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⑷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 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1929年到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 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将还要难。
B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 原因是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 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 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
二关于罗斯福新政
1历史背景 2新政内容。 3对新政的评价: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 响和深远影响)
①实质:
在确保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 济的干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局部的调整或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 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实施国家干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③作用:
①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促 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②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在二战中美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了应用的贡献。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美国及许多资 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 目
整顿金融
具
体
内
容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防止黄金 外流;实施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国外市场;扩 大美联储权力;管制证券业。
中心环节:通过《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规章制度 等,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 争引起生产过剩。(借鉴苏联模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最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问题探讨]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同
①都利用了经济危 机这一有利时机 ②都是受到本国军 事、封建主义历史 传统的影响 ③国际关系中不利 地位的影响(对凡 -华体系极度不满, 都极力想打破) 德国 以纳粹党为核 心通过选举途 径,合法取得 政权利用民族 复仇情绪,进 行欺骗和煽动 手段先掌权再 发动战争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 (1)贫富分化严重限制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生产和市场的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又盲目 扩大生产加大供需矛盾 (3)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供需矛盾,增加金融市场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2、危机的过程:银行→工商业→农业 3、危机的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2)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标志:
1933.1.希特勒 出任德国总理
——世界大战的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国法西斯 的内外政策: A.德国法西斯对内 恐怖独裁
1933年“国会纵火案”
迫害犹太人
B.德国法西斯对外 政策
1)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 2)扩军备战
★对外政策:
讽刺德军开进 莱茵非军事区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2.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建立原因
※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压制
※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2)过程 ※九一八事变
※标志:广田组阁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危机的爆发及其特点:
1929年10月29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 似地跌落。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特点:
①生产降幅大,危机范围广,失业 率高,持续时间长。
②农业危机、货币信贷危机与工业 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③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
美 工业下降/﹪ 46.2 外贸缩减/﹪ 70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历史学一班
赵杰
危机前美国的繁荣:
一战后,美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 速的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黄金 时期,恰巧在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 文· 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 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 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又因 为爵士乐的兴起而被成为“咆哮的 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 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 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 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 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 界”。
⑤德日法西斯的借机上台。德意日的法西斯在危机期间都 出现了对外扩张以转嫁危机的构想。
德 50.6 69.1
英 28.4 50
法 16.5
日 8.4 50
意 33.1
世界 1/3 2/3
失业人数/万 1700
600 近300
85
300
300
危机的影响: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明显衰退。世界国际贸易额下降 了2/3。
②大规模的失业降低了各国的生活水平,激化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矛盾。 ③“经济民主主义”发展到妨碍国际关系的程度。 ④各国将越来越多的力量用于重整军备。
2022年《1933经济危机》优秀教案

1929-1933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1825年,经济危机第一次在英国爆发一后,每隔8—10年重演一次。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一、“黑色星期四〞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20212021,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ac Thurda〕,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
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
一天之内1600多万被抛售,50种主要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
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到达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乱,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美国还发生失业工人罢工游行、退伍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乱;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罢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3年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epression,含有“萧条、沮丧、绝望”的 含有“萧条、沮丧、绝望” 含有 意思,这时期, 意思,这时期,经济活动远远低于正常水 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 平,社会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持续很长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时间,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
贫富悬殊
消费能力不足
?
产品相对过剩
20年代产品 20年代产品 严重过剩
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20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用这种方法 年代的美国盛行分期付款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 来刺激消费市场。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 钢琴、 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 付款。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对年青的新婚夫妇说: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 “分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 房。”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 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 分期付款,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特 点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破坏性 破坏性 特别大
史 实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 1929年到1933年 前后共5 年到1933 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1/3 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第二章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说课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面对经济危机美、德、日三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故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分为两个课时。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认识到在20世纪20年代虽然各国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相对稳定,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将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就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节课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它不仅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调节的过程-从自由放任到政府的干预,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内外政策。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德育目标:(1)、认识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三历史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作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对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探讨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出现原因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通过对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一方面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性;另一方面,反思值得我们今天吸取的历史教训。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探究美国和德、日为摆脱危机所采取的不同方式的历史原因,让学生学会对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使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基础。
20年代,美国的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一是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贫富的差距和供求的矛盾;二是狂热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而产生这些因素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
高考历史复习教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复习目标基础知识目标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政府的新政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的学习,培养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美、德、日三国资产阶级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客现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异同的分析,培养对比、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②美国罗斯福新政;③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基础知识点拨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
(2)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①财富被少数资本家占有,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资本家被虚假繁荣所迷惑,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④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各种矛盾,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各种矛盾激化,最后总爆发(注意:具体原因实际上再现了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作用下的经济危机到来的具体过程)。
(3)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
(4)表现:①银行纷纷倒闭;②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③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④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5)扩展: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极大影响,因此,危机很快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特点:来势特别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十分普遍,不少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将它作为迅速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股市,还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这一投机的结果是导致股票价格被不合理地抬高,有些股票以其账面价格3~20倍的价格卖出。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体系的崩溃准备了条件。因此,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下简称“大危机”)的爆发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德日法西斯乘机掌握了政权。由于本课的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重要方式。
3、特点:
)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
2)范围广:在经济领域,大危机期间出现了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并发,相互交织;还指从地理范围上看,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日、英、法等国未能幸免,就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也受到影响。只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未受冲击。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购货方式,以此来刺激消费,但也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这种繁荣并没有反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鼓励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但资本家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仍盲目扩大生产,致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2、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
美国20年代的经济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一些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用。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的总收入中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
问: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美国人民“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
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
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大危机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以美国为例,大危机期间,由于工业、农业、商业的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的完全失业和半失业工人达到1700万,还有大约102万农民破产,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8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402亿美元;1933年的商品消费额,下降到1929年的67%。也是在危机期间,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为了应付生产过剩、商品积压,销毁了大量农产品和牲畜,以保持利润;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缺衣少食。据1932年9月的《幸福》杂志估计,在美国有3400万人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无法维持生计。有200万人到处流浪,栖息于破烂的“胡佛村”中。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工人罢工和失业者的游行示威;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教师要引导学生指出本课探究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以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问题。要说明,本课的重要概念有“法西斯专政”、“纳粹党”以及“日本军部”,以加深印象。还要说明,在本课中还有一个“学思之窗”,它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的重要问题。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实很乐观。”
这段话是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8年发表的国情咨文。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经济相对稳定繁荣的“黄金时代”。正因为如此,柯立芝才能如此自信和乐观。然而,仅仅一年后,当美国人民重温这段话语时,却彷如隔世,完全没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3-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课程标准:
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