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龄段

合集下载

7~17岁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与骨密度变化

7~17岁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与骨密度变化

7~17岁儿童青少年骨矿含量与骨密度变化作者:李红娟,张一民,孔振兴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骨矿物质沉积规律及骨密度变化的性别差异;方法:对北京市478名7~17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采用DEXA法测量全身及各部位身体成分,分析各年龄组骨矿含量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男女生全身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7~17岁男女生全身骨矿含量分别增长了1.80和1.83倍,骨密度增长约40%;男女生骨密度增长幅度最大的年龄分别为14~15岁和11~12岁。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男女全身及多数部位骨密度变化曲线出现“两次交叉”现象,但12岁以后女生头部和脊柱骨密度超过男生,没有出现第二次交叉。

全身骨密度与体脂率、腰围等肥胖相关指标呈负相关,与肌肉组织含量呈正相关(P=0.000);与男女生全身骨密度相关程度最高的是躯干骨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0.909,P=0.000),其次是大腿、骨盆。

结论:青春期女生骨骼生长突增早于男生;除头部、脊柱外,男女多数部位骨密度生长发育曲线出现两次交叉;儿童青少年全身骨密度与肥胖程度呈负相关,与肌肉含量呈正相关;躯干骨密度对全身骨密度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关键词:骨密度;生长突增;儿童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0-0046-05Analysis on the Bone Ma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717yol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LI Hongjuan, ZHANG Yimin, KONG Zhenxing(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bone ma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chang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thods: 478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7~17 were recruited from 5 schools located in Beijing. Their whole body and different body parts composition were measured with DEXA. Bone ma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Both boys and girls follow the same course of growth for bone ma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which were increased from 7 to 17 by 1.80 for boys and 1.83 times for girls and 40% for both of them. The maximum increment of bone density was in 14~15 and 11~12 for boys and girls respectively. The bone density distance curve of whole body and most of body part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demonstrates “twice intersections” during pubertal growth spurt period except for head and spine. Two crossovers were in 11~12 and 14~15 respectively. Whole body bone density was correlated with body fat percentage, waist circumference negatively, and correlated with muscular mass positively (P=0.000). Among body parts, the trunk bone density was correlated with whole bodybone mineral density in boys and girls (r=0.911 for boys and 0.909 for girls, respectively.P=0.000), and then follows the thighs and pelvic. Conclusion:Skeletal growth spurt in girls was earlier than boys. Except for head and spine, the growth curves of the bone density of girls and boys have two crossovers. Excessive body fat migh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Trunk bone density might be a good predictor of whole body bone density.Key words:bone mineral density, growth spur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躯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各种身体成分都在增长。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概述

1.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2.人一生中的骨量如何变化?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

女性40岁,男性40 ~ 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怎样的一种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

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

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4.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 )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 )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 )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

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

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

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

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

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

骨密度检查(1)

骨密度检查(1)
实用文档
临床应用
绝对适用范围:
雌激素缺乏的妇女,在决定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之前,测量骨密度是否有明显下降
脊柱畸形或X线片提示有骨量下降,为下一步继 续治疗需测量骨密度
长期服用皮质醇激素,为调整治疗方案需了解骨 密度的变化
具有无症状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决定外科手 术前需了解骨密度变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提出 成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严重骨质疏松症:BMD或BMC低于正 常年轻人平均值2.5s以下并伴有一处或 多处脆性骨折
同时认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为低于年轻人平均骨量3个标准差以下
实用文档
目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国 际上倾向于
骨质疏松症的阈值不用s表示,而用百 分比表示,比较测定的BMD值与同性别 峰值BMD
实用文档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 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多发性骨髓瘤 类风湿关节与骨质疏松症 家族性骨质疏松症 佝偻病与软骨病 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症
实用文档
骨质疏松症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1. 死亡率高,在美国四种疾病的死亡率中, 髋部骨折与乳腺癌相同为28%
老年人腹主动脉钙化,腰椎小关节退行性 变,椎间盘钙化,Schmorl结节和骨刺等 前后位腰椎测量时不易剔除,而侧位腰椎骨密度测量的目的
椎体富含松质骨,也是压缩性骨折易发生 的部位,而脊柱后1/3主要是皮质骨,不 是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因素
了解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的状况
临床应用
相对适用范围
大规模的普查,筛选 对治疗疗效的监测 对疾病影响骨量变化过程的监测 对高危病人的评价:月经不调,继发性甲旁亢、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骨密度正常值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骨密度正常值
tn e 0 y as u d r e t B a ue n s n A, m丑 d lDP — . h i s o a u e ns e d dt 7 e r , n ew n MD me sr me tu ig DX o rmo e X L T e s e fme s r me t t
砒 L —k , n 5—2 a d2 9砒 fmu nfmae e ri e ls
【 e 棚。 】 B n i r e吕 Ky d oemn a dni s el 竹; Lm a i s Hp u br p e ; i sn
本 测定 值 是 在我 室 19 ~19 9 5 99年承 担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 同 国 家 和 地 区 骨 质 疏 松 症 的 比 对 性 研 不 究” 课题 的基础 上进行 扩 展研 究 的结果 。 由于种族 、
为 07 .5% 、 4 % 、 .4% 和 0 7 % 。 0.7 1 1 .2


地 区、 营养 等 多种 因素均 会对 骨密 度值 产生 影 响 , 故
此研 究 对象 限定 为 中国北方 汉族 人群 。 以便于 与其 他种 族 和地 区进行深 入 比对研 究 。
材 料 和 方 法 本次 调 查 人 群 范 围 由 l 5至 7 O岁 , 们 均 为 北 他
CiaJpm rns i H  ̄/ / & hn-a t Fi dh o t , e p pa
【 bt cl Bsd0 P c o t tnlAo i E eg  ̄ee O0s cs hs g a x A s at ae n 叫et fne i a t c nr r I mao m y. nyl9 l t w oeae s — 埘e e
wee T — a d f10"Re ut h w ta he a e fpe k BM D r 0 —2 tb t  ̄t n mae a d 3 n e3 / 1 s lss o h tt g so a a e2 4 a o h i esi. ls, n 0— 3 4

骨密度检查报告T值与Z值详解

骨密度检查报告T值与Z值详解

骨密度检查报告T值与Z值详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慢性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

骨密度(即「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是衡量骨骼强度、预测骨折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老年体检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

面对骨密度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及数据参数,不仅是患者,很多非专科医生也常常是一头雾水。

其实,看懂骨密度报告并不难,关键是要搞清楚两个值:T 值和 Z 值。

读懂了「T 值」和「Z 值」,基本就能判断你是否骨质疏松以及骨量流失的情况有多严重。

大家知道,一生当中人的骨密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青年,机体骨密度逐渐增加,处于「上升阶段」;在 25~35 岁(平均 30 岁左右),机体骨密度处于一生当中的最高峰,即「平台阶段」;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加速,机体骨的密度开始逐渐下降。

T 值的临床意义所谓 T 值,就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的健康青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高于(用 + 号表示)或低于(用 - 号表示)年轻人的标准差数,即 T 值 =(受检者 BMD 值 - 青年人 BMD 平均值)/青年人 BMD 标准差。

T 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反映的是受检者与青年人之间的骨密度(BMD)差异,临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BMD)是否正常,也是目前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有意义的指标。

判定标准:-1 ≤ T 值 < 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 < T 值 < -1 表示骨量减少,说明有骨质流失;T 值≤ -2.5 表示骨质疏松症;T 值≤-2.5,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表示严重骨质疏松症。

注意:T 值只适用于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及 < 50 岁的男性,不能用 T 值来诊断其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Z 值的临床意义所谓 Z 值,就是将被检者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较,即 Z 值 =(受检者 BMD 值 - 同龄人 BMD 平均值)/同龄人 BMD 标准差。

补钙常识

补钙常识

补钙常识按照人体生长规律,人体骨密度的最高峰值是在30--3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

在这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多摄入钙质,让体内积累下较多的钙。

35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

如果等到中老年时期再补钙,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减缓身体中钙的流失速度。

所以,应该在30岁之前注意从膳食中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平均每日所需钙量为800毫克。

此外,还有两类人群需要额外注意增加钙质:11--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生长迅速,每日所需钙量为1000毫克;孕妇、乳母因为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所需钙量高于常人,为每日1000--1200毫克。

综上所述,人群中最需要补充钙元素的是儿童、孕妇和乳母以及老年人。

但是,即使是这些人群,如果过量补钙,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老年人中,心脏病患者补钙过量,可因钙沉积而引起猝死。

而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过量对儿童生长发育则会造成极大危害。

1)膳食补钙是关键面对缺钙问题,膳食调整是首选。

在日常食物中,具有补钙功能的食物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1. 奶类和奶制品如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等。

这是对于人体最有效、最安全,同时也是最科学的补钙食品。

奶类本身的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正常人每天坚持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再配合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就可以基本满足对于钙量的需求。

其他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也可以选择。

2. 豆类和豆制品有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同时预防骨质疏松。

除了豆类制品,常吃河、海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同样可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3. 坚果类食物这类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为其中富含丰富的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钙质,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够坚固骨骼、增强体质。

2023年生活知识_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2023年生活知识_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2023年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生活中医学小常识1、电脑开机的那段时间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值是最高的,所以按完开机键,请站起来走开,避免接受辐射。

而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持与屏幕的距离在四十公分以上,电脑对人体的辐射就会降低很多。

2、座便器很方便,而且比起蹲坑不知道要省力舒适多少。

可实际上,蹲坑那种看着很吃力的姿势,才是最有助于胃肠道运作的。

并且座便器由于与皮肤直接接触,多人使用,很容易会引起某些疾病的传播。

3、有些人很爱干净,每天都要洗澡,而且水温很高,觉得这样既讲卫生又舒适。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等于是在破坏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而角质层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皮肤,让水分不容易丢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所以天天洗热水澡的人多数会觉得皮肤干痒厉害,而洗澡时很用心搓澡的就更容易发痒了。

因此夏天出汗比较频繁的情况下可以每天洗澡,天气转凉后一周洗两次就足够了,水温也要控制一些,只要皮肤不会感觉冷就可以了。

4、喜欢染发的童鞋要注意了,如果你打算染的颜色越淡,像银白、淡黄,那么你所受到的化学制剂的危害将比染成红色、紫色等深色更大。

因为要想将原先的黑色变成淡色,就必须要先褪去原色,然后才能着色。

而这种褪色剂对人体的健康所带来的伤害是相当大的,比着色剂要大得多。

5、烧饭的时候使用开水,不仅可以缩短烧饭的时间,而且开水能最大程度低保护大米中的营养成分不流失。

生活健康小常识1. 正常心率:每分钟75次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

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2. 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

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

骨密度—搜狗百科

骨密度—搜狗百科

骨密度—搜狗百科骨密度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

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

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 密度值为 1.228(g/cm3);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3)。

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

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FO)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大会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HO代谢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对12个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险因素。

该研究纳入12个人群研究中的3万9千人,共观察了约17万人年。

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对每个研究人群中BMD 对骨折发生危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系数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

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预测指标。

在65岁年龄组中,BMD值每降低1个标准差(SD),男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

但是,这种作用呈年龄依赖性,50岁的危险梯度显著高于80岁。

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梯度均低于髋部骨折,BMD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在65岁年龄组中,BMD每降低1个SD,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增加1.41倍(1.33--1.51) 女性增加1.38倍(1.28--1.41)。

对于髋部骨折,骨折与测量BMD间隔时间延长,BMD的预测价值减小,但没有显著性。

BMD值越低,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各种类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个SD时的危险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个SD时危险比是1.73(1.59--1.89)。

对于髋部骨折,BMD的预测作用也相似。

Johnell等认为,由于所选的临床研究是国际性的,因此,该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龄段,一般是25到35岁之间,这段时间的骨密度平均值与被测试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较,叫做t值,t值大于-1是正常,Z值是被测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比较值,比如测试患者是25岁,则与25岁的年龄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与最高值的比较,z值是与同年龄的人的比较。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是骨密度T值>为正常(一般人的T值在-1~1之间),T值<而>为骨量减少,T值<为骨质疏松。

骨密度检查:即BMD 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对比基础上的。

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群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个标准差(-1~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个标准差(低于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个标准差,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没有,骨密度减少%,才属于骨质疏松;减少3%,严重骨质疏松。

你减少%,48岁,说明你的骨密度还是不错的。

Z-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
个体骨密度测量后往往与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及同性别年轻人对照组进行比较。

这些值或用百分比,或用标准差表示,称为Z-Scores 或T-Scores,即Z值或T值。

一、Z-值的用法
在常规的光密度发研究中,Z-值是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病人的骨密度值和其参考值比较。

Z-值+就意味着病人的结果正处于依年龄、性别和重组分组人群的中间值。

Z-值则意味着病人的结果处于依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的范围内。

当处于按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或顶部%的范围内时,并不意味着骨密度自身有问题,而表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

这样,将病人的骨密度与相应同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进行比较,如结果处于土范围内时,表明统计学上时正常;如处于上述范围之外,则说明统计学上是异常。

这个测定时假设参照人群处于一个统计学正态分布人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张顺聪
对于病人来说,低Z-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Gruber和Baylink 的研究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10年的研究中,他们检查了1000例非临床病例,这些病例Z-值低于,但还没有患病倾向。

对这些病例是否在2年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观察发现:低Z-值,包括1000病例中999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事实,成为评估病人和考虑治疗方案的一个警戒值。

在统计学上,异常低的Z-值,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

但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

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

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因此,临床上利用T-值来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T-值的用法
通常光密度法研究的T-值是将病人的骨密度与相应性别和种族青年人的骨密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Kanis等报道的T-值用法已被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

Kanis提出:青年健康参考人群骨密度值可用作评估异常危险增加的转折点。

有资料证实:骨折的危险性与许多吸收度测量法则定的骨密度有直接和有意义的关系,即当骨密度SD减少时,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随骨密度的减低,危险率通常在之间。

这一危险水平,将使具有低骨密度人群中的25%发生骨折的危险增加10倍。

Kanis等对白人妇女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在临床上分成4个水平,即WHO采用的T-值指导标准。

正如指导标准中所描述: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大于(约为正常青年男女85%)时,则认为是正常没有骨量丢失,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可在以后的某一时间进行再次检查: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在与之间时,被诊断为有较低的骨矿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将被鼓励采用一些预防和保护措施:如个体骨密度值T-值低于时将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约为正常年轻女性的%)。

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将被进一步诊断或进行一些形式的治疗;第四类是严重的骨质疏松(已发生骨质疏松),包括一些个体,他们的骨密度T-值低于,并已发生一处或多处骨折。

我们注意到,虽然一些机构和组织已接受这些指导标准,但他们指出:这些指导标准不是诊断标准,而是根据发生骨折危险性进行临床治疗的一个依据。

怎样看骨密度值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骨密度测试结果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值。

平均值为实际测试结果。

标准值为预先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它包括两部分:标准值±标准差。

标准值按性别和年龄的组合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即按男女性别分为两大系列组,并同时按年龄分为:20岁以前每两岁一个年龄组,20岁以后每十岁一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一个值。

骨密度状况的指标解释如下。

以平均值和标准值求差,如果差为正值或零,则被测人骨密度良好。

如果差为负值则被测人为骨密度降低,降低程度将由负差值与标准值中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后决定:如果负差值的绝对值小于1个标准差为骨密度轻度降低,其绝对值大于1个标准差小于2个标准差为骨密度中度降低,其绝对值大于2个标准差的为骨密度重度降低。

钙是维持骨密度正常的重要矿物质。

骨密度偏低为缺钙的一种现象。

当人体每天摄入钙量不足600毫克时,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老人这些需钙量较一般人多的群体,骨骼和牙齿不仅得不到钙的补给,还要动用其中的钙维持每天生理需要,于是引起骨密度降低。

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大约在30岁以后钙已不再吸收进入骨骼和牙齿。

因而,对骨密度低者,若为30岁以下人群,尽管血钙在正常参考范围,也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除了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外,还要弥补以往的丢失;血钙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应采用药物补钙。

若为30岁以上人群,血钙不低者,就没有必要补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