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检查标准

合集下载

【标准】6种疾病临床路径

【标准】6种疾病临床路径

【关键字】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东西。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TCD,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肝素加华法令;②单独口服华法令;③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临床路径检查与调整制度

临床路径检查与调整制度

临床路径检查与调整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临床工作流程,确保患者获得标准化、科学化的医疗服务,本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

临床路径检查与调整是指在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依据临床路径进行患者评估、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的过程。

第三条医院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本制度,订立本医院的临床路径,并在医院内部广泛推广和实施,确保医疗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订立和更改第四条医院应邀请相关临床科室的专家构成订立临床路径的工作组,负责订立和评审临床路径。

工作构成员应包含医生、护士、药师、临床质控人员等,确保多学科的参加和专业性。

第五条订立临床路径前,工作组应充分听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看法和建议,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患者的特征、诊疗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第六条订立临床路径应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的医疗证据为基础,确保治疗过程的规范性。

临床路径应包含患者入院评估、诊断治疗、病愈护理等环节,认真列出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所需的检查、治疗项目。

临床路径订立完成后,应经医院相关部门审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临床路径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核。

医务人员应依照临床路径执行工作,医务人员和患者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必需经过医疗团队的评估和同意。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临床路径的更改申请和审批机制,医务人员如需调整临床路径的内容,需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条临床路径的评估应有科学可行的方法和工具,医院应定期对各科室的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执行和监督第十一条临床路径的执行由医务人员负责。

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应依照临床路径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记录和归档患者遵从的临床路径,包含诊断、治疗、药物管理等信息,以便回顾和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产科10个临床路径

产科10个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1自然分娩临床路径2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3产钳助产临床路径4医疗性引产临床路径5胎膜早破临床路径6完全性前置胎盘临床路径7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8产褥感染临床路径9过期妊娠临床路径10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临床路径自然分娩临床路径一、自然分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二)诊断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孕龄≥37周。

2.规律性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伴胎头下降。

3.临床检查除外臀位和横位。

(三)分娩方式的选择。

阴道分娩(包括阴道手术助产)。

(四)标准住院日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80.0伴Z37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编码。

2.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2)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孕期未做者);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B 超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宫缩诱导药物:用于宫缩乏力时造成的产程延长。

2.镇静药:根据产妇状态酌情。

3.分娩镇痛:酌情。

(八)产后住院恢复1-3天。

1.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产后用药:酌情使用促进子宫复旧药物。

(九)出院标准。

1.产后恢复良好。

2.会阴伤口愈合良好。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产程中若出现剖宫产指征(如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等),转入剖宫产临床路径,退出本路径。

2.阴道手术助产者,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3.产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自然分娩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ICD-10:O80.0伴Z3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4天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临床路径关键指标分析

临床路径关键指标分析

临床路径关键指标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作为一名临床路径管理师,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分析临床路径的关键指标。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医疗管理计划,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

它通过将疾病或手术的治疗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医疗活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序、高效的康复方案。

1. 路径完成率:这是衡量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最基本指标。

它指的是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临床路径完成所有治疗活动的比例。

通过分析路径完成率,我们可以了解患者对临床路径的接受程度,以及临床路径的实际效果。

2. 路径变异率: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患者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完成治疗。

这时,就需要对临床路径进行调整。

路径变异率是指患者因特殊情况导致路径调整的频率。

通过分析变异率,我们可以发现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路径提供依据。

4. 医疗成本指标:包括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临床路径对医疗成本的控制效果。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我们可以评估临床路径实施的经济效益,并为降低医疗成本提供依据。

5. 患者满意度:这是衡量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调查患者对临床路径的满意度,我们可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以及临床路径的实际效果。

6. 医护人员满意度:医护人员是临床路径实施的主体,他们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通过调查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临床路径的认可程度,以及临床路径的实际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会根据这些关键指标对临床路径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通过持续改进,我相信我们可以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路径关键指标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9.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9.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一、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ICD-10: J22. x00)o(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第8版)及《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起病急,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

初为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量逐渐增多,咳嗽加剧,偶伴血痰等。

2.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在两肺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伴有感染者,可伴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沉加快。

X线胸片一般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4.无慢性肺部疾病者需除外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5T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ICD-10:J22. x00)o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L必需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气管镜、血气分析、胸部CT、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培养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对症治疗:可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盐酸氨澳索、澳己新、桃金娘油或复方甘草合剂等药物止咳化痰,必要时加用茶碱等平喘药物。

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L体温不退和/或呼吸系统症状没有明显缓解,需要鉴别诊断除外支气管异物、肺炎、哮喘、先天气道畸形、免疫缺陷等。

也需要注意鉴别合并鼻窦炎、鼻炎的支气管炎。

3.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其他系统病变,需要加用相应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

临床路径标准
在看病就诊时,医患双方共同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可以为病人的疾病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降低病人的就诊成本以及不必要的检查开支,从而更好的/高效的治疗病人。

一、临床路径标准的定义
临床路径标准,指的是一系列有关疾病诊疗手段、诊断设备、用药方案、护理措施、相关研究和分类等细节或关键环节所实施的一种国家规范或医院规定所要求的相关标准。

它是根据发病、治疗和康复情况进行诊疗上、护理上和药剂学上的实践标准,对某一种疾病的诊疗、护理和行为的规范性的描述,以指导诊疗人员以及病人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行为。

二、临床路径标准的有效性
1、减轻病人的就诊压力:规范了每个步骤的程序,减轻了患者的就医压力。

2、节约就医资源:确定了有效的诊疗程序,降低了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生和护士利用有限医疗资源的效率。

3、提高治疗效果:按照临床路径标准实施手术、治疗及药物应用,可以更有效的给病人用药,缩短排队及就诊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的就诊成本,提高治疗效果。

4、为临床提供指导:临床路径标准可以更好的指导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帮助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一个步骤尽可能地达到最优的效果。

三、临床路径标准的实施
1、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诊疗计划和步骤,具体步骤包括但不限于就诊前检查、诊断、病情诊疗安排、用药方案、护理措施、监测要求及康复方案等;
2、落实/宣传临床路径标准,让病人明确需要完成的医疗服务流程,保证每一步得到最优的结果;
3、定期评估临床路径标准的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统一调整,提高标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4、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使整个流程符合医疗质量要求,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安徽省临床路径检查标准

安徽省临床路径检查标准
100
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得100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扣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加5分,最高扣100分
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
100
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控制在20%以下得100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扣5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加5分,最高扣100分
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50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1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加25分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
100
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50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4分,最高扣50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加4分,最高加50分
药占比(标准值30%)
100
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80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2分,最高扣80分,每下降个百分点加2分,最高加20分
管理费用率
25
管理费用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15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1分,最高扣10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加10分
资产负债率
25
资产负债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15分,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1分,最高扣10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加10分
基本药物种类
50
基本药物使用的种类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25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基本药物金额
50
基本药物使用总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持平得25分。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分
病历检查
250
随机抽查120分病历和费用清单(其中临床路径病历20份),每份病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扣1分,每份病历辅助药物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40%扣1分、占65%扣2分,每份病历最高扣2分。临床路径病历,表单不相符,一处扣0.25分,最高扣0.5分,其他同普通病历检查相同

临床路径考核实施细则

临床路径考核实施细则

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根据卫计委要求,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现要求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全院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全员参加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直接与全年科室领导、医师、护士的绩效、晋升、晋级、评优等挂钩,并纳入年度科室医疗质量考核。

各相关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全面贯彻。

一、经济考核及奖惩以入径率及入径完成率为主要参考指标,奖罚的百分比均以科室的奖金总额为基数。

入径率: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进入路径数和该病种总患者数的比率。

入径完成率:指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完成路径数和该病种入路径患者数的比率。

例如老年性白内障:符合诊断有10人实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的有8人,变异原因退出2人,路径完成6人。

入径率=8/10*1 00%=80%入径完成率=6 / 8*100%=75%1、各临床科室每顺利完成一例临床路径病例,经医务科及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审查合格后,每病例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奖励xx元,护士长xx,经治医生组奖励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2、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 的科室及管理科室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xx元,护士长xx元,经治医生组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3、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的个人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1名:奖励xx元,二等奖3名:奖励xx元/人,三等奖6名:奖励xx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阅文件资料
2
(2)相关部门保留有临床路径资料与医疗文书。
2
科室具体实施情况
(60分)
6.组织情况
(10分)
(1)开展临床路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等相关人员任成员。
查阅资料、
实地查看
2
(2)科室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
3
(3)根据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查阅资料、病历记录、工作记录
10
(2)医院有实施情况总结。
4
4.人员管理
(6分)
(1)领导小组人员熟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及相关要求。
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提问
3
(2)开展路径工作科室医务人员接受过相关学习培训,熟悉临床路径工作及相关要求。
3
5.资料管理
(4分)
(1)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
2
9.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8分)
(1)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查阅文件
资料、
查阅病历记录
2
(2)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操作中的变异情况有明确的记录,对出路径患者病情有详细说明。
4
(3)定期了解医、药、护、患与医疗管理部门反馈意见。
2
10.提供相关服务情况(10分)
(1)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做好医患沟通。
查阅病历资料
3
(2)患者入院时进行相关宣教按临床路径要求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4
加分项目
(10分)
11.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路径管理衔接情况
实地查看
10
现场提问
4
(2)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并及时解决路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正常运行。
4
2.制度建立
(8分)
(1)领导小组制订本院具体路径管理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查阅文件资料
4
(2)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4
3.管理评估
(14分)
(1)有路径工作管理及评估方案,定期组织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3
(4)提供临床路径管理所需工作条件和必备设施。
2
7.实施情况
(22分)
(1)在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本科室医疗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试点病种临床路径。
查阅病历记录、
查阅文件资料
10
(2)认真开展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
(3)对适合使用临床路径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管理,并做好记录。
8
8.评估与改进情况
(10分)
(1)定期组织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及时修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查阅病历记录、
查阅工作记录、
查阅文件资料
6
(2)对临床路径工作及时进行探讨,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度。
2
(3)将临床路径相关管理制度纳入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路径管理督查评分表
医院名称:检查人:检查时间:
督查项目
标准
评价方法
分值
扣分
扣分原因
医院路径工作组织落实情况(40分)
1.组织机构
(8分)
(1)医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查阅文件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