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首古诗及解释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译文如下:
《寒食》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些古诗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考虑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有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有古诗

第一部分:饮酒1.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王之涣在《将进酒》中表现了水是不断流淌的。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丁尧所作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草木的枯荣之感。

3. 《宿建德江》《怀旧不堪听》这是王昌龄在《宿建德江》中表现了对昔日风光的怀旧情怀。

第二部分:山水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表现了无边无际的山水。

2. 《登鹳雀楼》《汉家破南越》这句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历史纷争,正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所述。

3. 《次北固山下》《千里子也,而今も戎车马声》这是王昌龄在《次北固山下》中对山水的描写。

第三部分:爱国1. 《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丁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爱国情怀。

2. 《泊船瓜洲》《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在王之涣的《泊船瓜洲》中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3. 《过故人庄》《唯见石头堆,荒凉一千里》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对国家的变迁有所表达。

第四部分:人生1. 《登鹳雀楼》《欲买桂花同载酒》这是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表现了人生的短暂。

2. 《赋得古原草送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丁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现了生命的轮回。

3. 《赋得古原草送别》《早行早还》这是丁尧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生命的观察。

结尾:以上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所收录的所有古诗。

这些古诗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国家和人生的感悟。

这些古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对我们的精神启迪和人生思考的启示。

让我们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更加深刻地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为我们的人生和未来指明了方向。

希望广大读者在欣赏这些古诗的也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抒发情感。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书后的10首古诗
1、《江雪》
江雪千山白,秦淮夜泛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游子吟》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0、《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的笔记一、《古诗三首》之《马诗》的笔记1、《古诗三首》之《马诗》的作者《马诗》的作者是李贺。

李贺(791-817年)字长吉,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2、《古诗三首》之《马诗》的中心思想《马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

3、《古诗三首》之《马诗》的古诗翻译(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句诗翻译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句诗翻译为: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

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4、《古诗三首》之《马诗》的诗词注释(1)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用黄金装的马笼头。

(6)络脑:马笼头。

(7)走:跑。

(8)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5、《古诗三首》之《马诗》的诗词赏析《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的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将“沙”比作“钩”是一种弯刀,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战斗之意。

前两句为我们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悲凉肃杀。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显然,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二、《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的笔记1、《古诗三首》之《石灰吟》的作者《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延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所有古诗人教版语文1.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解析。

-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

哇,这一句就像给我们展开了一幅超级美的画卷呢。

春天到了,长安城里到处都飞舞着落花,那画面感超强,就好像整个城市都被花的精灵给占领了。

-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的时候,东风一吹,皇宫里的柳树都随风倾斜。

这里提到“御柳”,就是皇宫里的柳树,感觉很有皇家的那种高贵气息哦。

- 然后“日暮汉宫传蜡烛”,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开始传蜡烛了。

寒食节本来是禁火的,但是呢,皇宫里却有特权,可以传蜡烛点火。

- 最后“轻烟散入五侯家”,那些蜡烛的轻烟就飘进了五侯的家里。

这里的“五侯”是指受到皇帝宠信的权贵。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寒食节的景象,其实是在讽刺当时的权贵特权阶层呢。

1.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 赏析。

- 诗一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就把我们的目光拉到了遥远的银河边。

牵牛星远远地在那儿,河汉女(也就是织女星)呢,洁白明亮。

这就像在讲一个超级浪漫又有点小忧伤的故事的开头。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她纤细洁白的手,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想象一下,织女在银河那边辛勤地织布,那画面还挺美的呢。

- 可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她忙了一整天,却织不出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心里想着牛郎呢,思念得泪水像雨一样落下来。

这就很感人啦,把织女的那种思念之情描写得超级细腻。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他们俩距离好像也没多远啊。

这里就有一种无奈,明明看起来距离不远,却不能在一起。

- 最后“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他们就隔着这么一条银河,含情脉脉地却不能说话。

这简直是把那种思念和无奈写到极致了,就像两个相爱的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拥,让人心里怪难受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及注解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译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词语注释:1、漉:过滤。

2、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3、萁:豆茎。

4、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5、煎:一种烹饪方法。

寓意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五言绝句)【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在这个寂静没有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

夜静春山空: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

时鸣春涧中: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词语注释] 1.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 闲:安静。

3. 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词语注释] 1、平明:清晨。

2、客:在这指辛渐。

3、冰心:比喻心的纯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 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蹊(xī):小路。

3、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

4、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赏析] 这首诗记叙作者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5 石灰吟(七言绝句)【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托物言志【词语注释】1、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6 竹石(七言绝句)【清】郑燮(xi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词语注释】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立根:扎根,生根。

4、原:本来,原本。

5、破岩:破裂的岩石。

6、磨:折磨,挫折。

7、击:打击。

8、坚劲:坚韧、刚劲。

9、任:任凭。

10、尔:你。

【赏析】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言律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词语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涕泪:流泪;流涕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漫卷:胡乱卷起。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1.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2.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8 己亥杂诗(七言绝句)(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万马齐喑究可哀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词语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

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9 浣溪沙【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9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词语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虽然作者被贬官了,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但是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1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词语注释】1、鲍浩然:作者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人的眉峰,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