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团及红斑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皮肤上有红色斑块怎么回事

皮肤上有红色斑块怎么回事

皮肤上有红色斑块怎么回事
红色斑块很多人都遇到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在意。

要想皮肤上有红色斑块是怎么回事,一定要从多方面了解,可能是简单的红色斑块,也可能是和一些皮肤病有关系。

比如荨麻疹。

1.红斑在皮肤科并不少见.一般起病较急,临床表现是身体
上对称性地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及紫癜等,而且多发生在肢体伸侧.靶性皮损或虹膜状皮损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多见
于手足部位,看上去为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心有水疱.这个病目前的研究来看是一个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建议不要自行乱用药治疗,要到医院皮肤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复查治疗,不要贻误病情.
2.可能是荨麻疹,又称作风疹团。

建议可以选择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者氯雷他定治疗,治疗期间注意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
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3.花斑癣的可能性很大,主要是糠秕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一般容易治疗后次年再发,主要是抗真菌治疗为主,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不要搔抓,减少出汗,注意卫生.
4.也不排除是由于过敏引起的临床症状,建议可以及时的应用药物如盐酸氯雷他定等改善过敏引起的临床症状,必要的时候就诊皮肤科检查过敏原因,对因治疗,改善病情,必要的时候应用维生素c配合治疗。

起风团最有效治疗方法

起风团最有效治疗方法

起风团最有效治疗方法起风团,又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针对起风团的治疗方法,目前存在多种选择,但是要想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起风团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的起风团患者,可以采取外用药物治疗。

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局部止痒药物等。

抗组胺药物能够有效地减轻痒感和红肿,激素类药物则能够迅速控制症状,局部止痒药物则可以缓解患处的瘙痒感。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按照医嘱正确使用,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的改善。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起风团患者,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抗组胺药物能够缓解痒感和红肿,激素类药物则能够迅速控制症状并减轻炎症。

在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而导致的副作用。

另外,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的起风团患者,还可以考虑光疗、中药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等方法。

光疗能够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改善皮肤症状,中药治疗则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改善皮肤症状,生物制剂治疗则是针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从根本上控制起风团的发作。

除了药物治疗外,起风团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艾灸等,对于一些慢性反复发作的起风团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起风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要想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症状,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起风团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

身上出现红斑是怎么回事

身上出现红斑是怎么回事

身上出现红斑是怎么回事身上出现红斑的话,一定会把人给急坏的,甚至有些人会病急乱投医,导致病情更加严重了。

因此了解身上出现红斑是怎么回事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身上出现红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才能找到适合的医生,做对应的治疗,也不需要去瞎担心什么了。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身上出现红斑是怎么回事。

身上出现红斑可能是因为荨麻疹造成的,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瘙痒。

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寒冷性荨麻疹为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为物理性荨麻疹中最常见,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

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后缓解。

治疗首先是祛除病因,西药可以用抗过敏药扑尔敏、开瑞坦、酮替芬或一些激素等,中药就需要进行辨证施治了。

荨麻疹饮食注意情况中提到若是因为吃鱼、虾、蟹而出现荨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鲜的紫苏叶,可者饮用紫苏叶的煎煮汁。

作法是以干燥后的紫苏叶5克加上200克的水煎煮而成。

慢性荨麻疹可以用芝麻治疗。

容易起荨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强化肌肤,不现容易出疹子。

常吃黑芝麻酱效果良好。

原来身上出现红斑的罪魁祸首就是荨麻疹,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因此在治疗上面的方法还是挺多的,患者不需要操心,只要找医生,积极治疗就行了。

荨麻疹名词解释

荨麻疹名词解释

荨麻疹名词解释荨麻疹,又称荨麻、风团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下面是荨麻疹相关名词的解释:1. 荨麻疹(Urticaria):荨麻疹是皮肤及黏膜丘疹、水肿、瘙痒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呈现红色、水疱样的皮肤丘疹,可伴有瘙痒。

它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荨麻疹通常在几天内消退,而慢性荨麻疹可能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2. 过敏原(Allergen):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空气污染物等。

过敏原与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对于一些人来说,接触过敏原会导致荨麻疹这样的过敏反应。

3. 细胞因子(Cytokine):细胞因子是细胞间通信的蛋白质分子,它们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传递信息。

在荨麻疹发生时,细胞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免疫细胞的激活释放,引起血管扩张、外周组织水肿等症状。

4. 血浆组胺(Plasma histamine):组胺是一种生物胺,是荨麻疹患者体内的重要炎症介质,参与导致荨麻疹的病理过程。

被过敏原激活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组胺,进而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皮肤红、肿、痒等症状。

5. 补体(Complement):补体是血浆中一组蛋白质的总称,它们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

在荨麻疹发生时,一些免疫细胞会激活补体系统,释放补体蛋白,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皮肤丘疹的形成和瘙痒等症状。

6. IgE(Immunoglobulin E):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

在过敏体质的人体内,IgE的产生可能会过度激活,导致对于原本不会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比如花粉,食物等)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7. 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自发性荨麻疹是指没有明显诱因,自主发生和自持续六周或以上的荨麻疹,患者的免疫系统似乎对于正常物质产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

自发性荨麻疹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寻求医疗干预。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叫做风疹、风团病等。

它的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瘙痒、大小不一的风团或斑块,有些会伴随着皮肤红肿、水肿、脱屑、表面积水囊等症状。

此外,荨麻疹还可能会影响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导致相应的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荨麻疹的病因和诊断荨麻疹是由身体对某些过敏源(包括药物、食物、化学物质、寄生虫等)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皮肤病。

另外,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体内激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因此,荨麻疹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进行测试和鉴定,从而找出可能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荨麻疹有时也会因为病史不清、诊断错误、误诊等原因而延误治疗。

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常规检查包括皮肤病理学检查、过敏试验、血液检查等,并需要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荨麻疹的治疗原则荨麻疹的治疗原则是清除过敏源、缓解皮肤症状、预防复发,同时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

清除过敏源首先要清除过敏源,例如避免接触或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品或药物,清除体内的激素水平,避免过于紧张或焦虑等。

此外,平时也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缓解皮肤症状治疗荨麻疹的主要手段是使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肾上腺素能药、口服激素及其类似物等。

其中,抗组胺药是缓解症状最快,用量较小,且不易产生副作用。

因此,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首选。

对于激素类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副作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跟踪监测,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应注意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避免使用含磨砂颗粒的沐浴露或洗涤剂等。

预防复发除了药物治疗外,预防荨麻疹的复发也非常重要。

对于过敏性荨麻疹的患者,在发病期间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同时也要避免轻易地改变药物或化妆品使用。

突然起风团是什么原因

突然起风团是什么原因

突然起风团是什么原因风团,也被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的、大小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肿块,伴有瘙痒感。

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都经历过突然起风团的情况,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过敏是导致突然起风团的一个常见原因。

过敏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食物。

像海鲜、蛋类、牛奶、坚果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风团出现。

有些人对某些药物过敏,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服用后也可能引发风团。

还有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也是常见的过敏原。

当我们的身体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反应,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从而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风团。

感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鼻窦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真菌感染,如手足癣等,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这是因为感染会导致身体产生炎症反应,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引发风团。

物理因素也不能忽视。

比如强烈的日光照射、寒冷的天气、摩擦、压力等,都可能刺激皮肤,导致风团的产生。

有的人在游泳后,受到冷水的刺激,会突然起风团;还有人穿的衣服太紧,皮肤受到长时间的摩擦和压迫,也会出现风团。

精神因素对皮肤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进而导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荨麻疹的发生风险。

有些人在考试前、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容易突然起风团。

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也是导致风团的原因之一。

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过程,导致体内的一些物质失衡,从而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

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伴有荨麻疹的症状。

这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

遗传因素在荨麻疹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那么个体患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

风团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风团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风团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风团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那么,风团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风团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风团的症状1、急性荨麻疹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

起病较急,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

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

2、慢性荨麻疹发病约占荨麻疹的2/3。

风团反复发生,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2个月以上。

在经过中时轻时重,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无一定规律,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

3、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往往先有皮肤瘙痒或灼热,搔抓或轻划后局部皮肤出现线状风团,即皮肤划痕征阳性。

4、特殊类型荨麻疹(1)人工性荨麻疹 :(factitious unicatia):用指甲或钝器划皮肤时,即发生与划痕相一致的条状隆起,不久消退,伴有瘙痒。

(2)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蛋白过敏性荨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引起。

皮肤充血发红、风团、头痛、乏力。

一般病程较短,可在1~4h消退,有时持续几小时或1~2天。

属抗原抗体反应。

(3)寒冷性荨麻疹:(cold urticaria):有获得性和家族性两种。

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般暴露于冷空气或冷水中0.5~4h后发病。

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为自体免疫性变态反应,对冷过敏,大多属特发性,约1/3有遗传过敏史。

(4)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23~28岁青年。

皮损特点为直径1~3mm小风团,周围有红晕,疏散分布,不相融合,自觉剧痒。

(5)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风团、偶尔有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发生皮疹的同时可有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支气管痉挛等。

(6)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8h,局部皮肤发生红色水肿性斑块,常为深在性水肿,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与血管性水肿类似,有烧灼或疼痛感,持续约8~12h消退。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怎么治疗,反反复复。

荨麻疹,又称风团、风疙瘩、皮疹、丘疹性荨麻疹。

它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

荨麻疹往往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如何治疗荨麻疹,缓解症状,预防反复发作,是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避免接触过敏原荨麻疹的发作与过敏原有关,如食物、药物、花粉、虫子、尘螨等。

因此,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措施。

患者可根据自身过敏情况,尽量避免接触会引起过敏的食品和物品。

2. 外用药物(1)止痒药物:可使用含有泼尼松龙、丙酸氯倍特、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药膏或喷雾剂,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轻荨麻疹症状。

(2)冷敷:荨麻疹发作时,用冰袋或毛巾浸湿后放在患处,可缓解红肿症状。

3. 内服药物(1)抗组胺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替尼酚等,能有效抑制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症状。

(2)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严重荨麻疹症状,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3)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也可根据荨麻疹症状及疾病发展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任何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烟酒等刺激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 生活作息:荨麻疹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3. 衣着方面: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衣裤或捆扎带子等紧身装束。

4. 洗浴方面:荨麻疹患者应避免热水或过长时间的洗澡,可选择温水洗澡或局部洗澡。

5. 保持清洁:荨麻疹患者应保持清洁,避免长时间不洗澡或不更换衣物,防止皮肤感染。

6.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作。

总之,荨麻疹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症状上的痛苦,更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风团及红斑性皮肤病第一节荨麻疹(Urticaria)荨麻疹这种病的皮疹表现与人接触植物荨麻所发生的皮损雷同,故称此皮肤病为荨麻疹。

祖国医学将本病叫做“瘾疹”或“风疹”;民间百姓称呼“风疹块”。

该病特征是全身泛发风团,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

[病因与发病机理]荨麻疹病因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患者原因难觅,特别是慢性型病人。

引起本病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有:食物:从主食到副食的许多食物,甚至包括食品添加剂、饮料等可能成为荨麻疹的因。

其中以蛋白质、如鱼类、虾、甲壳类、蛋类、牛奶、肉等尤为常见。

药物:药物荨麻疹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以青霉素、痢特灵、阿斯匹林等引起者居多;使用磺胺制剂、链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后有时也可发生本病。

此外,象可待因、吗咖、维生素B1等引发荨麻疹也屡见报告。

感染:细菌、病毒、原虫、蠕虫、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荨麻疹发病,对某些患者至关重要,甚至连虫咬或蜂螫刺都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花粉及其它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屋尘、动物皮屑等吸入物招引本病亦不乏其例。

此外,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

荨麻疹如何发生?人所共知,机体内有很多刺激物能引起荨麻疹,我们可将这些刺激物质统称为介质,其中组织胺便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最主要介质。

该介质常常在第一型变态反应过程中所产生,即当机体处于敏感状态时,抗体lgE 吸附于肥大细胞表面,这时若机体再受致敏物质刺激,则在该细胞表面上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其结果组织胺这种介质可从肥大细胞中释出,并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发生风团。

介质除组织胺以外,还有5-羟色胺、乙酰胆碱、激肽、缓慢过敏物质(SRS-A)、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素、补体等等。

这些刺激物质作用于机体皆可导致风团形成。

现今认为荨麻疹的绝大多数患者是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但也还有部分病人归属于非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有时口腔、咽喉及胃肠粘膜也可受累。

本病在皮疹出现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剧痒、随后则发生风团。

此种皮疹特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泽为红色、淡红色或常色;骤起骤没,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过24小时则可消退;愈后不遗留任何痕迹,相邻损害可融合成较大风团。

偶尔可见水疱或血疱的损害。

自觉奇痒难耐,常因剧烈搔抓,在病变外留下血痂和抓痕。

有些患者可伴发热、食欲不好,疲乏等全身症状。

有部分病人做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本病经适当治疗可获痊愈,但不少患者易复发。

荨麻疹病程不逾一个月称为急性荨麻疹;病期持续30天以上可谓之慢性荨麻疹。

本病临床上尚有以下几种较常见的特殊型;一、人工荨麻疹:又叫皮肤划痕症。

本型皮肤划痕试验可呈典型三联征,即用手指甲划试或用钝器划其皮肤后,开始出现条状红斑,随后在其周围发生红晕,最终发生著明的条状风团。

有些人工荨麻疹患者与应用青霉素有关,当停用该药,经一段时间后即可痊愈。

二、血管性水肿:亦称巨大性荨麻疹。

此型原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

其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

惯发于眼睑、口唇、阴部及咽喉等组织较为疏松部位,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时也可被累及。

多在夜晚突然发生,皮损多呈1~2个巨大局限性水肿块,但无指压凹陷性体征,且常不对称。

损害持续时间较长,有的须2~3天方能消退。

若发于咽喉部,病情严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值得引起注意。

三、蛋白性胨荨麻疹:这一型患者往往因暴饮暴食,如过食猪肉、海鲜货等和大量饮酒后,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胨经胃肠粘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

病情较急,多见于节假日。

皮疹表现为全身泛发风团、常伴头痛、乏力等症状、病程较短、多在2~3天内损害即可消退。

四、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二型。

前者临床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自婴幼儿开始发病,可持续终生;后者又有原发和继发性之区别,其中以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最为常见。

原发性这一型好发于暴露部位,痒较别的型轻。

在气温突然变冷或接触冰冷物质时,则可诱发风团产生。

故冰块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把冰块置于前臂处,经2分钟左右,在接触处的皮肤可出现风团。

患者血青中无冷凝集素,又无冷溶血素和冷球蛋白。

继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常与某些基础疾病,例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症、梅毒、恶性骨髓肿瘤及结缔组织病有关。

被动转移试验家族性者为阴性,而获得性者呈阳性。

五、胆碱能性荨麻疹:该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数,精神紧、机体受热或运动时常常可诱发皮损发生。

症之临床最大特点是风团损害颇小,约1~3mm,周边绕以红晕,奇痒无比,且常伴头痛、头晕、流涎、出汗、等症状。

有时还可见到卫星状风团分布。

对患者使用1:5000乙酰胆碱进行皮内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即出现强烈红斑。

这一型掌跖通常不受累,病性可反复发作数月或数年。

六、腹型荨麻疹:本型有胃粘膜损害高达86.84%,而其中仅23%出现胃肠症状。

由此可见,过去认为只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才被视为胃肠粘膜受累是客观的。

七、光线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受日光、紫外线或红外线射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性风团。

与此同时,可伴发畏寒、疲乏、肠痉挛及至晕厥等全身症状。

八、心脏性荨麻疹:在风团发生的同时,心脏亦被波及。

此刻可伴有胸闷、心悸及心律不齐,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可出现异常。

皮疹消退后,以上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九、血清病型荨麻疹:此型病因多为药物,患者皮损以风团最常见,且往往呈多环形。

此外,尚有发热、关节痛及全身浅淋巴结肿大。

倘若肾脏受损害,则尿常规可出现异常,其它化验总补体可呈低值,但血沉一般为正常。

十、压迫性荨麻疹:易发生于受压较重、且时间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为多见,损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肿,可持续8~12小时。

发病期间常伴发热、寒颤、关节痛和白细胞总数稍增多。

此型被动转移试验为阴性,故与变态反应无关。

[诊断与鉴别]根据临床表现特点,荨麻疹断不困难,有些患者就诊时皮疹已消退完毕,此时仍可通过病史询问而作出诊断。

荨麻疹当伴有腹痛时需与急腹症,特别是阑尾炎相鉴别。

后者腹痛以右下腹显著,且血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增高。

另外,本病还需要同丘疹性荨麻疹鉴别。

丘疹性荨麻疹损害常呈混合性皮疹,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以儿童患者居多。

[治疗]一、尽量除去可疑病因。

二、内用疗法(一)急性荨麻疹;常以抗组胺类药品为首选药物。

另外,还可配用钙剂、氨茶碱、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其中任何一种,每可迅速奏效。

遇有发热者,尤其第一次发病的儿童,可增用抗生素。

如果病性急剧时,还可考虑投与皮质类固酶激素口服或静滴,等症状控制后再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二)慢性荨麻疹;除用抗组胺药外,可使用利血平、氨茶硷、安络血、6-氨基已酸、维生素K、维生素E、维生素B12、组胺球蛋白、转移因子、普鲁卡因大静封、抗生素等1~2天种药品,有望获效。

有时还可采取抗组胺H1 拮抗剂,如赛庚啶或扑尔敏与H拮抗剂,象甲氰咪胍联合应用往往可提高疗效。

(三)蛋白胨性荨麻疹:多需禁食1~2餐,代以饮糖茶水,以后在1-2天内宜给予清淡饮食为好。

(四)血清病型荨麻疹:本型投用抗组胺类药品效果甚微,常需应用较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方能收效。

(五)人工荨麻疹:往往以赛庚啶、安他乐、多虑平、脑益嗪、特非那丁及息斯敏为常用药物,如果发病与使用青霉素有关,应停止应用该药品。

(六)寒冷性型麻疹:可选择抗组胺类药物单用或联用;还可与中医药配合治疗,如内服金匮肾气丸,可望提高总有效率或治愈率。

(七)腹型荨麻疹:该型常常以急诊就医,处理可采取肾上腺素0.3~0.5mg皮下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10mg舌下含化,每天四次。

另外,尚可添用氢考100mg加于50%葡萄糖液40ml静推或加入5%葡萄糖液250ml 静滴。

与此同时,肌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或扑尔敏等,对迅速制止腹痛有良好效果。

(八)胆碱能性荨麻疹:除常规服用抗组胺类药以外,时常加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利血平等而收到较满意疗效。

(九)心脏性荨麻疹:提倡尽早给予抗组胺类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同,可使病情较快改善或获痊愈。

(十)皮损发于咽喉部出现窒息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0.5mg肌注,必要时可加于5%葡萄糖液40ml静注,同时并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静滴抢救。

有时还需考虑气管切开术。

(十一)光线性荨麻疹:可酌选氯化喹啉或菸草酸与抗用胺类药结合应用,有一定疗效。

(十二)中医中药治疗:风寒型多用荆防败毒散或桂枝汤加减;风热型常用消风散加减;气血两虚型选用当归饮子或八珍汤加减;肠胃实热型可择防风通圣散加减;血瘀型取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热型酌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加减;冲任不调型需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二节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丘疹性荨麻疹又称婴儿苔藓,荨麻疹样苔藓。

该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

[病因与发病机理]现今几乎都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

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

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

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有少数的病人可能对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过敏而引起。

[临床表现]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令期前更为多见。

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

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典型损害,其风团状似纺锤形,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

还可以在四肢远侧端和掌跖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

皮疹可群集或散在分布,但一般不对称。

患儿多有剧痒,以夜间尤甚。

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但通常无全身症状,局部浅淋巴结也不肿大。

病程约1~2周,损害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但易复发。

然而,本病可随着年龄增加或复发次数增多而病情逐渐缓解,直至不再发病。

[诊断与鉴别]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

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与荨麻疹鉴别,前者不是单纯风团,而是混合性损害,即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

[治疗]一、内用疗法(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