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形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第八节 丝虫-

组织活检查成虫或微丝蚴: 免疫学诊断:查抗体,辅助方法。
流行 prevalence
流行概况:丝虫病是世界十大热带病之一,热带 和亚热带流行, 80多个国家流行,感染者1.2亿。 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马来丝虫仅见于亚洲。
我国:建国初期有3000万丝虫病人,到2019年, 16个流行省、市全部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彻底 阻断了丝虫病的传播,但目前仍有40万慢性丝虫 病患者。
流行 prevalence
流行环节: 传染源:血中带有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 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流行因素:自然因素,我国5~10月是流行季节。
防治prevention & treatment
普查普治:首选药物--海群生(乙胺嗪), 象 皮 肿:中西医结合; 鞘膜积液:手术治疗; 乳 糜 尿:卧床休息。 防蚊灭蚊:控制丝虫病的关键。
部位:主要在横纹肌; 原因: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侵入器
官及横纹肌; 病变:血管炎、肌炎等; 表现:发热(38~40℃)、颜面部水肿、过敏
性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肌肉痛(腓肠 肌、肱二、三头肌),重度因肺炎、心肌炎、 脑炎死亡。
囊包形成期(恢复期)
受损肌细胞进行修复,梭形肌腔包绕幼虫, 幼虫终钙化死亡;此期患者全身症状减轻或 消失,但肌痛可持续数月。
丝虫病(filariasis)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 寄生虫病,是世界上第 二位致残性疾病,我国 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象皮肿病人
淋巴丝虫
我国寄生人体的丝虫仅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 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由蚊传 播,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旋毛形线虫

肌压片检查。 (检出率为
50%)
患者食剩的肉食品应同
时作压片镜检
2、免疫学诊断
1、皮内试验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提高诊断的 准确度
六、流行
1、地理分布: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 2、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猪,其次是各种野生动物。 3、流行原因: 食入不熟的受感染猪肉或野生动物肉类是 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3、抵抗力:高温70℃才能杀死。 4、繁殖力:1条雌虫能产出1000-10000条幼虫。
二、生活史
幼虫宿主吞食
囊包
侵入肠粘膜,24h后回到肠腔 幼虫 成虫 (4次蜕皮) 48h后 (交配) (十二指肠) 雄虫死亡
雌虫继续长大,产 新生蚴 (肠粘膜内) 入 血
囊包
幼虫 (横纹肌)
二、生活史特点
1、感染 阶段:幼虫囊包。 方式:经口食入含旋毛虫的肉类。 2、寄居 成虫: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横纹肌(咬肌、胸肌、腓肠肌、膈肌等)。 寿命:雌虫1-2个月,肌肉囊包内幼虫约为数年,但 最长可达30年。 3、生长 成虫和幼虫可生活在同一宿主(既是终宿主又是中 间宿主),完成生活史必须有宿主更换; 为卵胎生寄生虫;无自由生活阶段和离体阶段;为 唯一寄生于细胞内的线虫。
1.成虫
雄虫体末端有两枚形似 钟状的交配附器。雌虫 卵巢位于体后部,输卵 管较窄,子宫较长,其 前段内含未分裂的卵细 胞,近阴门处的后段含 幼虫。阴门开口于虫体 前端1/5处。
成虫
囊 包 幼 虫
2.幼虫
虫体细长,大小约100×6μm。主要是在宿主的横纹肌纤 维内寄居,长大后自行卷曲,形成梭形的幼虫囊包,大 小约为0.25~0.5×0.21~0.42mm。一个囊包内常有1 ~ 2条幼虫,是旋毛虫的感染期。
旋毛虫检验

3.囊包形成期 或称恢复期。囊包的形成是由于幼虫的刺激, 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害到修复损伤的结果。随幼虫的长大、卷曲, 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长梭形的肌腔包围 虫体,随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壁。随着囊包的形成,急性炎 症逐渐消退,患者的全身症状亦日渐减轻或消失,但肌痛可维持数 月之久。严重感染者晚期可呈现恶病质或虚脱状态;抑或因并发心 肌炎、心衰、毒血症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死亡。国内本 病的死亡率为3%左右。 儿童患旋毛虫病起病急,症状不典型,多数无腓肠肌疼痛症状 ,个别重症感染可累及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若诊治不及时,可导 致死亡。 旋毛虫感染可使宿主产生显著的免疫力,表现在对再感染具有 一定的抵抗力,致使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生殖和加速虫体排除 等。
旋毛虫 囊胞
幼虫 小肠内
24小时后返 回肠腔
成虫
幼虫 在全身 各组织 ,主要 于横纹 肌中
幼虫 穿过 肠壁进入 血液和淋 巴液移行
旋毛虫 囊胞
(三)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是中间又是终末宿主 猪等动物是保虫宿主 2、感染期和感染途径: 囊胞,经口感染 3、寄生部位: 全身各组织,主要于横纹肌中
五、流行与防治
(一)流行:
1.分布 旋毛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但以欧美的发病率为高。我国的 调查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在云南、贵州、甘肃、四川、西藏、江西、广东、 广西、内蒙、东北三省、河南、湖北、天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旋毛虫 病和旋毛虫病暴发流行。 2.流行因素 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自然界中约有百余种哺乳动物 可感染旋毛虫,成为本虫的主要传染源。猪的感染主要因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幼 虫的肉屑或鼠类。鼠及其他野生动物则是通过相互残食或因吃了含有活幼虫的动 物尸体而感染。
旋毛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之一

寄生虫--猪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它是由毛形科(Trichinellidae ) 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引起的。
人、猪、犬、猫、鼠类、狐狸、狼、野猪等均能感染。
鸟类可以实验感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要项目。
【病原形态】成虫细小,雌雄异体(雄虫长为1.4~1.6mm、雌虫长3~4mm)。
前部较细为食道部;食道的前部无食道腺围绕,其后部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
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
雌雄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缺交合刺。
雌虫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腹面中央。
胎生。
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之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内,称肌旋毛虫【生活史】旋毛虫的生活史比较特殊 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宿主感染时,先为终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
旋毛虫正常寄生于人、猪和鼠类等。
宿主摄食了含有幼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即被感染,幼虫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破囊而出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经两昼夜发育为成虫。
交配多在粘膜内进行,交配后不久,雄虫死去,雌虫钻入肠腺或粘膜下的淋巴间隙中发育。
一般在感染后的7~10天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粘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
每条雌虫一生中可产1000~10000条幼虫。
雌虫的寿命为5~6周。
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肌肉,以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舌肌和嚼肌中较多。
新产的幼虫呈圆柱状,到达肌纤维膜内开始发育;感染后1个月,幼虫长到1mm长,感染后第17~20天幼虫开始盘曲。
感染后第21天开始形成包囊,到第7~8周完全形成。
包囊内的幼虫似螺旋状盘绕,发育充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此时幼虫已具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食下即重新开始下一个生活史。
寄生虫学-旋毛形线虫

流行因素:
旋毛虫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猪、犬、羊、牛、鼠等多种哺乳动物成为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 流行与猪最为相关,猪主要是由于吞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屑或被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动物肉类
头间隙(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无
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生活史(Life cycle)
生物源性线虫
• 中间宿主:蚊虫 • 终宿主:人
蜕皮2次
从蚊子口器中逸出的丝状蚴
丝状蚴
(二)在人体(终宿主)内发育
(感染期幼虫)丝状蚴(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钻入皮肤)
成虫(大淋巴管、淋巴结)
微丝蚴(大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血循环)
淋巴管
幼虫(大淋巴管、淋巴结)
蜕皮两次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简称 班氏丝虫。
马来布鲁线虫 ( Brugia malayi)简称马来丝虫。
由蚊传播,成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班氏丝虫的危害较马来丝虫严重。
1.成虫:两种丝虫成虫形态相似。 虫体乳白色,细长丝状,表面光滑。 雄虫尾端向腹面呈螺旋状卷曲2-3周,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雌虫大于雄虫,尾端钝圆,雌虫生殖系统双管型。 雌虫 雌虫 雄虫 形 态(Morphology)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04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杀死旋毛虫。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摘除包囊或排出幼虫。
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特别是猪肉、牛肉和羊肉等。
加强肉类检验和加工
媒介传播
某些昆虫或鼠类可能携带旋毛虫幼 虫,成为传播媒介。
旋毛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区分布
旋毛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与当地 饮食习惯和卫生条件有关。
人群分布
人群对旋毛虫病的易感性存在差 异,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和 职业等因素有关。
季节性
旋毛虫病的流行季节与当地的气 候条件和饮食习惯有关,通常在 温暖潮湿的季节更容易传播。
严格执行肉类检验标准,对不合格的肉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个人防护
避免与可能感染旋毛虫的动物接触,尤其是处理肉类时要注意手 部卫生。
提高公众对旋毛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1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旋毛虫病的危 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防范 意识。
培训和指导
02
03
监测和监督
对肉类加工、餐饮等行业的从业 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 了解旋毛虫病的预防措施。
旋毛虫的分布和宿主范围
分布地区
旋毛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 美洲的部分地区。
宿主范围
旋毛虫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 猪、鼠、狗、猫等多种动物,也 可感染人类。
02
旋毛虫的致病性
旋毛虫病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症状
感染旋毛虫后,早期可能 出现发热、头痛、乏力、 恶心、呕吐等症状,类似 于流感。
中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 肌肉疼痛、肿胀,特别是 面部、颈部和大腿肌肉。
旋毛形线虫的检疫及应用

蛋 白质组学研究 不仅是探索生命 奥秘 的有利工具 , 也能 为人类健康事业 带来 巨大 的利益 。 传统 的单一蛋 白质 的研究
模式 已经落后, 药物蛋 白质组学方法应用蛋 白质组学 技术 , 利
因素 。由于 中药是 由多种化合物组合 的 , 其疗效通过作用 于
人体的生物分子及其 结构 的各级 系统来实现 。 蛋白质组学等
发生的 。 通过检测毒性生物 的特定标 记有 助于了解药物 的毒
性结果 。因为其结果 总是在基 因表达或 蛋 白丰度上 发生改 变 。鼠和人治疗和未治疗肾脏 样品的 2 D胶图 比较结果显示 钙结合蛋 白丰度 有显著 的差异, 在药物治疗后该 蛋 白的下调 解 释了其毒性作 用的机制 。与人 不同, 猴子不, 分别用 观察法 、 检法进行猪 镜
肉旋毛虫重复检疫。
23 制 片与处理 _
传统 的检疫方法 由每头 猪左右横膈膜脚 由表 1 以看出 ,0 5年 4月 2 0 可 20 0 6年 4月哈 尔滨市
道 里区动 检站对新 发 、 新辉 、 广林三个 屠宰点 检疫 的 13 0 86
维普资讯
试 验 研 究
旋 毛 形线 虫 的检 疫 及应 用
李思 源
( 黑龙江 省 哈尔滨 市道里 区动 物检疫 站 ,哈尔 滨 5 0 6) 10 1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 毛虫 , 成虫 和幼虫分 别寄生于同一 其 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 内。 和多种 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的宿 人
得 到某一化合物 特异性 的毒性标 志物, 希望获得普遍风 险 更
的组织毒性生物标志,从而可用 于未来研究 中的毒性预测 。
4 蛋 白质 组 学 在 中药 研 究 中 的应 用
素 A的毒 性影响, 对猴子 的肾蛋 白质组学分析表 明在药物治 疗后钙结合蛋 白未 发生损失 。因此, 对猴子体 内药 物代谢途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PPT课件

Trichinella spiralis
大理名菜——生皮!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幼虫 宿主吞食 幼虫 侵入肠粘膜
囊包
(十二指肠)
成虫
(肠腔)
Larve enkystée
囊包
♂虫死亡♀ 虫产新生蚴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幼虫 宿主吞食 幼虫 侵入肠粘膜
囊包
(十二指肠)
成虫
(肠腔)
囊包
♂虫死亡♀ 虫产新生蚴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旋 毛 虫 幼 虫 在 肌 肉 内 形 成 囊 包 的 过 程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肠粘膜内)
入 血
幼虫 (横纹肌)
生活史(Cycle parasitaire )
♀虫产新生蚴
入血
(肠粘膜内)
幼虫
(横纹肌)
幼虫移行期(migration de larve)
变态反应 Allergie
心肌炎Myocardite
肌肉酸痛 Myalgie
脑炎 Encephalopathie
肺炎 Pneumonie
幼虫
(横纹肌)
囊包
囊包形成期(Calcification)
急性症状消退
肌肉酸痛 Myalgie 恶病质Cachexie
心肌炎Myocardite
毒血症 Toxé mie
Pré paration: Comment diagnostiquer la maladi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囊期幼虫钻入肠黏膜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三、致病
2 • • 幼虫移行期 新生幼虫随淋巴、血液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 阶段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 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可出现吞咽困
复期。随着幼虫长大并卷曲,寄生部 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
梭形肌腔包绕幼虫。
• 临床表现:急性炎症逐渐消退,患者 全身症状相应减轻或消失,但肌痛仍 可持续数月。 • 病程:4~16周。
肌肉中的囊包
14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三、致病
15
肌肉中的囊包
狼、狐等野生动物。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三、致病
致病过程分为三期: 1 • 侵入期 为幼虫在小肠内脱囊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
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故又称为肠道期。 •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
11
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
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
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
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 肉,亦可用同法检查,有助于确诊。
17
但阳性检出率仅50%。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四、实验诊断
2.免疫学诊断
(1)对早期或轻度感染者,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流行
21
我国旋毛虫病的分布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五、流行与防治
防治
1. 防治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改变食肉 方法;加强肉类检疫、灭鼠。 2. 治疗药物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和噻 苯达唑。
22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五、流行与防治
五、流行与防治
流行
1. 传染源 含有旋毛虫囊包的肉类。100余种动物自然感染旋毛 虫,主要有猪、犬、猫、狐、鼠类等。
20
2. 传播途径 生食或半生食受肉类(猪、羊等)及其制品。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尤见于特殊食肉方式的人群。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五、流行与防治
一、形态
1
成虫
• 线状,雄虫(1.4~1.6)mm×(0.04~0.05) mm,雌虫(3.0~4.0)mm×0.06 mm。 • 咽管占体长的1/3~1/2,其后段背面有一 杆状体,由一列圆盘状杆细胞组成。
5
• 两性成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雄虫
末端有2片叶状交配附器。雌虫子宫较长。
雌虫
雄虫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12
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因心衰、呼吸
道并发症而死亡。 • 病程:2~3周。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三、致病
13
旋毛虫寄生引起的面部浮肿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三、致病
3 囊包形成期
•
为受损肌细胞的修复过程,故又称恢
23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旋毛虫病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旋毛虫幼虫囊包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二、生活史
8
旋毛虫生活史图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
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含活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四、实验诊断
旋毛虫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应询问病人有无食生肉或未熟
肉类的病史。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本病有群体发 病的特点。
16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一、形态
1
成虫
6
旋毛虫雌虫
旋毛虫雄虫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一、形态
2
幼虫囊包
• 大小(0.25~0.5)mm×(0.21~0.42)mm • 1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 • 囊包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厚而外
7
层较薄,由成肌细胞退变以及结缔组织增
生形成。
人体寄生虫学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Trichinella spiralis
概述一、形态3二、生活史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9
诊断阶段:幼虫、囊包
成虫寿命:雌虫寿命1~2个月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二、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
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通过食入含有活囊包幼虫 的肉类,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10
2. 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
(2)常用方法有:IFA、ELISA及Western blot等,目前以IFA和 ELISA较常用,阳性检出率均可达90%以上。
18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四、实验诊断
19
荧光抗体试验示囊包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
概述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
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宿主。该虫 寄生于人体引起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严重感染时可致患者死亡。
4
当前位置: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