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

论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
论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悲剧爱情

白沙镇阳加完小张爱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瑰宝,一朵奇葩,是中国人民艺术的结晶,它主要以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贯穿始终。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哀婉之调。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神话而奠定了基础,封建社会的衰朽制度、命运的捉弄、以及宝玉的软弱多情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所造成的。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虽然它是一部悲剧史,但是,《红楼梦》同时又出色地描写和歌颂了爱情,并且在爱情的描写了,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达到的,它真正地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无可企及的高峰。

【关键词】林黛玉与贾宝玉神话色彩封建社会封建家庭爱情悲剧

一、神话色彩中的爱情

《红楼梦》以两个神话故事开头,从而引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写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界中的赤霞宫神瑛侍者,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崖边三生石畔的一株,这株草蒙受了神瑛使者天天灌溉照料之恩,才得以茁状成长,受到神界的天地精华,雨露的滋养,修炼成一个女体,日日想着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正好,神瑛侍者(即通灵宝玉)偶然动了思凡之心,想要到人间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他的百般请求下,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着他到温柔富贵之乡去投胎为人。于是,一直想着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草也要到人间去,但是她没有仙露报答神瑛侍者,怎么办?只有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即她在神界蒙受的恩泽要到人间去报答,而且又是用眼泪来报恩,这种报答的方式又是自古从未有的,因此她以她的一生和一生的眼泪偿还的只是他的甘露之恩,换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颗石头与一株绛珠草的相爱本是没有错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他们之间的存在的差异确实很大,一颗石头与一株草怎么会可能在会有一个欢喜的收场呢?就像飞鸟与鱼的爱情,它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注定是不能在一起。另一个故事是写女娲炼石补天,所

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无稽崖青埂峰下。有补天之才却不得实现补天之志,并且是唯一被丢弃于洪荒之中的一块,偏偏又通了性灵,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其带下凡间游历人间红尘,变成一块玉佩随宝玉出生,作者设计了这样两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明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为下文悲剧爱情的奠定了基础。

二、宝玉、黛玉的性格

(一)黛玉的性格

黛玉是个生性孤傲、内慧外秀、天真率直、胸无城府、爱恨分明的女孩子。

她充满了智慧“心较比干多一窍”,但在贾府里面因为寄人篱下,因此生活“步

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从进入贾府一开始就受到了心理上的压抑。但在言行举止间却毫不掩饰自己的喜

怒好恶。对于贾府的统治者,她也从不像王熙凤那样说些奉承话故意讨好。黛玉

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从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像林黛玉那样有如

此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爱情的信念。她的出现像一道曙

光,虽然不能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那样给人成型的理论,但黛玉对情矢志不

渝的追求表现出一个觉醒的女性对生命个体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她对封建伦理某

种叛逆和超越。她的美照亮了很多黑暗中妇女的心灵,她们陶醉于林黛玉坚定、

高洁的灵魂,跟她共同经历那些爱与恨。然而,这种美却过早的夭折了。它的毁

灭,让所有陶醉于林黛玉之美的人感到了深切的痛心。但与此同时,她的美与精

神也成为了一粒火种,深深地埋在了中国这片孕育新生的土地里以及每个追求美

与信仰的人心中。她用她的痛苦和眼泪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她出身就是一个

贵族小姐,因此她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优越感,她对于他人的歧视和讥讽分外敏感。

基于自卫心理,有时出语尖刻,有时也哭哭闹闹,所以难免给人一种任性的印象。

也因为这样的气质和脾性,才使她越来越难融入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常常有

这样的情形,贾府上下的人,尤其是贾宝玉并未伤害林黛玉,林黛玉却认为别人

伤害了自己。有时甚至别人的好意也会成为她伤感的由头。她生性太多疑,也太

过于悲观了,这让她有感而发从而唱出了令人断肠的《葬花辞》:“侬今葬花人

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孤苦的身世,孤傲的性格,孤独的处境加上多病的身体,才使这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使产生了如此深重的悲苦意识。由此观之,黛玉的爱情悲剧也源于她的性格。

(二)贾宝玉的性格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也是凝聚了作者心血较多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刻画的较为成功的一个人物。贾宝玉身上最明显的性格特点就是叛逆,其中《西江月》就充分概括了宝玉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愿走家长们规定的读书应举,遵从礼法的仕途,他不愿意结交仕人、应酬官府、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碌。怕读那些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贾府是一个百年书香家族,男丁中只有贾敬是靠读书取得了进士,所以贾府迫切地希望出一个读书的子弟,而不是再通过世袭享受富贵,当然贾政本来也已经没有爵位可袭,是皇帝可怜贾家忠烈,所以开恩让贾政多袭了一代爵位,贾宝玉也不可能再袭爵位,只能通过读书取士的途径走向官场,我们说宝玉具有叛逆性,最大的叛逆就在于此,那个时代读书人天天不说读四书五经,就已经是逆忤了,这也是《红楼梦》中反封建的直接体现,曹雪芹让他的主人公反对经济学问,反对仕途,在那个时代实在是有鼓吹天下人不读死书的罪过。这也是宝玉只能和黛玉成为知音而和宝钗没有爱情的根源。宝玉的叛逆性格不仅表现在他不愿走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的大胆的挑战。女儿们在他的心目中是需要疼爱和尊重的,他能深刻地认识到女子在封建社会所受到的压迫,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对女孩子的温柔体贴。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纯洁的女孩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另外他对于封建大家庭的那种于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生活的不满、厌恶,甚至愤懑。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就是第七回他感慨地说道:“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罗纱锦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木朽株。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并不让他觉得幸福,却让他的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愁闷,并使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义的怀疑否定。

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宝玉的性格软弱多情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软弱,

所以他才不能拒绝袭人的诱惑,爱着黛玉却又贪恋宝钗的冰雪肌肤,大家都说曹雪芹以隐语说宝玉,说他的草莽愚顽、不肖无能,在对待爱情这一方面来说,其实也是不无道理的。在《红楼梦》中金钏死后,王夫人一发怒,他就跑的没影了。睛雯的死后他也没有任何的作为,黛玉死后,他除了恨的要死,怜惜的要死之外,他没有真正为避免她们的死而抗争过。其次他虽然对社会充满了愤懑,他的骨子里面也流淌着叛逆的血液,但他却无能为力这不正是他软弱性格的最突出表现吗?虽然他极力的追求美好自由的爱情,但是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抗贾府统治者的安排,不能为了跟黛玉在一起而努力地去争取,去抗争。即使他知道王夫人一开始就不看好黛玉,一心想撮合他与薛宝钗,但他却不跟王夫人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最渴望的想法。以至于王熙凤用偷梁换柱的办法使他在病中稀里糊涂的娶了薛宝钗,最后他才对这个社会算是彻底的失望了,但他却只能以出家来表示他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在封建社会他的这种软弱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个悲剧。另一方面,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爱情本是每个青年男女都向往的感情,但是宝玉的情又并非一般的男女之情,而是达到了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正如梅新林老师所讲:贾宝玉的“情”不是男女之情,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以“情”至上的生活就是一种审美的、哲理的、艺术的生活。只有情感的自觉使人能体会到生存的悲剧意味。贾宝玉“不但以情待有情之人,即使是无情非情之人之物之事,亦同以此真情至情待之!”他尊重女性,他认为女儿是水做成的,而男儿是泥做的,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混浊,因此他对大观园中的美丽少女倾注满腔的柔情与体贴。他对黛玉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绝之爱;对宝钗是一种敬而不亲的、远远的羡慕(羡慕她的外表与她雪凝的肌肤);对湘云是亲密的伙伴之爱;对袭人是小夫妻般柔婉稠密绮态;对妙玉则是精神上互相欣赏和珍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两心知会,此外,贾宝玉同情于画蔷的龄官,庇护过烧纸的藕官,替彩霞瞒赃,为芳官不平,怕和尚的臭气熏了尤氏姐妹,破例接待付家婆子惟恐薄了付秋芳……等等。可以这样认为,这些女子,不论他们自身的地位如何,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与宝玉之间存在着某种感情上的联系,这些联系足以揭示贾宝玉性格的特征“多情”。因此徐瀛在《红楼梦赞?贾宝玉赞》中说:“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

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目中、意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男女之至情。……宝玉圣之情者也。”

宝玉黛玉两人作为勇敢的反封建的判逆者,对儒家那一套“男尊女卑、贵贱有别、君臣父子”的伦理规范全部断然否定,这是他们性格所决定的共同的人生观,他们的这种性格使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为相知相恋的有情人,但是偏偏这种性格使他们在封建社会的反叛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他们的爱情注定为世不容,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否定。

三、封建家庭注定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所造成的。《红楼梦》中特别描写了贾家的衰败,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典型环境。“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是封建势力与自由爱情的矛盾,随着贾家的衰败,形势对宝黛越来越不利,贾母等人虽了解宝黛在爱情问题上的倾向,但他们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待这一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宝玉是个不孝子弟,而黛玉的思想作风也违背封建礼教,显得很古怪,如果让他们二人成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知道,当时贾府在经济上已陷入枯竭,家族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急待一个有办事能力的当家人,薛宝钗是理想的人选。她不仅思想上遵循封建的妇道,是封建礼教的淑女,而且她很会处关系,有管家的才干,只有她才能适应贾家的需要,充当挽救颓局的中流砥柱。而且薛宝钗出身于红楼四大家族中,历代儒商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金陵富豪薛家。薛家是旗人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如贾薛两面三刀家联姻,对贾家来讲是有很大的利益,但林家不过是一个落魄的家庭,如贾宝玉与林黛玉在一起,对贾家而言,无任何利益可图,在

这样的形势下,因此家长们为宝玉选择宝钗,是一种共同的认识和必然的趋势。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便成了牺牲品。吴组湘先生说:“作者是努力从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的极其复杂深邃的关联和发展上来‘和盘托出’这个悲剧的。”

四、封建社会注定的悲剧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主义么有制基础上,受着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支配,古代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封建时期青年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是不被允许的,更谈不上什么自由恋爱的婚姻了。而宝黛俩人追求自由的爱情,他们之间并不存在门不当或户不对,也不是简单地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自然,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发展的。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是天意让他们相爱,可命运却没有让他们降临在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国度里。整个贾府,上至视两玉为宝的贾母,下至奴才,没有人赞成他们的恋情,为他们主持公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恋爱自由不被允许,古板老套的封建制度就注定了这场不是大团圆结局的爱情,有情人是难成眷属的。《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有其发生的空间性,它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恋爱悲剧,而是一种带有社会性悲剧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歌颂了封建社会时期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还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奢淫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及心灵和道德的堕落。它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还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既是命运悲剧又是时代悲剧,更是社会悲剧。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参考文献:

<1>《红楼梦》原著曹雪芹高鄂

<2>梅新林《红楼梦的哲学精神》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10-1

<3>涂瀛,号读花人,清道光年间红学家,所作《红楼梦论赞》,被收录于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道光十二年(1832)刊行。

<4>吴组湘题一九八一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2期目录(总第12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