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这些数字依次排列,每一个数字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数字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无限延伸,也可以中断。
数列中的规律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或递推关系进行表示。
数列是数学研究以及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工具。
二、数列的表示方法1. 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用代数表达式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与该项所在位置之间的关系。
通项公式通常依赖于数列的项数或项号。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n为项号,Fn表示第n项的值。
2. 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通过已知的一些项来推导出数列中的其他项的公式。
递推公式是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例如,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a1为首项的值,d为公差。
3. 图形表示数列也可以通过图形表示来展示其规律。
可以使用折线图、柱状图等方式将数列中的项与其对应的位置进行关联,从而更直观地观察数列的规律。
三、数列的应用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自然科学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指数、级数等数列的求和问题。
例如天体物理学中的一些数学模型,对宇宙星系中星体的数量进行估算,可以使用数列求和的方法。
2. 经济学中,通过构建数列模型可以研究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对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3. 在工程领域,数列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电子电路中的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列分析与处理。
4. 生活中的一些规律也可以通过数列进行描述,如雨滴的滴落、植物的生长等,都可以用数列来表示和研究。
总结: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规律性的事件和现象。
数列概念及其表示

解:由 a1=2,an+1=2an,得 a2=2a1=4=22,a3=2a2=2·22=23, a4=2a3=2·23=24. 猜想 an=2n(n∈N*). 证明如下: 由 a1=2,an+1=2an,
得aan-n 1=aann--12=…=aa32=aa21=2(n≥2). ∴an=aan-n 1·aann--12·…·aa32·aa21·a1=2·2·…·2·2=2n. 又当 n=1 时,a1=21=2 成立, ∴an=2n(n∈N*).
跟踪练习
1.已知数列{an}分别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 纳出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a1=0,an+1=an+(2n-1); (2)a1=1,an+1=a2n+an2.
解:(1)∵a1=0,an+1=an+(2n-1), ∴a2=a1+(2×1-1)=1, a3=a2+(2×2-1)=4, a4=a3+(2×3-1)=9, a5=a4+(2×4-1)=16, ∴它的前五项为 0,1,4,9,16,此数列又可写成 (1-1)2,(2-1)2,(3-1)2,(4-1)2,(5-1)2,… 故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n-1)2.
1. 已 知 函 数 f (x) log 2 x log x 4, (0 x 1) , 数 列 {an} 满 足
f (2an ) 2n
(1)求 an; (2)判断数列{an}的单调性。
2. 数列{an}满足 an n2 kn 1是增数列,求 k 的取值范围。
3.
数列{an}满足 an
∴an=(an-an-1)+(an-1-an-2)+…+(a3-a2)+(a2-a1) +a1
=12[(n-1 1-n+1 1)+(n-1 2-1n)+…+(12-14)+(1-13)]+ 1=12(-n+1 1-1n+1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的表示方法

规律:1 =1
3 =1+2
6 =1+2+3
10 =1+2+3+4
正方形数:1,4,9,16,……
规律: 1
4
9
16
问题:以上这三列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 2、项的定义: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a1(或首项),第2项a2 ,… ,第n项an … , n是数列的项数。 3、数列的一般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表示a1,a2,… ,an,…简记为{an}。 注意: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
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 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 石子摆成不同形状来研究数。
1
3
6
10
1,3,6,10,……,由于它们能够表示三角形,就把这 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
1
4
9
16
类似的,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
1,1,2=1+1,3=1+2,5=2+3,8=3+5,13=5+8,21=8+13,……
n×(n+1) ……
解:这个数列的前4项都是分子为1的负分数,且分母等于 它的项数乘上后一项项数。 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 =(-1)/n×(n+1)
按项数
2、数列的分类:
{
有限数列 无穷数列 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常数列 摆动数列
按增减性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 知识点 (一)数列的定义1、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 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 项。
2、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4,5,6,7,8,9,10与数列10,9,8,7,6,5,4,3,是不同的数列。
3、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 ,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4、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n a a a 此数列可简记为{}n a 例如;把数列1111,,,...,,...23n 简记作1n ⎧⎫⎨⎬⎩⎭5、数列的项通常用字母加右下角标表示,其中右下角标表示项的位置序号、我们还应注意到这里{}n a 与n a 是不同的:{}n a 表示数列12,,...,n a a a ;而n a 只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 项,这里{}n a 是数列的简记符号,并不表示一个集合。
(二)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项数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 1、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 2、 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补充说明: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递增数列: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这样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2、 递减数列: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 这样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3、 摆动数列:一个数列,如果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这样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4、 常数列:一个数列,如果它的每一项都相等,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方法

§6.1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的分类3.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4.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 n =f (n )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5.已知S n ,则a n =⎩⎪⎨⎪⎧S 1 (n =1)S n -S n -1 (n ≥2).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所有数列的第n 项都能使用公式表达.( × ) (2)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止一个.( √ ) (3)数列:1,0,1,0,1,0,…,通项公式只能是a n =1+(-1)n +12.( × )(4)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对∀n ∈N +,都有a n +1=S n +1-S n . ( √ ) (5)在数列{a n }中,对于任意正整数m ,n ,a m +n =a mn +1,若a 1=1,则a 2=2.( √ ) (6)若已知数列{a n }的递推公式为a n +1=12a n -1,且a 2=1,则可以写出数列{a n }的任何一项.( √ ) 2.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A .15B .16C .49D .64 答案 A解析 ∵S n =n 2,∴a 1=S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1)2=2n -1. ∴a n =2n -1,∴a 8=2×8-1=15.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S m =S n +m ,且a 1=1,那么a 10等于 ( )A .1B .9C .10D .55答案 A解析 ∵S n +S m =S n +m ,a 1=1,∴S 1=1. 可令m =1,得S n +1=S n +1,∴S n +1-S n =1. 即当n ≥1时,a n +1=1,∴a 10=1.4. (2013·课标全国Ⅰ)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3a n +13,则{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_____.答案 (-2)n -1解析 当n =1时,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3a n -23a n -1,故a n a n -1=-2,故a n =(-2)n -1.当n =1时,也符合a n =(-2)n -1. 综上,a n =(-2)n -1.5. (2013·安徽)如图,互不相同的点A1,A 2,…,A n ,…和B 1,B 2,…,B n …分别在角O 的两条边上,所有A n B n 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 n B n B n +1A n +1的面积均相等.设OA n =a n ,若a 1=1,a 2=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答案 a n =3n -2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知OA 2n +OA 2n +2=2OA 2n +1,即a 2n +a 2n +2=2a 2n +1, 因此{a 2n }为等差数列且a 2n =a 21+3(n -1)=3n -2,故a n =3n -2.题型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 例1 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3,5,7,9,…;(2)12,34,78,1516,3132,…; (3)-1,32,-13,34,-15,36,…;(4)3,33,333,3 333,….思维启迪 先观察各项的特点,然后归纳出其通项公式,要注意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项与前后项之间的关系.解 (1)各项减去1后为正偶数,所以a n =2n +1.(2)每一项的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组成数列21,22,23,24,…,所以a n =2n -12n .(3)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故通项公式中含因子(-1)n ;各项绝对值的分母组成数列1,2,3,4,…;而各项绝对值的分子组成的数列中,奇数项为1,偶数项为3,即奇数项为2-1,偶数项为2+1,所以a n =(-1)n ·2+(-1)nn.也可写为a n=⎩⎪⎨⎪⎧-1n ,n 为正奇数,3n ,n 为正偶数.(4)将数列各项改写为93,993,9993,9 9993,…,分母都是3,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所以a n =13(10n -1).思维升华 根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时,需仔细观察分析,抓住其几方面的特征: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各自特征;相邻项的联系特征;拆项后的各部分特征;符号特征,应多进行对比、分析,从整体到局部多角度观察、归纳、联想.(1)数列-1,7,-13,19,…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________.(2)数列{a n }的前4项是32,1,710,917,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________.答案 (1)(-1)n ·(6n -5) (2)2n +1n 2+1解析 (1)符号问题可通过(-1)n 或(-1)n +1表示,其各项的绝对值的排列规律为后面的数的绝对值总比前面的数的绝对值大6,故通项公式为a n =(-1)n (6n -5).(2)数列{a n }的前4项可变形为2×1+112+1,2×2+122+1,2×3+132+1,2×4+142+1,故a n =2n +1n 2+1.题型二 由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求数列的通项例2 已知下面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的通项公式:(1)S n =2n 2-3n ; (2)S n =3n +b .思维启迪 当n =1时,由a 1=S 1,求a 1;当n ≥2时,由a n =S n -S n -1消去S n ,得a n +1与a n 的关系.转化成由递推关系求通项. 解 (1)a 1=S 1=2-3=-1, 当n ≥2时,a n =S n -S n -1=(2n 2-3n )-[2(n -1)2-3(n -1)]=4n -5, 由于a 1也适合此等式,∴a n =4n -5. (2)a 1=S 1=3+b , 当n ≥2时,a n =S n -S n -1 =(3n +b )-(3n -1+b )=2·3n -1.当b =-1时,a 1适合此等式. 当b ≠-1时,a 1不适合此等式. ∴当b =-1时,a n =2·3n -1;当b ≠-1时,a n =⎩⎪⎨⎪⎧3+b , n =1,2·3n -1, n ≥2.思维升华 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是a n =⎩⎪⎨⎪⎧S 1,n =1,S n -S n -1,n ≥2.当n =1时,a 1若适合S n -S n -1,则n =1的情况可并入n ≥2时的通项a n ;当n =1时,a 1若不适合S n -S n -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2n +1,则其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a n =⎩⎪⎨⎪⎧2,n =16n -5,n ≥2解析 当n =1时,a 1=S 1=3×12-2×1+1=2; 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2-2n +1-[3(n -1)2-2(n -1)+1]=6n -5,显然当n =1时,不满足上式.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6n -5,n ≥2.题型三 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3 (1)设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n +1,则通项a n =________.(2)数列{a n }中,a 1=1,a n +1=3a n +2,则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________.(3)在数列{a n }中,a 1=1,前n 项和S n =n +23a n .则{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思维启迪 观察递推式的特点,可以利用累加(乘)或迭代法求通项公式. 答案 (1)n (n +1)2+1 (2)2×3n -1-1 (3)a n =n (n +1)2解析 (1)由题意得,当n ≥2时,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2+(2+3+…+n )=2+(n -1)(2+n )2=n (n +1)2+1.又a 1=2=1×(1+1)2+1,符合上式,因此a n =n (n +1)2+1.(2)方法一 (累乘法)a n +1=3a n +2,即a n +1+1=3(a n +1),即a n +1+1a n +1=3,所以a 2+1a 1+1=3,a 3+1a 2+1=3,a 4+1a 3+1=3,…,a n +1+1a n +1=3. 将这些等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 n +1+1a 1+1=3n .因为a 1=1,所以a n +1+11+1=3n ,即a n +1=2×3n -1(n ≥1), 所以a n =2×3n -1-1(n ≥2), 又a 1=1也满足上式,故数列{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2×3n -1-1. 方法二 (迭代法)a n +1=3a n +2,即a n +1+1=3(a n +1)=32(a n -1+1)=33(a n -2+1)=…=3n (a 1+1)=2×3n (n ≥1), 所以a n =2×3n -1-1(n ≥2), 又a 1=1也满足上式,故数列{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2×3n -1-1. (3)由题设知,a 1=1.当n >1时,a n =S n -S n -1=n +23a n -n +13a n -1.∴a na n -1=n +1n -1.∴a na n -1=n +1n -1,…,a 4a 3=53,a 3a 2=42,a 2a 1=3.以上n -1个式子的等号两端分别相乘,得到a n a 1=n (n +1)2,又∵a 1=1,∴a n =n (n +1)2.思维升华 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时,通常用累加、累乘、构造法求解. 当出现a n =a n -1+m 时,构造等差数列;当出现a n =xa n -1+y 时,构造等比数列;当出现a n =a n -1+f (n )时,用累加法求解;当出现a na n -1=f (n )时,用累乘法求解.(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n -1na n -1(n ≥2),则a n =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a n -1(n ∈N +),则a 5等于 ( ) A .-16 B .16 C .31 D .32 答案 (1)1n(2)B解析 (1)∵a n =n -1na n -1 (n ≥2),∴a n -1=n -2n -1a n -2,…,a 2=12a 1. 以上(n -1)个式子相乘得 a n =a 1·12·23·…·n -1n =a 1n =1n.(2)当n =1时,S 1=2a 1-1,∴a 1=1. 当n ≥2时,S n -1=2a n -1-1, ∴a n =2a n -2a n -1, ∴a n =2a n -1.∴{a n }是等比数列且a 1=1,q =2, 故a 5=a 1×q 4=24=16.数列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典例:(12分)已知数列{a n }.(1)若a n =n 2-5n +4, ①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②n 为何值时,a 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2)若a n =n 2+kn +4且对于n ∈N +,都有a n +1>a n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思维启迪 (1)求使a n <0的n 值;从二次函数看a n 的最小值.(2)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通项公式可以看作相应的解析式f (n )=n 2+kn +4.f (n )在N +上单调递增,但自变量不连续.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研究单调性. 规范解答解 (1)①由n 2-5n +4<0,解得1<n <4. ∵n ∈N +,∴n =2,3.∴数列中有两项是负数,即为a 2,a 3. [4分]②∵a n=n 2-5n +4=⎝ ⎛⎭⎪⎫n -522-94的对称轴方程为n =52.又n ∈N +,∴当n =2或n =3时,a n 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a 2=a 3=-2.[8分](2)由a n +1>a n 知该数列是一个递增数列,又因为通项公式a n =n 2+kn +4,可以看作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考虑到n ∈N +,所以-k 2<32,即得k >-3.[12分]温馨提醒 (1)本题给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N +上的二次函数,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来研究其单调性,得到实数k 的取值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2)在利用二次函数的观点解决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的选取. (3)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答案为k >-2.原因是忽略了数列作为函数的特殊性,即自变量是正整数.方法与技巧1. 求数列通项或指定项.通常用观察法(对于交错数列一般用(-1)n 或(-1)n +1来区分奇偶项的符号);已知数列中的递推关系,一般只要求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若求通项可用归纳、猜想和转化的方法.2. 强调a n 与S n 的关系:a n =⎩⎪⎨⎪⎧S 1 (n =1)S n -S n -1 (n ≥2).3. 已知递推关系求通项:对这类问题的要求不高,但试题难度较难把握.一般有二种常见思路:(1)算出前几项,再归纳、猜想;(2)利用累加或累乘法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失误与防范1.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利用函数观点研究数列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如数列a n =f (n )和函数y =f (x )的单调性是不同的. 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 数列0,1,0,-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等于( )A.(-1)n +12B .cosn π2C .cosn +12π D .cosn +22π答案 D解析 令n =1,2,3,…逐一验证四个选项,易得D 正确.2.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3S n (n ≥1),则a 6等于 ( )A .3×44B .3×44+1C .45D .45+1答案 A解析 当n ≥1时,a n +1=3S n ,则a n +2=3S n +1, ∴a n +2-a n +1=3S n +1-3S n =3a n +1,即a n +2=4a n +1, ∴该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是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 2=3S 1=3a 1=3,∴a n =⎩⎪⎨⎪⎧1(n =1),3×4n -2(n ≥2).∴当n =6时,a 6=3×46-2=3×44.3. 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3n -2),则a 1+a 2+…+a 10等于( )A .15B .12C .-12D .-15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a 1+a 2+…+a 10=-1+4-7+10+…+(-1)10×(3×10-2)=(-1+4)+(-7+10)+…+[(-1)9×(3×9-2)+(-1)10×(3×10-2)] =3×5=15.4.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9)n -1-(23)n -1,则数列{a n }( )A .有最大项,没有最小项B .有最小项,没有最大项C .既有最大项又有最小项D .既没有最大项也没有最小项 答案 C解析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49)n -1-(23)n -1,令t =(23)n -1,t ∈(0,1],t 是减函数,则a n=t 2-t =(t -12)2-14, 由复合函数单调性知a n 先递增后递减. 故有最大项和最小项,选C.5. 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n +1,则1a 5等于 ( )A.56B.65C.130 D .30答案 D解析 当n ≥2时,a n =S n -S n -1=nn +1-n -1n=1n (n +1),所以1a 5=5×6=30.二、填空题 6. 已知数列{n 2n 2+1},则0.98是它的第________项.答案 7解析 n 2n 2+1=0.98=4950,∴n =7.7. 数列{a n }中,a 1=1,对于所有的n ≥2,n ∈N +,都有a 1·a 2·a 3·…·a n =n 2,则a 3+a 5=_____.答案6116解析 由题意知:a 1·a 2·a 3·…·a n -1=(n -1)2, ∴a n =(nn -1)2(n ≥2),∴a 3+a 5=(32)2+(54)2=6116. 8. 已知{a n }是递增数列,且对于任意的n ∈N +,a n =n 2+λn 恒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方法一 (定义法)因为{a n }是递增数列,所以对任意的n ∈N +,都有a n +1>a n , 即(n +1)2+λ(n +1)>n 2+λn ,整理,得2n +1+λ>0,即λ>-(2n +1).(*)因为n ≥1,所以-(2n +1)≤-3,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只需λ>-3. 方法二 (函数法)设f (n )=a n =n 2+λn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n =-λ2,要使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只需使定义在正整数上的函数f (n )为增函数, 故只需满足f (1)<f (2),即λ>-3. 三、解答题9.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7n +6.(1)这个数列的第4项是多少?(2)15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若是这个数列的项,它是第几项? (3)该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各项都是正数? 解 (1)当n =4时,a 4=42-4×7+6=-6. (2)令a n =150,即n 2-7n +6=150, 解得n =16或n =-9(舍去), 即150是这个数列的第16项.(3)令a n =n 2-7n +6>0,解得n >6或n <1(舍). 故数列从第7项起各项都是正数.10.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9n (n +1)10n,试判断此数列是否有最大项?若有,第几项最大,最大项是多少?若没有,说明理由. 解 a n +1-a n =9n +1(n +2)10n +1-9n (n +1)10n =9n 10n ·8-n10,当n <8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8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当n >8时,a n +1-a n <0,即a n +1<a n . 则a 1<a 2<a 3<…<a 8=a 9>a 10>a 11>…,故数列{a n }有最大项,为第8项和第9项, 且a 8=a 9=98×9108=99108.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0分钟)1. 跳格游戏:如图,人从格子外只能进入第1个格子,在格子中每次可向前跳1格或2格,那么人从格子外跳到第8个格子的方法种数为( )A .8种B .13种C .21种D .34种 答案 C解析 设跳到第n 个格子的方法种数有a n ,则到达第n 个格子的方法有两类: ①向前跳1格到达第n 个格子,方法种数为a n -1;②向前跳2格到达第n 个格子,方法种数为a n -2,则a n =a n -1+a n -2, 由数列的递推关系得到数列的前8项分别是1,1,2,3,5,8,13,21. ∴跳到第8个格子的方法种数是21.故选C.2. 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2(n ∈N +),a 2=2,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21为( )A .5 B.72 C.92 D.132答案 B解析 ∵a n +a n +1=12(n ∈N +),∴a 1=12-a 2=12-2,a 2=2,a 3=12-2,a 4=2,…,故a 2n =2,a 2n -1=12-2.∴S 21=10×12+a 1=5+12-2=72.3. 若数列{n (n +4)(23)n }中的最大项是第k 项,则k =________.答案 4解析由题意得⎩⎪⎨⎪⎧k (k +4)(23)k ≥(k +1)(k +5)(23)k +1k (k +4)(23)k≥(k -1)(k +3)(23)k -1,所以⎩⎪⎨⎪⎧k 2≥10k 2-2k -9≤0,由k ∈N +可得k =4.4. 已知数列{a n }满足前n 项和S n=n 2+1,数列{b n }满足b n =2a n +1,且前n 项和为T n ,设c n =T 2n +1-T n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判断数列{c n }的增减性.解 (1)a 1=2,a n =S n -S n -1=2n -1(n ≥2).∴b n=⎩⎪⎨⎪⎧23(n =1)1n (n ≥2).(2)∵c n =b n +1+b n +2+…+b 2n +1 =1n +1+1n +2+…+12n +1, ∴c n +1-c n =12n +2+12n +3-1n +1=12n +3-12n +2=-1(2n +3)(2n +2)<0, ∴{c n }是递减数列.5.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 +1=S n +3n ,n ∈N +.(1)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若a n +1≥a n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S n +1-S n =a n +1=S n +3n ,即S n +1=2S n +3n ,由此得S n +1-3n +1=2(S n -3n ). 即b n +1=2b n ,又b 1=S 1-3=a -3,因此,所求通项公式为b n =S n -3n =(a -3)2n -1,n ∈N +. (2)由(1)知S n =3n +(a -3)2n -1,n ∈N +, 于是,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a -3)2n -1-3n -1-(a -3)2n -2=2×3n -1+(a -3)2n -2,a n +1-a n =4×3n -1+(a -3)2n -2=2n -2[12(32)n -2+a -3], 当n ≥2时,a n +1≥a n ⇒12(32)n -2+a -3≥0⇒a ≥-9.又a 2=a 1+3>a 1.综上,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是[-9,+∞).。
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摘要:一、数列的定义与意义二、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1.顺序表示法2.通项表示法3.递推表示法三、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四、如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正文: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分析、概率论、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数列,我们有必要了解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顺序表示法、通项表示法和递推表示法。
1.顺序表示法顺序表示法是指用自然数表示数列中的每一个元素。
例如,等差数列{a1, a2, a3, ...},其中a1表示数列的第一个元素,a2表示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顺序表示法直观地反映了数列中元素的位置关系,但当数列的项数较多时,记忆和计算都会变得复杂。
2.通项表示法通项表示法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例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通项表示法简洁地反映了数列的规律,方便进行分析和计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项表示法适用于具有规律性的数列,对于无规律的数列,通项表示法可能不适用。
3.递推表示法递推表示法是用前一项与当前项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数列的方法。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为:fn = fn-1 + fn-2。
递推表示法揭示了数列中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发现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但递推表示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涉及到复杂的递推关系,计算和分析难度较大。
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顺序表示法适用于描述简单有序的数据,通项表示法适用于研究具有规律的数列,递推表示法适用于分析复杂数列之间的关系。
根据问题的需求,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例如,在研究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我们可以采用通项表示法,将求和公式表示为Sn = n/2 *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 表示第n项。
而在分析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时,我们通常使用递推表示法,通过迭代计算来揭示数列的规律。
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据 载 首 先 是 由 19 世 纪 法 国 数 学 家 吕 卡 将 级 数 {an} : 1,1,2,3,5,8,13,21,34,…,an+1=an+an-1 命名为斐波那契数列, 它在数学的许多分支中有广泛应用.
②用列表法表示:
n an
1 1
2 1 2
3 1 3
4 1 4
5 1 5
… …
③用图象法表示为(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
数列中的项与数集中的元素进行对比,数列中的项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 (1)确定性:一个数是或不是某一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集合中
的元素也具有确定性; (2)可重复性: 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即 互异性); (3)有序性: 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 而且与这些数的排 列次序有关,而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即无序性); (4)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数,而集合中的元素还可以代表除数字外的 其他事物.
下面是用列举法给出的数列, 请你根据题目要求补充完整. (1)数列:1,3,5,7,9,… ①用公式法表示:an= 2n-1,n∈N ; ②用列表法表示:
*
n an
1 1
2 3
3 5
4 7
5 9
… …
③用图象法表示为(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
1 1 1 1 (2)数列:1,2,3,4,5,…
1 * , n ∈ N ①用公式法表示:an= n .
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 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 数列的 项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1500字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集合。
在高考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会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还会涉及到解答题的证明和计算。
本文将从数列的概念、简单表示法、常见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高考数学数列知识点。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每个数字依次被称为数列的项。
一般来说,数列用字母表示,如a₁, a₂, a₃, ...,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第一项,a₂表示数列的第二项,以此类推。
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整数、分数或者实数,也可以是变量。
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等差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差都是一常数的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an = a₁ + (n-1)d,其中a₁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n表示项数。
等比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比都是一常数的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an = a₁ * r^(n-1),其中a₁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二、数列的简单表示法在高考数学中,常见的数列表示法有两种: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第n项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递推公式是指通过数列的前一项表示数列的后一项。
以等差数列为例,该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n-1 + d,表示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公差之和。
而通项公式为an = a₁ + (n-1)d,表示数列的任意一项可以通过项数和公差计算得出。
另外,数列也可以通过数列的前几项给出,例如{1, 2, 3, ...}表示自然数列,{2, 4, 6, ...}表示偶数列。
这种表示法在高考数学中较少使用,但在解答题时可能会用到。
三、常见数列在高考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数列被广泛应用。
这些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相邻的两项之差都是一常数的数列。
例如{1, 3, 5, 7, ...}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列命题探究解答过程(1)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b n}的公比为q.由已知b2+b3=12,得b1(q+q2)=12,而b1=2,所以q2+q-6=0,解得q=2或q=-3,又因为q>0,所以q=2.所以b n=2n.由b3=a4-2a1,可得3d-a1=8①.由S11=11b4,可得a1+5d=16②,联立①②,解得a1=1,d=3,由此可得a n=3n-2.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2,数列{b n}的通项公式为b n=2n.(2)设数列{a2n b2n-1}的前n项和为T n,由a2n=6n-2,b2n-1=2×4n-1,有a2n b2n-1=(3n-1)×4n,故T n=2×4+5×42+8×43+…+(3n-1)×4n,4T n=2×42+5×43+8×44+…+(3n-4)×4n+(3n-1)×4n+1,上述两式相减,得-3T n=2×4+3×42+3×43+…+3×4n-(3n-1)×4n+1=---4-(3n-1)×4n+1=-(3n-2)×4n+1-8.得T n=-×4n+1+.所以,数列{a2n b2n-1}的前n项和为-×4n+1+§6.1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法考纲解读分析解读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利用a n和S n的关系求通项a n,或者利用递推公式构造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a n,又考查转化、方程与函数、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在高考中以解答题为主,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中高档题.分值为5分或12分.五年高考考点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1.(2016浙江,13,6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2=4,a n+1=2S n+1,n∈N*,则a1=,S5=. 答案1;1212.(2015江苏,11,5分)设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a n=n+1(n∈N*),则数列前10项的和为. 答案3.(2013课标全国Ⅰ,14,5分)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a n+,则{a n}的通项公式是a n=.答案(-2)n-14.(2015四川,16,12分)设数列{a n}(n=1,2,3,…)的前n项和S n满足S n=2a n-a1,且a1,a2+1,a3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T n,求使得|T n-1|<成立的n的最小值.解析(1)由已知S n=2a n-a1,有a n=S n-S n-1=2a n-2a n-1(n≥2),即a n=2a n-1(n≥2).从而a2=2a1,a3=2a2=4a1.又因为a1,a2+1,a3成等差数列,即a1+a3=2(a2+1).所以a1+4a1=2(2a1+1),解得a1=2.所以,数列{a n}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a n=2n.(2)由(1)得=,所以T n=++…+=--=1-.由|T n-1|<,得--<,即2n>1000.因为29=512<1000<1024=210,所以n≥10.于是,使|T n-1|<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10.教师用书专用(5—6)5.(2013安徽,14,5分)如图,互不相同的点A1,A2,…,A n,…和B1,B2,…,B n,…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所有A n B n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 nB n B n+1A n+1的面积均相等.设OA n=a n.若a1=1,a2=2,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答案a n=-6.(2014广东,19,14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满足S n=2na n+1-3n2-4n,n∈N*,且S3=15.(1)求a1,a2,a3的值;(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三年模拟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考点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1.(2018江西新余四中、上高二中第一次联考,7)已知1+3×2+5×22+…+(2n-1)×2n-1=2n(na+b)+c对一切n∈N*都成立,则a,b,c的值为()A.a=3,b=-2,c=2B.a=3,b=2,c=2C.a=2,b=-3,c=3D.a=2,b=3,c=3答案C2.(2017湖南岳阳一模,7)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1=1,S n=,则a2017=()A.2016B.2017C.4032D.4034答案B3.(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5)已知数列{a n}中,a1=1,a n+1=2a n+1(n∈N*),S n为其前n项和,则S5的值为()A.57B.61C.62D.63答案A4.(2017河北唐山一模,14)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 n=-,若a4=32,则a1=.答案B组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满分:45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017湖北六校4月模拟,10)已知数列{a n}满足:a1=1,a n+1=(n∈N*).若b n+1=(n-2λ)·(n∈N*),b1=-λ,且数列{b n}是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A.λ<B.λ<1C.λ<D.λ<答案A2.(2016河南洛阳期中模拟,10)设数列{a n}满足a1+2a2+22a3+…+2n-1a n=(n∈N*),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是()A.a n=B.a n=-C.a n=D.a n=答案C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2018广东化州二模,16)已知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log2(S n+1)=n+1,则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答案a n=4.(2018湖北第二次联考,15)“斐波那契数列”由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发现,因为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该数列为“兔子数列”.斐波那契数列{a n}满足:a1=1,a2=1,a n=a n-1+a n-2(n≥3,n∈N*),记其前n项和为S n,设a2018=t(t为常数),则S2016+S2015-S2014-S2013=(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答案t5.(2018皖江名校高三大联考,16)已知数列{a n},S n是其前n项和且满足3a n=2S n+n(n∈N*),则S n=.答案·3n-(2n+3)6.(2017湖北襄阳优质高中联考,16)若a1=1,对任意的n∈N*,都有a n>0,且n-(2n-1)a n+1a n-2=0,设M(x)表示整数x的个位数字,则M(a2017)=.答案6三、解答题(共15分)7.(2017安徽淮北第一中学第四次模拟,21)对于数列{a n},{b n},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S n+1-(n+1)=S n+a n+n,a1=b1=1,b n+1=3b n+2,n∈N*.(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2)令c 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解析(1)∵S n+1-(n+1)=S n+a n+n,∴a n+1=a n+2n+1,∴a n=(a n-a n-1)+(a n-1-a n-2)+…+(a3-a2)+(a2-a1)+a1=(2n-1)+(2n-3)+…+5+3+1=-=n2,∴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n2.由b n+1=3b n+2,得b n+1+1=3(b n+1),∴{b n+1}是等比数列,首项为b1+1=2,公比为3,∴b n+1=2·3n-1,∴数列{b n}的通项公式为b n=2·3n-1-1.(2)c n=-=-,∴T n=+++…+-+-,①则3T n=+++…+-+-,②②-①得2T n=6+---=6+-----=--,∴T n=--.C组2016—2018年模拟·方法题组方法1利用S n与a n的关系求通项公式1.(2017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第二次联考,15)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 n=(a n-1),a1=4,则数列{}的前n项和T n=.答案-2.(2016广东3月测试,15)已知数列{a n}的各项均为正数,S n为其前n项和,且对任意n∈N*,均有a n,S n,成等差数列,则a n=. 答案n方法2由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二模,10)已知数列{a n}满足a n+1=-+1(n∈N+),则使不等式a2016>2017成立的所有正整数a1的集合为()A.{a1|a1≥2017,a1∈N+}B.{a1|a1≥2016,a1∈N+}C.{a1|a1≥2015,a1∈N+}D.{a1|a1≥2014,a1∈N+}答案A4.(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15)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之和为S n,若a1=2,a n+1=a n+2n-1+1,则S10=.答案1078方法3数列的单调性和最大(小)项5.(2017湖南永州二模,11)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3n(λ-n)-6,若数列{a n}单调递减,则λ的取值范围是()A.(-∞,2)B.(-∞,3)C.(-∞,4)D.(-∞,5)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