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白蚁防治初探 曹永军
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白蚁危害情况及防治对策初探

维普资讯
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白蚁危謇情况及防治对策初探
一 3 6一
貌 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 武汉市政府 ( 18 、 3 号)市房产局相继出台了《 武汉市优 秀历史建 筑修缮管理办法》 《 、武汉市优 秀历史建筑确认暂 行办法》 《 、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管理办法》 等 配套文件和优秀历史建筑维修工作程序 , 在市房产 局下设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 , 选聘组建了优 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 , 了优秀历史建筑 开展 确认工作 。武汉市 白蚁 防治研 究所对武汉市优秀 历史建筑 的白蚁危害情况 的普查 、 防治做了大量前 期准备工作 , 收集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声像及文字 档案资料 , 为下一步更好开展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免 遭白蚁危害 , 提供了可靠保证 。 基于我市优秀历史建筑 白蚁危害情况, 特提出
维普资讯
一
3 5一
白蚁防治 ・ 技术研究
第 4 2O 年) 期(06
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 白蚁危害情况及防治对策初探
王许 生 周 军
( 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 武汉 40 1 ) 305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有着悠久灿烂 久失修及环境气候的影响给白蚁生存、 繁殖、 危害创 的历史文化 , 不仅拥有一批 文物建筑 , 而且拥有一 造了条件, 从而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留下了极大 批保 留较好 的优秀历史 建筑遗存 , 但令人遗憾 的 的隐患。 是 , 以来 , 长期 我们并没有高度重 视这些 丰富 的历 2我市优秀历史建筑 白蚁危害情况
蚁 R ( )e t ; . sr u 首义片、 p as 昙华林片和珞珈 山历史 街 区均受 台湾家 白蚁、 黑胸散 白蚁和黑翅土 白蚁 O ot e efroau 的危害。特别是汉口沿江大 dn tm so ,n ̄ or m 道原租界区不同风格 , 不同结构的历史建筑 , 室内地 枕、 地板、 木质楼梯、 屋架、 大梁、 壁橱壁柜、 天花板 、 吊顶等木质构件较多, 因其大多是欧式建筑风格, 外 观建筑艺术千姿百态, 装饰结构繁多, 给白蚁提供了 有利的生存条件。如我市江岸地区江汉饭店 、 武汉 关、 四明大楼、 景明大楼 、 胜利饭店、 金城银行……等 历史建筑均遭到台湾家白蚁严重危害, 武汉关钟楼 白蚁危害钟楼木质构件造成大钟停摆 , 海关总署拨 专款进行大修。公安六处 ( 原德国巡捕房 ) 木质大 梁被白蚁蛀蚀一空 , 造成房屋塌陷。江汉饭店宴会 大厅举行外宾盛宴时 , 家白蚁突然大量飞出, 造成宴 会中断。更为严重的是滨江饭店礼堂 ( 日租界军 原 队用房) 在一个风雨交加 的夜晚,3时发生屋架突 2 然垮塌 , 而当晚 2 时之前 , 2 该礼堂正召开师职干部 工作会 , 事故发 生后 , 被市公安局列 为刑事案件侦 察, 后经我所专家前往调查取证, 确认为家白蚁危害 所致。综上所述 , 我市优秀历史建筑 9%都遭受白 O 蚁不同程度的危害 , 为我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又提 出了一个严峻而又紧迫的课题。
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要求

文物古建筑白蚁防治要求
文物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既是我国政府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
白蚁的存在对文物古建筑的完整性、稳定性具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白蚁的防治对文物古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要求: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
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应从日常管理和维护入手,加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
应该及时发现并除去白蚁筑巢点,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日常养护,以减少白蚁的侵害。
二是开展科学防治。
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应科学进行,采用有效的药剂对白蚁进行防治,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白蚁防治的效果。
三是科学调查。
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应科学调查,了解白蚁的繁殖和活动规律,了解文物古建筑的白蚁繁殖和活动状况,以便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四是加强宣传。
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应加强宣传,增强社会对白蚁防治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公众了解白蚁防治的重要性,有效地降低白蚁给文物古建筑带来的威胁。
白蚁的防治对文物古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要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对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要求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古建筑。
古建筑寺庙白蚁危害调查与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由于寺庙建筑有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房屋都建于竹木树林之中,房屋白蚁危害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彻底控制白蚁危害必须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达到彻底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在上述古建筑寺庙白蚁危害的控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1. 冬季挖巢灭治法。台湾乳白蚁对古建筑寺庙危害一般都很严重,房屋倒塌后要找到台湾乳白蚁蚁巢比较难,但有蚁必有巢。因此,必须认真仔细查找,找到白蚁纷飞孔、吸水线、堆积排泄物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蚁巢大概位置,最后循着蚁路挖出蚁巢。白蚁喜欢在寺庙的大佛台筑巢。由于白蚁仅在冬季不外出活动,因此挖巢灭蚁只能在冬季进行,其它季节不提倡挖巢。
古建筑寺庙白蚁危害调查与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浙江德清县云岫寺、蠡山寺院、静心庵等都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上千年,是我地区保留较完整的一些古建筑,也是我县劳动人民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寺庙都被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我地区古建筑寺庙都是地处深山林间的木结构建筑,自然环境极宜白蚁孳生繁衍。经查这些寺庙均遭到七种建筑害虫严重危害(其中白蚁五种),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花巨资进行维修。根据古建筑特点及寺庙内外环境,我们采取了多种技术对白蚁进行了综合管理,已达到控制蚁害的目的。
四、讨论
采用挖、喷、灌、涂、诱、捕等综合治理技术,对古建筑寺庙内外的白蚁、天牛、蛀虫等进行控制,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利用此技术控制的云岫寺、蠡山寺院、静心庵等古建筑,目前已无白蚁危害。
白蚁是一类活动隐蔽、破坏性很强的有害生物。在一般情况下,其活动很难使人察觉。受白蚁危害的寺庙建筑,其外表往往形似完好,但里面却常常已被蛀食一空。发现有白蚁活动时,危害已造成,损失无法挽回。许多倒塌的房屋,就是白蚁危害造成的,可见白蚁是制造突发性灾难的害虫。我们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控制的古建筑寺庙,都是在遭到白蚁严重破坏后才开展白蚁控制工作的,此时进行查治,虽能控制已有白蚁的危害,但历史文物遗产遭受的损失已无法弥补,这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反思。
古建修缮白蚂蚁防治方案

哎,你知道吗?古建修缮这事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仿佛是在和历史的尘埃谈情说爱。
但实际情况呢,更像是和一群躲在木头里的小白蚂蚁斗智斗勇!没错,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那让人哭笑不得、恨得牙痒痒的古建修缮白蚂蚁防治方案。
你说这白蚂蚁,是不是专挑软柿子捏?不对,它们是专挑古董捏!人家古建筑,历经风吹雨打,好不容易保存下来,本想在新时代里继续发光发热,结果却被这群小家伙盯上了。
它们悄悄地在木头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把个好好的古建筑搞得千疮百孔,简直就是建筑界的“拆迁办”!你说这事儿,气不气人?更气的是,这些白蚂蚁还特别会躲猫猫。
白天不出来,晚上才悄悄行动,就像是夜行的忍者,无声无息地破坏着历史的痕迹。
有时候,修缮师傅们辛辛苦苦地把古建筑整修一新,结果没过多久,白蚂蚁们又卷土重来,仿佛在说:“嘿,大爷,你这儿又空出来了,咱们继续住吧!”所以,防治白蚂蚁这事儿,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过,咱们也不是吃素的,得想个法子,让这些小家伙知道谁是老大!首先,咱们得来个“釜底抽薪”。
把古建筑里的木头好好检查一遍,发现有白蚂蚁的迹象,立刻采取措施,比如用药剂处理,或者是物理隔离。
就像给古建筑穿上了一层“防弹衣”,让这些白蚂蚁无处遁形。
然后,咱们再来个“请君入瓮”。
在古建筑周围设置一些诱饵,让这些白蚂蚁自己送上门来。
当然了,这些诱饵可不是白给的,里面都藏着咱们的秘密武器——灭蚁药剂。
等这些小家伙们吃得心满意足,嘿嘿,那就是它们的末日了!最后,咱们还得来个“持久战”。
防治白蚂蚁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长期观察、定期检查。
就像养个孩子一样,得时刻关注它的成长,一旦发现有什么问题,就得立刻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建筑真正远离白蚂蚁的侵扰。
所以啊,古建修缮这事儿,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咱们有决心、有智慧、有耐心,就一定能战胜那些讨厌的白蚂蚁。
让古建筑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浅谈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浅谈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作者:何爱民张宝仙王秋红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但目前遭白蚁毁坏的现象十分普遍,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本文介绍了当地文物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状况,论述了文物古建筑蚁害种类及其发生原因,提出古建筑白蚁防治综合治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防治对策1.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就浦江县而言,浦江县历史悠久,境内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文物保护点137处。
这些古建筑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古建筑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文物古建筑及周围的农村老旧房屋除老人及经济上的弱者外,已很少有人居住,甚至有些房屋已倒塌,这给白蚁、天牛、粉蠹、木蜂等害虫提供了滋生条件,白蚁通过倒塌房屋为媒介危害(害虫)古建筑,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此类以祠堂、寺、庙、楼、塔、古宅等木构件框架为主体的古建筑,约占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95%以上,且近9成的砖木长期遭受各种白蚁、天牛、粉蠹、木蜂危害。
由于白蚁危害常常是隐而难察,在人们的疏忽大意中,给古建筑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轻则建筑结构遭破坏,重则建筑倒塌。
据估计,浦江县每年由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由白蚁对文物古建筑造成的毁坏则难以用经济数据来直接进行统计,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是当务之急,文物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已是保障文物古建筑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2.白蚁种类及特点2.1白蚁种类经浦江县博物馆与浦江县白蚁防治站的共同调查,危害当地古建筑的白蚁有二科四属五种即:鼻白蚁科家白蚁属的台湾家白蚁,散白蚁属的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白蚁科土白蚁属的黑翅土白蚁,大白蚁属的黄翅大白蚁,膜翅目木蜂科木蜂属的赤足木蜂,粉蠹科粉蠹属的褐粉蠹及鞘翅目天牛科的天牛。
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调查

古建筑白蚁危害现状调查古建筑在历经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和自然力的因素,使其遭受损害、破坏甚至毁灭,其中白蚁危害(属生物破坏范畴)就是自然因素之一。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它在地球上至少已有1亿5千万年的生存历史。
浙中(金华地区)气候湿润温热,适合白蚁生存繁衍,金华地区已发现有白蚁2科13属35种。
白蚁以取食木质纤维为主要营养来源,并且可在较大型的建筑木构件内筑巢,古建筑的建筑特点和微生态环境正好与白蚁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成了白蚁的聚居地和重灾区。
为了给XX省住建厅下达的“浙中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数据,我们进行了浙中古建筑白蚁危害调查,基本摸清了浙中古建筑的白蚁危害现状。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样本筛选截至20XX年,浙中(金华地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0个。
经过充分的探讨,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古建筑(文保单位)列入调查范围:①建筑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村落(建筑群)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代表性建筑;③明代以前的建筑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清代以前的典型房屋建筑。
依据上列筛选原则,适当考虑入选样本的分散性,兼顾各县(市、区)的数量分布。
共筛选出26处古建筑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
1.2调查准备工作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列入调查的古建筑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相关准备工作,包括:①通过文保部门网站获取古建筑的概况和保护现状,含规模、功能、区域环境、近年维修情况等;②从文保部门取得古建筑的平面图;③向当地白蚁防治部门了解近年白蚁危害及治理情况;④由金华市文物局印发《关于开展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白蚁危害专项调查的通知》。
1.3白蚁危害检查全面检查古建筑近地面构件、梁柱架构、屋顶、庭院绿化、展陈物品、外围环境等区域,检查是否有白蚁危害或活动迹象、是否有活体白蚁、是否有白蚁筑巢等,采集白蚁标本或判断危害白蚁种类。
分析我国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治现状

分析我国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治现状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古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其数量稀少、不可再生,如果遭到毁坏,就会丧失其原有的风貌。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体系,因其在施工时所需的大量木制材料,能给蚂蚁带来充足的食物,成为蚂蚁侵袭的理想目标。
某省为全球最大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度11-14度,是中国白蚁危害的中风险区域。
关键词:古建筑;防治现状;白蚁危害引言古建筑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木材构造是古建筑中大量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易受到白蚁的侵害。
为提高人们对古建筑中白蚁危害的了解,提高人们在古建筑保护中的防蚁意识,减少由于白蚁而导致的古建筑结构破坏、功能下降、价值损失等危险,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古建筑中的白蚁危害及防控情况。
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项目拟以我国典型地区为研究区,以木结构、砖木结构及砖木结构为重点,以青岛,烟台,济南,泰安,济宁5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从2020年三月到2021年十一月,采用了实地勘察和问询的方式,根据工作方案,将纳入抽查项目的古建筑,以建筑或建筑群为研究单位,对每一幢房子和每一栋房子展开了一次白蚁普查,对古建筑的木结构、展列物品、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是否存在着白蚁危害的迹象、是否有活体白蚁等进行了考察,并在实地向管理者询问了有关的白蚁发生历史,对全部的调查资料进行了详尽的记载。
(二)资料收集根据国家《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GB/T51253-2017)的相关规定,将古建筑的白蚁危害分为3个等级,即:轻度或有可能造成危险的白蚁称为I,中等或较大程度的白蚁称为II,重度或较大程度的白蚁称为III,而对承重柱、承重梁等承重构件造成威胁的情况则称为III。
二、古建筑群的保存和使用原理(一)谨慎原则城市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显得比较繁琐、冗杂,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工作步骤与工作流程,这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浅谈古建筑物白蚁危害的防治

龙书 院 、 角塔等 其它建 筑共 同构 成祠 园景观 。 龙 南 阳武侯祠 内的古 建筑群全部为砖木结 构 ,
除去 因历史久远存 在的 自身 隐患外 , 近几年 白蚁 危害对武侯祠 内的古建筑群构成 了极 大 的威 胁 , 大部分古建筑 的木构件都遭受 了 白蚁 的蛀蚀 , 针 对这种情况 , 阳武侯 祠制定 了祠 内古建筑 白蚁 南
防治的具体措 施 , 采取 “ 防治 结合 , 合治 理” 综 的 方法 , 以预防为 主 , 治为辅 。在 20 灭 0 9年进行 的 武侯祠 道房 院南偏 院古建筑维修工程 中, 配合 维
修施工制定 了白蚁预防施工技术方 案 , 对该建 筑 群进行 了全 面的古建筑 防危 害 的原 因分 析 古
中 国的古代 建筑是 我 国数千年 文 明发 展史 的形 象 化体 现 , 有 独特 的建筑 风 格和 鲜 明 的 具 艺术特 点 , 承载着 时代所 赋予 的历 史 ̄ i , lf 具有 J , 不 可再 生性 。我 国的古建 筑 大多都 具有这 样一
水于 园林 之 中 , 生态环境 优越 ; 三是 主要 以木构 架 为结 构 体 系 , 着 白蚁 生存所 需 的丰厚 物质 有 基础; 四是 建筑 物疏 密相 问成 群 。这 些 良好 的 条 件使 古建 筑 极 易成 为 白蚁等 害 虫 的孳生 地 。 古 建筑在遭 受危 害后 , 常形 成许 多虫孔或虫 道 , 使水 分容易 渗入 , 速 了木 构件 的腐 朽和败 坏 。 加 并 且 降低 了木结 构 的 承重 能力 , 而导 致建 筑 从 物 的结 构性 破坏 , 至 倒 塌 。通 常 古建 筑 在 修 甚 筑上也会 采用 一 种 防潮 、 防腐 、 防虫 的方 法 , 即 将木 柱置 于 础石 之上 , 建筑 物 的 的木构 件 不 使 直接与地 接触 , 大地提 高 了建筑物 的寿命 , 极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白蚁防治初探曹永军
摘要:随着社会对文物保护活动越来越重视,古建筑保护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
越来越重要。
由于古建筑存在着不可移动的特点,因此在保护手段上比小型文物
更加艰难,加之建筑的材料多为木材,很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损害。
据调查我国
目前古建筑受到最严重的灾害来源是病虫害,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止成为了古建筑
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文章从白蚁灾害的角度论述了古建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希望对未来的古建筑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白蚁;古建筑;病虫害防止
白蚁是一种对木材危害性极大具有社会属性的昆虫,以木材中的纤维素为食物,对木材建筑的木结构有很大破坏能力,甚至还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危害建筑
物中保存的书画、家具和纺织品等等。
由于白蚁是喜欢温暖环境的昆虫,因此以
赤道为中心越往南白蚁的数量和种类就越多,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北
方也发现了白蚁危害的情况。
北京的香山碧云寺在二十世纪末期曾经发生了大型
的白蚁危害事故,导致古建筑木材结构被破坏引发了坍塌现象。
二十一世纪初的
故宫也在很多院落中发现了白蚁危害的痕迹,因此开展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已
经迫在眉睫,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进程的重点。
1白蚁灾害的整体防治工作分析
1.1人工挖巢
白蚁的防治工作不能仅仅针对室内或是室外,要治理白蚁就需要从蚁巢的方
向开展工作。
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年的夏季在陆地上寻找白蚁挖掘的分飞孔,这是
判断蚁巢位置的重要根据。
分飞孔一般距离主巢的距离是四米左右,高温高湿环
境下生长的真菌也是判断白蚁副巢位置的依据,很多情况下找到鸡头菌、木腐菌、白腐菌等菌种就可以找到白蚁的巢穴位置。
确定巢穴的位置之后用铁铲、锄头等
工具进行挖掘,使用草梗会其他树枝立在蚁路内,将上方的土层刨去后挑开蚁路,重复该步骤,如果出现蚁路分支继续用树枝立在其间,等待三十秒之后取出树枝
观察白蚁的数量,选择数量较多的方向继续挖掘。
当挖掘位置临近蚁巢的时候会
出现空洞的时间,泥土的颜色也会变成深褐色或者黄褐色,再使用灭蚁的药物进
行喷洒至消灭。
1.2物探寻巢
在寻找更加隐蔽的蚁巢是需要用到放射性的原理,将十毫克左右的放射性元
素添加适当的糖、松花粉以及清水做成白蚁的食饵。
将食饵放在诱捕箱中,利用
白蚁营养互舐的特性让其在蚁群中进行传递,使更多的白蚁沾染上含有放射性元
素物质,再通过放射性物质的技术探测器搜索蚁巢位置。
1.3趋光诱杀
很多昆虫的防治工作都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白蚁也是一样。
每年的春夏
交替的时节都是白蚁有翅繁殖的分飞时期,由于分飞的白蚁具有一定的趋光性,
因此可以在设置的黑光灯或日光灯附近用立板作为障碍,在灯光的下方用容器盛
装少量的香料和杀虫剂,但这种趋光性的诱杀行为只能对有翅繁殖类的白蚁有效果。
1.4土坑诱杀
土坑诱杀的方式是较为常用的白蚁防治方式,将白蚁喜欢的材料放在地下待
白蚁聚集后直接灭杀。
在土坑位置的选择上,可以是白蚁出没地区或是有白蚁繁
衍的树木旁边,挖掘大约边长为三十厘米的坑洞,不能有水,在坑中放上白蚁喜
欢的纤维素等食料,用树枝或是其他材质的盖子虚掩好,待二十天之后查看,若
是诱集到的白蚁已经足够多了,就在坑中喷洒灭蚁药物将之消灭。
1.5慢性诱杀
利用白蚁互相交哺的特性技术人员研制出了一种药物和食饵结合的慢性诱杀剂,食饵可以使用带有纤维素的木材,药物则是灭蚁灵等慢性毒性稳定的杀虫剂,如果白蚁灾害太过严重也可以加大剂量或是加入一定的含砷化合物。
2古建筑保护中白蚁防治工作探究
2.1白蚁群的动态监测灭治
文物保护人员可以在古建筑周围和室内安装侦测白蚁专用的探测箱,根据古
建筑的房屋面积确定探测箱的数量和位置,据以往经验可知,一百平方米可以使
用六个,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建筑按照一百平方米计算,其中四个设置在建筑物外,两个设置在建筑的房间内。
相关人员需要在古建筑房屋的檐口滴水线以外两米处
挖掘四个边长为三十厘米的坑穴,将检测箱放置其中,检测箱中加入白蚁喜欢的
食物,通过周期性的观察判断建筑物白蚁灾害的情况。
再通过慢性诱杀的方式将
蚁巢中的白蚁毒杀,达到古建筑灾情监测和白蚁灭治的效果。
2.2古建筑白蚁灾害的防治
文物保护人员需要在维修过程中喷洒一定浓度的灭蚁灵,或是将替换的榫卯
结构直接浸润灭蚁灵一段时间,再将具有防水性质的沥青油涂在建筑木结构的表面,从而达到维修建筑过程中保护不受白蚁侵害的目的。
古建筑的望板也需要及
时更换,将新的望板喷洒一定浓度的灭蚁灵,之后再涂上防水沥青,最后由下至
上的铺设防水油毡,一定要注意接口处是否紧和防止漏水。
我国很多的古建筑都
使用了这样的维修方式,不仅对维持了建筑的原貌,还对白蚁以及其他的病虫害
形成了防治效果。
除了以上的白蚁防治方法,还可以让毒剂挥发的气体对白蚁进行灭杀,称为
熏蒸法,让空气毒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使其渗入到白蚁的呼吸道以及内部循
环组织,引起白蚁的中毒现象让其死亡。
空气分子的活动性很强,因此能够对建
筑的任何缝隙中的隐患达到防治效果,而且防止对象范围也很广,包括木器、烟草、纤维织物、书籍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的白蚁防治工作需要从日常的监测、分飞期的灭杀和加强
建筑防治工作做起,只有对建筑的白蚁情况严格关注才能达到最好的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谷岸,苗建民,倪斌.以故宫为例谈木结构古建筑的白蚁防治技术与策略[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01:124-135+160.
[2]奚三彩,郑冬青.灭蚁净在古建筑白蚁防治中的应用[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
协会、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2007:7.
[3]杨金玮,陈晓峰,刘玖莉.古建筑木结构病虫害防治初探[J].丝绸之路,2009,18: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