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高校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方案。

首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物流基础知识,例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流行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有着深入的理解。

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实习等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流行业在现代社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物流管理人才。

高校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物流管理方案,并实施到实践中。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物流相关的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第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物流行业往往需要多个部门或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因此,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领导等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的工作要求。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加强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需要具备适应性强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与物流行业的相关企业合作,了解其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并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与实际需求的对接,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物流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对接等方面。

通过正确、全面的培养方案,高校能够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7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版本)

2017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版本)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物流管理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四、标准学制三年五、职业目标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荣辱、讲诚信、守纪律、爱劳动;有思想、守纪律、爱岗敬业。

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和挑战自我的品质,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

具有客户服务意识、主动经营人脉网络的意识、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与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六、职业能力(一)职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商务服务意识与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数字统计与信息处理能力,商务公文起草能力,英语汉语演讲与展示能力,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二)专业核心能力:1.采购服务与组织能力,运输服务与组织能力,仓储服务与组织能力,配送服务与组织能力,国际报关与货代服务与组织能力,箱管与场管能力,港口设备管理和操作能力。

2.能操作常用的电脑办公软件处理日常事务;能操作常见的专业物流软件(系统)处理相关物流业务。

3.具备熟练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4.能操作常用的传真机、复印机、装订机等办公设备,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能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处理不同类型企业采购业务的能力,达到胜任采购文员(内勤)、采购主管等岗位的水平。

6.能运用采购相关知识技能,处理不同类型企业运输业务的能力,达到胜任运输业务员、运输调度员、运输安全员、运输主管等岗位的水平。

7.能运用仓储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处理不同类型企业物资仓储业务的能力,达到胜任仓储主管、仓管员、保管员、理货员、装卸主管等岗位的水平。

8.能运用配送及配送中心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处理企业配送业务的能力,达到胜任分拣员、配单员、配送中心主管等岗位的水平。

9.能运用货运代理相关知识技能,处理货代业务的能力,达到胜任货代操作员、货代业务(销售)员等岗位的水平。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物流管理作为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

为培养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和综合运作能力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4.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5.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案1.知识与技能培养1.1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设置如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与分销、仓储与配送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增设相关实践课程。

1.2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物流管理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3实习与实践基地:建立和开展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实习与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

2.创新能力培养2.1项目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学习,通过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专业实训:通过专业实训活动,提供真实物流管理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跨文化交流与全球视野培养3.1提供留学机会:与国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留学交流和访学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

3.2外语能力培养:加强对外语教育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3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物流管理竞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经验,并开拓学生的全球视野。

4.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4.1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经济科学基础理论和物流管理基本知识,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掌握从事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思想政治素质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社会主义道路;2.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及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2.具有从事物流企业管理所需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战略意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3.具有物流岗位基本业务能力;4.具有相关商品运输、仓储、包装等能力;5.具有物流法律法规意识和较强的物流法规业务处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绿色物流意识。

(三)身心素质及能力1.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要领和技能,达到体育锻炼的合格标准;2.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遇挫折不气馁,对事业持之以恒,对同事和睦相处;3.体魄健康,人格健全,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团队精神,能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并取得相关的证书,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参加物流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根据就业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办公自动化、普通话等级考试并取得证书。

四、学制及招生对象(一)学制:全日制3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五、会展策划专业知识结构模块框架六、专业主要课程简介(一)公共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第二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作用在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而完整的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基础学科: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物流学原理、物流经济学、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物流运作与组织、物流成本控制与分析等,深化学生对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物流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1.实践环节设置:设立物流实验室,配备最新的物流管理软件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

2.实习实训项目: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课程设计: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运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实际项目2.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国际化教育1.语言能力培养:加强英语教育,使学生具备与国际物流行业接轨的语言能力。

2.海外交流项目:与国外高校建立交流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国际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先进管理经验。

3.国际物流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物流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物流管理领域的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实践经验:聘请有实际物流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学校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学术地位。

综上所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际项目、国际化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有计划、有序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满足物流行业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一门学科,其培养方案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在物流管理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物流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探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物流管理领域的需求,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物流运作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在基础课程方面,应包括物流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相关知识。

在专业课程方面,应包括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交叉学科,如供应链管理、运筹学等。

二、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形式。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物流企业中接触到真实的物流管理工作,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

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物流管理流程,培养物流管理的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情况下的物流管理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物流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够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2.具备物流规划和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

3.具备物流成本管理能力,能够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

4.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5.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实现物流管理的协同效应。

6.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物流管理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7.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物流管理的需求,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
评估方法与流程
平时成绩评估
0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
知识掌握程度。
期末综合考试评估
02
通过笔试、面试、项目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
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生跟踪调查
03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
力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专业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
5. 掌握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 、绿色物流等专业知识。
4. 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相关业务知 识;
2. 掌握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 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技术;
职业素养与能力
2. 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发展前景展望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物流行业 的需求不断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 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未来几年,物 流行业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绿 色化发展,需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 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
VS
职业发展路径
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在工作中 积累经验,逐步晋升为基层管理或技术岗 位,进而晋升为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专家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进修等方 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职业发 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多样化培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具有专长的物流管理人才。
04
实践教学
实验实训
供应链管理实训
通过模拟供应链运作过程,让学 生了解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 协同运作方式,加深对供应链管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601)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经过3~6年的学习具备较好的数学、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从事物流管理和研究的专业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分析工具对物流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识别、制定解决方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与能力;(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较宽广的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6)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7)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8)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物流管理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Logistics Management
专业代码:120601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物流市场开发、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专业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面向港口物流、国际物流行业,对接国际物流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国际储运配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适应现代物流企业操作、服务和管理等需要,能够胜任物流企业管理、市场开发、运营操作、客户管理等职业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掌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4)了解有关物流管理、流通领域、农产品物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前沿。

2.能力要求
(1)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具有熟练操作物流管理相关软件的能力;
(2)具有从事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模式
和物流信息系统等的分析与设计;
(3)具有外语(英语)阅读、沟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外贸函电等方面的工作。

(4)掌握文献搜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写作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2)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与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品质。

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山东半岛沿海经济发展对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的实际,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学生已具备的物流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通过科学设置学科基础理论模块和专业综合课程体系,夯实经济与管理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综合决策能力;通过设置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实现了对学生持续性学习和职业升迁能力的培养,又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开设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注:矩阵应覆盖所有必修环节。

包含培养方案中所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和教学环节。

课程对各项培养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支撑强度可根据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多寡来确定。

四、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实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实习、物流行业社会调查、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习。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分配
五、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学制:2年
修业年限:2-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毕业标准与学分要求
七、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实践环节
◆各学期学时分配表
八、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意见
撰写人签字:周海霞教学院长签字:鹿永华院长签字:李树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