性、观赏性、娱乐性的永恒魅力,及其保留下来的竞技性质、组织形式、运筹能力以及韧性等等。因此,中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应该以传统舞龙为基础,以全球化为目的,并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保持中国舞龙运动的“特性”。
授课对象:11社体
学生人数:88人
任课教师:1
教学内容:1、舞龙运动概述及舞龙器材基本介绍;2、基本动作技术的练习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启发+实践
重点与难点:重点:舞龙器材与场地基本介绍,难点:基本动作技术的练习
教学任务与要求:1.通过介绍舞龙运动概述,学生基本了解舞龙的发展历程,与舞龙器材的规格;2.掌握执龙的基本方法,如:举龙、端龙、擎龙、托龙,换把;3.掌握舞龙的基本步法,如:圆场步、矮步、碾步。
发展趋势:高、难、民族性、故事情节
规定套路:是根据舞龙技术发展的方向,所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舞龙基础动作和技巧动作,经过精心编排的套路,动作规格、顺序、方向、行动路线均不得改变。
发展趋势:步行步伐一致、音乐更加多变、龙形更为流畅、表现力
传统项目:(荷花龙):荷花龙主要是全国大学生舞龙锦标赛的比赛项目(女子项目),其最有代表性队伍:怀化学院、湖南城市学院。
技能项目:(竞速舞龙、障碍舞龙):竞速舞龙是运动队用娴熟的技术,规范的标准,以最快的速度,在规定的场地内,完成规定的舞龙竞赛内容与动作数量;是检验舞龙队专项技术、身体素质和舞龙技能水平的一种竞赛项目。障碍舞龙是参赛队一娴熟技术,用舞龙动作中的游、翻、腾、穿等形式,绕过、穿过或跃过场内所设障碍物,完成特定竞赛内容的一种竞赛项目。抽签舞龙是指在临场比赛前,抽取规定动作签,即时编成组合,完成规定数量,计算用时多少,是检验舞龙队专项技术组合能力、基本技能以及素质的一种竞赛项目。
动作:包括快速逆向跳龙、快速连续斜盘跳龙、快速连续首位跳龙、连续螺旋跳龙、大立圆跳(跨)龙行进、龙翻身3600翻转、单臂侧手翻龙翻身3600、前滚翻龙翻身3600。
组图造型动作类:
定义:是指在运动中利用龙体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
要求:活动图案画面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连接时间紧凑,方法巧妙,解脱利索,无明显停顿感。
动作:包括大横8字花慢行进、各种平盘造型、塔盘造型。图案造型、龙头站肩立柱平盘起伏圆场2周以上等。
(4)舞龙竞赛项目分类
套路动作:套路比赛是通过舞龙者人体运动和姿态变化,应用走、跑、跳、翻、滚、转体等动作与舞龙技巧相结合,演绎龙的舞、游、穿、腾、翻、滚、盘、缠、戏、组图和造型,展现龙的形与神和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奔腾争跃的精神风貌。
发展:规则更加合理、器材更加规范
其它项目:夜光舞龙
夜光龙是以竹、藤、布、纸制成,然后画上龙鳞油彩,龙身一般长约20余米,分为9节。世界上第一条夜光龙是在1967年新加坡的繁华世界体育馆产生。舞夜光龙服饰则为黑色,在夜晚表演,夜光龙借紫光投射于龙身上。
服饰和鞋袜不得有夜光效果,运动员上场比赛自备佩戴有夜光效果的号码布,执龙珠者为“0”号,执龙头者为“1”其余依次顺延。
动作:包括单跪、靠背、跳龙接摇船快舞龙、跳龙接直躺快舞龙、挂腰舞龙、站肩舞龙、单手撑地快舞龙、一蹲一躺、绕身舞龙等。
游龙动作类:
定义:指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行进,以展示龙的动态特征。
动作:它主要包括:快速曲线起伏行进、单侧起伏小圆场、直线越障碍、骑肩双杆起伏行进、快速跑斜圆、曲线行进等。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




一、课堂常规
1.组长整队、检查人数、报告
2.师生问好
3.简述课的内容、要求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慢跑
2.关节操(4×8拍)
头部运动肩部绕环
扩胸运动体转运动
体侧运动体前屈
膝关节绕环下蹲运动
弓步压腿仆步压腿
一、集合队形图
××××××
××××××
×××××××学生
××××××▲组长
B级难度动作(分值0.3分):是指在舞龙基础动作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完成的舞龙技巧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