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一、引言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者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指标,并分析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二、财务分析方法1.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不同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
研究表明,比率分析在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风险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垂直分析垂直分析又称为静态分析,通过将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与总额进行比较,揭示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资金运用情况。
常用的垂直分析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垂直分析和利润表垂直分析。
研究发现,垂直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提供对比和参考。
3.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又称为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企业在不同时间期间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横向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报表横向分析和财务指标横向分析。
研究表明,横向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企业的增长潜力和风险。
4.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衡量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能力。
研究发现,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财务分析指标1.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常用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
研究表明,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判断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保证债务的按时偿还。
2.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常用指标包括净利润率、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
研究发现,盈利能力指标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参考。
3. 运营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运用情况,常用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2)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引言:财务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分析,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方法。
它是企业决策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财务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应用。
一、财务分析的研究现状财务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财务分析研究的主要趋势和热点。
1.1 财务指标的选择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研究者偏重于利润指标,如净利润率、毛利率等,而有的研究者则更关注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选择了综合指标,如杜邦分析模型等。
对于财务指标的选择,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2 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财务比较分析等。
比率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计算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比值,可以更直观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趋势分析则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
财务比较分析则通过与同行业或同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评估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1.3 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还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银行的信贷决策等。
在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在投资者方面,财务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在银行方面,财务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评估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减少信贷风险。
二、财务分析的案例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财务分析的实际应用,我们对几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研究结果。
2.1 案例一:公司A的财务分析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我们通过对其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公司A的盈利能力较强,净利润率稳定在10%以上;公司A的偿债能力较弱,流动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A的发展前景乐观,资产规模和销售额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企业财务信息化国内外文献综述范文

企业财务信息化国内外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企业财务信息化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就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概念和发展1.1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概念企业财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管理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处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的过程。
企业财务信息化包括财务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方面,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趋势。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进行相关的应用和研究。
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对企业财务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二、国外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2.1 美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研究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其企业财务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的一些知名企业如IBM、思科等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财务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其经验和成果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 德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作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德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也非常活跃。
德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戴姆勒、西门子等在财务信息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其在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成功案例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
三、国内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3.1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在财务信息化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
3.2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对企业财务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一、引言财务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工具,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本文旨在对财务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为财务分析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财务分析的概念和方法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财务比较分析等。
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财务指标的比率,如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和运营能力比率等,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趋势分析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财务数据,观察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财务比较分析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或同期其他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的相对竞争力。
三、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
其次,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等。
此外,财务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经营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投资者决策和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等。
四、财务分析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财务数据的数字化,财务分析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财务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合规管理。
未来,财务分析将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提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五、财务分析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目前,财务分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涉及到许多热点问题。
其中,财务风险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和财务欺诈检测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财务风险评估主要关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策略,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一、引言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系统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对财务分析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和趋势,为财务分析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指标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包括财务比率、财务杠杆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等。
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毛利率等,能够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性状况和盈利能力。
财务杠杆指标如权益比率、资产周转率等,可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利用效率。
现金流量指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等,可以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
三、财务分析方法和模型1. 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横向分析是指对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点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纵向分析是指对同一时间点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企业之间的差异和竞争力。
2. 比率分析和趋势分析比率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和比较财务指标的数值,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趋势分析是指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趋势。
3. 财务模型财务模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财务模型包括财务比率模型、财务杠杆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四、财务分析在实践中的应用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财务分析,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财务分析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价值和潜力,进行投资决策。
五、财务分析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普及,财务分析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引言概述: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
本文将对财务分析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不同研究方法和观点,为财务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一、财务分析方法1.1 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间点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2 纵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通过这种方法,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在同行业中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1.3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比率分析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在各方面的表现,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二、财务报表分析2.1 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金运作情况。
2.2 损益表分析损益表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的财务报表,通过对损益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和经营效益。
2.3 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和资金运作能力。
三、财务指标分析3.1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利润率、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3.2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3.3 运营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利用能力。
四、财务分析在决策中的应用4.1 投资决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财务视角文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财务问题已成为企业、政府和个人关注的焦点。
财务视角的文献研究有助于揭示财务现象背后的规律,为决策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财务视角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我国财务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1)Modigliani-Miller定理Modigliani-Miller定理(MM定理)是财务理论中的经典理论,它认为在完美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没有影响。
这一理论为资本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代理理论代理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如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
该理论认为,财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企业价值,从而为财务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模型之一,它揭示了资产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CAPM为投资者提供了资产定价的理论框架。
2. 国内文献(1)公司治理与财务决策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与财务决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降低代理成本。
(2)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我国学者对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3)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国学者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了财务信息分析工具。
三、文献分析1. 财务理论与实际应用财务理论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MM定理为资本结构研究提供了基础,CAPM为资产定价提供了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在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公司治理与财务决策公司治理与财务决策密切相关。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降低代理成本。
因此,公司治理在财务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3. 财务风险与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文献综述一、引言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匡助决策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综述了财务分析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财务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财务分析的概念财务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并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方法。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共同大小分析等方法。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1.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用的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通过比较不同年度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企业的增长潜力和风险。
3. 共同大小分析共同大小分析是指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企业或者不同年度的财务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企业规模和行业差异的影响,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财务分析的应用1. 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分析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匡助决策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2. 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增长潜力和风险,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3. 辅助决策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匡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目标。
五、结论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它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匡助决策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
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共同大小分析是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应用包括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辅助决策。
通过财务分析,决策者可以做出更准确、科学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郭晓明(2004)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
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
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
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
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
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2、郝成林(2005,2006)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
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欧谨豪(2006)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3、程燕(2009)朱晓(2007)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
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
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意义:财务竞争力的提出,使企业的财务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企业一旦树立起财务竞争力的观念,便会促使企业走出产品、商品生产经营的天地,积极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进入资本经营的新领域,以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构成要素:按照上市公司财务本身的规律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将财务竞争力分解为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财务潜力,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竞争力体系。
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是财务竞争力在不同角度下的不同表现形式。
财务生存力是企业财务成果和财务安全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
财务发展力是对财务资源及现金流的管理能力,是企业在生存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财务潜力是企业财务能力的内在转化,是企业未来发展壮大的积累。
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统一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出处:程燕.新疆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之友,2009(l):76一77 朱晓.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与分析.财会通讯(学术),2007(7):17一184、张友棠杨轶(2009)定义:在财务竞争力内涵界定上,从三个维度出发,指出财务竞争力是在企业战略引导下、价值生成过程中、利益配合基础上,全面发挥财务的内部执行性、外部适应性、利益配合性,使企业在应变环境、配置资源和协调关系三个方面,通过财务运转,表现出企业的综合能力,保证了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战略目标。
构成要素:从三维的角度可分为配置财务资源竞争力、协同财务利益竞争力、适应财务战略环境竞争力。
理论内容:(1)以“钻石模型”竞争优势理论为理论核心,以战略环境分析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支撑,构建了三维财务竞争力理论分析范式,并分析了财务环境适应竞争力、财务资源配置竞争力、财务利益协调竞争力的概念和涵义。
(2)在深入分析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财务竞争力形成机理的逻辑范式、理论范式和模型范式,并分别系统地分析了财务环境适应竞争力、财务资源配置竞争力、财务利益协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从而初步构建了三维财务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将三个子维度财务竞争力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分析了综合的三维财务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相互作用的“时空观”机理,并提出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三维财务竞争力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的理论方法。
出处:杨轶,三围财务竞争力指数评价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4月5、汪平(2010)定义:财务竞争力就是通过公司运作实现股东利益保护的能力,是在一个较长时期里能够实现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能力。
要素:一是股东利益保护状态良好,股东所期望的报酬率要求得到满足;二是具有较长的“财务竞争优势期”,即股权资本报酬率超过要求的股权资本报酬率——资本成本所持续的时间长度较长。
出处:汪平,资本成本、股东利益保护与企业财务竞争力,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10期(上)6、吴荷青(2008)定义:构成要素:财务活动能力、可持续财务盈利能力、可持续财务创新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四个方面。
方法:设计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了熵权系数法来客观、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据以计算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系数,以期为财务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出处:吴荷青.财务竞争力的嫡权系数评价法[J].财政监督,2008(20)李泽红,杨宏伟(2008)方法:采用了价值性指标,延展性指标,异质性指标和缄默性指标,设计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7、冯巧根(2000)定义:竞争财务是企业在现代竞争理论指导下,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培育企业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进而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目标的一种系统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方法。
意义:提出了竞争财务的思想和框架,它界定了竞争财务管理的作用方式、特征和适用领域,探讨了竞争财务管理和市场机制结合与互补的形式,建立与企业竞争机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出处:冯巧根.竞争财务管理简论.浙江财税与会计.2002(1):14-168、朱开悉(2001,2002)定义:在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应引入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并认为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途径:现行财务报告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企业核心能力对财务报告带来了冲击,构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报告,提高企业可持续筹资能力、可持续营运能力、整体资产可持续盈利能力、可持续偿债能力及优化资本结构是增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9、汤谷良(2001)定义: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诠释财务管理功能,高级财务管理理论就是要就管理来论财务,体现财务管理的社会过程,立足于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
出处:汤谷良,高晨,于彩珍.高级财务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会计研究,2001(6):40-4410、孙群,汪清(2003)定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企业应该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11、罗宏,陈燕(2003)定义:财务能力是一种可以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它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构成。
财务表现能力提供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揭示企业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工具。
出处: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当代财经,2003(12):109-11112、王小朋定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既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现。
主要围绕企业财务活动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评价维度,运用AHP 和TOPSIS结合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核心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了实证分析。
13、黄国良(2003)构成要素:从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三个问题出发,探讨企业财务能力提升问题。
出处:黄国良,钟晓军,丁长军.企业财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3(11):50-514、林琳(2007)途径:可以通过培育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提升企业财务应变能力,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三方面提升财务核心能力。
15、陈莉(2008)途径:提高企业可持续筹资能力、可持续营运能力、可持续盈利能力、可持续偿债能力及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整体价值是提高财务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
分析评价1、从理论研究层面看,观点各异的结论虽然丰富、完善和发展了财务竞争力的内涵,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还不成体系。
2、从实证研究层面看,较重视行业层面上的统计评价和整体竞争力的比较。
在评价指标上,定量指标较多,忽视了如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等定性因素对银行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加权平均法运用较多,也有的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分类,还有的尝试应用层次分析、集对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但这些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上主观性较强,会带来一定的偏差;在分析结果显示上,多以综合评价排序为主,缺乏进一步深入地对银行竞争力成长模式与其竞争力因素间关系的统计分析。
应用文写作复习专项练习一应用文包括的内容很多,有书信(一般书信,求职信、应聘信、自荐信、表扬信、贺信、感谢信、慰问信、邀请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报道、便条、单据、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策划、广告、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报告、请示等。
一、一般书信(第一册语文书p162):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