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 《习作》 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  《习作》 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学情分析本单元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六年级的学生能介绍某一种风俗或叙述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但写对风俗的理解、看法时需要点拨,才能写出新意。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选材构思,写出真实的活动体验。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注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介绍家乡独特的风俗或叙述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写清楚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写风俗活动要重点描写当时的场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详略得当,重点介绍风俗的主要特点。

写清楚风俗活动的经过,重点写主要环节和实际体验。

【教学难点】能写出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或看法。

分享交流,互评习作,完善初稿。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体验回忆:教师提问“元宵节你做了哪些事?说说所见所闻所感。

”以此唤起学生对风俗活动的回忆。

2.习作话题:出示习作话题,理解“风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风俗。

3.审题意,明要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习作具体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训练学生审题能力。

(二)交流分享1.风俗分类:出示风俗大致的类别,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初步引导学生选择写作对象。

2.风俗举例:列举节日、婚嫁、生育、饮食、民居、客家人崇九方面的风俗,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起交流分享的兴趣。

3.题目拟写:以“元宵节风俗”为例,为学生提供拟题思路和方法。

4.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参照表格提示,介绍风俗或分享参加风俗活动经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思路,为构思行文做铺垫。

(三)探究写法1.写法探究(一):按顺序写。

(1)时间顺序;(2)以事物不同方面为序;(3)风俗活动流程为序。

2.写法探究(二):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藏戏》和《腊八粥》中详略内容,使学生明白写作时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写法探究(三):多角度介绍或描写。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1]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 阅读它们, 感悟它们, 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 步伐更稳健。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 借物喻人, 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 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 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 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 各有长短, 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 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获得人生的启示;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 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并不断积累语言, 增强语感;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四、教学措施与手段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 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获得人生的启发。

1文言文两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 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 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 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 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 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1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教学设计(习作指导)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以后的启发或感悟。

习作目标:一、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刹时。

二、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的经历写完整,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

3、培育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判中把握如何把作文写好。

习作重难点:一、引导学生将“难忘”的地方写详细具体,突出“第一次”。

二、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习作预备:教师:一份利用学生们的童年照片制作的动画相册课件。

学生:搜集自己童年难忘的“第一次”的照片。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营造写作气氛教师谈话:同窗们,在咱们成长道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老是给咱们带来那兴奋而又难忘的感觉,此刻就请同窗们跟从教师,一路去打开经历的闸门,重温咱们“第一次”的点点滴滴吧!(教师展现PPT,并播放课前利用同窗们的照片制作的简单动画相片,学生边看边想一想自己的第一次。

)二、自由说说,拓宽写作思路一、教师引导:是呀,从咱们记事开始,就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背上书包踏进校门;第一次参加竞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到批评;第一次帮父母做家务;第一次去外地旅行……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咱们成长的道路上。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个?什么缘故让你忘不了?此刻咱们请几个同窗来讲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

二、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第一次难忘的童年经历。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的习作切近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此刻,酷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三、组内交流,分享写作材料:教师谈话:教师发觉几个同窗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仍然是那样津津有趣,相信其他同窗也有很多话想说吧,此刻咱们四人一小组聊一聊,将你第一次的故事说给你的小组的其他成员听,看谁说得最好。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范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范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写作兴趣。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达。

二、教学内容1.主题:以“我的生活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堂讨论(1)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悲伤的,或者是感悟到的。

3.写作指导①选材:要选择真实、有趣、有感悟的事情来写。

②构思: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清晰。

③表达:要运用所学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对比、排比等,表达真情实感。

④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避免语病。

4.学生写作①按照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开头、中间、结尾。

②运用所学写作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③注意语言表达,避免语病。

5.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今天的写作训练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讨论和写作指导,完成作文《我的生活故事》。

2.家长签字确认,家长评价孩子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2.在写作指导环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师:同学们,写作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思考。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回想一下生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是家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朋友的一次帮助,或者是你克服困难的一个瞬间。

(2)学生思考后分享,教师引导:好,我们把这些瞬间串联起来,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慢慢地在心中回放,然后选择最触动你的那一刻,作为我们写作的核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教案《难忘的“第一次”》习作指导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相片导入,勾起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习作指导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现,让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

本习作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

三、“导”是学生习作的钥匙,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表达和评价中写清楚“第一次”的经过和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把内容写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把事情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刘翔第一次成为世界奥运冠军的视频、学生难忘的“第一次”的电子相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观看刘翔第一次成为世界奥运冠军的视频。

(二)、谈话过渡: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虽然这些“第一次”没有刘翔的辉煌,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难以忘怀的。

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让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你们的眼前。

(三)、课件演示身边的同学难忘的“第一次”的电子相册,老师跟着配乐介绍相片。

(他们第一次站在田径赛场的领奖台上,胸前的奖牌显得格外耀眼,我不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但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他们难忘的“第一次”。

人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

老师相信,这些难忘瞬间会勾起同学们“第一次”的回忆,谁来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四)、让学生说出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为什么难忘?(五)、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相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二、审题,明确要求。

(一)、过渡:虽然这些“第一次”已成过去,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津津有味,时时萦绕于心。

六年级下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漫画,有顺序、有重点地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描写,写出画面上不同人物的表现。

2.能够根据画面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由画面拓展到身边的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够在表达中,融进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对不良现象的不满、忧虑、呼唤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等。

二、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画面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由画面拓展到身边的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布置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漫画。

(二)谈话导入,交代任务1.教师说:同学们,你喜欢看漫画吗? 让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幅漫画。

(ppt)请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教师小结:看了这幅漫画,我们都因为这两个小朋友的天真幼稚,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看了这幅漫画,你一定想对他们说,你们两个换换位置再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是的,其实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这样,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2.欣赏第二幅漫画。

(ppt)请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教师小结:看了这幅漫画,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

3.交代任务:这就是漫画的魔力。

它可能让你忍俊不禁,可能让你捧腹大笑,还可能让你紧锁眉头,陷入沉思。

不管是谁,都喜欢它,因为它能为人们带来乐趣,让我们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让我们对社会,对生活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如果看过漫画之后,把所见、所思都写下来,不但会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还会提高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明确要求,激发兴趣1.朗读写作要求。

(ppt)2. 帮助学生明确:(ppt)(1)有漫画,内容不愁,有的写。

漫画作文,为同学们规定了写作的内容,因此同学们不必发愁没有作文材料可写。

(2)有以前看图作文的基础,可以写。

同学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练习了,不论是看单幅图还是看多幅图,你们都尝试过,而且掌握了很多观察图画的方法。

相信这次漫画作文对你们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四) 观察图画,打开思路。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习惯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习俗。

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习俗。

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

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习俗。

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

“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习俗。

黄冈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

传统习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

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习作阅读提示。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1》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1》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习作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

2.引导学生领会题眼,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把事情有趣的地方写具体,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3.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教学重点: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把所写事情有趣的地方写得生动具体,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过程: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

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

(板书:童年趣事)二、激起回忆,交流趣事1.谈话激趣。

2.简要交流自己经历过的一件趣事,说说为什么有趣?(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并板书:乐趣、傻趣、意趣、情趣……)三、品读例文,享受乐趣1.这篇文章是大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下来的,题目是《爸爸逗我玩》。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3.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例文。

4.交流、评议。

四、产生共鸣,激发情趣1.审题,明确习作要领。

2.片段比较,讨论写法。

(1)出示例文开头,讨论交流写法,引导学生学习。

(2)小结例文开头的写法:比喻式开头、悬念式开头、开门见山等。

(3)出示例文的结尾,讨论写法,引导学生学习。

(4)小结例文结尾的写法:概括总结式、首尾呼应式。

3.出示提纲、小结。

4.通过例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习作中间叙事部分要注意的要素。

5.小结:是呀!我们要把事情写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

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五、全体参与,说好“趣事”1.把自己的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教学设计
张丽红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的启示或感悟。

习作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的经历写完整,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掌握如何把作文写好。

习作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难忘”之处写详细具体,突出“第一次”。

2、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

习作准备:
教师:一份利用学生们的童年照片制作的动画相册课件。

学生:收集自己童年难忘的“第一次”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写作氛围
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道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总是给我们带来那激动而又难忘的感觉,现在就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我们“第一次”的点点滴滴吧!(教师展示PPT,并播放课前利用同学们的照片制作的简单动画相片,学生边看边想想自己的第一次。


二、自由说说,拓宽写作思路
1、教师引导:是呀,从我们记事开始,就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背上书包踏进校门;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到批评;第一次帮父母做家务;第一次去外地旅游……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让你忘不了?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

2、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第一次难忘的童年经历。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在,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三、组内交流,分享写作材料:
教师谈话:老师发现几个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很多话想说吧,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聊一聊,将你第一次的故事说给你的小组的其他成员听,看谁说得最好。

老师给大家提两点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2)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让小组成员自荐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第一次发生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四、因势利导,明确写作要求:
1、教师引导:刚才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叙述了自己第一次难忘的童年经历,你们觉得哪位同学说得好?为什么呢?
2、全班评价:围绕一下问题展开:他(她)的故事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哪一点讲述得最生动?这故事是不是融入了自身的感受?感情是否真挚,观点是否独到?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要将一件事情叙述清楚(包括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2)、要将“难忘”之处写具体,突出“第一次”;(3)要表达出真实情感,具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板书:难忘的第一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4、谁能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桃花心木》一课说说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悟?
5、对,把事情写具体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师引导,动笔习作;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将你难
忘的第一次记下来吧!(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