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4篇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们的勇敢,他们的义气,他们的智慧……都让我们感到了铁骨男儿的气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书目《三国演义》读后感(一)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赤壁之战”。
故事讲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3万大军南进,并派人联络孙权一起消灭刘备。
这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在孙权的文武百官前,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蜀吴联合共同抗曹。
这时的曹操正被庞统的“连环计”、周瑜的“离间计”、黄盖的“苦肉计”牵着鼻子走,这样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诸葛亮天文地理气象知识,预知此季季风必然变换规律和时间,因此确定了东风到来之时,即是黄盖诈降之日,也就是“火攻”之日。
黄盖用了20条小船,装上了浇上油的干草枯柴,借着东风箭一样冲向曹营,丽曹营不远处点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顷刻间整个操军水寨变成了一片火海。
曹操精心训练的20万水军葬身火海。
操军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通过读这篇故事,让我知道啦一个人光有勇气是不行的,还要有智慧,做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轻信他人的话。
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经典书目《三国演义》读后感(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正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多么豪气宏伟啊!谈起三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曹操则是其中的关建人物,许勋评价他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手下有众多谋士,豪杰为他效力,卖命。
这正是曹操能抵御诸侯的关键,三国的文豪王结评价他: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计其数。
并且,他靠着玩弄权术,位极人臣,从都尉一步步升到丞相。
可见,曹操天资聪颖,非常人可及也。
很多人说刘备才是枭雄,其实不然,我认为曹操才是真真正正的枭雄,他无愧对于这个名号,曹操平定诸侯必须亲自东征西讨,身先士卒,言必信,行必果,打仗非常英勇,不怕死。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精选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精选10篇)《三国演义》一部是战争小说,战争题材,作者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展开来描写。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1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他那神奇的大笔为我们描绘了历史画卷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好汉。
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
还有,虽然骁勇善战但自以为是的关羽和英勇善战而人品不好的吕布……其实,《三国演义》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关羽、张飞,吕布的死,都是咎有自取。
关羽,因为太自以为是,所以在攻打西川时,不慎中了敌人的埋伏而丧命麦城。
张飞,他每次喝醉了酒就鞭打士兵,最后,所有的士兵终于忍不住了,趁他熟睡时,杀害了他。
吕布,因为死守沛城被敌人放水而置身于一片汪洋之中,没有退。
路,于是他整天闷闷不乐,酒喝完了就打骂部下,最后,部下把他献给了曹操,吕布的一生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
所以,我们要勇敢、正直,而且有智慧,更要善待他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人品要good!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篇2悠悠三国尘落定,东吴孙权终归冥。
大寿将至,终逝去。
孙权卒,孙亮继位,魏之司马昭伐吴,却被吴将丁奉一举击败魏国船队。
皇族孙峻欲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未知成败。
一代豪杰司马懿,身归大地。
却说司马懿果真英雄,就连诸葛亮也惧他三分。
如今魏主曹睿,昏庸无道,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引得公孙渊起兵造反。
身卒后,其养子曹芳继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被司马反诈病消疑。
期间,姜维趁乱伐魏,却被郭淮、陈秦用计击败。
司马懿病故,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掌魏国大权。
君主昏庸无道,无疑是自取灭亡。
古往今来,多少昏君、暴君?无一不引起百姓咒骂,自然也便有了造反之举。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作文(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作文(10篇)《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作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作文(篇1)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
它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风云!这本书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苦难,以及他们要求统一的愿望。
作者把百年左右错综复杂的事件和近两百多个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
在描写战争方面,构思雄伟,使我如亲眼见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场面。
我觉得其中火烧赤壁等战争描写让人读了会惊心动魄。
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写出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言行如:诸葛亮神机妙算,遇到事情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曹操奸诈,一举一动都有阴谋诡计。
关羽之死让我恨不得变成一位三国的女侠,帮他报仇:张飞之死让我对那两个手下恨之入骨:刘备之死让我在心里痛哭流涕:诸葛亮之死让我难过得泣不成声……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让我牵肠挂肚。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一定要当像诸葛亮一样的“军师”,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作文(篇2)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汉代后期曹魏、刘蜀、孙吴三国争霸,最终统一为晋国,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统一的新篇章。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关羽关云长。
在一次刘备与曹操的战斗中,刘备和关羽被打散了。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但他与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同时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就离开曹操,前往寻找。
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不为美女、金钱、官位所动摇,不忘结义兄弟的旧情,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于大哥刘备团聚。
关羽是一位真英雄,让世人为之敬佩。
通过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关羽是一位忠义之士。
他对国家、信仰、朋友的忠义之情,让人为之动容。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精选8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精选8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篇1)这天,我读《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
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
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
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
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征文(篇2)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很多书籍。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讲述了汉朝与晋朝之间一段分裂的历史,当时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自己当皇帝,但最后谁也没有成功,被统一归于晋。
我特别欣赏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关羽、张飞和曹操。
红脸的关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枣,手持青龙偃月刀。
他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
当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来曹操将三兄弟杀散。
关羽没办法,投降于汉朝。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3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3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3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1今天本人向您介绍我最爱看的《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乱世群雄纷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黄巾之乱:指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号召天下百姓反汉灵帝。
)、董卓之乱(董卓之乱:指董卓进京后实施暴政。
)、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指魏、蜀、吴共分天下,形成犄角之势。
)、三国归晋(三国归晋:指司马懿造反于魏,又灭蜀、吴两国,后司马懿长孙司马炎即位,国号晋。
)等五个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场画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陈寿所著《三国志》基本相同。
根据固定的人物形象,进行发挥: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
从那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但成就都没有超载《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三国演义》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著,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同,但它主要贯彻着一个思想: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父母要“孝”。
更让人懂得了什么叫知恩图报,什么叫忠孝两全。
我在日夜啃读着本书时,感受也很深刻。
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贤相”化身诸葛亮,“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刘备则被塑造成了一个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仁君典型。
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作文(精选10篇)

《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作文(精选10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用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作文篇1在酷热的暑假里,我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讲述的是蜀、魏、吴三个国家发生的纷争的故事。
时间是从汉灵帝中平原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大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草船借箭。
由于诸葛亮十分聪明,这便使周瑜十分嫉妒,想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与曹操水战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弓箭最好。
”“没错,不过军中缺箭,早就耳闻您足智多谋,这件事您可有办法?”“没问题,我愿立军令状。
”最后周瑜给诸葛亮三天让其供上十万支箭。
什么也难不倒诸葛亮,在第三天的时候利用当时的天气、成束的草和二十只船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
周瑜详细听了诸葛亮轻松取来十万多支箭后,大惊,感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是不如他呀!”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学识渊博的人,长大为祖国效力。
《三国演义》400字读后感作文篇2在暑假里,我又详细地品读了一遍白话文《三国演义》,把从头到尾一些细节都记住了,从而有了更多的感受。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互相争斗,最后被统一归为西晋的故事。
故事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公,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有几个人物更让我无法忘怀。
首先是刘备。
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
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精选28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精选28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精选2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1最近我在读罗贯中写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周公瑾火烧赤壁。
它的主要内容是:庞统用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然后周瑜把一只船点燃了火向曹军的战船开去。
因为曹操的战船连在了一起就无法逃走,因此伤亡惨重。
曹操毫不容易跑了出来,想让合肥兵救援,可合肥兵被孙权,陆逊,太史慈一行给挡住了,曹操只好向彝陵方向逃去。
当夜的这一阵风,一场火再加上周瑜的水路两军,杀得曹军惨败。
曹操损失了上千只战船和几十万士兵。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这场大火让我见识了诸葛亮的才华。
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对天气的研究知道了三天后有东风,所以让周瑜三天后借东风火烧赤壁。
这场大火我还看到了庞统的才华,是他先想到了用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的。
人们都说诸葛亮和庞统是伏龙和凤雏先生,谁得到这两人就如鱼得水,可以平定天下。
真是名不虚传。
《三国演义》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你读了吗?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篇2中国四大名著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虽然每一部都很好看,可我独爱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叙述了桃园三结义,三位英雄脱颖而出,直到三分统一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第四十一回中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情节。
那一部分写了赵子龙为就刘玄德之子阿斗,不顾生命,负伤在曹军的包围中杀了敌将五十余员,连曹孟德也不敢小看他,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忠,正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时代所需要的,赵子龙忠于刘玄德,也忠于小主人阿斗,不顾自身性命,冲入曹军重围,救出小主人。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78篇)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78篇)《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范文400字(精选7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范文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400字篇1寒假中,我闲着无事,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了那本已经读过几十遍的《三国演义》,在我的印象中,三国演义里有很多有趣的人物,如:勇敢的典韦、仁义的刘备、奸诈的曹操??我不知不觉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这次,我反复品读了董卓一段,董卓是西凉刺史,因大将军何进邀请而进京,何进做梦也想不到,这一来,他竟然为朝廷埋下了祸端。
董卓进京后,整日横行无忌,搞得人心惶惶,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决定把少帝废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于是第二天上朝时提起这事,大臣们惧怕董卓,只有袁绍大声说:“不可以,你这不是造反吗?”董卓大怒,要杀袁绍,众官苦苦求情,董卓才对袁绍的叔父太博袁槐说:“袁槐,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放了他,这件事你意下如何?”袁槐只得表态:“丞相做得很对。
”大家一直忍隐着。
有一天,大家再也受不了董卓了,十八路诸侯带着自己的将士,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活动,其中,诸侯公孙瓒的一名手下赵云,武艺高强,在长板坡大显神威,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但一切被吕布打乱了,最后,王允巧施连环计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
三国演义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要学习其中的好处,为将来打下基础。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400字篇2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等。
这些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还精通兵法。
可谓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正是因为有他,蜀国才能在战争中多次获胜。
而他的计谋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现代战争中,比如:空城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400字4篇
在寒假里,我读了许多的书,有《昆虫记》、《水浒传》、《岳飞传》但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它集中地描写了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有隐蔽的。
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往,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
在长坂坡单骑救主时,他在曹操的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众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首描写赵子龙的诗:“血染征袍透甲红,乱世谁敢与争锋。
单枪救困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
”我佩服赵云,佩服他在战场上无惧无畏的胆量,佩服他在做人上高尚的精神,更佩服他的忠义。
我喜欢读这本书,这本书百看不厌,里面的每个故事妙趣横生、惟妙惟肖,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四年级:时光取名叫无心
要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名字起的好,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愿苟同,因为毕竟“演义小说”只是小说的体裁之一。
可我却要说这
个书名真乃画龙点睛之笔!它不单是演绎一段三国时期的历史,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义”字贯穿全文,当然也不乏“忠”字作陪衬,在世人眼前呈现出一幕精彩的“忠义”大戏。
可能又会有人说,如今这个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论已深入人心,还有什么忠义可言,“忠义”是仅适于英雄身上的词汇,我们一介草民,何需忠义二字!我只能慨叹社会的发展让人性已凉薄至此,就连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可抛弃吗?我坚信:我们今日依旧迫切需要这样的忠义品质,千百年前的儒家思想依然能在今日绽放其绚丽光辉!
何谓“忠”?不仅有“臣事君以忠”,还有平常人际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对刘氏一族的忠心,就连鬼神也要为之动容:面对昏庸之主刘禅,他依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宁死不负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嘱;关羽忠义无双,“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最好的见证。
可反观吕布,反复无常,为了钱和女人,先后杀了丁原和董卓,毫无操守,随意受权势支配。
“三姓家奴,留之何用!”最后的下场只能是惨死曹操之手。
对于这样的忠君之道,演化到今天便成了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员工对老板的忠诚。
现在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个公司没待几天就想着跳槽,最后一年到底还只是底层的一名小员工,而那些踏实苦干的人却总有一个升职的机会。
其实,并不是为了钱就可以抛弃一切的,我们的内心里最起码要有一条做人的准则,
要忠于自己的事业。
这不仅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发展,更在某一方面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对身边亲朋好友的忠诚。
看到“桃园结义”那一回,我深深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信念所震撼。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兄弟手足之情坚定的维护。
宋弘敢于拒绝刘秀,“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对亲人的忠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忠恕之道”。
下级对上级要忠诚,妻子对丈夫要忠贞,为人处事要忠厚?? “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最后的归宿和升华,被尊为至高、至上、至美的道德境界。
古往今来,“忠”成大器,“忠”是所有成大事者都具有的共同特点,我们怎可能不让“忠”这一难得的优秀品质在今日发挥余热呢?
俗语说“忠义不分家”,我当然不会忘记大力倡导儒家思想中的“义”了。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义”不只是表现三兄弟之间的情义,更突现隐含了一种人道上的“义”,是从战争计谋演化中体现出来的,代表性的就是刘玄德的仁义之德。
虽然这种仁义之德近乎伪,但若大力宣扬,也能多多鼓舞人们做一个仁义之人。
另外,关云长义薄云天,气贯长虹;郭靖也是侠肝义胆;乔峰用他的生命将对朋友的义气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当下我们身边也不乏讲义气的朋友,这样的义气也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可这个“义”字不仅指的是义气,孟子曰:“声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
”用现在的话来说,前者指物质生活的需要,后
者则是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
孟子认为精神生活的价值高于物质生活的价值,当二者不可兼得时,宁可舍生取义。
我不奢求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最起码我们不能见利忘义,正因为“利”与“义”是相对的,我们更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正义、忠义、仁义之人。
说实话,我以前并不认为“忠义”二字有多么重要,但是《三国演义》却让我为这两个字感动,我们需要忠义,让“忠义之花”开满人人的心田,才有可能出现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
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
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
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
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
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
建立晋朝,统一天下。
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
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
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
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
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来说都是有着影响的。
不管是什么书,对人都是有影响的。
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当然也是好的。
好书有很多,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是当属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关羽.刘备.张飞等人。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重情重义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隘的周瑜,体恤民情的刘备,杀人如麻的曹操……
让我最敬佩的就是关羽,关云长了。
关羽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雄伟,气度不凡。
他降汉不降
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吓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无不展
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
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吓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无不展现出他的才能。
这本书不仅仅诉说了三国时期从政治上到军事上的诸多事例、战例,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赵云等人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本书,能使看过它的人产生爱国思想,从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找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加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