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子翻译方法学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江苏省昆山中学沈嘉华【教学目标】1. 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课堂导入•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 学案(1)精品版

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

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

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

“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1)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可将“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4)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 文言文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 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与运用。

2. 难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翻译文言文,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判断句的翻译文言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现代汉语: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斤斤计较。

”案例二:被动句的翻译文言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现代汉语: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七、课后作业A.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B. 荀子曰:“不食人间烟火者,谓之仙人。

”A.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司马迁《报任安书》:“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方法,分析了典型文言文翻译案例,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翻译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拓展阅读1. 《世说新语》:东晋时期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浅易文言 能读会译(学案)

浅易文言 能读会译(学案)

《浅易文言能读会译》学案执教者:李宇红学习目标:1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意义,重要词的活用和句子的语气等。

2 能在理解文言词的前提下用通顺的现代文表述句子的意思。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一:经典回放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

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二、翻译的要求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三、分类翻译,总结方法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1、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一)学生总结: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夫战,勇气也。

2、孔子云:何陋之有?3、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1、作战,靠的是勇气。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二)学生总结: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1、(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 (1)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 (1)

2020届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学案(教师版)读——联系语境明大意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整体把握大意。

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通读以后,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

做题时可以先在原句上用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便引起注意。

切——翻译句子要得法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用上文介绍的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连——连缀成句有条理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郭舒,字稚行。

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

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

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

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

”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第一步:读——联系语境明大意找到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翻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1)句在第一段段末,前面交代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

(2)句后的内容是写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可见两人关系很不好。

第二步:审——字句落实莫疏漏首先仔细阅读给出的文言文语句,且每个字都要注意,并找到得分点。

(1)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坐”、“系”、“义”。

(2)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厚”、“衔”和省略的成分。

第三步:切——翻译句子要得法逐字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在逐字翻译的过程中要联系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免翻译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悖。

(1)句中“坐”是古今异义词,“因……犯罪”;“系”意为“拘禁”,含被动意味;“义”是意动用法,“认为……讲义气”。

(2)句“厚”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交情好”;“衔”也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怀恨”。

2024年高考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翻译(学案)学习目标:1.基础夯实:巩固文言翻译基本方法;2.重点突破:依据语境精准翻译得分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①,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②,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注】①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

②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学案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

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

(《资治通鉴》)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课外练习
(一)不死之药
(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者,谒者 操以入。中射之士 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 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 人之欺王不如释臣。”王乃不杀。(选自《韩非子·说林》)
答: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3、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很久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了。
答: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答: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文:以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答:该换不换,文白夹杂.
6、原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生下孩子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背弃了我。
答:该点不点,语意不通.
我的总结:
二、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分别总结什么情况下该“留”“补”“删”“调”“换”“点”。
第一组
(1)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翻译:
(2)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翻译:
(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翻译:
3、“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不可脱离具体语境)。
合作探究
一、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总结翻译时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1、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答:(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2、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译文:如果放过郑国而作为东方道路的主人。
翻译下列句子:
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2、婴儿非与戏之也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4、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题。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进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文言句子翻译方法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原则: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逐字翻译,字字对译);所谓意译,是指(用自己的话写出原句意图)。
2、“信、达、雅”。所谓信,是指(字字落实不走样);所谓达,是指(文从句顺无语病);所谓雅,是指(生动形象有文采)。其中“雅”对中学生不作要求。
注释
荆王:楚王,此指顷襄王,名横。 谒者:掌管通报传达事宜的人。 中射之士:中射士,宫内侍御之臣。 死药:致人于死的药。 明:表明,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2曰:“可。”因夺而食之。
3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 也,是客欺王也.
4夫杀无罪之臣,而明 人之欺王不如释臣。”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
(3)权起更衣。
翻译:
我的总结
即学即练:
一、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4)素善留侯张良。
翻译:
我的总结:
第二组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2)欲呼张良与俱去。
翻译
(3)将军站河北,臣战河南。
翻译:
我的总结:
第三组
(1)昼夜勤作息。
翻译: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3)夫战,勇气也。
翻译:
我的总结:
第四组
(1)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
(2)一言以蔽之。
翻译: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
我的总结:
第五组:
(1)古之学者必有师。
翻译:
(2)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翻译: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我的总结:
第六组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翻译: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