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详细资料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日本关东军是如何用报纸洗白九一八事变?

历史趣谈日本关东军是如何用报纸洗白九一八事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关东军是如何用报纸洗白九一八事变?导语:《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由中岛真雄创刊于奉天(即沈阳),主笔菊池贞二(笔名“傲霜庵”),于1944年9月14日终刊,历时38年。

这是日本人《盛京时报》,1906年10月18日由中岛真雄创刊于奉天(即沈阳),主笔菊池贞二(笔名“傲霜庵”),于1944年9月14日终刊,历时38年。

这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

当时,“张作霖取缔中国报纸颇严,而该报独肆言中国内政,无所顾忌,故华人多读之”,成为东三省报纸之领袖,是日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创办之初,《盛京时报》姿态是“中立”,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开始悄悄发生变化。

原来主要以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评论性报道为主的版块,开始对中日关系及中国的政治问题进行关注。

对于“九一八”事变本身,《盛京时报》最初虽也以中立的态度来报道其经过及原因,但在字里行间及具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上,则显现出其为日本侵略行径进行辩解的意图;而随着该报逐渐加大对国民政府的丑化和批评,以及对国际舆论的片面性宣传,其从舆论上帮助日本侵略中国的面目彻底暴露出来。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盛京时报》于9月20日连续报道事变的爆发及经过,是最早报道该事件的中文报纸之一。

由于《盛京时报》身处事变发生地,其报道因此被日本赋予了权威、详实的色彩。

首先,报纸以重大新闻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引题、主题和副题三合一的形式概要明确报道事变爆发的原因和经过:"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寻致南满各地成战场彻夜而闻炮枪轰轰隆隆";进而在消息的具体内容中以超常规的字号和加黑的字体报道事变发生的经过:"十八日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沟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

卒生活常识分享。

苏联与日本的关东战争

苏联与日本的关东战争

苏联与日本的关东战争:75万日军为何会不堪一击?1945年8月9日,随着斯大林的一声令下,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157万苏军进军中国东北。

当时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有75多万,虽然苏军占有兵力优势,可日军毕竟已经经营多年。

可一边倒的情况出现了,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根本就不堪一击。

最后60多万日军被俘,苏军占领了东北全境。

号称日军精锐的关东军,为何会不堪一击呢?一、日本的一部分精锐调到了东南亚战场日本自身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因此日本一直希望对外扩张。

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利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行动,取得了朝鲜半岛以及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力。

这就是关东军的由来,起初只是一直保护铁路安全的部队。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关外的18万军队全部撤入关内,当时他在关内还有20万军队。

就这样,1.7万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

日本视东北为自己的后勤供应基地,也是自己必须守住的地区。

关东军的实力开始不断扩大,最后成为了拥有70多万军队的庞大武装。

有一点请注意,日本关东军和日本驻华派遣军是两个系统。

也就是说关东军是直属于日本天皇的,不是普通的日军部队。

起初日本关东军确实聚集了大量的精锐力量,可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很大一部分关东军精锐被调往了东南亚战场。

从表面上看关东军仍然维持着75万的规模,可有很多都是刚刚从国内补充的新兵。

这些人除了会欺负东北的老百姓以外,一点实战经验都没有。

而他们北方的苏军就不一样了,苏军基本上都是从苏德前线刚刚调回来的。

苏德战场的惨烈程度是当时最强的,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苏军战斗力当然相当强。

不过苏军的军纪也烂到了家,各种暴力活动层出不穷。

为了给日本造成突然袭击,苏联采用了秘密调兵的方式。

日本关东军一直认为对面的苏军只有20多万,他们放松了警惕。

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甚至在大连度假,这真是匪夷所思。

二、苏军的装备甩了日军几条街当时日军的总兵力为75万,包括了21个师团和11个独立旅团。

罪恶的日本关东军516部队

罪恶的日本关东军516部队

罪恶的日本关东军516部队"这个世界只要有战争,军事家们就绝对不会对毒气置之不理。

毒气是一种杀人的更高形式。

"--1919年化学战创始人,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柏教授在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

世界上不缺乏疯子,最害怕的是一个疯狂的国家。

而日本就是这样一个疯狂而极端的国家,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使用化学武器从而诞生一些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和关东军第516部队等。

在各种材料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对731部队度的了解非常大,而对516部队知之甚少。

关东军第516部队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部队,专门负责在在中国进行化学武器试验和实施化学战。

一战后,日军开始化学战准备。

20世纪30年代,日本有多家工厂能生产氯气。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加速了化学战剂生产,并成立了化学战部队,即关东军第516部队,在中国进行化学武器试验。

二战中,日军化学战部队装备的化学武器有毒剂抛射炮、迫击炮、布毒器、布毒车,配备的化学弹药有毒烟筒、毒剂手榴弹、毒剂炮弹、毒剂炸弹,使用的毒剂有光气、芥子气、路易氏气等多种。

日军化学战部队多次在中国战场上实施化学战。

日军在侵华战争初期使用化学战取得一定战果,于是,在侵华战争中后期,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战成为日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争样式。

而这一切对中国军民造成了无法想象伤害,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化学武器,而日本人已经开始使用化学武器,很多中国人就这样倒在化学武器之下。

甚至造成黑色恐怖,很多区域发生瘟疫,出现成片的无人区。

可以说灭绝人性,疯狂至极。

侵华战争开始,日本人杀害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策划、推行侵略政策、制造细菌武器、施放毒气、进行人体活体试验、屠杀掠夺资财、毁灭城镇、强征慰安妇、强奸妇女,驱逐和平居民很多违反国际准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的种种罪行,很多罪行令人发指,甚至可以说是兽行。

日本侵略者制造使用化学武器影响至今,现在很多当年制造化学武器和储存化学武器的地方被发现,很多百姓受化学武器影响,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1945年日军投降前关东军陆军主力查询

1945年日军投降前关东军陆军主力查询

……
清水规矩中将 河越重定少将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5军
第124师团 椎名正健中将 岩崎丰清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5军
第126师团 野沟式彦中将 田中正司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5军
第135师团 人见与一中将 井上敬助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5军
第15国守 西胁武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方面军直辖 第122师团 赤鹿理中将 岩元义秀大佐
第119师团 盐泽清宣中将 冈部狷介大佐
关东军 关东军直辖第4军
第123师团 北泽贞治郎中将土田穰大佐
关东军 关东军直辖第4军
第149师团 佐佐木到一中将印南清大佐
关东军 关东军直辖……
独混80旅团 野村登龟江少将
关东军 关东军直辖……
独混131旅团 宇部四雄少将
关东军 关东军直辖……
独混135旅团 滨田十之助少将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方面军直辖 第134师团 井关仞中将 末永光夫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方面军直辖 第139师团 富永恭次中将 松冈次一中佐
关东军 第3方面军 ……
……
反宫淳大将 大坪一马少将
关东军 第3方面军 第30军 ……
饭田祥二郎中将加藤道雄少将
关东军 第3方面军 第30军 第125师团 今利龙雄中将 藤田实彦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3军
第112师团 中村次喜藏中将安木龟二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3军
第127师团 古贺龙太郎中将广濑清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3军
第128师团 水原义重中将 石桥忠雄大佐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3军
独混132 鬼武五一少将
关东军 第1方面军 第3军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

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

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

总计陆军241万。

另海军35万。

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

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

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

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

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A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作者:刘扬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年第10期【摘要】哈尔滨因其寒冷的气候环境和与前苏联地理位置上的关联,曾作为日本在东北细菌战的实验基地。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历史,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日本细菌战史的重要内容。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通过分析七三一部队1932年、1933年、1936年三个创建时间,对七三一部队的历史沿革进行探讨,并对七三一部队诸多历史名称进行考证,以供参考和探讨。

【关键词】七三一部队七三一部队创建时间七三一部队历史名称哈尔滨,一座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城市,然而在它美丽现代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段残忍的历史。

半个世纪以前,日本关东军曾在这里强征数千名劳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建成七三一基地,之后用活人检验其研究出的各种细菌实际效能。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作为“日本细菌战”的代名词,对研究日本细菌战意义重大。

一、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历史时间概况(一)七三一部队1932年设立说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早期的七三一部队创建于1932年。

研究七三一部队史的日本著名专家松村高夫主张:在1932年3月份,随着伪满洲国宣告成立,石井四郎的研究室被建立起来,此研究室是由东京陆军军校建立的,并由石井四郎、太田澄等在哈尔滨东南70千米的五常县背荫河防疫班进行细菌战的研究[1]。

关于1932年设立说,欧美国家的学者也提到过,如美国学者谢尔顿·哈里斯在其著作中写道:“1932年夏天,石井找到了背荫河——一个偏僻但交通理想的研究基地。

” [2]国内日军细菌战研究学者佟仲宇,也曾写过关于背荫河七三一部队创立的调查资料,内容是:1932年春天,有两个卡车的日本兵来到背荫河,武装完备,随后,大约又有一队的关东军来到了背荫河,其中的宪兵头带领军队在背荫河附近圈占了大约一里的土地,并且开始修建研究基地……后来当地百姓把这所大院叫做“仲马城”[3]。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资料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资料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资料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以下是九一八事变的一些关键资料:1. 事变经过:九一八事变起因于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南满洲铁道的柳条湖附近炸毁了一段铁路,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占领了沈阳等地。

日本宣称此次行动是为了保护铁路安全,但实际上其目的是占领中国东北,控制其资源和市场,并推进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2. 影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日本陆续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实施残酷的统治。

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促使中国人民加强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3. 相关例子:-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国民党政府表示抗议,并派遣杨杰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向国际社会说明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情况。

- 九一八事变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激烈抗议,许多学生和普通民众参加了示威游行,要求抵制日本货物和抵抗日本侵略。

-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人民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展开全面的抗日斗争。

扩展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后,日本陆续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各大城市和重要基地,建立了伪满洲国,推动了其进一步入侵中国其他地区的计划。

九一八事变的背后,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扩张野心和对资源和市场的掠夺欲望。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政权,并通过其经济实力将中国东北的资源输送回本土,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在中国的控制力。

九一八事变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向国际社会呼吁支持中国的抵抗行动,并将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径公之于众。

这引发了人们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发起了全面的抗战运动。

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民族抵抗的标志,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动员了广大人民参加到抗战斗争中。

九一八事变也促使中国国内各种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日本关东军详细资料

日本关东军详细资料

日本关东军概况:成立于公元1919年,解散于公元1945年8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

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3.8万人,被俘59.4万人。

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

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

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

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关东军武器装备情况根据战后苏联有关统计,关东军装备情况如下:步枪约70万支、轻机枪约11000挺、重机枪约3000挺、大炮约1800门、迫击炮约2500门、坦克约700辆、飞机约900架、军火库约800个。

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附件2:关东军历任指挥官附件3:关东军详细资料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1907年 1个师团约2万人1919年 2个师团约4万人1931年 3个师团,约6万人1932年 6个师团约12万人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约10万人1937年 7个师团约14万人1938年 9个师团约27万人1939年 11个师团约30万人1940年 12个师团约33万人1941年 31个师团,约85万人1942年10月,兵力达到顶峰,约120万人。

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关东军概况:成立于公元1919年,解散于公元1945年8月,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

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3.8万人,被俘59.4万人。

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

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

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

特别是由于日本在各个战场连遭惨败,士气低落,关东军往日的威风已经不复存在。

关东军武器装备情况根据战后苏联有关统计,关东军装备情况如下:步枪约70万支、轻机枪约11000挺、重机枪约3000挺、大炮约1800门、迫击炮约2500门、坦克约700辆、飞机约900架、军火库约800个。

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附件2:关东军历任指挥官附件3:关东军详细资料附件:1关东军兵力变化情况:1907年 1个师团约2万人1919年 2个师团约4万人1931年 3个师团,约6万人1932年 6个师团约12万人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约10万人1937年 7个师团约14万人1938年 9个师团约27万人1939年 11个师团约30万人1940年 12个师团约33万人1941年 31个师团,约85万人1942年10月,兵力达到顶峰,约120万人。

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

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

1945年4月,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经过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一举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

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

附件:2历任司令官立花小一郎中将(1919年 - 1921年)河合操中将(1921年 - 1922年)尾野実信中将(1922年 - 1923年)白川义则中将(1923年 - 1926年)武藤信义大将(1926年 - 1927年)村冈长太郎中将(1927年 - 1929年)畑英太郎中将(1929年 - 1930年)菱刈隆中将(1930年 - 1931年)本庄繁中将(1931年 - 1932年)武藤信义大将(1932年 - 1933年)菱刈隆大将(1933年 - 1934年)南次郎大将(1934年 - 1936年)植田谦吉大将(1936年 - 1939年)梅津美治郎大将(1939年 - 1944年)山田乙三大将(1944年 - 1945年)附件:3称谓由来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

1898年,沙俄政府强迫清政府把中国旅顺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即把这块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即称“关东州”。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持续1年零5个月,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根据双方所缔结之“朴资茅斯条约”第5、6两款中之规定:俄国“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及组成的“一切特权”,以及租借地“效力所及地之一切公共房屋财产”,“长春、旅顺间之铁路及一切支线……无条件让与日本”。

由于攫取了俄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一切特权,日本在亚洲大陆获得了殖民地。

1905年(明治37年10月18日),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都督府内设陆军部。

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

1919年4月12日,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以原陆军部为基础,另组成了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治:关东厅为司法、行政最高机关;关东军司令部则为最高军事机关。

关东军司令部先设沈阳,后迁旅顺,1931年9月前后迁沈阳,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前后迁长春,直到1945年8月投降前夕。

曾一度向通化、临江撤迁,企图凭借山区固守顽抗,最终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终。

关东军司令部设参谋部、副官部、兵器部、经理部、军医部、兽医部、法官部等,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师团、独立守备队以及旅顺炮兵大队、关东宪兵。

关东军司令长官由日本内阁陆军大臣和大本营参谋总长领导。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对关东军下的定义是:“所谓关东军就是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为保护包含着南满铁路在内的日本利益而‘驻满’的日本部队。

”简要介绍关东军是日本陆军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

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

不久,日本将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

1919年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后,根据《朴次茅斯和约》将关东州(中国辽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

日本为维护其殖民利益,派遣2个师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并设立关东总督府。

次年,总督府改为都督府,下设陆军部,辖1个陆军师、6个独立守备营、旅顺重炮营和宪兵队等。

20世纪上半叶,长期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陆军重兵集团。

1919年,都督府撤销,改设关东厅,成立关东军,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司令部设在旅顺,直接隶属于天皇。

1926年进入昭和时代后,日本加紧推行侵略中国和准备对苏作战的大陆政策。

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国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

次年炮制伪满洲国,司令部迁至长春,司令兼任日本驻“满”大使和关东厅长官,掌握伪满军政大权。

从此,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残酷镇压中国抗日军民,疯狂掠夺粮食和矿产资源,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进一步侵略扩张的重要战略基地。

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

1932年,建立满洲国。

1939年5月,满洲军队跟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後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

朱可夫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以机械化部队击败两个师团约四万名关东军。

一万八千名日军战死或受伤。

日本全国震动,平沼内阁请辞。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及参谋长矶谷廉介被撤职。

1942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後,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线。

在1943年战况逆转後,不少关东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被歼灭。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

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参战历史侵略中国的急先锋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

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

长期觊觎中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

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

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

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

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部。

关东军从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挥,独立性大大增强。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磨刀霍霍的关东军借机从南满铁路属地冲出,一天内便占领沈阳、长春、辽阳等城市。

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关东军仅有3个师团,1932年达到6个,1933—1936年保持5个师团的兵力,1937年达到7个,1938年9个,1939年11个,1940年12个。

1941年七八月间,为了配合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关东军接连组织以苏联为目标的特别大演习,并再次调集大量部队囤积东北。

到日本偷袭珍珠港前,关东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31个师团,人数上升到85万人,号称百万。

太平洋战场的炮灰眼看德国进攻苏联受挫,日本十分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苏联。

趁英法等国忙于欧洲和非洲战事,无力东顾之机,日本人决定先发动太平洋战争。

关东军于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次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惨败,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守势。

关东军也不再敢主动挑起事端。

1942年下半年,日本《陆军综合作战方案》专门指示关东军,要“防止对苏发生战争,维持北方静谧状态”,但仍在继续扩充关东军力量。

1942年10月,日本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

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指望这支“精锐之师”能够挽救自己失败的命运。

1945年1月,大本营又从关东军抽调13个师团和一支特设的具有高度机械化的常备兵团赴太平洋战场。

可是,关东军不但没能扭转太平洋战争的败局,反而白白充当了对美作战的炮灰。

4月初,美军攻占冲绳岛,并对日本本土开始空袭,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为此又从关东军抽走7个师团,并将关东军储备的近1/3的战略物资以及大批人员调回国内。

1945年5月初,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联的视线逐渐转向远东地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抗日武装也不断打击和消灭日军力量。

关东军只好重新扩充力量,进行备战。

为此,关东军将在东北的25万退伍的日本军人重新征集,并编成8个师团、7个混成旅团、1个坦克兵团和5个炮兵联队,作为临时部署兵力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