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量浓度.pdf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效提能训练: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pdf

第1章 第节 [热点集训]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将80 g SO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将0.5 mol·L-1的NaNO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含K+为2 mol的K溶液解析 A项溶液体积不为1 L,B项生成1 mol H,C项溶液体积不是50 mL,D项缺少溶液体积。
答案 B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 mol·L-1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1溶液-1溶液-1溶液-1溶液解析 物质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00 mL 0.5 molL-1溶液中(Cl-)=0.5 mol·L-1,而A、B、C、D项中,(Cl-)分别为1 mol·L-1,0.75 mol·L-1,-1,0.5 mol·L-1,故D项正确。
答案 D容量瓶上需要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六项中的 B.②④⑥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线。
答案 A在80 g密度为·cm-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 g Fe+,则此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d B.dC.dD.d 解析 (Fe3+)0.05 mol,[Fe2(SO4)3]=0.025 mol,(SO)=0.075 mol,(溶液)=,(SO)===-1。
答案 A某同学用Na配制0.10 mol·L-1(aq),其称量操作如下图所示,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 D.准确解析 结合天平称量规则,实际称得样品的质量为,最终浓度偏低。
答案 B有下列化学仪器: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 ③药匙 ④烧杯 ⑤量筒 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1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________ mL。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04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pdf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1的Na溶液中含有Na+和SO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 mol·L-1在K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的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时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1答案:D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 mol/L NaCl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溶液溶液l溶液溶液答案:D(SO4)3溶液中含Fe3+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B. mol/LC. mol/LD. mol/L 答案:D(2014·河南省豫北五校质量检测)向质量分数为2体积为1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的稀H中加入的水使之质量分数变为此时物质的量浓度为-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0 2= 2 2 2解析:选C。
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稀H要使10 mL稀H中溶质质量分数由2变为则所加水的体积大于10 mL;由=可知当稀H中溶质质量分数时其密度也变小故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故选项C正确。
利用碳酸钠晶体(Na)来配制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解析:选B。
A项碳酸钠晶体质量应为143 g所以结果偏低;B项俯视观察时液面低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C项中不洗涤烧杯会损失溶质导致结果偏低;D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由于液体沾在瓶壁和磨口处所致不会造成偏差若加水则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在时将完全溶于水得到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1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溶液中(OH-)=-1+(H+)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解析:选C。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基础巩固训练:1-2 物质的量浓度.pdf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将58.5 g NaCl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 解析 A中“1 L水”,溶液体积不一定为1 L;C中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50 mL;D中未指明溶液体积。
答案 B 2.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A.950 mL;201.4 g B.1 000 mL;212.0 g C.100 mL;21.2 g D.500 mL;100.7 g 解析 实验室中没有950 mL容量瓶,故只能配制1 000 mL 2.0 mol·L-1的Na2CO3溶液。
答案 B 3. 答案 D 4.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 mol·L-1的500 mL 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 两处错误:在第③步后要有摇匀,定容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平齐。
答案 B 5.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4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1 mol·L-1 答案 D 6. 解析 B项,如下图1所示,定容后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NaOH物质的量浓度偏小;C项,如图2所示,情况与B项相反;A、D两项易判断会偏小。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题组训练:1-2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df

开卷速查 规范特训课时作业 实效精练 题组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根据cB=的计算 1.观察两个试剂瓶上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5%硫酸铜溶液 0.4 mol·L-1 NaCl溶液 (1)“5%硫酸铜溶液”中的5%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 mol·L-1 NaCl溶液中的0.4 mol·L-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两种溶液中分别取出5 mL,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NaCl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答案:(1)5%表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即100 g硫酸铜溶液中含有5 g硫酸铜溶质。
(2)1 L该NaCl溶液中所含NaCl的物质的量是0.4 mol。
(3)5% 0.4 mol·L-1 2.在80 g密度为d g·cm-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 g Fe3+,则此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A.dB.dC.dD.d 解析:n(Fe3+)=0.05 mol,n[Fe2(SO4)3]=0.025 mol,n(SO)=0.075 mol,V(溶液)= L,c(SO)=。
答案:A 题组二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3.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
化学常用计量(二轮复习讲义).pdf

专题化学常用计量【考纲点击】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以及摩尔质量(g·m 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5.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化学常用计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始终,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高考主要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来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或利用物质的量在元素化合物、理论方面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解读】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化学量的换算关系进行以上各量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mol时,一定要符合“标准状况”和“气态”这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3)“三个关系”: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数目间的关系;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③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 1∶V 2=n 1∶n 2.(2)同温同压下,两种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ρ1∶ρ2=M 1∶M 2.(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即m 1∶m 2=M 1∶M 2.(4)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即V 1∶V 2=M 2∶M 1.(5)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 1∶p 2=n 1∶n 2.注意:(1)1 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 +O 2 === 2NO 2不适用.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换算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c B =n/v =m/MV =m aq w/MV =1000ρw/M w =c B M/1000ρ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S)的换算c =n/v =1000ρS/M(100+S) 3.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饱和溶液中:w =S/(100+S)×100%4.气体溶质溶于水中制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 1 L 水中溶解某气体V L ,所得溶液密度为ρ,则:c =n/v =1000ρ1000×1+V/22.4×M=22400+MV 1000ρVw =m 溶质/m 溶液×100%=1000×1+V/22.4×M V/22.4×M×100%=22400+MV MV×100% 5.稀释定律(1)如用V 1、V 2、c 1、c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有:c 1V 1=c 2V 2. (2)如用m 1、m 2、w 1、w 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 1w 1=m 2w 2.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 1和w 2的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则w =(w 1+w 2)/2.(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①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 (w 1+w 2)/2.如:H 2SO 4溶液.②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2.如:氨水、酒精溶液.【考点突破】考点一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考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问题,实质上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物理量间的换算,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 Pa、25℃时)等。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物质的量

专题四* 物 质 的 量一.考点梳理1.理解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气体摩尔体积(V m )及物质的量浓度(C B )等重要概念。
2.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3.阿伏加德罗定律⑴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⑵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①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111222V n V n N N ==②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或气体分子数之比。
关系式:111222P n N P n N ==③同温度同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关系式:1122M M ρρ=④同温度同压强同质量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关系式:1221V M V M =注意: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规律,对这些规律要理解及灵活运用。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二.方法归纳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气体摩尔体积关系的换算由已知一定量(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去计算其中所含有微粒数(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N A 的值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通常结合其他化学知识进行考查。
如:(1)常温常压下,11.2L H 2所含的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是错误的,22.4L · mol -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1.2L H 2物质的量为0.5 mol ;若非标准状况下则不一定为0.5 mol ,但也有可能。
(2)常温常压下,1g H 2所含氢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叙述则是正确的。
不论任何条件都有:n=m/M 。
(3)标准状况下,11.2L 水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
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标况下,水不是气体。
在标况下不是气体的还有SO 3、辛烷、CCl 4等。
高考-物质的量浓度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量及溶液浓度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标准状况下,烧瓶内充满HCl 气体,将此烧瓶倒扣在盛水的水槽内,当液面上升到烧瓶容积的53时,此时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0.74 mol / LB . 0.045 mol / LC . 0.037 mol / LD . 0.025 mol / L 2.用m g 10%的NaOH 溶液,蒸发掉4 g 水后,余下溶液10 m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浓缩后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8 mol / LB. 2.3 mol / LC. 3 mol / LD. 4.4 mol / L3.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钾铝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 (SO 42-)=0.105 mol / L ,c (Al 3+)=0.055 mol / L ,溶液的pH =2.0(假设溶液中H 2SO 4完全电离为H +和SO 42-),则c (K +)为 ( )A. 0.045 mol / LB. 0.035 mol / LC. 0.055 mol / LD. 0.040 mol / L 4.由2 mol / L 磷酸溶液和2 mol / L 磷酸溶液各50 mL 组成的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1 mol / L B. 2 mol / L C. 3 mol / L D. 4 mol / L5.A L 硫酸铝溶液中,含有B mol 铝离子,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B Amol / L B. 2A B mol / L C. B A 2 mol / L D. AB 2 mol / L6.配制500 mL 0.1 mol / L 硫酸铜溶液,需用胆矾 ( ) A. 8.00 g B. 16.0 g C. 25.0 g D. 12.5 g7.在100 mL 0.1 mol / L NaOH 的溶液中,所含NaOH 的质量是 ( ) A. 40 g B. 4 g C. 0.4 g D. 0.04 g8.将等体积的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所得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之后混合溶液中含铝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物质的量浓度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 mol·L-1Na2CO3(aq),其称量操作如下图所示,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A.偏高B.偏低C.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D.准确解析:结合天平称量规则,实际称得样品的质量为4.7 g,最终浓度偏低。
答案:B2.1 L 0.1 mol·L-1的K2SO4溶液中()A.K+的物质的量为0.1 molB.SO2-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C.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D.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解析:由c·V可知,n(K2SO4)=0.1 mol;由K2SO4===2K++SO2-4可知,n(K+)=2n(K2SO4)=0.2 mol;n(SO2-4)=n(K2SO4)=0.1 mol;c(K+)=2c(K2SO4)=0.2 mol/L;c(SO2-4)=c(K2SO4)=0.1 mol/L;故D正确。
答案:D3.配制250 mL 0.10 mol/L 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解析:不洗涤导致n B变小,由n B/V可知,c B变小,故A错;仰视定容导致V变大,由n B/V可知,c B变小,故B错;俯视定容导致V变小,由n B/V可知,c B变大,故C正确;补加水导致V变大,由n B/V可知,c B变小,故D错。
答案:C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1 mol/L 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小于0.1N AB.1L 0.1 mol/L Na2SiO3的溶液中含有0.1N A个 2SiO3C. 1L 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含有0.1N A个H+D.25℃时,1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Ba2+的数目为0.1N A解析:由c·V可知,n(Na2S)=0.1 mol,由Na2S===2Na++S2-可知,n(S2-)=n(Na2S)=0.1 mol,由盐类水解可知,溶液中n(S2-)<0.1 mol,故A正确;由c·V可知Na2SiO3为0.1 mol,由盐类水解可知溶液中SiO2-3小于0.1 mol,故B错;由c·V可知醋酸为0.1 mol,由电离程度可知H+小于0.1 mol,故C错;25 ℃时溶液中c(OH-)=K w/c(H+)=10-1mol/L,由c·V可知,n(OH-)=0.1 mol,由Ba(OH)2===Ba2++2OH-可知,n(Ba2+)=n(OH-)/2=0.05 mol,故D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某溶液中含有Na+、Mg2+、Cl-、S四种离子,其中,Na+、Mg2+、Cl-离子个数比为4∶7∶6,若Na+个数为4a,则S个 数为 。 (3)标准状况下,336LNH3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若该溶液的密度为ag·cm-3,则物质的量 浓度为 。将上述氨水全部转化为NH4Cl,所需4mol·L-1盐酸的体积为 。 (4)10.6gNa2CO3溶于水配成1L溶液: ①该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②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l固体,使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需加入NaCl的 质量为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2.实验室用密度为1.25g·mL-1,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0.1mol·L-1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实验中需要用240mL0.1mol·L-1盐酸,请完成下表: 应量取浓盐酸的体积/mL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 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 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处 (4)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溶液溅出 。 13.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主要仪器为药匙、 、 、 、 、 和 。 (2)本实验需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质量为 g。 (3)容量瓶上标有 、 等字样及 。 (4)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是否漏水的方法是 。 (5)某同学将称量好的碳酸钠晶体用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直接倒入所选的且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 ,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离刻度线2cm处,改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然后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3处错误。 ① 。 ② 。 ③ 。 14.(2012·广州执信中学)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 Ba(OH)2·8H2O试剂(相对分子质量为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 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 。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 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 __________ 。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g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的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 “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