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对策的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国际结算业务的重要角色。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之间进行货币结算和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支撑。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从事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导致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损失风险。
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货币兑换和结算,而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汇兑过程中出现损失。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多种货币,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汇率套利和跨期套利的市场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市场风险对冲,积极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并且注意把握市场信息和动态,及时调整交易策略。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业务时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评级下调而导致的损失风险。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种交易对手进行资金结算和支付,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通常涉及到跨境交易,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商业银行还可能面临国别风险和政治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加强与交易对手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和结构化产品设计来规避信用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技术设施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控制程序,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失误。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首先探讨了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随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风险的对策分析,包括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等。
在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趋势。
给出了建议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提升风险意识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保障业务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对策、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清算风险、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国际结算系统进行跨境货币支付和结算的业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项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等方面。
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损失可能对银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有效的对冲机制来管理汇率风险。
信用风险也是一大挑战。
在跨境交易中,银行可能面临客户违约风险、国家政治风险等信用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清算风险是指由于交易结算不及时或对手方违约而导致的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与国际清算系统的对接,提高清算效率,降低清算风险。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风险管理,在面临挑战时做好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国际结算业务的稳健发展。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是银行在跨境业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承担着货币兑换、支付结算、信用担保等多种功能,为跨境交易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支付工具。
研究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一、国际结算业务概述及风险分析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进口商、出口商、进口方银行与出口方银行等结算对象,业务范围涵盖贷款发放、外汇买卖、衍生产品交易、征信调查、资产评估、保险、抵押担保等业务,业务构成具有较高综合性,业务流程较为复杂,决定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难预测等特点。
为了更清楚地识别和分析国际结算业务风险,可以根据风险起因和主体进行划分为国家风险、外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通过对这些主要风险及其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构建国际结算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一)国家风险及其因素分析。
国家风险指的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债权人得不到清偿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涉及一国的政治、社会、法律、宗教、经济、金融、外债等多个层面,表现为战争、恐怖行动、内乱、政变、冲突、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等,对国际商业活动可能采取罚没、收归国有、禁止出入境、废除债务、毁约或强行终止合同等行为。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指那些因进口国家不履行职责或采用主权措施而造成拒绝接受货物或阻止向国外付款所产生的风险。
这种风险是结算主体面临的首要风险,它对结算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时必然会遇到国家风险,尽管这种国家风险有高低轻重之分。
如果没有国家风险意识,不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可能会因为遭遇国家风险而造成财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国家风险可以按照引起风险事件的性质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三种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可能相互转化,如社会动荡产生的风险,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而出现经济风险,而经济风险的出现往往会推动政府采取非常规的干预措施从而导致政治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国家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间互相传染,形成地区风险甚至全球风险。
(二)外汇风险及其因素分析。
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或其他原因而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遭受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存储和运作、贷款和融资、国内外结算等各项业务。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也日益增加。
国际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跨国支付、结算、托收、信用证、汇票等服务的重要业务,涉及到海外付款、外汇买卖、货币兑换等。
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研究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国际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保障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的稳健运营。
通过对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降低运营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策分析,可以为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行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业务稳健发展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1.3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波动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这一业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
研究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有助于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国际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越来越重要。
国际结算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的重要环节。
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跨境支付、外汇交易等环节,具有较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风险。
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跨境支付和外汇交易,商业银行需要面对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风险。
汇率的波动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之间出现不匹配,从而导致损失。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过程中,因为买方或卖方无法履约而导致的风险。
在跨境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用风险往往较高,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并控制这些风险,以避免损失。
违约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过程中,由于合同违约而导致的风险。
由于国际结算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合同的履行可能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合同的履行和风险的控制。
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而导致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交易的延误或错误,从而导致损失。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系统风险管理,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针对以上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进行风险管理。
针对外汇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合理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和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如远期外汇交易、期货和期权等,来进行风险对冲操作。
针对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建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要求保证金、签署追偿协议等。
针对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国际合同的审核和风险评估,同时与律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以降低违约风险的发生。
针对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并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以确保操作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国际结算方式未来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国际结算方式未来发展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结算行为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国际结算方式未来的发展进行理解和展望。
一、国际结算方式的定义和现状国际结算方式是指跨国贸易中的资金结算方式,包括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结算以及国际金融结算等。
目前,国际结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信用证结算、跨境电汇和托收结算,以及新兴的电子支付和虚拟货币结算。
在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结算体系已经成为了主流。
而且,传统的信用证结算和跨境电汇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结算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国际结算方式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1. 金融科技的应用将会推动国际结算方式的创新。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将为国际结算方式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境资金直接结算,大幅度降低了结算成本,提高了结算效率。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估,提高了结算的安全性。
2. 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加速国际结算方式的多元化。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不断加速。
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得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会推动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
3. 跨境电子支付和虚拟货币结算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支付和虚拟货币结算将会成为未来国际结算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支付宝、信信支付这样的跨境电子支付工具,还是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都在不断拓展其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范围。
三、国际结算方式未来发展的看法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未来,国际结算方式将会呈现多元化、数字化和安全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将为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结算服务,促进了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国际支付系统为客户提供跨境支付结算服务的
业务。
这种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减轻和
控制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责,制定风险管
理的流程和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评估和监测,可以
及时了解风险的变化和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
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确保业务的规范和准确进行。
第四,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对客
户进行信用评估和监管,确保客户能够按时还款,并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分散和防
范。
第五,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包
括设置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建立流动性储备机制,确保在发生流动性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
第六,商业银行需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增强员工的操作
风险意识,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能力,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结算业务时,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管理。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加
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等措施,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
险。
关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对策的分析_黄珍屏

关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对策的分析黄珍屏 沈阳师范大学摘 要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因经济、贸易、文化、政府交流等所引发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的清偿或货币收付活动。
其中,具有贸易背景的国际结算被称为贸易国际结算,而不具备贸易背景的被称为非贸易国际结算。
非贸易国际结算以汇款为主,操作比较简单,风险小。
而通常情况下,贸易国际结算较为复杂,风险大,也因此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文章研究了这些最新变化趋势的原因、风险及对策,为广大对外贸易企业安全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国际结算 发展 对策一、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1.信用证结算方式出现边缘化。
长期以来,在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大基本结算方式中,信用证(L/C)这种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出口竞争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竞争的层次也愈来愈深,出口商单凭商品本身的优势(品质、包装、价格)占有市场已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求,而是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方式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同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已成为许多国家出口商的一种常规做法。
由此,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贸易国际结算市场则出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被边缘化的倾向。
2.附属结算方式的开始广泛的应用。
国际结算中的附属结算方式日益广泛应用国际结算中的附属结算方式,如保理、保函和包买票据等,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它们作为新的结算方式,也可能会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主导地位。
国际保理业务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原因在于,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对出口商、进口商和银行都有独特的优势。
对进口商而言,运用国际保理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获得无追索权的、手续简便的贸易融资,出口商出口货物后,就可以获得80%的预付款融资和100%的贴现融资;借助保理业务可以向客户提供赊销、付款交单、承兑交单等商业结算方式,因而,大大增强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特别是那些出口业务增长性极好的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运用保理业务,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得到融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与对策的分析
黄珍屏 沈阳师范大学
摘 要!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因经济、贸易、文化、政府交流等所引发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的清偿或货币收付活动。
其中,具有贸易背景的国际结算被称为贸易国际结算,而不具备贸易背景的被称为非贸易国际结算。
非贸易国际结算以汇款为主,操作比较简单,风险小。
而通常情况下,贸易国际结算较为复杂,风险大,也因此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文章研究了这些最新变化趋势的原因、风险及对策,为广大对外贸易企业安全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结算 发展 对策
一、国际结算最新发展趋势
1.信用证结算方式出现边缘化。
长期以来,在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大基本结算方式中,信用证(L/C)这种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出口竞争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竞争的层次也愈来愈深,出口商单凭商品本身的优势(品质、包装、价格)占有市场已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求,而是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方式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同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已成为许多国家出口商的一种常规做法。
由此,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贸易国际结算市场则出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被边缘化的倾向。
2.附属结算方式的开始广泛的应用。
国际结算中的附属结算方式日益广泛应用国际结算中的附属结算方式,如保理、保函和包买票据等,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它们作为新的结算方式,也可能会取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主导地位。
国际保理业务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原因在于,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对出口商、进口商和银行都有独特的优势。
对进口商而言,运用国际保理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获得无追索权的、手续简便的贸易融资,出口商出口货物后,就可以获得80%的预付款融资和100%的贴现融资;借助保理业务可以向客户提供赊销、付款交单、承兑交单等商业结算方式,因而,大大增强了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特别是那些出口业务增长性极好的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运用保理业务,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得到融资。
3.国际结算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全球,国际交易中的电子化支付越来越普遍。
当前,我国国际结算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电子化程度在不断增强之中,目前我国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加入S W IF T网,每天不停运转的电脑系统具有自动加押、核押等安全功能,因此,国际结算的安全性和效率已经逐步提高。
4.国际结算的汇率风险不断增大。
在我国,一方面,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汇率形成机制不健全,在政府有管制的浮动汇率机制下,国际结算所使用的货币兑换成本和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外汇汇率的市场化机制在逐步完善之中,汇率的浮动幅度在逐步增大,伴随着货币增值或贬值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冲击各国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环境,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风险必然随之增大。
二、国际结算发展趋势的潜在风险与应对对策
国际结算发展的同时意味着一些潜在风险增大,例如,附属结算方式的日益广泛应用也意味着银行操作难度加大,安全风险增大。
除此以外,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逐步边缘化也并非一种很好的趋势。
鉴于目前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1.权力机关应积极完善机制,健全法规制度,为国际结算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和便利的发展环境,中央政府应加快推动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步伐,以减少汇率风险与成本,同时中央银行应考虑整个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的全面规划,努力建立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电子网络国际结算系统,实现各商业银行的网络资源共享。
2.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新品种,加大国际结算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相关业务发展需要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
一是商业银行应重视对以争揽国际结算为目的的贸易融资新业务的拓展与研究工作,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开展信用证打包贷款、议付、押汇、保理、包买票据等各种融资新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安全、资金融通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业务收入和利润;二是商业银行应简化信用证业务手续,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三是商业银行应依托人民币业务,相互促进,发展国际贸易结算。
人民币业务可以带来国际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中的结售汇业务需要配套人民币资金的支持,因此商业银行应依托人民币业务,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同时,也可以依靠国际结算业务推动人民币存、贷、汇等各种业务的发展;四是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有效、完备的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智,要求国际结算操作必须严格按规定、按权限、按职责的明确规范办理业务,同时明确对外授信与业务操作流程的不同责任划分,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3.进出口企业应积极选择信用证、混合结算方式,以及保理、包买票据等附属国际结算方式,合理选择国际结算货币等多种措施加以有效应对。
一是对任何新客户或大单业务,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方,应首先坚持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或对自己完全有利的结算方式结算,在以后逐步了解情况或建立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再考虑采取托收或汇款方式进行结算;二是在定单签约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建议进出口企业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结算方式结算,相互做到妥协和让步,以利于顺利达成交易,并确保各方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三是出口方应积极办理保理、包买票据等附属国际结算方式以及外汇远期交易、信用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降转嫁或低收汇风险,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建议在国际贸易中合理选择国际结算货币。
在现有跨境外贸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以本国货币计价,即力争以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原则,从而规避汇率风险的发展,同时遵循∀收硬付软#的原则,防范汇率风险,即在出口贸易中,力争选择硬货币来计价结算,而在进口贸易中,力争选择软货币计价结算。
参考文献:
[1]郭建军.2005.国际货物贸易实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周劲.2006.我国国际结算方式电子化的现状和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3]卓小芬.2007.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
(上接53页)895694.5349*T/NH+1157.647701*UNE M P+31. 28883674*DUM
六、结语
这项中国的99个城市房地产价格关联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基本面可以很好的解释房地产的价格,尤其是国内旅游这个我们加入的新的变量。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吸引力因素#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存在着许多经济富有的人,他们有能力选择∀有吸引力#的城市去购买房子。
除了这些,它还表明,人口的迁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中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像之前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我们也发现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解释房地产价格的重大作用。
从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如果有更多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房屋的需求肯定会增加,并会推高房地产价格。
参考文献:
[1]沈悦,刘洪玉.住宅价格与经济基本面:1995-2002年中国14城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06).
[2]M ank i w,N.G.and W e i,l D.N.,1989,∀Th e B aby Boom,t h e Baby Bu st and theH ous i ngM ark et#,Reg i onal Science and U rban E cono m ics,Vo l.19,P235-258.
80
国际经济。