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现代礼仪》复习题库

礼仪复习** 基本概念1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
它是指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2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
3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它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表达方式。
4仪容:所谓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外观、外貌。
在个人修饰中,仪容乃是重中之重。
5公德,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挥一定的约束作用。
6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而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为妇女排忧解难。
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则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 礼仪的特征1、礼仪具有规范性2、礼仪具有传承性3、礼仪具有限定性4、礼仪具有时效性5、礼仪具有可操作性** 礼仪的内涵礼的本质-----敬人•“礼”•1、“礼”是文明的标志 2、“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3、“礼”是安邦定国的根本 4、“礼”是国家典制•5、“礼”是社会行为准则 6、“礼”是对人的尊敬和礼貌•7、“礼”指仪典、仪式 8、“礼”通“理”•9、“礼”指礼物•“仪”• 1 “仪”指法度、准则 2、“仪”指仪式、仪典、仪礼•3、“仪”指礼节、规矩 4、“仪”指容貌、举止** 礼仪的功能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完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四)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礼仪的原则1、遵守的原则2、自律的原则3、敬人的原则4、宽容的原则5、平等的原则6、从俗的原则7、真诚的原则8、适度的原则** 完善礼仪修养的途径• 1、虚心学习学习理论向社会实践学向专人学• 2、联系实际,落实生活• 3、循序渐进,反复学习• 4、自我监督,反躬自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面对令人堪忧的中华文化失落,怎么办1、大学生应从我做起,承担起民族责任移风易俗,帮助社会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学习优秀的文明文化,从我做起,自我完善进而影响社会2、国家加强道德礼仪教育①以少儿礼仪教育为基础,童蒙养正很重要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3、国家要德、礼、法治相结合** 培养让人敬重的良好基本生活习惯1、晨不晏起,衣被叠放整齐2、洒扫居室,务必内外整洁3、脸、手、口洗漱干净仔细4、头发梳理整洁,发式雅致大方5、衣服穿戴整洁6、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当亲自检点7、洗漱干净,收拾停当,然后休息 8、物品摆放整齐9、讲究个人卫生** 衣着要得体而应景1、衣冠不求华美,但求整洁、得体2、凡穿衣服,须提好衣领、扣好扣子、整好衣冠3、爱惜衣服* 吃饭时照管好衣服,不要滴汤洒汁 * 行走时尽量不要蹭上泥灰或溅满泥渍 * 干活时脱去外套换上工作服,以免弄脏,也方便做事 * 不要让衣服有缺落破损4、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放好或挂好** 发式当雅致大方的具体要求:一是发型与脸型相协调。
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内容

大学生礼仪修养礼仪 是 个 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普遍情感、传统、习惯、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
大学生礼仪修养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
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黄,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大学生礼仪修养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礼仪修养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古人云:“相由心生”。
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代人也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知识美容论”。
他们认为,掌握丰富的知识,深化自己的内涵,是一种深层次的化妆,生命的化妆。
因为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
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整体效果也显示不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美的。
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一) 伦理修养。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
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伦理是礼仪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
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得高。
(二) 文化修养。
风度是人格化的表征,是精神化的社会形象,它是人们长期而又自觉的文化思想修养的结果。
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文化。
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
教师礼仪与教育道德修养

教师礼仪与教育道德修养引言: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和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礼仪与教育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个人形象塑造、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品德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礼仪的内涵与重要性、教育道德修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礼仪的内涵与重要性1.1 教师礼仪的内涵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包括了教师的仪表形象、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师生关系等方面。
教师应以良好的仪表形象展现自己,言行举止要得体得当,待人接物要礼貌友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1.2 教师礼仪的重要性教师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礼仪是塑造教师形象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师礼仪可以提升教师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礼仪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良好的教师礼仪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再次,教师礼仪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良好的礼仪行为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育道德修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2.1 教育道德修养的内涵教育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和修养。
它包括了教师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方面。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守教育伦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2.2 教育道德修养的培养途径教育道德修养的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中的道德引导。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的礼仪与道德修养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
礼仪与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达。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礼仪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人们通过遵守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尊敬长辈、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权益,都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守礼仪,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友好,还可以减少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礼仪的实践,使人们学会了谦虚、宽容、友善和感恩,这些品质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中国古代圣贤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要求个人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然后以家庭为基础,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道德修养的核心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正直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等。
这些品质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与道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
礼仪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而道德修养则是礼仪的内在基础。
礼仪是人们行为的规范,而道德修养则是人们内心的修炼。
只有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和遵守礼仪规范,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同时,礼仪也可以促进道德修养的提升。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出自律、自制、自强的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修养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权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礼仪的缺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疏离,道德的缺失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于礼仪与道德

关于礼仪与道德导语:礼仪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自然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之所以要讲究礼仪,是因为讲究礼仪符合道德的要求,符合真善美的要求。
正如古人所云:“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可见,礼仪与道德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人应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提高礼仪的应用水平。
礼仪与道德: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形于外而诚于中”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礼仪作为一种修养,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
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师敬长、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包括公共卫生) 、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仪不仅显示出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也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任何一种礼仪都离不开道德,“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以礼待人,按礼行事,正是道德高尚的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也是待人处世的规矩,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
它能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因为人们不是喜欢表面形式,而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即对交往对方的真诚敬重。
礼仪既依赖道德,又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礼貌和必要的礼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和人际矛盾的缓冲器。
”这同孔子的“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是相通的。
尽管矛盾冲突不可能都通过礼貌或礼节来解决,但它确能帮助人们艺术而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减少冲突,缓和气氛,化解矛盾,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礼仪和道德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英国哲学家约翰· 洛克有过精彩的论述:“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它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敬和好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德育期末总复习资料【优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德育期末总复习资料【优质】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素质和行为惯的重要教育内容。
为了帮助五年级学生做好德育期末复,以下是一份优质的复资料。
一、文明礼貌- 要求学生了解并遵守校园规则和礼仪。
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活动,都要保持安静、整齐、有秩序的状态。
- 强调尊重他人,学生要彼此友善相处,不欺负同学,尊重师长和其他工作人员。
- 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和他人,包括帮助老人、残疾人,以及爱护动物和环境。
二、劳动实践- 推崇劳动是一种美德,学生要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如清理教室、种花种草、做义工等。
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 强调劳动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从小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勤劳做事的态度。
三、研究和思维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和思维惯是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求学生保持专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善于提问。
- 鼓励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
- 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帮助,共同进步。
四、品德修养- 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建设。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诚实、守信、友善、勇敢、宽容等品德。
- 鼓励学生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
-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惯,如尊老爱幼、乐于助人、不说脏话等。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德育期末总复习资料的优质内容。
希望这份资料能帮助学生们在德育方面做好复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浅谈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课与礼仪课融合

学、 、 、 思 行 养成 , 是知 识植 根 于心 的过程 。学 : 师教 教 授——外在形式 的机 械模仿 : : 思 用心思考——内在涵义 的感
5 2
散文选刊( 理论版 ) 2 1 5月下旬 刊 第 1 00年 期
浅谈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 —
思想道德修养课与礼仪课 融合
李娥 郑娇(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0 0 3 ) 50 5
【 要】 摘 如何全面提高高 校学生素质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文明习惯和行为、 思想素质
礼节。这个环好 ; 教师 回礼 ; 并要求学生起立或坐下时 , 椅子
要注意 自己的谈吐 , 中 言要仔细推敲, 讲课 语 力求科学准确 、 鲜
明生动 , 在与学生交谈 中做到经 常使用礼貌用 语 , 例如“ 、 请”
不能发 出声音。 听课保持正确的坐姿 。 不能扒在桌子上。 有时 ,
较高的人 ,政治辅导员在 日常教学过程 中渗透对 学生进行礼仪规 范教育十分 必要的。辅导员首先 自己要 学习并掌握常用礼仪规
范, 遵守教 师的礼仪规范, 其次要在 思想道德修养课上把礼仪规范教育融于教 学中, 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礼仪培训。
【 关键词】 辅导员 礼仪规范 养成教育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 。 如何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素质
一
教 师的内在修养 , 以 , 所 思想道德修 养课 教师必须做到举手投 足优雅大方 , 给学生 以美感。 例如 , 站立讲课时 , 要做到挺胸 、 收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专题分析 二、道德修养

专道题德 修 养 一、道德修养与核心知识链接
4.遵守社会规则(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无规矩不成 方圆,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人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2)社会规则是 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 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 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 敬畏规则,坚定维护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专道题德 修 养 一、道德修养与核心知识链接
4.遵守社会规则(6)文明有礼的作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 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民族的 尊严和国家的形象。(7)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 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 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 明礼、守礼的人。(8)诚信无价: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 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 产。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二、文明出行
1.常见的交通陋习有哪些? 闯红灯、醉酒驾车、占用应急车道、飙车、加塞、违章停车、 占道行驶、路怒、霸座等。 2.交通陋习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相关部门监管不严,应加强 治理和监管;部分驾驶员和行人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安全意 识,法律意识淡薄。 3.交通陋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的观念淡薄,无视交通法律法规,不珍 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行人的文明素养较低,法不责众 心理作祟,对交通陋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交管部门管理措 施不到位,交通设施不完善。
专道题德 修 养 一、道德修养与核心知识链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与道德修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对礼仪与道德修的复习以达到中职学生对礼仪与道德修的深度理解
教学重点:出示每节的题目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知识点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公共财产包括国土、资源、园林、古迹、文物以及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邮电、广播等通信设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设施,厂房、机器、仓库等企业财产。
2.文明礼貌包括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待人热情、谦虚恭敬、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容整洁、仪表大力等。
3.助人为乐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关心、乐于帮助他人。
同志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等等,都应助人为乐。
4.公共场所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车厢、商店、饭店、医院、剧场、阅览室等。
5.公共秩序主要指公共场所的行为规则,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都必须以自己的活动不妨碍和影响他人的正常活动为前提,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它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的共同利益。
6.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
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因此夫妻还应该以互敬、互爱、瓦信、互勉、互让、互谅、互慰为准则,为建立和睦的家庭提供条件。
7.邻居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要尊重邻里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力式、爱好、兴趣和职业。
不要随意妄加评论和指责,更不能以财欺人,以势压人。
要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就要助人为乐,心里有他人,不乱挤占共用场地和设施。
一定要尽量地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提供方便,做到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8.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一定会具有丰富的礼仪知识,比如,当有客人自远方来时,我们若想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好客,就必须要懂得接待礼仪,弄清楚客人的风俗习惯、爱好禁忌,才不会徒劳无功,使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若想体现社会公德,除了有尊重他人之心外.我们还要具备必要的礼仪知识。
9.提高服务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要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无论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服务员与顾客之间,还是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这一点都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礼仪教育,树立行业礼仪服务规范,对提高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0.在家庭关系中.无论是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物质上的赡养,精神上的尊重与关爱,还是邻里之间的团结、关系融洽,礼仪都渗透其中。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注重礼仪在处理家庭问题、建立融洽和睦家庭关系中的作用,以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1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中职学生通过学习礼仪,如果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直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
12.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讲文明、讲扎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
二、名词解释
1.道德
一般被认为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组成的。
2.社会公德
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膻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是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
3.职业道德
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4. 家庭美德
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和与家庭成员之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背后鸣喇叭。
马路上走着常常听到从背后鸣来的喇叭声--好多都是尖叫的。
(×)
2.大街上放音箱。
中国的大街小巷处处热闹非凡,不是流行歌曲,就是心动不如行动。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箱包一律十元······等从扩音的音响设备里吼出声音。
(×)
3.当街倒垃圾。
临街开饭馆的开商店的很是方便。
把饭店的污水和自家的垃圾水统统倒到大街上的下水道里。
看看多方便多方便--我管你大马路卫生不卫生。
自己方便就行。
(×)
4. 清洁师傅的劳动是崇高的、令全社会尊重的劳动。
他们用勤辛和汗水给我们带来了整洁卫生的环境。
但有些清洁师傅不早不晚偏偏在上下班时间扫马路弄得尘土飞扬十分不卫生。
(×)
5.中国人的嗓门大,大声喧哗本来已经不足一提见怪不怪了。
大家一起喧闹彼此都一样没什么好说的。
(×)
6.楼道里边腌咸菜进城三代也忘不掉农民阶级的光荣传统。
(×)
7.火车上大吃大喝不知道这些人的平时饮食习惯如何,反正是坐上火车就开始大吃大喝,有吃鸡腿的、有吃鸡蛋的、有吃午餐肉的、有吃水果的、有嗑瓜子儿的、有喝酒的、有喝饮料的······反正不停地折腾。
果皮、瓜子儿皮乱扔一地。
酒水、茶水乱洒一地脏兮兮、乱糟糟。
(×)
8.过马路,不走地下通道或天桥,横跨栅栏隔离(绿化)带。
(×)
9.吃完早点,无视环境和卫生,随手乱丢包装袋。
(×)
10.公交车上,年轻的让座不主动,面无表情似发“呆”。
(×)
11. 斑马线上,“蛮”司机不减速、不避让,脚踩油门与行人抢道像比赛。
(×)
12.小张贴、小广告,随意“涂鸦”,城市不留一处“白”。
(×)
13.衣服、裤子当街晒,花花绿绿煞风景———“万国旗”展一排排。
(×)
14.夏日空调开,滴滴答答……只顾自己图凉快。
(×)
15.大热天里“膀爷”多,不分里和外,三五成群聚一块。
(×)
16.花草树木、绿地、大草坪,不怜惜,不爱护,攀爬、乱摘又乱踩。
17.水上乐园、浴场和泳池,尿素超标,有人“方便”好“自在”。
(×)
18.小摊小贩,不进市场,一根扁担沿街卖,地摊随处摆。
(×)
19.打牌、唱歌、喝酒把拳猜,《夜半歌声》———不怕扰民嗓子“坏”。
(×)
20.在学校,学生应该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长,按学校的规定着装;在单位,同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在商店,要遵守秩序,排队等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抢座占座,主动给老人、小孩及病残孕乘客让座;在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时,遵守会场秩序,不鼓倒掌,不讲粗话、脏话;在餐厅用餐时,讲究用餐的规矩,不酗酒,不浪费。
(√)
四、简答题
1.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a、遵守公共秩序
b、爱护公物
c、讲究文明礼貌
d、助人为乐
e、保护环境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a、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b、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c、服务群众,奉献杜会。
3.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a、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b、赡养老人,教育子女。
c、勤俭持家。
团结邻里。
4. 为什么说礼仪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内在要求?
a、注重礼仪可提高服务质量
b、注重礼仪是家庭和睦的前提之一
5. 礼仪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a、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b、礼仪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内在要求
6.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a、讲究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b、讲究礼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c、讲究礼仪是国际交往的需要
7. 礼仪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人必备的两方面,思想道德修养是内在基础,礼仪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8.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是什么?
a、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中职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b、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c、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d、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强化学生文明行为。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