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细菌污染及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避免食品中的致病菌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避免食品中的致病菌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在食品中,致病菌是一类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食品中的致病菌,我们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温度控制是避免食品中致病菌的关键。
合理的温度控制是避免食品中致病菌滋生繁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冷藏和冷冻食品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生鲜食品如肉类、海鲜等应保持在低温环境,避免细菌滋生。
烹调食物时,需要确保食物内部达到一定的温度,特别是禽类和猪肉等易受细菌污染的食物,确保熟透。
2. 注意食品的储存与保鲜。
食品储存和保鲜是减少致病菌滋生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食材储存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是要避免食物过度暴露在空气中,尽量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干燥。
在冰箱中储存食物时,应注意整理摆放,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食品过期后,切勿食用,以免摄入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3. 加强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安全紧密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做饭前、进食前,以及接触生鲜食材后等场景。
手是最容易带菌的部位,通过彻底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细菌传播。
另外,切割生肉、禽类食材时,注意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清洗与消毒厨房工具也是必要的步骤。
4. 谨慎选择和购买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商家,尽量避免购买过期产品。
此外,对于一些易受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如海鲜等,应选择新鲜度好的产品,并确保购买时包装完好。
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等特征,如发现异常现象,尽量避免购买和食用。
5. 注意食品加工与烹调的卫生问题。
在食品加工和烹调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卫生问题。
对于生食食材,如水果和蔬菜,应彻底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
在烹调时,食材要煮熟蒸熟煎熟,以确保食物内部达到杀灭细菌的温度。
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的食品交叉污染预防

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的食品交叉污染预防食品安全避免食物中的食品交叉污染预防食品安全是人们对食物质量和卫生的重要关注点。
而食品交叉污染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预防食物中的食品交叉污染,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1. 保持清洁卫生食品加工和食物处理的环境应该保持清洁卫生。
这包括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工设备、工作台面和器具,以防止污染物残留。
工作人员应该勤洗手,并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头罩和手套,防止传播细菌和其他致病物。
2. 分开储存食品不同种类的食物应分别储存,避免互相之间的接触。
这可以通过使用独立的容器和储存方式实现,以防止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传播。
冷冻和冷藏食品应与生食和熟食分开储存,以避免交叉污染。
3. 使用专用器具在食品加工和烹饪过程中,应该使用专门的器具来接触不同种类的食品。
例如,在切割肉类和蔬菜时,使用不同的菜板和刀具,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4. 适当储存食物储存食物时,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生鲜食品应尽快冷藏或冷冻,以防止细菌生长。
不同种类的食物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以避免细菌滋生和食品变质。
5. 合理安排食物加工顺序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不同种类的食物的加工顺序。
首先处理生鲜食品,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例如,在切割生肉之后,应该清洁刀具和工作台面,然后再处理其他食物。
6.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应该了解食物交叉污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卫生安全。
7. 加强食品监督管理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并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的检查力度,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预防食物中的食品交叉污染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清洁卫生、分开储存、使用专用器具、适当储存、合理安排加工顺序、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食品交叉污染,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食品中细菌性污染的预防措施

冷藏处理
为延长凉拌黄瓜的保 质期,可将拌好的黄 瓜放入冰箱中冷藏一
段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加工流程,确保每一步都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02 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减 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03 对食品进行充分的加热和杀菌处理,以消灭可能 存在的细菌。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超标、不违规。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质量检 验,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 标准。
事件经过
某品牌速冻饺子在销售过 程中被发现存在细菌性污 染,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 食物中毒症状。
原因分析
经调查发现,该品牌速冻 饺子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细 菌污染,其中包括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 生监管,定期进行微生物 检测,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
案例二: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
认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防止 过期食品销售。
检查食品的包装是否完好,防 止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受到污染 。
使用防尘、防蝇、防鼠等设备
在销售场所使用防尘、防蝇、防鼠等设备,防止细菌传播。 安装捕鼠器、粘蝇纸等设备,及时消灭害虫和老鼠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有效性。
消费者在家中的细菌性污染
05
预防措施
储存运输污染
储存运输过程中未能 保持低温、干燥等条 件,导致细菌繁殖。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性污
02
染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
01 保持生产车间、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洁,防止细菌 滋生。
02 定期对生产场所进行深度清洁,去除卫生死角和 污垢。
03 保持员工个人卫生,防止员工携带细菌进入生产 场所。
【精品推荐】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小编希望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细菌污染食品后会产生毒素,如肉毒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如果不慎食用,会造成人体中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食品的细菌污染呢?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预防食品细菌污染的措施
1.严格食品原料的选择
在食品原料中,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细菌。
因此,对食品原料要严格选择,并加强卫生管理工作。
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消毒。
严禁食用病死牲畜。
2.加强产销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通过对植物的附着、灰尘、空气等污染食品。
所以,加强对食品生产、贮、运、销过程中的卫生防护,是防止细菌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关键。
食品加工间应保持洁净无尘,通风良好,并有过滤装置;确保器具洁净,必要时进行灭菌处理;生产应采用密闭、连续自动装置;熟食品销售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保证不售腐败变质食品;个人卫生良好,并做到生、。
食品安全如何避免食品中的细菌污染

食品安全如何避免食品中的细菌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细菌污染是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胁,因此如何避免食品中的细菌污染就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个人卫生、食品加工和保存、监管措施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避免食品中的细菌污染。
1.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避免食品细菌污染的首要环节。
首先,经常洗手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
在任何与食物相关的环节,如购物、处理食材、烹饪等,都需要认真洗手,特别是接触生肉、家禽等潜在含有致病菌的食材时更应注意。
其次,保持个人清洁和卫生,如剪指甲、保持整洁干净的衣物,避免过度接触食品表面,减少细菌的传播。
2.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是细菌污染的高发区,正确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污染。
首先,选用新鲜食材,并确保食材来源可靠,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其次,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食物与环境中的细菌接触。
使用干净的砧板和刀具,避免交叉污染。
对于生食和熟食的分开加工和储存,是防止细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另外,确保食品彻底加热到适宜的温度,以杀死潜在的细菌。
3. 食品保存食品保存是细菌滋生和繁殖的温床,正确的食品储存方法可有效避免细菌污染。
首先,冷藏食品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0-4摄氏度之间。
避免将热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应先降温再冷藏。
其次,加强食品包装和密封,避免空气和细菌进入。
所选用的食品容器应是干净、无破损的,防止细菌滋生。
另外,合理规划食材,尽量减少剩余食物的存储,避免过久保存。
4. 监管措施监管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并增加监督执法力度。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抽检检测,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食品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措施

食品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之一就是防控食品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食品病原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引起食物污染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它们可能存在于食物的制备、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防控食品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首要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对于预防污染至关重要。
在食品加工、处理和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定期洗手: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品、使用洗涤剂、去卫生间或咳嗽、打喷嚏后。
2.穿戴适当的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食品处理和制备时应戴上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和手套,并时刻保持其清洁状态。
此外,工作人员还应注意不要将外部的污物带入到食品制备区域。
3.避免食品交叉污染:不同类型的食品应该分开存放和加工,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同时,工作人员应该避免直接接触生食和熟食,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食品储存和处理的控制措施食品储存和处理的控制措施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食品储存温度控制: 不同的食品需要不同的温度来保持其新鲜和安全。
食品储存时应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2.食品的全程冷链控制: 冷链是指将食品从生产环节开始到消费环节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食品的低温状态。
从食品采购到加工、运输、存储,直到烹饪前的处理,全程保持适宜的低温能够有效降低食品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3.注意食品处理的卫生条件: 食品加工和处理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食品加工设备也应经常清洁和消毒。
三、合理选择食材和加工技术选择食材和合理使用加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风险。
1.食材的选择: 选择新鲜、新鲜度好的食材是预防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重要环节。
对于易受污染的食材,比如海鲜、禽肉和蔬菜水果,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其质量安全。
如何预防食物中致病菌污染

如何预防食物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物中致病菌污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有效地预防食物中致病菌的污染。
一、加强个人卫生意识1.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在进食前、烹调食物前、接触生食材料后等不同场合都要彻底洗手,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确保彻底冲洗干净。
2.注意指甲卫生:保持指甲的干净整洁,避免长时间保留泥土和细菌。
3.定期洗澡更换衣物:保持身体的整洁,定期洗澡并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
二、食材选择和储存1.购买新鲜食材: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食材,避免购买有异味或者过期的食物。
2.尽量避免生食:生食增加了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尽量烹饪处理食物。
3.储存前处理:在储存食材之前,进行适当的清洗和处理,去除不可食用的部分,并确保储存容器干燥和密封。
三、安全烹饪措施1.彻底煮熟:确保所有肉类、海鲜和禽类等食物彻底煮熟,以杀死潜在的致病菌。
2.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处理不同种类的食材,避免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
3.控制烹饪温度:烹饪食物时,确保达到适当的温度,以确保食物中的致病菌被彻底杀灭。
4.冷藏和冷冻储存:合理储存剩余食物,冷藏和冷冻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并降低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四、卫生餐具使用和清洁1.餐具消毒:餐具应经过适当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卫生。
2.避免共用餐具:每人使用自己的餐具,避免共用以减少传播风险。
3.及时清洁厨房和餐具:每次用完后及时清洁厨房和餐具,定期消毒厨房和餐具,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五、不吃过期或者不新鲜的食物1.严格遵守食品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防止受到致病菌污染的风险。
2.观察食物外观:避免食用有明显变质迹象的食物,如发霉、变色等。
综上所述,预防食物中致病菌污染需要我们加强个人卫生意识,进行食材选择和储存,安全烹饪措施,卫生餐具使用和清洁,以及不吃过期或者不新鲜的食物。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食物中致病菌的污染,保障我们的健康。
食品安全如何防范食物中的细菌感染

食品安全如何防范食物中的细菌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
食物中的细菌感染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范食物中细菌感染的方法。
一、正确选择食材选择新鲜的食材是预防食物中细菌感染的首要步骤。
购买肉类、鱼类、蔬菜和水果时,要注意外观和气味是否正常。
肉类和鱼类应该有鲜明的颜色,没有异味。
蔬菜和水果应该没有腐烂的迹象。
此外,购买时要选择有品牌和产地证明的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材。
二、妥善储存食品正确的食品储存方法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储存,以免交叉感染。
需要冷藏的食品要放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
生肉应尽量在冷藏后的三天内食用完,避免过长时间的冷藏。
熟食要适时加热后食用,避免生熟混搭。
三、彻底加热食物细菌多数情况下适合生长的温度是40°C至60°C,而且在食物中很难被发现。
所以,彻底加热食物可以有效地杀灭食物中的病原菌。
熟食的内部温度应达到70°C以上,肉类和禽类应煮至内部没有血液或粉红色。
使用温度计确保食物达到安全温度。
四、保持清洁卫生保持清洁卫生是预防食物中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做饭前要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
餐具、砧板和刀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尽量避免生熟混搭。
切生肉后要彻底清洁工具,并在食材加工完毕后立即清洗周边台面,避免细菌滋生。
五、合理选择食品加工方式选择适当的食品加工方式也可以提高食物安全。
一些加工方式,如煮沸、蒸煮、烤热等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
此外,食品加工过程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如果要进行自制食品的加工,应选择一些无需生食或煮沸的食谱。
六、合理保存剩余食品剩余食品的储存和处理也是防范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
剩余食品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
剩余食物最好在两天内食用完,如果已经发生食物变质的情况,应该立即丢弃,避免进一步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中毒症状
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 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 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
二、细菌污染途径
二、细菌污染途径
2. 1原料污染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原 料的污染与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 件关系密切。因此,食品原料在采 集、加工前的控制非常关键。动、 植物食品污染的常见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控制途径:
加热杀灭芽孢 改变食品状况抑制 产毒
细菌污染的控制
• 4. 1严格食品原料的选择 • 在食品原料中,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细菌。因此,对食品原料要严格选择,并
加强卫生管理工作。食品原料在加工前,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消毒。 • 4. 2加强产销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食品加工间应保持洁净无尘,通风良好,并有过滤装置;确保器具洁净,必要时进 行灭菌处理;熟食品销售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保证不售腐败变质食品,做 到生、熟食品分开,有防尘、防蝇设备,以减少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在贮存、运 输过程中,用冷冻的方法可有效限制污染食品细菌的繁殖。
原料
产销
2. 2产、储、运、销过程中 的污染
产销过程中易受细菌污染。由于 不良的卫生操作和管理,而使食品 被环境、设备、器具中的一些细 菌所污染
2. 3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严格贯彻烧熟 煮透、生熟分开、机械洗刷等卫生要 求,再加上不卫生的管理方法,使食品中 已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导 致食品质量下降。
谢谢观看
2020/5/11
加工
人员
2. 4从业人员的污染
食品从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卫生操 作规程,不遵守食品卫生制度,通过 手、上呼吸道等对食品造成污染。
三、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致病菌引起的重大食源性疾病 -国内
O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2001,江苏、安徽等2万人中毒,177 人死亡)。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999,宁夏肉品,>1,000人)。
细菌危害
某些细菌在食品中存活时, 可以通过活菌的摄入引起
人体(通常是肠道)感 染——食品感染; 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 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 食品中毒。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1 细菌污染种类 2 细菌污染途径 3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4 预防食品细菌污染的措施
一、细菌污染种类
1. 1沙门氏菌污染
沙门氏菌(Salmonella):沙门氏 菌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 ,可感染多种动物,临床表现 为败血症和肠炎。人通过被污 染的食品如牛肉、禽肉、蛋、 奶、或直接与动物接触而感染 。近来,因沙门氏菌对禽肉的 污染而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呈 明显上升趋势。
大肠埃希菌0157:H7属大肠杆菌属,牛、羊 、猪等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带菌家畜、家禽 和其他动物往往是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根源。如 牛肉制品、猪肉制品、羊肉制品、鸡肉、鸡蛋 及其制品等。另外,带菌动物在其自然界活动 范围内,可通过排泄物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地 、水源和其他场所,往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 危害更大。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控制方法:
a 充分加热杀菌; a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a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a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预防措施: ——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 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 ——控制加工场所的温度; ——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 ——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宣讲
2020/5/11
学校食堂,作为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高发场所,具有就餐人数多、就餐 时间集中、供餐量大等特点,因此稍有疏忽即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学校食堂高风险的原因
• 使用的原料和供应的品种繁多,加工手段多以手工 操作为主,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较多危险因素,如 原料变质、烧煮不透、储存不当、交叉污染、餐具 污染、人员带菌等。
各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
20 16 12 8 4 0 河南 浙江 福建 重庆 湖北 山东 广东 吉林 北京 陕西
*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等
四、预防食品细菌污染的措施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 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 品加工间。
细菌污染的控制
• 4. 3搞好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 •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加工过程中应按规定穿着,不得在食
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 4. 4搞好食品烹调的卫生 • 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应做到烧熟煮透,彻底杀灭食品中的污染细菌。对于
烹调后的熟食品,一定要生熟分开,严防交叉污染。要有防尘、防蝇设备,并放 置于洁净、凉爽和通风的地方。
1.4蜡样芽孢杆菌污染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 或兼性厌氧芽孢杆菌。 菌体不耐热,可产生不耐 热的肠毒素。 主要污染乳及乳制品、肉 类制品、蔬菜、米粉、米 饭等。在我国引起中毒的 食品以米饭、米粉最为常 见。
1. 5肉毒梭菌污染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厌 氧杆菌,主要存在于罐头食品、 自制的腌菜、腊肉、酱菜中。 在高压蒸汽121 °C、30 min,或 湿热100 V、5 h方可致死。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如pH值4. 59. 0、温度15〜55 °C,肉毒梭菌 芽孢产毒,即肉毒毒素,这是一种 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对人的致 死量为10-9 mg/kg体重,但肉毒 毒素不耐热,可加热使其破坏。
a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发烧。
1.2 大肠埃希菌0157: H7污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是近年新发 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
1996年日本报告病例逾1万例,死亡9例 ;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肠出血性大肠埃希 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相关 报道。0157:H7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 卫生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非常耐热 的肠毒素,100 V F 加热30 min都不能 使其破坏。受污染的食物在20〜37 下经4〜8 h即可产生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a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空气、灰尘、 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 口腔、咽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a涉及的食品: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乳 制品、水产品等,罐头食品应高度重视金黄色葡萄 球菌。 a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 泻和发烧。
1. 3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兼 性厌氧菌,适应环境能力强,在干燥的 环境中可生存数月,其有较强的耐热 性。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为 其感染源,如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 乳汁中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带 菌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污染各种食物 ;畜、禽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 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体内其他部位 进行污染。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a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 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 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 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
a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 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 甜点、糖果等。
2、2011年9月7日,松江区新桥中心幼儿园有27名幼儿出现恶心、呕吐等症 状,并前往医院就诊,病人经治疗后均已痊愈。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 测结果,确定这是一起由于食用该园食堂供应的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饭 菜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3、2012年3月20日至22日,浦东新区某中学20余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 发热等症状并前往医院就诊,发病学生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且均已痊 愈。在该中学采集的学生盒饭留样((3月19日、20日留样各2件)中检出蜡 样芽抱杆菌,且计数均超过106/g,经调查分析,基本确定这是一起因食用 供餐单位供应的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盒饭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即时加工、即时消费的方式,使餐饮食品无法做到 经检验合格后再食用,这意味着餐饮食品中存在的 食品安全风险,比工业化生产的食品要多。
•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按形态可分为杆菌、球菌 和螺形菌,是食品污染最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食 源性疾病暴发的案例中,60%以上为细菌性致病菌所致。
1、2003年4月28日至5月19日,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陆续有学生出现腹痛 、腹泻症状,累计发病167人。卫生监督员对临潼校区的学生食堂检查发现 该校学生食堂存在操作间无明显功能分区、无冷藏间,食品储存、加工存 在生熟不分,缺乏“三防”设施,苍蝇密度大,食品冷藏、通风排气设施 不足等现象。5月25日,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局根据现场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将此事件认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