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综合实验 ppt课件
实验五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

03
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 分析
实验结果
表型比例
在F2代中,高茎玉米与矮茎玉米的比例接 近3:1,符合预期结果。
VS
遗传图解
通过遗传图解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高茎 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结果分析
分离定律验证
实验结果验证了分离定律,即一对等 位基因在杂合子细胞中保持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
实验五玉米一对两对 相对性状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与分析
目录
• 多对相对性状综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探究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 律。
学习和掌握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3:1,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9:3:3:1,符合孟德尔遗 传定律的预期。
基因互作
分析了不同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包括显性基因对隐性基 因的遮盖作用以及不同基因之间的连锁和交换等现象。
环境影响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 等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的影响。
实验结果
表型数据
通过对实验玉米植株的表型观察, 记录下了各个性状的表型数据, 包括株高、穗长、粒色等。
统计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 算了各个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 变异系数等指标。
遗传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一对两对 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验证了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结果分析
性状分离比
实验不足与改进
不足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亲本选择不当、实验操作不规范等。此外,实验 数据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实验五 计数、译码和显示综合实验

四、实验仪器与器材
1.仪器:数字实验台、三用表
2.器材: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74LS04(反相器)、7447译码驱动器2 片和七段数码管2片等。
五、实验原理
1. 4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的逻辑功能的验证。
74LS161的逻辑电路图见教材P282图6.3.13, 引脚图和逻辑符号如下图(a)、(b)所示。
•保持功能测试:RD’=1.LD’=1,EP=0、ET=1或EP=1.ET=0 然后加时钟或不加时钟,以及 改变D0~D3的输入数据,看其输出变化情况,并将结果填入自制的功能表中。
•计数功能测试:RD’=1.LD’=1.EP=1.ET=1,并加入时钟信号,即用手CLK脉动开关,看 其输出变化情况,并将结果填入自制的功能表中。
161(1)
DCBA
QB QCAr’
S1 S0
1
1 CP
图5-3-13 “12翻1”小时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
3、用与非门和74LS161设计一个60进制计数器。
要求写出60进制计数器地详细设计过程,逻辑图在60进制计数器的基础上加进译码显示电 路,并通过实验验证。
三、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各题的题意,列出相应功能表或真值表,对于功能验证的部分要写出测试条件和 测试步骤;对于设计部分,要写出详细地设计过程。
2、将各测试结果填入自画的表格中。 3、写出实验总结,主要是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综合实验五-玻璃工艺实验

综合实验五玻璃工艺实验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设计型前修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适用专业:材料类本科生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前言玻璃工艺实验课在玻璃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玻璃工艺实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必修课——《玻璃工艺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必要环节。
玻璃工艺实验课主要包括玻璃成份设计、原料选择、配料计算、玻璃熔制、玻璃成型、玻璃退火、玻璃冷热加工、玻璃材料表面装饰以及玻璃材料的性能检测等实验。
2 实验目的玻璃工艺实验旨在模拟玻璃工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相关工艺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学会有关玻璃材料的组成设计、原料选择、配方计算、玻璃制备、玻璃加工以及性能测试等全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学生通过玻璃工艺实验锻炼,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基本训练和提高,让其掌握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进行玻璃工艺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所学理论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毕业论文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实验要求①在实验前两周内,由实验老师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下达本次实验课的综合实验任务书,学生根据实验任务书要求在实验前一周提交玻璃工艺实验方案报告。
②根据玻璃工艺实验所安排的时间,应按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玻璃工艺实验。
③实验操作前应认真检查实验设备、器具等是否完好,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指导老师进行解决或补充。
实验严格按规程操作,做好实验记录,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严谨、细致、耐心,切勿潦草从事。
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完毕后,应清理所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整理好现场,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④遵守实验室制度,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水电和原材料,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
实验五新生儿溶血病PPT课件

临床研究进展
诊断技术
开发和应用新的诊断技术, 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 诊断准确率。
治疗方法
研究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 剂等,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并发症防治
针对新生儿溶血病可能引 发的并发症,如贫血、黄 疸、肾功能不全等,开展 防治措施的研究。
研究展望与挑战
深入探索发病机制
进一步揭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 机制,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案例三分析
ABO溶血病导致贫血的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 进入胎儿体内,引发胎儿红细胞破坏,导致贫血。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发胎儿红细胞破坏而导致的。
启示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2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
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红细胞 的破坏,从而控制溶血过程。常 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 克莫司等。
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 用,可以减轻溶血过程,缓解黄 疸和贫血等症状。常用的糖皮质 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波长和强度的蓝 光照射皮肤,使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物质,从而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光照疗法通常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需要确保光疗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光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和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换血疗法
当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 善贫血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五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视野结果分析
正常视野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实验参与 者的视野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
少数参与者表现出视野缺损,可能 是由于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所 导致。
影响因素
年龄、眼部健康状况以及头部和颈 部的肿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视野。
盲点结果分析
生理盲点
所有实验参与者都存在生 理盲点,这是由于视神经 穿过眼球壁的部位没有感 光细胞所导致的。
染。
视野测定步骤
准备视野计
选择合适的视野计,确保其校准无误, 并根据需要设置参数。
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 与视野计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根据视野计的指示,引导受试者左右 转动头部和眼球,观察不同方向的目 标物,记录视野范围。
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 生视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 睛,避免交叉感染。
02
实验原理
视力测定原理
01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最小物体的能 力,通常用视角来表示。视力测 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分辨的最 小视角来评估视力的方法。
02
视力测定通常使用视力表进行, 通过观察被试者能够清晰辨认的 最小字符来确定其视力水平。
视野测定原理
视野是指眼睛能够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测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看到的 空间范围来评估视功能的方法。
盲点测定步骤
准备盲点测试图
受试者准备
选择合适的盲点测试图,确保其清晰可见 。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与测 试图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
根据测试图的指示,引导受试者观察目标 物并回答问题,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生视 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睛,避免 交叉感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ppt课件

实验步骤:
(2)线粒体的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滴健那绿染液。
用消毒牙签钝端刮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上轻轻地刮几下
把牙签附着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 抹几下,5min后,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 吸去多余的染料
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细胞质接近无色
实验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实验步骤:
(一)叶绿体的观察
装片中的叶片 保持有水状态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 一片黑藻的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 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将制作好的临时叶片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 倍镜观察,找到叶片细胞后换用高倍镜观察。
高倍显微镜下的黑藻叶绿体
高倍显微镜下的线粒体(已染色)
实验结束好习惯:
1.清洗载玻片,带走垃圾,将桌面物 品归位,摆放整齐。
2.降下载物台,将显微镜的光源 调到最暗,最后关闭显微镜后面 的电源开关。
3.填写显微镜使用情况。
实验目的:
➢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原理:
一、观察叶绿体
➢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 椭球形和球形 可在高倍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二、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多 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 生活状态的线粒体
实验步骤:
(二)线粒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1~2滴健那绿染液。
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画一“#” 字(边长约5mm)。沿着“#”字的一角撕取 一小块洋葱内表皮。 将撕取的洋葱鳞茎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上, 叶肉面朝下漂浮于染液上。染色5min,盖上 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
实验五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ppt课件

教学目标:
❖了解:
1.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有效分配系数Kav的计算。
❖理解:
葡聚糖凝胶的选择和准备。
❖掌握:
1. 凝胶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有效分配系数Kav的意义。
❖ 较小的分子则可以渗透进入凝胶颗粒内 部,然后再扩散出来,经历的流程长, 流动速度慢,后流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凝胶层析的数理关系
外水体积Vo 凝胶体积Vg
四、样品收集
1. 样品一旦加入柱床面后马上用 烧杯收集流出液,(注意柱床上 要不断加水,保持1cm高水层) 直到两种蛋白全部洗脱。
2. 倒出凝胶,清洗层析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杨安钢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参考资料:
《生物化学》,贾弘褆主编,人卫出版社,2005 年第1版
推荐网站:
1. 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http://192.168.4.133:8002/
2. 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型(G-X: X数字代表 LH型交联度与吸水量)
☻聚丙稀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实验五煅法PPT课件

05
煅法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分析
01
02
03
04
提高药物稳定性
煅法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使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
变质。
增强药效
煅法能够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提
在煅烧过程中,气氛的控制可以调节物质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从而 影响物质的性能。
材料性质的影响
材料性质对煅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的物理性质上。不同性质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表现出 不同的可煅性。例如,多孔性物质在煅烧过程中容易发生体积膨胀和开裂现象;而高熔点物质则需要 更高的温度才能进行有效的煅烧。
合物。
离解反应
某些盐类在煅烧时发生离解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金属氧化物和酸。
生物原理
微生物分解
在煅烧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 有机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无机物质。
生物转化
某些生物催化剂可以将某些物质 转化为其他物质,例如甲烷菌可 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
03
煅法的操作流程
煅前准备
确定煅烧物料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需要煅烧 的物料,并确保物料符合实验
煅法目的
煅法的目的是改变药物的性质,使其 具有更好的疗效或更适应某些病症的 治疗。
煅法的历史发展
01
02
03
早期煅法
早期的煅法主要是在炉火 中直接煅烧药物,方法简 单但效果不稳定。
古代煅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古代医 家对煅法进行了改进,出 现了多种不同的煅法,如 明煅、暗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